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多功能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9460发布日期:2022-09-16 23:2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多功能升降桌。


背景技术:

2.健康办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办公方式以坐着为主,长期保持坐姿会对人体的颈椎、腰椎形成很大的损伤,容易产生肥胖、眼睛疲劳、前列腺炎等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但现在大部分的办公家具是为坐姿而设计的,台面是不能活动的,不能实现坐姿和站姿相互结合的健康办公形态。
3.公开号cn208676534u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升降办公桌,包括桌腿和桌架,所述桌腿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上方设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的前端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下侧与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嵌入到所述下管中,所述电机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还连接触控按键,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触控按键均内嵌在所述桌架内,所述桌架上还设有usb集线器,所述usb集线器通过外接线缆与办公电脑连接。这种电动升降桌的升降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满足通过人工操作实现桌腿升降,这样在被他人使用后其使用高度就与原用户的使用高度有偏差,故需要作重新调整,而且调整过程繁琐、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多功能升降桌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多功能升降桌,包括桌体、桌板以及桌腿,桌板可拆卸连接于桌体上端,桌腿可拆卸连接于桌体的下端,桌板具有书托、臂托以及控制装置,书托在桌板设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以驱动书托翻转形成防止书本滑落的倾斜角度并可复位,臂托在桌板设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以驱动臂托移动得到适配用户坐姿的使用位置并可复位,桌腿在其自身设有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用以驱动桌腿升降得到适配用户身高的使用位置并可复位,控制装置用以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并同时储存书托、臂托、桌腿的使用状态。
6.进一步完善,桌板的居中位置具有通道,通道在桌板设有上部开口、下部开口,上部开口供书托置于通道,书托设有位于其两侧对称设置的摆动件,摆动件与第一驱动件配合使用实现书托在通道内翻转形成防止书本滑落的倾斜角度,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气缸、第一连接杆,第一气缸转动连接于桌板的下表面,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下部开口转动连接于书托的下表面。
7.进一步完善,摆动件包括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相互套接并可相对呈线性伸缩移动,第一摆动杆转动连接于通道的内侧壁,第二摆动杆转动连接于书托的外侧壁。
8.进一步完善,通道内还设有位于连接杆两侧对称设置的滑轨,书托的下端开有与
滑轨适配的第一滑道。
9.进一步完善,书托的前端下方设有圆弧过渡。
10.进一步完善,臂托设有位于书托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件,移动件与第二驱动件配合使用实现驱动臂托移动得到适配用户坐姿的使用位置,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杆,第二气缸安装于桌板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另一端与臂托连接。
11.进一步完善,移动件包括第二滑道以及滑块,第二滑道开设在桌板并贯穿桌板,滑块滑动于第二滑道内并固定在臂托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处,第二连接杆与滑块连接。
12.进一步完善,桌腿设有升降件,升降件置于桌腿内并将桌腿一分为二形成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驱动件与升降件配合使用实现驱动第二支撑杆升降得到适配用户身高的使用位置,第三驱动件具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位于第一支撑杆内。
13.进一步完善,升降件具有固定杆以及伸缩杆,固定杆与伸缩杆相互套接并可相对呈线性伸缩移动,固定杆插置于第一支撑杆内,伸缩杆插置于第二支撑杆内与第三气缸的活塞连接。
14.进一步完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记忆单元、时间管理单元、多媒体单元及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工作,记忆单元与控制单元及人机交互界面电连接,记忆单元用于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输入存储多种翻转倾斜角度状态、移动距离状态、高度状态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书托的翻转倾斜角度、臂托的移动距离、桌腿的升降高度,时间管理单元与人机交互界面及多媒体单元电连接,时间管理单元用于计时,并通过多媒体单元进行时间提醒。
15.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使得用户在利用桌子作阅读时,使其坐姿保持端正,即对小臂部分进行约束固定,避免手臂耷拉至大腿,从而有效避免用户出现背部弯曲,减少疲劳度,延长阅读时间,并且具有记忆功能,即在下次使用桌子时,通过记忆功能能够自动调整至上一次的使用状态,方便快捷,无需反复调整,同时在用户离开后能够恢复至最初始状态,使得整体简洁清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参照附图:这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多功能升降桌,包括桌体1、桌板2以及桌腿3,桌板2可拆卸连接于桌体1上端,桌腿3可拆卸连接于桌体1的下端,桌板2具有书托4、臂托5以及控制装置,书托4在桌板2设有第一驱动件6,第一驱动件6用以驱动书托4翻转形成防止书本滑落的倾斜角度并可复位,臂托5在桌板2设有第二驱动件7,第二驱动件7用以驱动臂托5移动得到适配用户坐姿的使用位置并可复位,桌腿3在其自身设有第三驱动件8,第三驱动件8
用以驱动桌腿3升降得到适配用户身高的使用位置并可复位,控制装置用以控制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第三驱动件8并同时储存书托4、臂托5、桌腿3的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首先通过书托4、臂托5、桌腿3使得用户在利用桌子作阅读时,使其坐姿保持端正,即书托4用以供书本放置,臂托5则将用户的小臂部分进行约束固定,避免手臂耷拉至大腿,从而有效避免用户出现背部弯曲,减少疲劳度,延长阅读时间,桌腿3则实现高度调节适配用户的身高,其次通过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第三驱动件8结合控制装置使得书托4、臂托5、桌腿3的使用状态调整为自动化调整,并且具有记忆功能,即在用户使用时,通过自身的使用习惯对书托4、臂托5以及桌腿3进行使用状态调整,而调整后的使用状态能够被控制装置及时记录,在下次使用桌子时,书托4、臂托5以及桌腿3通过控制装置的记忆功能能够自动调整至上一次的使用状态,方便快捷,无需反复调整,同时在用户离开后通过控制装置能够使得书托4、臂托5以及桌腿3恢复至初始状态,即书托4无翻转角度,臂托4回至桌板2边沿,桌腿3无升降高度。
22.为了实现书托4的翻转,桌板2的居中位置具有通道21,通道21在桌板2设有上部开口21-a、下部开口21-b,上部开口21-a供书托4置于通道21,书托4设有位于其两侧对称设置的摆动件41,摆动件41与第一驱动件6配合使用实现书托4在通道21内翻转形成防止书本滑落的倾斜角度,第一驱动件6具有第一气缸61、第一连接杆62,第一气缸61转动连接于桌板2的下表面,第一连接杆62一端与第一气缸61的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下部开口21-b转动连接于书托4的下表面,如此的设置首先利用通道21为书托4提供放置的空间以及翻转的空间,书托4的调整通过摆动件41结合第一气缸61提供的驱动力实现,同时考虑到书托4在翻转后其与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之间的平行度会消失,但是平行度消失后会产生翻转干涉,即书托4无法翻转,故实现将第一气缸61转动连接于桌板2的下表面,第一连接杆6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书托4的下表面,由此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气缸61能够适应书托4的翻转,实现书托4的顺利翻转。同时书托4的宽度要短于通道21的宽度,即书托4的前端与通道21的前端具有间隙,这样即赋予了书托4能够翻转的活动空间,不会出现翻转干涉的问题。
23.对于摆动件41,摆动件41用以引导书托4的翻转,摆动件41包括第一摆动杆41-a、第二摆动杆41-b,第一摆动杆41-a与第二摆动杆41-b相互套接并可相对呈线性伸缩移动,第一摆动杆41-a转动连接于通道21的内侧壁,第二摆动杆41-b转动连接于书托4的外侧壁,第一气缸61在驱动时,第一气缸61的驱动方向为向后,书托4则需要向前翻转与桌板2之间形成大于100
°
的角度,通过摆动件41实现,摆动件41的第一摆动杆41-a在通道21的位置为中部偏后、第二摆动杆41-a在书托4的位置为中部偏前,这样一来摆动件41的翻转方向能够向前转动,实现与书托4作同向翻转,而且第二摆动杆41-b的伸缩长度有限,这样可以避免书托4在翻转过度,即与桌板2之间的角度均能够保持在大于100
°
,同时还能够在书托4使用时能够提供侧部约束,即为书托4提供稳定的支撑。
24.进一步完善,通道21内还设有位于连接杆62两侧对称设置的滑轨21-c,书托4的下端开有与滑轨21-c适配的第一滑道42,滑轨21-c与第一滑道42为书托4提供下部滑动引导,而且滑轨21-c的设置使得书托4的下表面与通道21的下表面不贴合,即有高度差,这样就可以避免书托4与通道21的接触,因为其整体面积大,由此减少摩擦阻力,增加流畅性。
25.进一步完善,书托4的前端下方设有圆弧过渡,如此的设置首先可磨去书托4的尖锐部分,其次圆弧本身就具有引导功能,由此给予书托4在通过第一气缸61驱动下能够顺利
向前翻转,也顺利脱离通道21前端对书托4前端的阻碍。
26.为了实现臂托5的移动,臂托5设有位于书托4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件51,移动件51与第二驱动件7配合使用实现驱动臂托5移动得到适配用户坐姿的使用位置,第二驱动件7具有第二气缸71、第二连接杆72,第二气缸71安装于桌板2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杆72一端与第二气缸71的活塞连接、另一端与臂托5连接,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通过第二气缸71为臂托5的移动提供驱动力,而且第二气缸71的运动为直线运动,由此能够快速实现臂托5移动至指定位置。臂托5为不规则的u状构型,其利用u型槽为用户的小臂提供夹持效果,使得用户的小臂置于内时能够提醒用户保持坐姿笔挺。
27.进一步完善,移动件51包括第二滑道51-a以及滑块51-b,第二滑道51-a开设在桌板2并贯穿桌板2,滑块51-b滑动于第二滑道51-a内并固定在臂托5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处,第二连接杆72与滑块51-b连接,如此的设置不仅能够为臂托5提供移动轨迹,而且还能够实现第二气缸71与臂托5的连接,而且在移动时能够避免臂托5晃动,从而增加流畅性。
28.为了实现桌腿3的升降,桌腿3设有升降件31,升降件31置于桌腿3内并将桌腿3一分为二形成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第三驱动件8与升降件31配合使用实现驱动第二支撑杆33升降得到适配用户身高的使用位置,第三驱动件8具有第三气缸81,第三气缸81位于第一支撑杆32内,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即利用升降件31将桌腿3一分为二,使得桌腿3不仅具有支撑于地面的第一支撑杆32,还具有支撑于桌体1下面的第二支撑杆32,而且第二支撑杆32通过升降件31能够升降移动,由此实现腿脚3的使用高度,同时第一支撑杆32也提供了使得第三气缸81置于内的空间,由此避免第三气缸81暴露在外,减少了灰尘量,也避免容易被踢到,也减轻了第三气缸81所发出的噪音。
29.对于升降件31,升降件31用以实现第二支撑杆33升降移动,升降件31具有固定杆31-a以及伸缩杆31-b,固定杆31-a与伸缩杆31-b相互套接并可相对呈线性伸缩移动,固定杆31-a插置于第一支撑杆32内,伸缩杆31-b插置于第二支撑杆33内与第三气缸81的活塞连接,如此的设置不仅实现与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的连接,增加桌腿3被镂空化后的结构强度,而且第二支撑杆33能够跟随伸缩杆31-b的移动而移动,同时也实现与第三气缸81连接,由此实现自动调节。
30.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记忆单元、时间管理单元、多媒体单元及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第三驱动件8工作,记忆单元与控制单元及人机交互界面电连接,记忆单元用于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输入存储多种翻转倾斜角度状态、移动距离状态、高度状态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书托4的翻转倾斜角度、臂托5的移动距离、桌腿3的升降高度,时间管理单元与人机交互界面及多媒体单元电连接,时间管理单元用于计时,并通过多媒体单元进行时间提醒,以人机交互界面30(即触控面板)上设有两个档位标识按键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可分别对应成人使用时的参数、儿童使用时的参数。每个档位标识按键均分别与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连接,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可以设置在控制单元中,也可以设置在记忆单元中,用于从中读取或者向其中存入相应的使用参数。通常,档位标识按键的操作流程为:当完成一个使用状态的相关参数设定后,按下档位标识按键,之前设置好的各参数状态就存储在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中了,当再次按下档位标识按键时,数据存储和处理单 元就能自动收集检测相应参数的装置的信号,并与其中存储的状态进行对比,如果当前位置与存储状态不同,则驱动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第三驱动件8进
行调整,以使书托4、臂托5、桌腿3与存储的参数一致。通常,可以设置多组档位标识按键,以对应不同使用者。
31.以下以本实施例的桌子的档位标识按键具体的使用及工作流程:桌子的控制装置中,对书托4、臂托5、桌腿3进行调节的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电源单元、检测单元、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显示单元、记忆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电源单元连接其他的五个模块, 检测单元、状态记忆及恢复按键分别与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连接并分别向其输送信号和按键信息,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将其处理结果传送给显示单元和驱动单元。电源单元为电源,可以是接通交流电源的插头,或者电池。检测单元可以为传感器。显示单元可以为led显示屏,驱动单元可为集成电路芯片,并可集成在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上。
32.通过以上各功能单元实现自动记忆的流程如下,首先是开启存储操作,包括接通电源,进行桌面高度的设定,然后选择存储通道,可以选择多组档位标 识按键中的一个,比如“成人”或“儿童”状态按键中的一个,或者“记忆一
”ꢀ
或“记忆二”状态按键中的一个,就可以将桌面高度参数存入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从而完成了书托4、臂托5、桌腿3的使用数据和显示单元(led显示屏)中档位的存储。
33.实现自动恢复的流程如下,首先通过按压多组档位标识按键中需要的一个, 比如“成人”或“儿童”状态按键中的一个,或者“记忆一”或“记忆二”状 态按键中的一个,开启恢复操作,之后该操作信号通过触控面板传给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该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发信号给显示单元,即led显示屏,从而恢复led显示屏显示的档位,之后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启动检测单元并根据检测单元发回的信息判断书托4、臂托5、桌腿3目前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位置与“记忆”数据的偏差作相应调整。
34.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