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眠复原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0883发布日期:2022-04-30 19: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眠复原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枕头,具体涉及一种助眠复原枕头。


背景技术:

2.枕头,是人们休息时实用的一种睡眠寝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
3.现有的枕头具有各式各样,根据填充物的不同其形状、大小、软硬都具有明显的区别,且枕头并没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设计规范;因此现有的枕头设计各有不同。尽管如此,但枕头设计的目的和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从最终的作用而言大致有两个:
4.其一、是有效的提供舒适性,有助于人们能够快速的入睡,为进入深入睡眠起到辅助作用。其二、是保护人体颈椎,避免在睡眠时颈椎异常受力而导致颈椎的变形,久而久之导致颈椎病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达到助眠和保护颈椎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助眠复原枕头,用于日常休息之用,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颈椎承托、颈椎复原的辅助作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助眠包,能够起到助眠、安眠之用,使得更容易进入到深度睡眠。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助眠复原枕头,包括保护套和设置在保护套内的枕芯,所述枕芯由设置在中间的第二支撑单元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两侧的第一支撑单元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单元等长的第一气囊、第二海绵体、设置在第二海绵体上下两侧的助眠包,以及设置在助眠包与保护套内壁之间的第一海绵体,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软管与设置在保护套边缘的进气嘴气密连通,所述进气嘴具有避免漏气的堵头。
8.使用及工作原理:
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枕头无异,均采用双面设计,双面均可枕。不同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枕头虽然外形尺寸是固定的,但能够根据不同年龄的人调整枕头的有效高度,使得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
10.第一支撑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单元的两侧,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自然形状,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的作用是承托颈椎,使得颈椎能够保持自然曲线,避免受力不均或者悬空导致的颈椎病。另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用于支撑头顶部,给人以包裹感,从而为第二支撑单元很好的支撑人体的后脑勺部位。由于枕头的整体采用条形设计,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完全不会影响翻身,左右偏转均能够实现自适应,避免出现现有的u型枕在睡眠中偏转导致局部受力带来的弊端和不适感。
11.不同需求和年龄段的人在使用时,首先进行试枕,然后通过进气嘴对第一气囊进
行充气或者放气,直到达到舒适的承托位置后保持。由于气囊中是可压缩的空气,外部包裹的是记忆海绵,使得整个枕头的重量非常小,同时也能够避免全海绵枕头不具有支撑强度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及时将第一气囊内充满气体,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海绵体和第二海绵体的形变与人体颈部接触不会感受到第一气囊的支撑感,从而使得舒适与高度调节得以兼顾。所述助眠包中可以放置一些针对个体习惯不同,能够有助于睡眠的物质,譬如薰衣草、茉莉花和栀子花等常规助眠、安神的物质,待香味会发殆尽后可随时更换。
12.为了进一步的协调枕头与人体颈部之间的自适应形变,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内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外包裹设置有第三海绵体,所述第二气囊通过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气囊与进气嘴之间。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高度协调性,避免因落差过大或者过小而降低舒适感,采用相连通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能够使得内部气压一直,枕头的整体形变能够与人体颈部之间自适应,提高舒适性。
13.为了更加贴合人体颈部结构,对科学的颈部生理曲线进行保护和承托,对变形或者曲度明显减小的颈椎进行辅助塑性修复,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 的自然高度为第二支撑单元的1.5-2倍,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宽度为10-12厘米,第二支撑单元的宽度为5-8厘米。上述尺寸是涵盖约12周岁-60周岁亚洲人进步尺寸的适合范围,在海绵体与多个气囊之间的共同形变支撑作用下,能够提供较佳的自适应颈部姿态塑性。
14.为提升枕头的透气性,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相邻两个沟槽之间形成拱起的隆包。
15.所述第一海绵体靠近保护套一侧具有规则的起伏结构,所述起伏结构由间隔设置的起伏条纹或者外凸的鼓包组成。
16.为了实现多季节使用,达到冬暖夏凉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所述保护套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取拿所述助眠包的隐形拉链,保护套的上侧采用纯棉的织物制成,下侧采用打孔柔软pvc面料制成。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与海绵体的组合设计能够同时满足自适应的包裹舒适性和支撑的可靠性,解决了采用纯记忆棉、硅胶等软质材料不具有支撑强度导致枕头使用时发生塌陷的问题。
19.本实用新型单独设置了夹层放置助眠包,能够根据个体喜好放置助眠物质,能够给睡眠带来更好地体验,解决入睡慢,入睡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轴测图。
22.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3.图3是图2中沿剖切符号a-a的全剖视图。
24.图4是图2中沿剖切符号b-b的全剖视图。
25.图5是图4中c区放大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用状态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支撑单元;2-第二支撑单元;3-保护套;4-隆包;5-沟槽;6-进气嘴;7-第一海绵体;8-助眠包;9-第二海绵体;10-第一气囊;11-软管;12-第二气囊;13-第三海绵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1:
35.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3所示的一种助眠复原枕头,包括保护套3和设置在保护套3内的枕芯,所述枕芯由设置在中间的第二支撑单元2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2两侧的第一支撑单元1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单元1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单元1等长的第一气囊10、第二海绵体9、设置在第二海绵体9上下两侧的助眠包8,以及设置在助眠包8与保护套3内壁之间的第一海绵体7,所述第一气囊10通过软管11与设置在保护套3边缘的进气嘴6气密连通,所述进气嘴6具有避免漏气的堵头。
36.使用及工作原理: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枕头无异,均采用双面设计,双面均可枕。不同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枕头虽然外形尺寸是固定的,但能够根据不同年龄的人调整枕头的有效高度,使得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
38.第一支撑单元1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单元2的两侧,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自然形状,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单元1的作用是承托颈椎,使得颈椎能够保持自然曲线,避免受力不均或者悬空导致的颈椎病。另一个第一支撑单元1用于支撑头顶部,给人以包裹感,从而为第二支撑单元2很好的支撑人体的后脑勺部位。由于枕头的整体采用条形设计,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完全不会影响翻身,左右偏转均能够实现自适应,避免出现现有的u型枕在睡眠中偏转导致局部受力带来的弊端和不适感。
39.不同需求和年龄段的人在使用时,首先进行试枕,然后通过进气嘴6对第一气囊10进行充气或者放气,直到达到舒适的承托位置后保持。由于气囊中是可压缩的空气,外部包裹的是记忆海绵,使得整个枕头的重量非常小,同时也能够避免全海绵枕头不具有支撑强度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及时将第一气囊10内充满气体,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海绵体7和第二海绵体9的形变与人体颈部接触不会感受到第一气囊10的支撑感,从而使得舒适与高度调节得以兼顾。所述助眠包8中可以放置一些针对个体习惯不同,能够有助于睡眠的物质,譬如薰衣草、茉莉花和栀子花等常规助眠、安神的物质,待香味会发殆尽后可随时更换。
40.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体情况,使用者亦可加入如白芷银杏叶、川雄、野菊花等具有开窍醒脑功效的中药材睡眠时,中药成分借头皮,进入脑部药物呼吸入肺。温阳、红花、当归等一些温性药还能够辅助补养正气,针对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虚弱等患者有益处。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中药成分对睡眠的助益并非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原枕头结构所带来的,只是本实施例为了提升其对使用者带来尽可能多的益处,单独设计了能够容纳、更换上述中药材的结构,除上述结构外,其药用效果只是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而已,不做他用。本复原枕头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轻颈椎病,肩周炎造成的脖子酸麻胀痛,睡眠时头部自然后倾,椎间隙拉宽,脑部血流更加通畅。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化,为了进一步的协调枕头与人体颈部之间的自适应形变,所述第二支撑单元2内设置有第二气囊12,所述第二气囊12外包裹设置有第三海绵体13,所述第二气囊12通过软管11连接在所述第一气囊10与进气嘴6之间。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支撑单元1和第二支撑单元2之间的高度协调性,避免因落差过大或者过小而降低舒适感,采用相连通的第一气囊10和第二气囊12能够使得内部气压一直,枕头的整体形变能够与人体颈部之间自适应,提高舒适性。详见附图3所示。
43.为了更加贴合人体颈部结构,对科学的颈部生理曲线进行保护和承托,对变形或者曲度明显减小的颈椎进行辅助塑性修复,所述第一支撑单元1的自然高度为第二支撑单元2的1.5-2倍,所述第一支撑单元1的宽度为10-12厘米,第二支撑单元2的宽度为5-8厘米。上述尺寸是涵盖约12周岁-60周岁亚洲人进步尺寸的适合范围,在海绵体与多个气囊之间的共同形变支撑作用下,能够提供较佳的自适应颈部姿态塑性。
44.为提升枕头的透气性,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1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5,相邻两个沟槽5之间形成拱起的隆包4。
45.所述第一海绵体7靠近保护套3一侧具有规则的起伏结构,所述起伏结构由间隔设
置的起伏条纹或者外凸的鼓包组成。详见说明书附图3-图5所示结构。为了实现多季节使用,达到冬暖夏凉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取拿所述助眠包8的隐形拉链,保护套3的上侧采用纯棉的织物制成,下侧采用打孔柔软pvc面料制成。纯棉的织物一侧用于春秋冬季节使用,透气,温暖;打孔柔软pvc面料一侧用于夏季使用,透气且凉爽。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