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滤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3149发布日期:2022-05-11 14:5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咖啡滤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滤杯。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大欢迎,成为现代人们的时尚饮品。现在市场上售卖有各种咖啡豆研磨成的咖啡粉,饮用者只需将咖啡粉倒入杯中,再放入热水搅拌后就可进行饮用,这对于嗜好喝咖啡的人士来说,提供了方便。
3.为了改善咖啡的饮用口感,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采用滴漏式咖啡滤杯对咖啡粉进行冲泡,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滤杯是直漏式,通常是通过出水孔的大小或多少来掌握咖啡液的流速,但对于同一款产品而言,咖啡液的流速无法调整,通过控制加入滤杯的水与咖啡粉接触的时间长短,控制萃取效果。而不同的流速影响咖啡液的萃取效果,最终的口感也不相同,且直漏式滤杯因水穿透滤杯内的咖啡粉后直接滴落到下面的容器内,无法控制冲泡时间,咖啡液滴落时咖啡液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无法使咖啡液中自带的涩感及时弱化或消除。
4.目前,市场上开发了采用拨动式的拨杆来控制滤杯的堵闭与打开,可以控制咖啡粉在滤杯里的时间,让消费者更容易掌控对相同咖啡的萃取度,但是,拨杆打开后,咖啡液快速释放,直接流入下面的盛器内,咖啡液的流速无法调节,也存在咖啡液滴落时与氧气接触不充分的问题。
5.因此,为了提升咖啡的口感,需要对咖啡滤杯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咖啡滤杯,其咖啡液在滴落时可以调节流速的大小、并且咖啡液能够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提升咖啡的口感。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咖啡滤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连接有可上下定位移动的控制环,所述控制环具有与出液孔连通的大通道;所述控制环上还设置有一堵头,所述堵头与出液孔正对;
8.通过控制环相对杯体的上下定位移动,而控制堵头对出液孔的封堵、打开,且定位地调整堵头与出液孔之间的间隙大小。
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环螺纹连接在杯体的底部外围,通过旋转控制环而控制控制环相对杯体的上下定位移动。控制环与固定环螺纹连接,实现控制环的上下竖直且定位的移动,能随意调节垂直位置且能将控制环定位在某一位置,从而控制流通间隙的大小,并定位在想要的间隙大小的状态。
10.作为优选,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控制环之间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部分与杯体的底部相连,固定环的下部分与控制环的环形内壁螺纹连接;
11.同时,所述控制环的下方设置有相对杯体固定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大通
道相正对的开口,所述底座与固定环之间存在间距而供控制环在两者之间上下限位移动。
12.因杯体的材质一般为陶瓷、玻璃等,不适于开设螺纹,因此通过固定环上的螺纹与控制环螺纹连接,在控制环的底部设置与相对杯体固定的底座,对控制环的旋转进行限位,避免控制环旋转过度而与杯体相脱离。
13.堵头设置在导流管内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环内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中空的中央即为所述的大通道,所述导流管的管壁向中央延伸出有至少一根档杆,所述堵头与档杆相连而相对控制环固定。
14.为利于对堵头的更换,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向中央延伸出多根档杆,各档杆之间形成位于大通道内的小通道;多根档杆的中央形成有一卡孔,所述堵头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卡柱而卡设在该卡孔内。咖啡液从小通道分流,能够充分与氧气接触,消除咖啡液中自带的涩感,提升咖啡液的口感。
15.作为优选,所述堵头为弹性材料质,且顶部呈半球形。呈半球形的弹性堵头有利于封堵开孔,且滴落的咖啡液撞击堵头后,更有利于造成液体回跳及分流,将咖啡液充分氧化。
16.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与控制环之间通过延伸平板而一体相连接,所述延伸平板上开设有与控制环旋转角度相适配的弧形旋转限位孔,所述底座与固定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穿设在旋转限位孔内。底座上设置的螺钉一方面将底座与固定环连接;另一方面,穿设在旋转限位孔内的螺钉对控制环的旋转起到限位的作用,在控制环旋转时,当碰触到螺钉时将无法再继续旋转,避免过度旋转影响滤杯的整体使用寿命。
1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有横向连接板,所述导流管的顶部穿设过固定环的连接板中央而正对出液孔,所述横向连接板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带内螺纹的凸柱,所述螺钉穿过螺钉孔与凸柱螺纹连接而将底座与固定环连接在一起。
18.为利于将固定环与杯体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杯体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固定环与连接环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筋,所述杯体底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环套设在杯体的外侧,所述定位凸筋位于凹槽内。定位凸筋位于凹槽内将连接环相对杯体固定。
19.为利于将连接环套设在杯体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环为柔性材料质,所述连接环设有能够将连接环两端开合的对接缝。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杯体的底部连接有可上下定位移动的控制环,通过控制环相对杯体的上下定位移动,而控制堵头对出液孔的封堵、打开,且定位地调整堵头与出液孔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调整咖啡液的流速,对咖啡液的萃取度进行调整,满足不能消费者的口感。当堵头将出液孔打开时,咖啡液从杯体出液孔垂直流出,撞击到位于控制环内的堵头,造成液体回跳及分流,这个过程使得咖啡液与空气充分接触,更有利于咖啡液氧化,使咖啡液中自带的涩感及时弱化或消除,提升了咖啡的口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堵头将出液孔封堵)。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堵头将出液孔打开)。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i处的放大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坐落在容器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为咖啡滤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咖啡滤杯包括杯体1、控制环2、堵头3、连接环8、固定环4以及底座5。
31.杯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孔11,杯体1底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
32.连接环8为柔性材料质,连接环8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环8设有能够将连接环8两端开合的对接缝82,连接环8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筋81,沿对接缝82将连接环8打开,套设在杯体1的外侧,定位凸筋81位于凹槽12内将连接环8相对杯体1固定。
33.固定环4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下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环4的上部与连接环8螺纹连接。固定环4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有横向连接板41,横向连接板41上开设有螺钉孔42。
34.控制环2具有与出液孔11连通的大通道2a,设置有环形内壁螺纹,固定环4的下部分与控制环2的环形内壁螺纹连接。控制环2外围由双层环形壁构成,且顶部封闭、底部开口,供底座5的一部分穿设其中,从而避免在控制环2上下定位移动时与底座5发生交涉。控制环2的中央具有竖直的导流管23,导流管23的顶部穿设过固定环4的连接板41的中央而正对出液孔11,导流管23中空的中央即为大通道2a,导流管23的管壁向中央延伸出有8根档杆21,8根档杆21以导流管23的轴心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各档杆21之间形成位于大通道2a内的小通道2b;8根档杆21的中央形成有一卡孔22。双层环形壁与导流管23之间通过水平延伸的延伸平板24而一体相连,形成一个部件。延伸平板24上开设有与控制环2旋转角度相适配的弧形旋转限位孔241,旋转限位孔241的数量为三个,沿导流管23周向间隔、均匀布置。
35.堵头3为弹性材料质,且顶部呈半球形。堵头3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卡柱31而卡设在卡孔21内。
36.底座5设置在控制环2的下方,底座5上开设有与大通道2a相正对的开口51,本实施例中,导流管23的底部正对开口51,底座5与固定环4之间存在间距而供控制环2在两者之间上下限位移动。底座5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带内螺纹的凸柱52,螺钉9穿过螺钉孔42与凸柱52螺纹连接,从而将底座5与固定环4连接在一起,3个螺钉9一一对应穿设在旋转限位孔241内。底座5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位于开口51外围的凸环53,如图8所示,咖啡滤杯坐落在容器6的上方,此时,凸环53位于容器6的开口内,方便将开口51与容器6的开口正对。
37.工作原理:
38.咖啡粉冲泡结束后,旋转控制环2,出液孔11打开,大流量的咖啡液从杯体1底部垂直流出,撞击到堵头3后,造成液体回跳及分流,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咖啡液氧化,滴落的咖啡液撞击到档杆21后,使咖啡液一分为八,滴落与下面的容器6内,咖啡液进一步与氧气充分
接触,使咖啡液中自带的涩感及时弱化或消除。
39.控制环2与固定环4螺纹连接,实现旋转控制环2的上下竖直且定位的移动,能随意调节垂直位置且能将控制环2定位在某一位置,从而控制流通间隙10的大小,并定位在想要的间隙10大小的状态,当控制环2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到与螺钉9碰撞后,将不能再继续旋转,即为间隙10的最大和最小值,避免消费者过度旋转,间隙大小10的不同对咖啡液的流速进行调整,调节咖啡液的萃取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