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智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3210发布日期:2022-04-16 18:0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智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智能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生活及办公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目前,市面上的座椅一般包括底座、坐垫与靠垫,坐垫固定于底座上,靠垫转动地设置于坐垫的一侧,底座一般具有升降机构,用以调节坐垫的高度。
3.现有的升降机构一般采用套筒与升降杆相结合的设置,通过控制升降杆在套筒内部的伸长量以对坐垫进行高度调节,并配合紧固螺栓对调节后的升降杆进行固定,实现坐垫的限位,这种调节方式较为传统,存在调节步骤繁琐的缺陷,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智能座椅。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筒、高度调节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7.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套筒以及升降杆,
8.所述套筒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部,所述升降杆贯穿所述套筒并与所述套筒螺纹配合,升降杆一端延伸至支撑筒外部,
9.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侧壁,用于带动所述套筒正反转动,
10.在所述套筒正向转动时,可驱使所述升降杆向所述支撑筒外部移动,在所述套筒反向转动时,可驱使所述升降杆向所述支撑筒内部移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滑套以及驱动锥齿轮,
12.所述套筒侧壁固定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部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杆一端延伸至支撑筒内部并与驱动锥齿轮固定连接,
13.所述滑套活动套设于驱动杆位于支撑筒外部的杆体上,滑套侧壁固定设置有两组踩踏杆,驱动杆位于滑套内部的杆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直角凸齿以及若干第二直角凸齿,若干第一直角凸齿以及若干第二直角凸齿均呈环形分布,滑套内壁活动安装有拨杆,两组踩踏杆均通过弹性复位件与支撑筒相连。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其中一组踩踏杆内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插孔内部并通过弹性支撑件与所述插孔内壁相连。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支撑件以及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或金属弹片。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套筒外部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筒内壁转动配合,
17.所述升降杆包括方杆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方杆一端的圆杆,所述圆杆贯穿所述套筒并与套筒螺纹配合,所述方杆远离所述圆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筒外部并与支撑筒活动配合。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直角凸起与所述第二直角凸起的安装方向相反。
19.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坐板、底座以及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坐板设置在支撑筒一侧并与所述升降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远离所述坐板的一侧。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套筒正向或反向转动,利用套筒与升降杆的螺纹配合,在套筒正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向支撑筒外部移动,以带动坐板移动,实现坐板的升高,在套筒反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向支撑筒内部移动,以带动坐板移动,实现坐板的降低,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坐板高度的灵活调节,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调节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种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一种高度调节组件中第一直角凸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一种高度调节组件中第二直角凸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支撑筒、20-高度调节机构、21-套筒、22-从动锥齿轮、23-升降杆、30-驱动机构、31-驱动杆、32-驱动锥齿轮、33-踩踏杆、34-插孔、35-弹性支撑件、36-拨杆、37-第一直角凸齿、38-滑套、39-第二直角凸齿、40-底座、50-坐板、60-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筒10、高度调节机构20以及驱动机构30,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0包括套筒21以及升降杆23,所述套筒2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内部,所述升降杆23贯穿所述套筒21并与所述套筒21螺纹配合,升降杆23一端延伸至支撑筒10外部,所述驱动机构30安装在所述支撑筒10侧壁,用于带动所述套筒21正反转动,在所述套筒21正向转动时,可驱使所述升降杆23向所述支撑筒10外部移动,在所述套筒21反向转动时,可驱使所述升降杆23向所述支撑筒10内部移动。
31.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套筒21正向或反向转动,利用套筒21与升降杆23的螺纹配合,在套筒21正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外部移动,在套筒21反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内部移动,进而改变升降杆23在支撑筒10
外部的伸出量,以实现高度的调节。
32.请参阅图2,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杆31、滑套38以及驱动锥齿轮32,所述套筒21侧壁固定设置有从动锥齿轮22,所述驱动锥齿轮32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内部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22啮合,所述驱动杆31一端延伸至支撑筒10内部并与驱动锥齿轮32固定连接,所述滑套38活动套设于驱动杆31位于支撑筒10外部的杆体上,滑套38侧壁固定设置有两组踩踏杆33,驱动杆31位于滑套38内部的杆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直角凸齿37以及若干第二直角凸齿39,若干第一直角凸齿37以及若干第二直角凸齿39均呈环形分布,滑套38内壁活动安装有拨杆36,两组踩踏杆33均通过弹性复位件60与支撑筒10相连。
33.当升降杆23需要向支撑筒10外部移动时,可滑动滑套38,滑套38带动拨杆36移动至相邻两组第一直角凸齿37之间,此时可连续踩踏其中一组踩踏杆33,以带动滑套38以及拨杆36沿驱动杆31转动,通过拨杆36与第一直角凸齿37的作用带动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转动,通过驱动锥齿轮32与从动锥齿轮22的啮合作用带动套筒21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外部移动,在连续踩踏该踩踏杆33时,弹性复位件60可驱使该踩踏杆33反向转动,以带动滑套38以及拨杆36反向转动,此时拨杆36可越过相应的第一直角凸齿37,而无法带动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反向转动,进而防止套筒21反向转动,导致升降杆23反向移动;
34.当升降杆23需要向支撑筒10内部移动时,可滑动滑套38,滑套38带动拨杆36移动至相邻两组第二直角凸齿39之间,此时可连续踩踏另一组踩踏杆33,以带动滑套38以及拨杆36沿驱动杆31反向转动,通过拨杆36与第二直角凸齿39的作用带动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反向转动,通过驱动锥齿轮32与从动锥齿轮22的啮合作用带动套筒21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内部移动,在连续踩踏该踩踏杆33时,弹性复位件60可驱使该踩踏杆33反向转动,以带动滑套38以及拨杆36反向转动,此时拨杆36可越过相应的第二直角凸齿39,而无法带动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反向转动,进而防止套筒21反向转动,导致升降杆23反向移动。
35.请参阅图2,具体的,其中一组踩踏杆33内部开设有插孔34,所述拨杆36一端延伸至所述插孔34内部并通过弹性支撑件35与所述插孔34内壁相连。
36.通过弹性支撑件35可对拨杆36提供弹性支撑,以将拨杆36顶撑至相邻两组第一直角凸齿37以及相邻两组第二直角凸齿39之间,在拨杆36随滑套38向一个方向转动过程中,拨杆36可带动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转动,而在拨杆36随滑套38向另一方向转动过程中,拨杆36可向插孔34内部移动,以防止驱动杆31以及驱动锥齿轮32的反向转动。
37.具体的,所述弹性支撑件35以及所述弹性复位件60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金属弹片,此次不做限制。
38.具体的,两组所述踩踏杆33关于所述滑套38对称分布,两组踩踏杆33可以呈v型结构,也可以是处于同一直线上,此处不做限制。
39.请参阅图1,具体的,所述套筒21外部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筒10内壁转动配合,所述升降杆23包括方杆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方杆一端的圆杆,所述圆杆贯穿所述套筒21并与套筒21螺纹配合,所述方杆远离所述圆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筒10外部并与支撑筒10活动配合。
40.通过方杆与支撑筒10的活动配合,以便于套筒21转动时,通过与圆杆的螺纹配合
进而带动方杆相较于支撑筒10移动,以实现高度调节。
41.请参阅图3和图4,具体的,所述第一直角凸起37与所述第二直角凸起39的安装方向相反。
42.实施例2
43.请参阅图1,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坐板50、底座40以及高度调节组件,其中,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坐板50设置在支撑筒10一侧并与所述升降杆2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0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10远离所述坐板50的一侧。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套筒21正向或反向转动,利用套筒21与升降杆23的螺纹配合,在套筒21正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外部移动,以带动坐板50移动,实现坐板50的升高,在套筒21反向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杆23向支撑筒10内部移动,以带动坐板50移动,实现坐板50的降低,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坐板50高度的灵活调节,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调节便利的优点。
45.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