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3699发布日期:2022-05-11 15:0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


背景技术:

2.炊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家家户户谁也离不开炊具。现有炊具的底部大都为平底,使用时,炊具底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差,大部分热量快速散失,炊具底部的热效率低。为此,有人在炊具底部开多个凹槽或在炊具底部形成多个凸筋,以增加炊具底部的表面积,提高炊具的吸热能力,但这种结构给增加炊具底部表面积有限,炊具的换热效率仍较低,而且不能有效降低炉火的流动速度,炉火经过炊具底部后直接快速消散在炊具之外,导致炉火与炊具之间的热交换时间短,致使存在热量损耗严重、浪费能源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底盘、设置在所述吸热底盘上部的炊具主体,所述吸热底盘的底部由内至外依次环设有多个吸热阵列,每个吸热阵列由围成一圈的多个第一吸热凸起构成,相邻的第一吸热凸起之间设有炉火通道,相邻的炉火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蜿蜒曲折的燃烧通道;所述吸热底盘的外周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内圈下端越过吸热底盘形成有将燃烧通道包裹在内的燃烧室,内圈上端与所述吸热底盘的外周面组成连通所述燃烧室的聚火通道,所述挡圈与所述炊具主体之间设有用于炉火流出聚火通道的出火口。
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吸热凸起为
ꢀ“
〉”形结构或
ꢀ“
人”形结构。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圈与吸热底盘之间通过连接筋条连接,所述连接筋条的一端与所述挡圈的内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热底盘的外周面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外相邻的吸热阵列之间的第一吸热凸起位置错开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热底盘底部的中心上设置有凸起构造。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吸热凸起的凸起高度由内至外逐渐增大,多个吸热阵列之间通过其凸起高度由内至外逐渐增大的第一吸热凸起组成有向上凹陷设置的进火腔。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热底盘底部的外周环形布置有多个位于燃烧室内的挡片。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炊具主体通过从下至上逐渐增大的渐扩式台阶与所述吸热底盘连接,渐扩式台阶的上端与所述炊具主体连接,下端与所述吸热底盘连接,所述渐扩式台阶的外侧面为对应所述聚火通道上方的台阶受热面。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热底盘底部的中心位置由内至外依次环设有多个第二吸热阵列,每个第二吸热阵列由围成一圈的多个第二吸热凸起构成。
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炊具主体的外周面从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燃烧使内设置有多个吸热阵列、第二吸热阵列,能够增大受热面积,而且吸热阵列形成的炉火通道之间错综复杂设置,达到减缓炉火流动速度、延长热交换时间的目的,能够大大减少热量损耗,节约能源;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挡圈与吸热底盘的配合形成有聚火通道,炉火从燃烧室窜出后进入到聚火通道中,能够再次与渐扩式台阶、挡圈、吸热底盘、连接筋条等结构进行热交换,从而通过聚火通道的作用有效延长炉火与炊具之间的热交换时间,避免热量损耗严重、浪费能源等现象;
18.3、通过挡圈把吸热阵列、第二吸热阵列围住,使节能炊具的外形更加美观,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增加火焰接触面积、减少热量损耗,同时还可以起到防风作用,避免燃烧室内的炉火被风吹动而改变流动方向;
19.4、炊具主体倾斜设置,能够使从出火口窜出的炉火可以尽可能地与炊具主体进行热交换,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热量损耗。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大炊具的受热面积,同时还通过聚火通道使炉火对炊具底部进行包裹式热传导,有效延长炉火与炊具之间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炊具与炉火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减小热量损失,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因此适合广泛地运用于燃气锅、烤盘、煲类等炊具产品上。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23.图2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24.图3为本实施例的仰视图;
25.图4为图3中c-c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参照图1-4,一种集热内导式节能炊具,包括吸热底盘1、设置在所述吸热底盘1上部的炊具主体2,所述吸热底盘1的底部由内至外依次环设有多个吸热阵列,每个吸热阵列由围成一圈的多个第一吸热凸起3构成,相邻的第一吸热凸起3之间设有炉火通道4,相邻的炉火通道4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蜿蜒曲折的燃烧通道,此结构能够增大受热面积,使炉火通道4之间呈错综复杂设置,炉火通道4之间连通后存在多个连通拐角,蜿蜒曲折,从而达到减缓炉火流动速度、延长热交换时间的目的。
28.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底盘1的外周环设有挡圈5,所述挡圈5的内圈下端越过吸热底盘1形成有将燃烧通道包裹在内的燃烧室,所述挡圈5的内圈上端与所述吸热底盘1的外周面组成连通所述燃烧室的聚火通道6,所述挡圈5上或所述挡圈5与所述炊具主体2之间设有用于炉火流出聚火通道6的出火口7,上述挡圈5把吸热阵列围住,使节能炊具的外形更加美观,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增加火焰接触面积、减少热量损耗。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热凸起3为
ꢀ“
〉”形结构,以便于形成蜿蜒曲折的燃烧通道,当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结构形状,例如“人”形结构。所述吸热阵列有两个以上,最优选为四个,通过多个吸热阵列来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30.在本实施例中,内外相邻的吸热阵列之间的第一吸热凸起3位置错开设置,如此当第一吸热凸起3在燃烧室形成炉火通道4时,内外相邻的吸热阵列的炉火通道4之间呈相互错开设置,以形成在燃烧室内呈曲折交错连通的炉火通道4来减缓炉火的流动速度,延长炉火在燃烧室内流动的时间,进而延长热交换的时间,使吸热底盘1和第一吸热凸起3尽可能地吸收炉火中的热量,降低热量损耗。
31.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燃烧室分为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中心进火区、外圈进火区,其中,对应燃气炉内圈的炉火,供燃气炉内圈的炉火进入到燃烧室中;外圈进火区对应燃气炉外圈的炉火,供燃气炉外圈的炉火进入到燃烧室中。燃气炉内圈的炉火进入到中心进火区中实现与炊具一次热交换,再通过炉火通道4进入到外圈进火区中,与外圈进火区内的燃气炉外圈炉火汇合实现与炊具的二次热交换,内外圈炉火汇合后再进入到聚火通道6中,再次与渐扩式台阶11、挡圈5、吸热底盘1、连接筋条8等结构进行热交换,实现与炊具的第三次热交换;接着在从出火口7窜出吸热底盘1外,并作用在炊具主体2上进行,进行第四次热交换,从而实现多次热交换,降低热量损耗。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热阵列有两个以上,最优选为四个,从通过多个吸热阵列来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内外相邻的吸热阵列之间的第一吸热凸起3位置错开设置,如此当第一吸热凸起3在燃烧室形成炉火通道4时,内外相邻的吸热阵列的炉火通道4之间呈相互错开设置,以形成在燃烧室内呈曲折交错连通的炉火通道4来减缓炉火的流动速度,延长炉火在燃烧室内流动的时间,进而延长热交换的时间,使吸热底盘1和第一吸热凸起3尽可能地吸收炉火中的热量,降低热量损耗。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热凸起3与吸热底盘1一体成型设置,以避免第一吸热凸起3在长期吸热过程中出现与吸热底盘1分离的现象,保证第一吸热凸起3的工作稳定性。另外,所述第一吸热凸起3从上至下逐渐缩小,如此在便于炉火能顺利地流向吸热底盘1的底面,与吸热底盘1的底面进行热交换,保证热交换效率。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吸热凸起3的凸起高度由内至外逐渐增大,多个吸热阵列之间通过其凸起高度由内至外逐渐增大的第一吸热凸起3组成有向上凹陷设置的进火腔,以便于更好地容纳炉火,便于炉火可以尽可能地从每个炉火通道4中流过,使炉火在燃烧室内进行最大限度的进行热交换,到达节能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圈5的顶面与炊具主体2的底面之间具有形成所述出火口7的间距。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圈5与吸热底盘1之间通过连接筋条8连接,所述连接筋条8的一端与所述挡圈5的内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热底盘1的外周面连接,连接筋条8除了连接作用之外,还增大了炊具的受热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条8为平板状,受热面积大。另外,所述吸热底盘1底部的中心上设置有凸起构造9,该凸起构造9与吸热底盘1一体成型,以进一步的增大吸热底盘1的受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3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热底盘1底部的外周环形布置有多个位于燃烧室内的挡片10,用于进一步降低炉火的流速,相邻的挡片10之间留有使所述聚火通道6连通所述
燃烧室和燃烧通道的连通通道13。另外,所述连接筋条8的另一端除了与所述吸热底盘1的外周面连接之外,还与所述挡片10的外侧连接,从而提高挡片10的稳定性。
3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炊具主体2通过从下至上逐渐增大的渐扩式台阶11与所述吸热底盘1连接,渐扩式台阶11的上端与所述炊具主体2连接,下端与所述吸热底盘1连接,所述渐扩式台阶11的外侧面为对应所述聚火通道6上方的台阶受热面,可以有效增大炊具的受热面积;当炉火从聚火通道6流向出火口7时,途径渐扩式台阶11的外侧面,实现热交换。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炊具主体2的顶部为炊具边21,炊具边21的内圈用于放置炊具盖,炊具边21外侧设置有炊具耳22。所述炊具主体2的底部为用于与渐扩式台阶11相连接的过渡底环23;出火口7流出的炉火经过过渡底环23后到达炊具主体2的外周面上,使炉火与过渡底环23和炊具主体2进行热交换。
3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炉火窜出在外后可能会向外倾斜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所述炊具主体2的外周面从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设置,使窜出的炉火可以尽可能地与炊具主体2进行热交换,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果,达到节能目的。另外,为了达到最佳热交换效果,所述炊具主体2的外周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角度b,角度b的值在5~10
°
以内,优选为角度b等于7
°
4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热底盘1底部的中心位置由内至外依次环设有多个第二吸热阵列,每个第二吸热阵列由围成一圈的多个第二吸热凸起12构成。多个第二吸热阵列的第二吸热凸起12的凸起高度由内至外逐渐递增,从而与所述进火腔对应的凹陷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热阵列位于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圈进火区中,第二吸热阵列位于在所述燃烧室的中心进火区中,第二吸热凸起12能够在燃烧室内起到一定阻流和增大吸热底盘1受热面积作用,延长炉火在燃烧室内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热凸起12与吸热底盘1一体成型设置,以避免第二吸热凸起12在长期吸热过程中出现与吸热底盘1分离的现象,保证第二吸热凸起12的工作稳定性。另外,所述第二吸热凸起12的凸起高度从内至外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热凸起12为锥形体。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