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9302发布日期:2022-08-17 09:1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幕墙中的开启窗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


背景技术:

2.悬窗是一种通过操作窗扇的执手手柄,带动五金件传动器的相应移动,使窗扇能向室内平开或向室内倾倒开启一定角度的窗体结构。其通风性、安全性、实用性良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但是现有的悬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密封性能较差,保温性能低,室内空气会在窗框与窗扇的连接处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门窗的隔热性能降低。窗框和窗扇接触处密封性能差,还会导致雨水从窗框和窗扇的接触处进入室内,形成渗水现象。
4.为解决防水性通常用硅胶来密封,如此便无法形成内外等压腔结构,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排水措施,同时完全依靠硅胶密封的幕墙硅胶密封层始终处于室内外压差压力下,幕墙要承担因风荷载引起的变形,薄薄的胶缝在这些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非常容易破裂,从而导致渗水漏水现象,对室内装修造成难以评估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通过对结构的改良,在等压腔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排水及气密性,从而提高悬窗的使用性能,改善了节能减排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与幕墙横梁固定,所述窗扇的固定边通过转动结构安装于所述窗框上,所述窗扇的开启边与所述窗框之间通过密封结构连接,形成幕墙内外连通的等压腔;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三重密封组件,分别位于窗扇与窗框连接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其中前端密封组件由上、下隔热条及挡水胶条构成,所述前端密封组件与中段密封组件之间的所述窗扇上设有排水槽。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框的前端与幕墙横梁副框配合,其底面通过螺钉与所述横梁副框固定,其内侧边通过第一密封胶条与所述窗扇内侧密封连接,构成所述后端密封组件;所述窗框位于底面上方设有凸台,多点锁的锁舌固定于该凸台上,所述凸台的内侧边与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条,构成中段密封组件。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扇的前端一侧为玻璃面板的安装平台,所述玻璃面板通过硅硐结构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另一侧与所述窗框的前端相对应,设置有上隔热条,该上隔热条的内侧为所述排水槽,所述窗扇的内侧端设有多点锁执手件,与所述窗框上的多点锁锁舌相配合。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扇的前端、位于玻璃面板的外侧,设有防脱落安全机构,
包括一压条件,所述窗扇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开口朝向所述玻璃面板,所述压条件上设有与所述扣合槽配合的挂钩,所述压条件的尾端与所述玻璃面板外侧面填充有结构胶。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上隔热条嵌于所述窗扇的前端安装槽内,下隔热条嵌于所述窗框的前端安装槽内,所述挡水胶条尾端卡设于所述下隔热条上的卡槽内,所述挡水胶条的挡片端抵于所述上隔热条上。
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中窗扇与窗框为分体结构,通过三道柔性密封结构连接,分隔室内与室外,所谓柔性密封是相对于钢性密封来说的,以选择胶条类密封既达到了防水防风性能,又非钢性密封的密闭,可形成内外侧的等压腔结构,减小幕墙因风荷载而形成的变形,延长密封胶条的使用寿命;
13.2.采用隔热胶条作为前端密封组件,保持与玻璃面板在同一等温线上,可避免冷桥现象,且隔热性能优异;
14.3.在前端与中段密封组件之间设置排水槽,可阻断雨水进入等压腔结构内,及时排出雨水,增强了开启扇的水密性;
15.4.设置了防脱落安全机构,避免玻璃面板结构胶失胶而导致的玻璃坠落现象,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执手侧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窗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窗扇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条件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窗框;2、窗扇;3、幕墙横梁;4、等压腔;5、挡水胶条;6、前端密封组件;7、中段密封组件;8、排水槽;9、横梁副框;10、螺钉;11、第一密封胶条;12、后端密封组件;13、凸台;14、多点锁锁舌;15、第二密封胶条;16、结构胶;17、玻璃面板;18、安装平台;19、硅硐结构胶;20、上隔热条;21、多点锁执手件;22、压条件;23、挂钩;24、下隔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性和防水性的悬窗系统,包括窗框1和窗扇2,所述窗框1与幕墙横梁3固定,所述窗扇2的固定边通过转动结构(未画出)安装于所述窗框1上,所述窗扇2的开启边与所述窗框1之间通过密封结构连接,形成幕墙内外连通的等压腔4;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三重密封组件,分别位于窗扇2与窗框1连接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其中前端密封组件由上、下隔热条及挡水胶条5构成,所述前端密封组件6与中段密封组件7之间的所述窗扇2上设有排水槽8。
24.参见图1、3所示,所述窗框1的前端与幕墙横梁副框9配合,其底面通过螺钉10与所述横梁副框9固定,其内侧边通过第一密封胶条11与所述窗扇2内侧密封连接,构成所述后
端密封组件12;所述窗框1位于底面上方设有凸台13,多点锁锁舌14固定于该凸台13上,所述凸台13的内侧边与所述排水槽8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条15,构成中段密封组件7,该处正好位于转折点上,从前端的横向密封转换为平行于玻璃面板17的纵向密封。
25.参见图2、4所示,所述窗扇2的前端一侧为玻璃面板17的安装平台18,所述玻璃面板17通过硅硐结构胶19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18上,另一侧与所述窗框1的前端相对应,设置有上隔热条20,该上隔热条20的内侧为所述排水槽8,所述窗扇2的内侧端设有多点锁执手件21,与所述窗框1上的多点锁锁舌14相配合。所述安装平台18实则为一下沉台阶,玻璃面板17承载于此处,端头及内侧面均通过硅硐结构胶19固定于窗扇2上。
26.参见图1、2所示,所述窗扇2的前端、位于玻璃面板17的外侧,设有防脱落安全机构,包括一压条件22(如图5所示),所述窗扇2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开口朝向所述玻璃面板17,所述压条件22上设有与所述扣合槽配合的挂钩23,所述压条件22的尾端与所述玻璃面板17外侧面填充有结构胶16。通过压条件22对玻璃面板17外侧面的限制,可防止玻璃面板17因硅硐结构胶19失效而坠落的风险,提高玻璃幕墙的使用安全性。
27.上隔热条20嵌于所述窗扇2的前端安装槽内,下隔热条24嵌于所述窗框1的前端安装槽内,所述挡水胶条5尾端卡设于所述下隔热条24上的卡槽内,所述挡水胶条5的挡片端抵于所述上隔热条20上。
28.本实施例中,由上、下隔热条及挡水胶条组成的第一道密封组件,承担隔热和挡水的大部分任务,渗入前端密封组件的雨水汇聚于排水槽内,阻挡其进入玻璃面板内侧,同时有中段密封组件的封堵,汇聚的雨水将自动向外排出;而后端密封组件则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性,从而确保了悬窗系统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