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9629发布日期:2022-06-15 03:0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站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扫地机器人基站检测尘袋的检测器件只能够检测基站内是否有尘袋,并不能检测尘袋是否安装到工作位置,这样一来,若尘袋未安装到位可能会导致尘袋出现漏灰的情况发生。并且用于尘袋检测的检测器件固定的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生产成本高。其次,基站内并没有检测基站翻盖是否闭合的的检测器件,若基站翻盖未闭合就启动抽尘系统容易导致灰尘飞散到空气中,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基站无法检测尘袋是否安装到位以及无法检测翻盖是否扣合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适用于扫地机器人,基站包括壳体、尘袋以及第一检测器件。其中,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腔体开口和出尘口。尘袋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尘袋具有第一连接口,尘袋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口与出尘口相连通。第一检测器件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用于检测若尘袋位于工作位置,则发送第一在位指令,第一在位指令用于显示尘袋位于工作位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站,解决了以往第一检测器件无法检测尘袋是否安装到工作位置。当尘袋开始进入到壳体内的第一容纳腔时,第一检测器件不启动,直到尘袋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一容纳腔的出尘口连通时,第一检测器件启动,从而发送第一在位指令从而进行下一步显示。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尘袋未安装到位就启动抽尘系统从而导致出尘口产生漏灰的情况发生。
7.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器件具有第一开关弹片,第一开关弹片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底部。第一容纳腔具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出尘口,第一开关弹片位于靠近第一侧壁设置。
8.进一步地,基站还包括卡板,该卡板固定在尘袋上,且卡板开设有第二连接口,尘袋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连接口与出尘口相连通;卡板与第一容纳腔滑动连接,且卡板靠近第一容纳腔底部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开关弹片抵接。
9.进一步地,基站还包括导轨,为至少两个导轨,两个导轨沿着第一容纳腔深度方向固定在第一侧壁上,卡板位于两个导轨之间且与导轨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基站还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设置于第一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密封条围绕出尘口一周设置,第一密封条的外圈与第二连接口过盈配合,卡板贴合抵接于第一侧壁。
11.进一步地,基站包括翻盖、第二检测器件以及抵接部。其中,翻盖设置于腔体开口
处,且翻盖的第一端与壳体铰接,翻盖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翻盖用于扣合于腔体开口上。壳体还具有第一安装腔,与第一容纳腔并排设置,且靠近翻盖的第一端,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一插孔。第二检测器件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且第二检测器件具有第二开关弹片,第二开关弹片裸露于第一插孔处。抵接部的一端与翻盖的第一端相连接,抵接部的另一端用于在翻盖扣合于腔体开口上时,穿过第一插孔与第二开关弹片相抵接。
12.进一步地,基站还包括尘风风道,位于壳体内,尘风风道的一端为进尘口与扫地机器人的尘盒相连通,尘风风道的另一端为出尘口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13.进一步地,基站还包括控制器以及显示屏。其中,控制器安装于壳体内,与第一检测器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在位指令并生成显示信号。显示屏安装于壳体外,与控制器电连接,根据显示信号进行显示。
14.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底部还开设有出气孔。该基站还包括风机,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风机设置于壳体内,风机包括排气孔和进气孔,进气孔与第一容纳腔底部的出气孔连通,排气孔用于将尘袋内的气体排出。
15.进一步地,壳体上还具有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扫地机器人至少一部分。
16.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内具有进尘口,该基站还包括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绕进尘孔一周设置,第二密封条的外圈与扫地机器的尘盒出口过盈配合。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及的基站,该基站具有进尘口。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尘盒,尘盒与进尘口连通。上述基站用于扫地机器人系统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尘袋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尘袋装入基站后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俯视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未装入尘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正在装入尘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检测器件开关打开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检测器件开关闭合后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的c处放大图;
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板与尘袋连接后的示意图;
2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翻盖打开后的俯视示意图;
3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翻盖打开后的示意图;
3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3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开关检测物体示意图;
33.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条示意图;
34.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立体示意图;
35.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装入尘袋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36.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37.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翻盖扣合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38.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主视示意图;
39.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密封条示意图;
40.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内的元器件之间线路连接示意图;
41.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001-基站;002-扫地机器人;0021-尘盒;
44.1-尘袋;11-第一连接口;
45.2-壳体;21-第一容纳腔;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第三侧壁;214-第四侧壁;215-第一底板;2151-通孔;2152-出气孔;216-腔体开口;22-第一安装腔;221-第一插孔;23-尘风风道;231-进尘口;232-出尘口;24-第二容纳腔;
46.3-翻盖;31-抵接部;
47.4-第一检测器件;41-第一开关弹片;401-发射器;402接收器;
48.5-卡板;51-第二连接口;
49.6-导轨;
50.7-凹槽;
51.8-第一密封条;
52.9-第二检测器件;91-第二开关弹片;
53.10-风机;101-进气孔;102-排气孔;
54.12-第二密封条;
55.13-控制器;
56.1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显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显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显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显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智能家居、清洁办公等场所。该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图1所示的基站001和扫地机器人002。扫地机器人002用于房间内地板的自动清扫工作,它可以沿房间内规划的路线在地板上移动,并对地面进行吸尘,也可以通过视觉定位技术自主识别待清扫区域,并移动至上述待清扫区域,对该待清扫区域进行清扫,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1.在扫地机器人002清扫地板的过程中或者清扫完成后,可以回到扫地机器人基站001内。该基站001内具有容纳扫地机器人002的第二容纳腔24。上述扫地机器人002可以设计成带圆角的方盒形状,也可以设计成圆盒形状,本实施例并不对扫地机器人002的具体形状做特殊限定。为了能够更好的容纳扫地机器人002,该基站001的第二容纳腔24的形状可以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外形轮廓相匹配。
62.此时,基站001可以对扫地机器人002进行垃圾回收、拖布清洗、拖布烘干、拖布杀菌或充电等。例如,如图2所示,若扫地机器人002内的尘盒0021积累一定灰尘后,需要启动基站001工作,将尘盒0021内的灰尘吸入到基站001内,从而基站001将尘盒0021内的杂物排出,以保证扫地机器人002可以再次出站并进行清扫工作。
63.或者,又例如,该基站001还包括洗涤系统,清洗拖布时,可以启动洗涤系统运行,此时,洗涤系统可以对扫地机器人002上的拖布进行清洗,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一定的清洗时间和功率。该基站001内也可以设置烘干系统,待拖布清洗完毕后对拖布进行烘干以备扫地机器人002再次出仓工作。
64.或者,再例如,为了满足整个基站001的运行,示例的,在壳体2的侧壁可以设置有电源口,可以通过导线直接与电源连接以供基站001运行,当然,也可以在壳体2内通过设置蓄电池的方式,使基站001通电运行。
65.由于本技术中的各系统和检测器件均位于壳体2内,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可以不受安装场地的限制。扫地机器人系统既可以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等用水房间,也可以安装在客厅、卧室、办公室等非用水房间,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系统的适用范围。
66.由上述可知,扫地机器人002需要将其自身尘盒0021中的杂物排出至基站001内,在此情况下,基站001为了对扫地机器人002排出的杂物进行收集,通常基站001内安装有图3所示的尘袋1,尘袋1具有第一连接口11,该尘袋1用于吸收尘盒0021内的灰尘。在基站001启动抽尘系统时,需要保证尘袋1安装到基站001内的固定工作位置,否则会导致漏灰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有一种检测设备来检测尘袋1是否安装到工作位置,这样一来,当尘袋1安装到工作位置时,再启动抽尘系统就能够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6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001,如图4所示,该基站001包括壳体2,出于美观考虑,可以在壳体2的外部设计面板或者装饰板。该壳体2可以具有第一容纳腔21用于容纳尘袋1。
68.以下对上述提及的第一容纳腔21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第一容纳腔21可以包括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第四侧壁214以及第一底板215,其中,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在x方向(图5中)相对设置,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在y方向(图5中)相对设置。上述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第四侧壁214依次收尾相连形成的框架结构,围设于第一底板215的一周,从而
能够与该第一底板215之间形成上述提及的第一容纳腔21。
69.在此情况下,第一底板215、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以及第四侧壁214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相连接。此时,如图6(基站001未安装尘袋1时沿z方向局部剖切得到的示意图)所示,在z方向上,壳体2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腔21连通的腔体开口216,该腔体开口216与第一底板215相对。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将尘袋1由腔体开口216放入至第一容纳腔21内,或者将收集有杂物的尘袋1由上述第一容纳腔21去除,以倾倒尘袋1内的灰尘杂物等。
70.另外,如图7(基站1安装尘袋1时沿z方向局部剖切得到的示意图)所示,在第一侧壁211上开设有出尘口232,当尘袋1安装到第一容纳腔21内,且位于该尘袋1的工作位置时,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该出尘口232相连通。其中,该出尘口232可以通过基站1内的管道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尘盒0021相连通。这样一来,当扫地机器人002回到基站001时,该扫地机器人002的尘盒0021通过基站001出尘口232与尘袋1相连,从而使尘盒0021内的灰尘可以进入到尘袋1内。
7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尘袋1的工作位置是指在尘袋1放入第一容纳腔21的情况下,该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相连通时,该尘袋1在第一容纳腔21中的位置。
72.在此基础上,为了检测尘袋1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该基站001还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第一检测器件4,安装于第一容纳腔21内。该第一检测器件4用于检测若尘袋1位于工作位置,则发送第一在位指令。第一在位指令用于显示上述尘袋1位于工作位置。这样一来,当尘袋1安装到工作位置时可以发送第一在位指令,在此情况下,能够保证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连通时再进行下一步抽尘系统的启动操作。从而避免了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未连通就启动抽尘系统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出尘口232位置的漏灰。
73.以下对上述提及的第一检测器件4的工作原理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检测器件4可以为微动开关、光电开关或霍尔检测开关等其中的一种。当第一检测器件4为微动开关(也可以称为快动开关或灵敏开关)时,该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的接点机构,该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如图8所示,微动开关可以具有第一开关弹片41,外机械力(沿图8箭头方向施加力)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弹片41,使末端的定触点(图8中的b端)与动触点(图8中的a端)快速抵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并接通,当外机械力移除时,第一开关弹片41可以产生反向动作力,使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断开。
74.以下对上述提及的第一检测器件4为微动开关时的安装位置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6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该微动开关的第一开关弹片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1的第一底板215处,且第一开关弹片41位于靠近第一侧壁211设置。第一开关弹片41裸露在第一容纳腔21内。
75.为了保证气体能够从尘袋1底部第一底板215上的出气孔2152流出,从而进入到风机10进气孔101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尘袋1材料可以为hepa网材(叠片状硼硅微纤维)或者无纺布等材质中的一种,因此尘袋1本身具有较小的孔隙,且该孔隙可以允许气体和极小颗粒物通过,大的灰尘和垃圾会被过滤留在尘袋1内,对尘袋的具体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76.在此情况下,由于尘袋1的材料通常为比较柔软,因此为了使得尘袋1可以安装在
第一容纳腔21内,如图11所示,该基站001还可以包括卡板5,固定在尘袋1上,可以通过胶黏贴,且卡板5开设有第二连接口51,尘袋1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口11通过第二连接口51与出尘口232相连通。此时,卡板5靠近第一容纳腔21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开关弹片41抵接。这样一来,卡板5底部作用到第一开关弹片41上,从而使微动开关末端的定触点b端和动触点a端快速接通。从而发出第一在位指令。当然,为了保证微动开关不影响卡板5伸入到第一容纳腔21内,在第一容纳腔21的第一底板215上也可以开设有一个通孔2151供第一开关弹片41穿过,当卡板5与第一开关弹片41抵接后尘袋1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开关弹片41可以保持处于接通状态。
77.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卡板5上可以具有凸起,其中凸起可以穿过第一底板215上的通孔2151抵接在第一开关弹片41上,抵接后第一开关弹片41可以位于xy所在平面的下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第一开关弹片41的抵接连通,还能够保证卡板5与第一容纳腔21对接位置的准确性,由于凸起和通孔2151为卡接结构,还能够保证卡板5与第一容纳腔21连接后的稳固性。第一底板215上靠近第一侧壁211的位置也可以开设一条凹槽7,第一开关弹片41位于凹槽7内,卡板5伸入第一容纳腔21内时,卡板5底部可以插入到凹槽7内,从而实现卡板5与第一开关弹片41的抵接。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卡板5的安装精度和稳固性。
78.示例的,本技术对第一检测器件4为微动开关时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底板215的其它位置,只要保证尘袋1落入第一容纳腔21内,且尘袋1落入第一工作位置时,微动开关能够被抵接开启即可,例如,在尘袋1靠近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或第四侧壁214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侧还设置有卡板5,在该侧卡板5底部也可以按照上述提及的安装方式设置一个微动开关,从而实现第一检测器件4检测尘袋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再开启的功能。
79.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能够顺利连通,卡板5可以与第一容纳腔21滑动连接,具体地,该基站00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导轨6,本技术对导轨6的数量不作限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以两个导轨6举例进行说明,两个导轨6沿着第一容纳腔21深度方向(即z方向)固定在第一侧壁211上(z方向),卡板5位于两个导轨6之间且与导轨6滑动连接。这样一来,需要将尘袋1放入第一容纳腔21中时,可以通过卡板5与导轨6的配合进行导向,并且由于导轨6与卡板5滑动连接,导轨6可以在x方向对卡板5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从而让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能够更加近距离的对应。
80.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尘袋1靠近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的中的至少一侧设置卡板5,再在对应的侧壁上安装有导轨6(如图13所示)从而形成滑动连接。以下对滑动连接方式进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侧壁211沿着z(图13)方向具有两个平行的凹槽7(如图14,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所示,且两个凹槽7的槽口相对,这样一来,卡板5可以插接在两个凹槽7之间,从而实现滑动连接,本技术对滑动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能够满足尘袋1沿着第一容纳腔21的墙壁z方向滑动即可。
81.当第一检测器件4为光电开关时,按照检测方式,可以分为对射型、漫反射型、镜面反射、槽式光电开关以及光纤式光电开关等,若为对射型时(如图15所示),可以在第一容纳
腔21的底部安装有发射器401和接收器402,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01可以安装在第一侧壁211底部,接收器402可以安装在第二侧壁212底部且与发射器401相对,这样一来,当尘袋1底部对接收器402形成遮挡时光电开关开启,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01和接收器402可以相对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上,能够保证发射器401与接收器402相对即可,从而保证接收器402接收的光线被遮挡时开启光电开关。本技术对光电开关的检测方式不作限定,当光电开关检测到尘袋1安装到第一工作位置时开启即可(此时尘袋1底部抵接在第一底板215上,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相连通)。
82.当第一检测器件4为光电开关时,第一容纳腔21也可以设置导轨6于卡板5滑动连接并将尘袋1导入到第一容纳腔21内。
8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检测器件4也可以为霍尔开关(当一块通有电流的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垂直地放在磁场中时,薄片的两端就会产生电位差)等其它检测器件,满足能够检测当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相连通时(第一工作位置)开启即可,对于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开关的不同,进行设置,本技术对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84.当第一检测器件4为霍尔开关时,第一容纳腔21也可以设置导轨6于卡板5滑动连接并将尘袋1导入到第一容纳腔21内。
85.此外,为了保证尘袋1第一连接口11与出尘口232连通后的气密性,该基站001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条8(如图16所示),该第一密封条8可以为橡胶条,如图17所示,第一密封条8设置于第一侧壁211上且位于第一容纳腔21内,第一密封条8围绕出尘口232一周设置,第一密封条8的外圈与第二连接口51过盈配合,卡板5贴合抵接于第一侧壁211。这样一来,由于橡胶条为弹性材料,当卡板5沿着第一侧壁211插入时,卡板5可以挤压该橡胶条从而滑过橡胶条进而实现卡板5底部抵接在第一底板215上,在此情况下,当卡板5的第二连接口51滑到第一密封条8时,第一密封条8可以恢复弹力从而进入卡板5的第二连接口51内实现过盈配合。
86.以下对上述提及的第一密封条8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条8可以为环状结构。其中,内圈直径可以大于等于出尘口232的直径,外圈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第二连接口51的直径,并且该第一密封条8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卡板5的厚度。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灰尘能够从出尘口232顺利的进入到尘袋1内,又可以增加尘袋1的第一连接口11和出尘口232连通后的密闭性,从而防止漏灰的情况发生。
87.此外,当尘袋1位于上述第一容纳腔21后,为了避免灰尘落入第一容纳腔21,如图18所示。该基站001还包括翻盖3。翻盖3与第一底板215在z方向相对设置。翻盖3的一端为第一端c,翻盖3的另一端与第一端c相对为第二端d,其中,翻盖3的第一端c与靠近第一侧壁211的位置可以采用铰接或者扣合等方式连接,从而实现翻盖3相对打开或者关闭动作,关闭时翻盖3可以扣合在腔体开口216处。翻盖3的第二端d为自由端,翻盖3扣合时,第二端d能够抵接在第二侧壁212上。
88.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翻盖3未扣合时,抽尘系统启动的情况发生,如图18所示,壳体2还具有第一安装腔22,与第一容纳腔21并排设置(延x方向),且靠近翻盖3的第一端c,壳体2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腔22相连通的第一插孔221。如图19(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所示,该基站001还包括抵接部31,抵接部31的一端与翻盖3的第一端c相连接。该基站001还包
括第二检测器件9,设置于第一安装腔22内,其中,该第二检测器件9可以为微动开关(也可以称为快动开关或灵敏开关,原理同第一检测器件4),第二检测器件9具有第二开关弹片91(结构同第一开关弹片41),第二开关弹片91可以裸露于第一插孔221处,这样一来,抵接部31的另一端用于在翻盖3扣合于腔体开口216上时,穿过第一插孔221与第二开关弹片91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检测器件9的开启,此时第二检测器件9发送第二在位指令,第二在位指令用于显示翻盖3位于工作位置。
8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器件9可以为光电开关,其工作原理同第一检测器件4,当然第二检测器件9也可以为霍尔检测开关,在本技术中,第二检测器件9能够实现检测到翻盖3完全落位时开启即可,或检测抵接部31进入第一插孔221内开启即可。本技术对第二检测器件9的种类和安装检测方式不作限定。
90.此外,为了保证灰尘在基站001内能够自由的流通,如图20所示,该基站001还包括尘风风道23,位于壳体2内,尘风风道23的一端为进尘口231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尘盒0021相连通,尘风风道23的另一端为出尘口232与第一容纳腔21连通。这样一来,当抽尘系统启动时,灰尘可以由尘盒0021吸入到尘风风道23内,由于尘风风道23的出尘口232与第一容纳腔21内的尘袋1连通,灰尘可以进入到尘袋1内从而实现基站001对尘盒0021的吸尘工作。
91.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扫地基站001进尘口231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尘盒0021的顺利连通。如图21所示,在壳体2的底部还具有第二容纳腔24用于容纳扫地机器人002至少一部分。其中,进尘口231位于第二容纳腔24内,第二容纳腔24的形状可以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外部形状相配合,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002可以为方盒形状,在此情况下,第二容纳腔24的形状可以为能够配合容纳方盒的腔体。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002可以为圆盒形状,这样一来,第二容纳腔24的形状也可以为能够配合容纳圆盒形状的腔体,当然,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容纳腔24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容纳扫地机器人002的部分从而保证扫地机器人002进尘口231与扫地机器人002的尘盒0021的顺利连通即可。
92.为了增加进尘口231与尘盒0021连通的密闭性,该基站001还包括如图22所示的第二密封条12,第二密封条12绕进尘孔231一周设置,第二密封条12的外圈与尘盒0021出口过
·
盈配合。其中,该第二密封条12可以为方形环状结构。第二密封条12的内圈面积可以小于等于进尘口231的面积,且第二密封条12的内圈面积小于等于尘盒0021出口外部面积。这样一来,由于第二密封条12可以为橡胶条,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尘盒0021出口能够插接在第二密封条12内,既可以保证灰尘能够从尘盒0021出口顺利的进入到进尘口231内,又可以增加尘盒0021出口和进尘口231连通后的密闭性,从而防止漏灰的情况发生。
93.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尘口231也可以和尘盒0021出口采用贴合的方式连通,本技术对进尘口231与尘盒0021连通方式不作限定。
94.由上述可知,第一在位指令、第二在位指令是为了便于用户识别尘袋1或者翻盖3是否在工作位置而发送的指令。
9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该基站001内还包括控制器13,安装于壳体2内,控制器13可以包括电路板和处理芯片等电器元器件。其中,第一检测器件4与控制器13电连接,控制器13接收第一在位指令并生成显示信号。第二检测器件9与控制器13电连接,控制器13接收第二在位指令并生成显示信号。该基站001还包括显示屏14,安装于壳体2
外,与控制器13电连接,根据第一在位指令和第二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进行并显示。
96.本技术对显示屏14上的显示方式不作限定,可以为中文、英文等其它文字(全称或缩写均可),也可以显示图案等信息以供用户查看基站001状态。
97.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中文进行举例说明,当控制器13接收到第一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时,可以在显示屏14上进行显示“尘袋1安装完成”,若未接收到第一在位指令时,可以显示“尘袋1未安装”。当控制器13接收到第二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时,可以在显示屏14上进行显示“翻盖3安装完成”,若未接收到第二在位指令时,可以显示“翻盖3未安装”。当控制器13既接收到第一在位指令,又接收到第二在位指令时可以显示“待机”状态,并通过显示屏14上的触摸启动按钮启动抽尘系统,或通过壳体2外侧设置的实体启动按钮进行启动抽尘系统。
98.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基站001内还可以包括语音播报模块,与控制器13电连接,从而将第一在位指令和第二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转换为语音播报。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器13接收到第一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时,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语音播报模块,从而发出语音“尘袋1安装完成”从而提醒用户。当控制器13接收到第二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时,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语音播报模块,从而发出语音“翻盖3安装完成”从而提醒用户。当控制器13接既收到第一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又收到第二在位指令的显示信号时,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语音播报模块,从而发出语音“待机”从而提醒用户。当然本技术对语音播报的内容不作限定也可以为其它语言形式,能够满足语音内容与信号相对应即可。
99.以下对上述提及的抽尘系统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21底部的第一底板215上还可以开设有出气孔2152,该抽尘系统可以包括如图24所示的风机10,与控制器13电连接,风机10设置于壳体2内且位于第一容纳腔21的底部。该风机10可以包括排气孔102和进气孔101,其中,进气孔101与第一容纳腔21底部的出气孔2152连通,排气孔102用于将尘袋1内的气体排出。
10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