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地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5543发布日期:2022-06-21 21:2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拖地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拖地机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拖地机主要在地面上执行拖地或洗地清洁功能,主要为拖地机上可以提供清水,清水供给到拖地机上的拖擦件上来实现通过拖擦件对地面的清洁处理,同时会对拖擦件上形成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进而来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3.针对现有的拖地机在清洁过程中的污水需要及时来进行倾倒处理,因污水中混合有较多的垃圾固体物,导致对污水的收集效果相当较差,同时导致用户在对污水进行维护处理的过程中即为不方便;以及污水在在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拖地机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拖地机收集污水效果差、不方便用户维护及容易出现污水堵塞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拖地机系统,包括拖地机,拖地机上设置有拖主体,拖主体上安装有可运动的拖擦件,拖地机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用于提供动力来移动拖擦件上的污水进行收集;
7.拖地机还包括集污箱,集污箱内设置有集污腔,动力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与集污箱相连;
8.集污腔内设置有回液通道,回液通道包括回液口和出液口,回液口设置为与集污箱的外部可呈相连通结构,且出液口设置为与集污腔呈相连通结构;
9.回液口位于出液口的下方并呈构成相互串通结构来形成回液通道;
10.回液通道与集污腔之间设置有分离装置使得从回液通道进入的污水可以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11.集污箱上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设置为可与集污箱的外部呈相连通结构,且排液口还设置为可与集污腔呈相连通结构;
12.排液口与集污腔相连通的交接位置处形成交接口且设置交接口位于分离装置的下游位置或位于靠近集污腔的底部位置。
13.前述的拖地机系统,回液口位于集污箱的中部的下方的区域位置上,出液口位于集污箱的中部的上方的区域位置上,至少回液通道的一部分设置为沿集污箱的竖直方向上来分布的结构使得出液口朝向上部方向呈敞开结构。
14.前述的拖地机系统,集污腔设置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区位于第一区的下部方向,第一区设置为与出液口呈相连通结构,分离装置位于第一区内或位于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区域位置内。
15.前述的拖地机系统,第一区的容积空间小于第二区的容积空间;和/或,第一区的
容积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区的容积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16.前述的拖地机系统,分离装置上设置有分离件且分离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污水进行分离的分离口;
17.设置至少部分分离口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截面积小于交接口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截面积;
18.或,设置至少部分分离口上用于污水通过的且通过分离口中心位置的最短间隙小于交接口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最长间隙。
19.前述的拖地机系统,至少分离件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区内,至少回液通道的上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穿过分离件的一部分构成至少分离件的一部分位于出液口的下方使得污水在重力下来通过分离件进行分离。
20.前述的拖地机系统,回液通道位于集污腔的中心位置或中部位置,并对应的设置出液口位于集污腔的中心位置或中部位置,出液口的外周侧与集污腔的内周侧之间构成有周向间隙部。
21.前述的拖地机系统,分离件的底部设置为从靠近集污腔的内周侧位置朝向回液通道的位置方向呈逐渐收窄的结构;
22.或,分离件的底部设置为从靠近集污腔的内周侧位置朝向回液通道的位置方向呈相对集污腔的底部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
23.前述的拖地机系统,集污箱还包括箱盖,分离装置安装于箱盖上,分离装置设置为相对箱盖呈朝向下部方向呈凸起结构,且至少分离装置的一部分向下延伸伸入至第一区内。
24.前述的拖地机系统,分离装置还包括分离支架,分离件安装于分离支架上,且分离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箱盖上;
25.或,分离装置还包括分离支架且分离件可旋转地安装于分离支架的底部位置上使得当分离件旋转时可对垃圾进行倾倒。
26.前述的拖地机系统,交接口设置为位于集污箱的侧部位置上或底部位置上且朝向排液口方向呈与排液口相连通的结构;
27.或,集污箱上设置有集污通道且集污通道的一端与交接口相连通且集污通道的另一端与排液口相连通,并将至少集污通道的一部分设置为沿集污箱的竖直方向上来分布的结构。
28.前述的拖地机系统,交接口与排液口之间设置有限流机构,限流机构上设置有限流口;
29.限流机构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来使得当动力机构工作时限流口可关闭使得交接口与排液口之间不相连通;
30.或,限流机构设置为可收缩的结构来使得当动力机构工作时限流口可收缩变小使得限流口的截面积小于动力机构未工作时限流口的截面积;
31.或,限流口的截面积小于回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截面积,或限流口的截面积小于回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截面积的二分之一。
32.前述的拖地机系统,至少排液口的一部分设置为朝向拖主体的侧部方向呈敞开结构;
33.或,拖地机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拖主体上的推杆部,设置推杆部带动拖主体前进的方向为前向,且设置排液口朝向拖主体的前向方向呈敞开结构;
34.或,至少排液口的一部分设置为朝向拖主体的侧部方向呈敞开结构且排液口的一侧位置上还设置有补液口,并将补液口设置为与排液口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
35.或,至少排液口的一部分设置为朝向拖主体的侧部方向呈敞开结构且排液口的一侧位置上还设置有补液口和补能部,且补液口、排液口和补能部均设置为相互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并设置补能部的底部位置位于补液口和排液口的中部位置或中心位置的上方区域位置上来形成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
36.前述的拖地机系统,还包括基站,基站用于拖地机的停靠来进行维护,基站上设置有污水箱和进液口,进液口设置为与污水箱可呈相连通结构,且进液口还设置为与基站的外部呈相连通结构;
37.以及进液口设置为与排液口可呈对应来相连通的结构使得当拖地机停靠在基站上时进液口与排液口呈对应地形成相连通的结构。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9.本方案拖地机设置动力机构和污水箱,实现动力机构将拖擦件上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吸取收集,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整体上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40.本方案通过设置回液通道等结构,可以有效的来实现对污水的收集,提升对污水的收集效率,实现将污水集中收集到集污腔内。
41.本方案通过设置分离装置来实现对污水的分离处理,形成污水在进入到集污腔内后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处理后持续向下流动进行收集,将集污腔内实现分别收集垃圾固体物和污水,方便用户来对集污箱进行维护处理,可以对垃圾固体物和污水进行分类倾倒处理,且方便对集污箱进行清洗维护,同时可以提高收集污水的可靠性。
42.本方案通过设置分离装置和排液口的结构分布,实现污水在经过分离装置分离后再可以通过排液口来向外进行排出,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在排出的过程中存在堵塞的问题,同时方便来对集污箱内的垃圾固体物和污水进行分类维护处理。
43.本方案的分离装置和排液口等结构实现基站在对拖地机进行维护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基站可以稳定地来对集污箱内的污水进行吸取收集,提升对接维护收集污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4.本方案的回液通道、排液口、分离装置等结构的结合设计,不仅可以实现来对污水的有效收集到集污箱内,还可以实现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分离处理,实现对污水集中来进行分离处理,提升对污水进行分离的有效性,且提升污水进行排出的可靠性。
45.本方案的排液口的结构,方便用户来操作拖地机与基站之间进行对接维护处理,用户在推动拖地机前向移动的过程中即可实现来停靠到基站上进行对接停靠维护,解决用户需要来手提起拖地机来放置到基站上来进行维护处理导致的强度大、不方便对接的问题。
46.本方案的基站可以来对拖地机进行对接收集污水实现对拖地机的维护处理,解决用于频繁来对拖地机进行维护处理的问题,同时基站具备多功能的维护处理效果,可以来对拖地机来进行维护补充加清水、维护对接收集污水以及维护补充电能的效果,提升基站
对拖地机进行维护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47.图1为拖地机的示意图;
48.图2为拖地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拖地机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50.图4为拖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51.图5为图4中y处的局部放大来示意限流机构的示意图;
52.图6为基站的立体示意图;
53.图7为拖地机预停靠到基站的示意图;
54.附图标记:1-拖地机,100-拖主体,1001-拖擦件,1002-动力机构,101-集污箱,1011-集污腔,10111-回液通道,101111-回液口,101112-出液口,10112-第一区,10113-第二区,1012-排液口,1013-交接口,1014-箱盖,1015-集污通道,1016-限流机构,10161-限流口,102-分离装置,1021-分离件,10211-分离口,1022-分离支架,103-周向间隙部,104-推杆部,1041-补液口,1042-补能部,2-基站,21-污水箱,22-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56.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拖地机系统,如图1至图7构成所示,系统主要包括拖地机1和基站2,拖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执行拖地清洁功能,基站2主要来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处理,解决用户频繁来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处理的问题,用户只需要定期或周期性地来对基站2进行维护处理即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57.本方案的拖地机系统,包括拖地机1,拖地机1上设置有拖主体100,拖主体100上安装有可运动的拖擦件1001,拖擦件1001运动来对地面进行拖地清洁处理,拖地机1还包括动力机构1002,动力机构1002用于提供动力来移动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收集,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的时候来对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吸取收集。
58.可选地,动力机构1002设置为具有大吸力的风机结构,风机工作时产生气流,主要对集污腔1011内产生气流,气流形成吸力来对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吸取收集到污水腔内,动力机构1002工作时,气流从拖擦件1001上进入并带动污水一起移动,污水在气流的吸力下进行移动到集污腔1011内,实现污水的收集。
59.针对污水的收集部分,拖地机1还包括集污箱101,集污箱101可以安装在拖主体100上,也可以在当拖地机1设置有推杆部104时将集污箱101安装在推杆部104上,在集污箱101内设置有集污腔1011,动力机构1002直接或间接地与集污箱101相连,当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时来产生气流,气流从拖擦件1001位置进入来带动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移动,移动的污水在气流的作用下持续移动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收集盛放。
60.污水的收集部分,在集污腔1011内设置有回液通道10111,回液通道10111用于污水的集中流动引导来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回液通道10111包括回液口101111和出液口101112,回液口101111设置为与集污箱101的外部可呈相连通结构,且出液口101112设置为
与集污腔1011呈相连通结构,当集污箱101安装在位时,此时回液口101111可以来与拖擦件1001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实现拖擦件1001的污水能够进入到回液口101111内实现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收集,可以在拖主体100上设置对接口,对接口通过管道与拖擦件1001相连通,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在拖擦件1001运动的过程中可实现污水进入到管道内,然后在动力机构1002的作用下污水移动至对接口位置,当集污箱101安装在位时此时对接口与回液口101111之间相连通来用于污水的通过,污水移动来通过回液口101111和出液口101112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实现收集效果。
61.可选地,回液口101111位于出液口101112的下方并呈构成相互串通结构来形成回液通道10111,使得回液口101111与出液口101112相互串联相同形成回液通道10111的通道结构,或形成中通结构,以便通过回液通道10111来实现对污水的集中引导收集效果,防止污水的外溢或扩散。
62.其中,回液通道10111与集污腔1011之间设置有分离装置102使得从回液通道10111进入的污水可以通过分离装置102进行分离,实现污水在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会预先进行分离处理,使得将污水中的垃圾固体物进行分离出,主要将污水中较大的垃圾固体物进行分离出,实现对污水和垃圾固体物的分类处理,以便后续方便用户来进行分类维护处理,同时可以有效的结构污水在被排出到集污箱101外存在的容易堵塞的问题。
63.针对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进行排出的结构部分,在集污箱101上设置有排液口1012,排液口1012主要用于对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进行排出,其中主要对被分离装置102进行分离后的污水进行排出,排液口1012设置为可与集污箱101的外部呈相连通结构以便污水可以通过排液口1012排出到集污箱101的外部,且排液口1012还设置为可与集污腔1011呈相连通结构以便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来进入到排液口1012位置,同时排液口1012与集污腔1011相连通的交接位置处形成交接口1013且设置交接口1013位于分离装置102的下游位置或位于靠近集污腔1011的底部位置,即为使得集污腔1011与排液口1012在集污腔1011内相连通的交接位置处形成污水通过的交接口1013,交接口1013主要设置位于分离装置102的下游,以便交接口1013来用于被分离装置102分离后的污水进行排出,防止交接口1013或排液口1012被堵塞,为了较好的来对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进行排出,将交接口1013设置为位于靠近集污腔1011的底部位置可以实现将较多的污水来进行排出,防止集污腔1011内积聚污水,有利于将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排放干净。
64.可选地,为了实现对污水的多级分离效果,可以在交接口1013的外侧设置过滤件,可以实现进一步来对污水进行过滤后进入到交接口1013并进入到排液口1012来进行向外排出。
65.针对拖擦件1001部分,本方案中的拖擦件1001,可以设置为旋转滚动运动的滚筒结构,也可以设置为贴合地面水平旋转运动的旋转盘结构,只需要对应设置驱动机构来驱动拖擦件1001运动即可,实现通过拖擦件1001的运动来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66.本方案中,为了方便动力机构1002来对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收集,优选的将拖擦件1001设置为滚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挤压件来将滚筒上的污水进行挤压出进而来进行收集,方便对滚筒上的污水进行集中的吸取收集。
67.针对拖地机1上对拖擦件1001供给清水的结构部分,可以在拖主体100上设置清水区,清水区用盛放清水,清水通过管道与拖擦件1001来相连通实现对拖擦件1001供给清水
的效果,清水被供给到拖擦件1001上可以实现对拖擦件1001的清洗,在拖擦件1001的清洗过程中会形成污水,可以设置挤压件来对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挤压出后,污水在动力机构1002的作用下实现污水被吸取到集污箱101内收集。
68.具体的结构部分,回液口101111位于集污箱101的中部的下方的区域位置上,出液口101112位于集污箱101的中部的上方的区域位置上,至少回液通道10111的一部分设置为沿集污箱101的竖直方向上来分布的结构使得出液口101112朝向上部方向呈敞开结构,污水从回液口101111进入朝向上方移动来向上涌起集中通过出液口101112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实现将污水集中向上引导来集中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有利于来集中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收集。
69.针对集污腔1011的结构部分,本方案将集污腔1011设置有第一区10112和第二区10113,第二区10113位于第一区10112的下部方向,第一区10112设置为与出液口101112呈相连通结构,分离装置102位于第一区10112内或位于第一区10112与第二区10113之间的区域位置内,当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时,带动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移动,此时的污水中含有垃圾固体物,污水在动力机构1002的作用下移动来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首先进入到第一区10112,并通过分离装置102来进行分离处理,实现垃圾固体物被收集在分离装置102上,然后经过分离后的污水向下流动进入到第二区10113内,实现第二区10113来集中收集被分离后的污水,垃圾固体物主要集中在分离装置102上,分离装置102的主要结构部分位于第一区10112上,第一区10112用于放置分离装置102和分离装置102上的垃圾固体物,实现垃圾固体物和污水的分类收集,方便用户来对集污箱101进行后期的维护处理,污水和垃圾固体物可以进行分别处理。
70.针对集污腔1011的结构部分,本方案的第一区10112的容积空间小于第二区10113的容积空间,实现集污腔1011能够在分离装置102对污水进行分离的情况下来通过第二区10113收集更多的污水,主要为污水中的垃圾固体物相对较少,第一区10112和第二区10113的容积空间的分布有利于集污腔1011内收集更多的污水,实现集污腔1011的盛放空间的充分利用;和/或,第一区10112的容积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区10113的容积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实现污水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后,可以在第一区10112的容积空间内进行分离,然后在重力下向下移动实现进入到第二区10113内,同时,污水在进入到第二区10113内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定的高度位置来对分离装置102形成冲淋效果,有利于使得分离装置102能够保持较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在污水的冲淋下有利于将垃圾固体物进行冲淋到相对集中的位置处,实现分离装置102保持较好的分离效果来对污水进行分离。
71.针对分离装置102的结构部分,主要在分离装置102上设置有分离件1021且分离件102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污水进行分离的分离口10211,分离口10211可以设置为通孔结构或过孔结构来实现对污水的分离效果,多个分离口10211可以设置为呈均匀分布的布置结构来对污水进行分离;其中,设置至少部分分离口10211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截面积小于交接口1013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截面积,交接口1013位于分离口10211的下游位置,实现污水在分离口10211位置进行充分的分离后再进入到第二区10113内,此时第二区10113内的污水在通过交接口1013向外移动时不会出现堵塞交接口1013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出现堵塞排液口1012的问题,提升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排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或,设置至少部分分
离口10211上用于污水通过的且通过分离口10211中心位置的最短间隙小于交接口1013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最长间隙,即为分离口10211上用于污水通过的位置处,且通过分离口10211中心位置的最短间隙要小于交接口1013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最长间隙,实现分离口10211分离后的污水不会出现堵塞交接口1013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分离口10211上用于污水通过的内径上的最短间隙或内径上最短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形成的间隙要小于交接口1013上用于污水通过的最长间隙,确保经过分离口10211分离后的污水不会堵塞交接口1013,经过分离装置102分离后的污水再进入到交接口1013和排液口1012时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
72.针对分离件1021的结构部分,至少分离件10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区10112内,至少回液通道10111的上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穿过分离件1021的一部分构成至少分离件1021的一部分位于出液口101112的下方使得污水在重力下来通过分离件1021进行分离,即为回液通道10111向上延伸穿过分离件1021,使得出液口101112位于分离件1021的上方,通过出液口101112的污水在进入到第一区10112内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下侧方向流动到分离件1021上来进行分离,实现分离件1021来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分离处理。
73.可选地,回液通道10111位于集污腔1011的中心位置或中部位置,并对应的设置出液口101112位于集污腔1011的中心位置或中部位置,出液口101112的外周侧与集污腔1011的内周侧之间构成有周向间隙部103,使得回液通道10111在穿过分离件1021能够形成分离件1021将回液通道10111包绕在中部位置,经过回液通道10111的污水朝向出液口101112流出进入到第一区10112内,污水形成周向分散流动进入到第一区10112内的效果,朝向周向间隙部103流动的污水在重力下朝向下侧方向流动分散进入到分离件1021上来进行分离,有利于在分离件1021上形成多个不同位置的同时分离效果,防止污水集中在分离件1021上的某一位置导致分离效果变差的问题发生,进而提升分离件1021对污水的分离处理效果。
74.为了提升分离件1021对污水的分离效果,本方案将分离件1021的底部设置为从靠近集污腔1011的内周侧位置朝向回液通道10111的位置方向呈逐渐收窄的结构,此时分离件1021的底部可以构成类似圆锥形的效果,当污水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时,污水从出液口101112流出向下流动形成冲淋至分离件1021的底部位置,因分离件1021的底部位置设置为逐渐收窄的结构,此时在污水的持续冲淋下使得污水中中垃圾固体物被污水冲淋至分离件1021的外边沿位置处积聚,而污水能够在分离件1021的中部位置和内边沿位置处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在污水的冲淋下能够有效的使得分离口10211保持可以进行分离的效果,能够防止分离口10211被垃圾固体物堵塞,提升分离件1021对污水进行分离的效果和对污水分离的面积,提升分离件1021分离污水的可靠性。
75.或,为了提升分离件1021对污水的分离效果,本方案将分离件1021的底部设置为从靠近集污腔1011的内周侧位置朝向回液通道10111的位置方向呈相对集污腔1011的底部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即为形成分离件1021靠近回液通道10111的位置相对集污腔1011的底部较高,分离件1021靠近集污腔1011的内周侧的位置相对集污腔1011的底部较低,此时当污水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时,污水从出液口101112流出向下流动形成冲淋至分离件1021的底部位置,因分离件1021的底部位置设置为倾斜结构,在污水的持续冲淋下使得污水中中垃圾固体物被污水冲淋至分离件1021底部上相对集污腔1011的底部较低的位置处积聚,而污水能够在分离件1021的中部位置和相对集污腔
1011的底部较高的位置处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在污水的冲淋下能够有效的使得分离口10211保持可以进行分离的效果,能够防止分离口10211被垃圾固体物堵塞,提升分离件1021对污水进行分离的效果和对污水分离的面积,提升分离件1021分离污水的可靠性。
76.针对分离装置102在集污箱101上的结构部分,集污箱101还包括箱盖1014,箱盖1014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在集污箱101的上部分位置,箱盖1014为可打开或关闭集污腔1011的结构,如箱盖1014可以旋转的结构安装在集污腔1011的上部位置上,以便用户来对集污腔1011进行维护处理,其中,将分离装置102安装于箱盖1014上,可以将分离装置102可拆卸地与箱盖1014相连,分离装置102设置为相对箱盖1014呈朝向下部方向呈凸起结构,且至少分离装置102的一部分向下延伸伸入至第一区10112内,当分离装置102和箱盖1014均安装在位时,此时分离装置102位于第一区10112内,箱盖1014实现对集污腔1011的密封封盖,污水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第一区10112内来通过分离装置102进行过滤;用户可以通过取下箱盖1014来实现将分离装置102一并取下,方便用户来对分离件1021上的垃圾固体物进行倾倒处理,同时方便用户来对集污腔1011进行清洗。
77.可选地,也可以将分离装置102设置为与箱盖1014接触的连接结构,即为当箱盖1014安装在位时实现将分离装置102压接固定在集污箱101上,此时可以先取下箱盖1014,然后取下分离装置102来进行维护处理,分离装置102取下后可以来对集污腔1011进行清洗维护处理。
78.具体地,分离装置102还包括分离支架1022,分离件1021安装于分离支架1022上,且分离支架1022可拆卸地安装于箱盖1014上,实现分离件1021通过分离支架1022安装到箱盖1014上,实现对分离件1021的安装效果,分离件1021可以通过分离支架1022来进行一起的安装和拆卸,以便用户来对分离装置102进行维护,提升用户的维护便捷度;或,分离装置102还包括分离支架1022且分离件1021可旋转地安装于分离支架1022的底部位置上使得当分离件1021旋转时可对垃圾进行倾倒,如分离件1021铰接的安装在分离支架1022的底部位置上,可以通过分离件1021的旋转来实现将垃圾固体物来进行倾倒处理;当然,也可以将分离件1021和分离支架1022设置为与箱盖1014接触的连接结构,即为当箱盖1014安装在位时实现将分离支架1022压接固定在集污箱101上,此时可以先取下箱盖1014,然后取下分离支架1022,分离支架1022带动分离件1021一并被取下,方便来进行维护处理,分离支架1022和分离件1021被取下后可以来对集污腔1011进行清洗维护处理。
79.针对排液口1012与集污腔1011可以相连通的结构部分,第一种方式为,交接口1013设置为位于集污箱101的侧部位置上或底部位置上且朝向排液口1012方向呈与排液口1012相连通的结构,此时可以将交接口1013直接设置在集污箱101上来与集污腔1011相连通来用于污水的通过,被分离后的污水可以从集污腔1011内通过交接口1013来进入到排液口1012的位置,以便对污水来进行向外进行排出,可以实现交接口1013和排液口1012直接位于集污箱101的侧部位置上如侧壁位置上或底部位置上如底壁位置上来实现可以相连通实现排放污水的效果,可以实现通过交接口1013和排液口1012来排放污水,此时排液口1012可以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如在排液口1012位置设置阀结构或设置排液口1012与阀结构相连,或者此时排液口1012与限流机构1016相连,限流口10161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
80.针对排液口1012与集污腔1011可以相连通的结构部分,第二种方式为,集污箱101上设置有集污通道1015且集污通道1015的一端与交接口1013相连通且集污通道1015的另
一端与排液口1012相连通,实现设置集污通道1015来实现将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结构,此时集污通道1015可以位于集污腔1011的内部,或位于集污腔1011的侧部位置上如侧壁位置上,并将至少集污通道1015的一部分设置为沿集污箱101的竖直方向上来分布的结构,实现集污腔1011内的第二区10113内盛放的被分离的污水可以从交接口1013位置向上移动来通过集污通道1015来向外排出,此时排液口1012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的来设定,方便根据需要来设定排液口1012的位置,此时排液口1012可以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如在排液口1012位置设置阀结构或设置排液口1012与阀结构相连,或者此时排液口1012与限流机构1016相连,限流口10161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或者限流口10161设置为可收缩的结构。
81.针对以上两种方式,均需设置交接口1013位于分离装置102的下游位置或位于靠近集污腔1011的底部位置,即为使得集污腔1011与排液口1012在集污腔1011内相连通的交接位置处形成污水通过的交接口1013,交接口1013主要设置位于分离装置102的下游,以便交接口1013来用于被分离装置102分离后的污水进行排出,防止交接口1013或排液口1012被堵塞,为了较好的来对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进行排出,将交接口1013设置为位于靠近集污腔1011的底部位置可以实现将较多的污水来进行排出,防止集污腔1011内积聚污水,有利于将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排放干净。
82.为了提升动力机构1002工作时来对污水的集中有效收集效果,本方案的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设置有限流机构1016,限流机构1016上设置有限流口10161,通过限流口10161来实现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可以通过限流口10161来呈相连通的结构,也可以实现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形成不相连通的结构,或者实现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形成相连通时但相连通时污水可以通过的截面积被缩小的结构,以便通过限流口10161来实现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来有效收集污水与污水腔内排出污水的相互切换选择来适用拖地机1的使用功能。
83.可选地,当设置集污通道1015时,限流机构1016安装在集污通道1015上。
84.具体地,第一种方式可以为,限流机构1016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来使得当动力机构1002工作时限流口10161可关闭使得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不相连通,如限流机构1016设置为可以开闭的阀结构,当限流口10161打开时此时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通过限流口10161呈相连通结构来实现可以排出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的效果,当限流口10161关闭时此时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通过限流口10161呈不相连通结构,即为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之间被限流口10161阻断,此时动力机构1002可以正常启动来吸取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污水通过回液通道10111进入到集污腔1011内,防止集污腔1011因排液口1012泄露气流导致无法较好的来吸取污水收集的问题。
85.第二种方式为,限流机构1016设置为可收缩的结构来使得当动力机构1002工作时限流口10161可收缩变小使得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小于动力机构1002未工作时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限流机构1016并不实现可开闭的效果,但是限流机构1016可以实现限流口10161的收缩效果,如,限流机构1016设置有一个环形结构的并呈软性结构的限流套,限流套内形成有限流口10161,限流套的外侧设置有多个间隙部来贯穿限流套的厚度,多个间隙部形成多个限流片,当动力机构1002在工作的时候产生气流,在气流的作用下使得多个限流片朝向限流套的中心位置变形来使得限流口10161被缩小,此时动力机构
1002工作可以来有效的进行收集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虽然限流口10161并不能完全关闭,但是因限流口10161缩小导致泄漏的气流相对较小,因此限流口10161未关闭并不会较大的影响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来吸取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的效果,该方案下限流机构1016结构简单,不需要电性控制,整体可靠性更高;当需要通过排液口1012来排出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时,此时在外部气流的作用下或污水的流动力下会使得限流片朝向远离限流套的中部方向变形,此时限流口10161可以恢复正常大小或者被扩大来实现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相连通来排放污水。
86.第三种方式为,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小于回液口101111和/或出液口101112的截面积,或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小于回液口101111和/或出液口101112的截面积的二分之一;此时限流口10161可以设置为集污通道1015的内径,限流机构1016设置为与集污通道1015为一体式结构,主要通过设置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相对较小,虽然虽然限流口10161并不进行关闭,但是因限流口10161的截面积较小导致泄漏的气流相对较小,因此限流口10161不进行关闭并不会较大的影响动力机构1002启动工作来吸取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的效果,该方案下限流机构1016结构简单,不需要电性控制,整体可靠性更高;当需要通过排液口1012来排出集污腔1011内的污水时,此时在外部气流的作用下或污水的流动力下限流口10161可以正常地来实现交接口1013与排液口1012相连通来排放污水。
87.本方案中,针对排液口1012的结构部分,为了方便来通过排液口1012进行向外部对接排放污水,如设置基站2,当设置有基站2时方便拖地机1来停靠到基站2上进行维护处理,通过侧部方向的对接方式有利于拖地机1在前进的方向上来移动到基站2上进行对接,解决用户需要提起拖地机1来对接的问题,提升拖地机1对接基站2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88.本方案中,针对排液口1012的结构部分,为了方便来通过排液口1012进行向外部对接排放污水,本方案的拖地机1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拖主体100上的推杆部104,推杆部104可以旋转的安装在拖主体100上来构成拖地机1的手持式结构,用户通过手持推杆部104来带动拖地机1进行移动,设置推杆部104带动拖主体100前进的方向为前向,且设置排液口1012朝向拖主体100的前向方向呈敞开结构,通过侧部前向方向的对接方式有利于拖地机1在前进的方向上来移动到基站2上进行对接,解决用户需要提起拖地机1来对接的问题,提升拖地机1对接基站2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89.本方案中,针对排液口1012的结构部分,为了方便来通过排液口1012进行向外部对接排放污水,本方案将至少排液口1012的一部分设置为朝向拖主体100的侧部方向呈敞开结构且排液口1012的一侧位置上还设置有补液口1041,并将补液口1041设置为与排液口1012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通过设置补液口1041来实现对拖地机1补充清水的效果,具体地可以在拖地机1上设置清水区,清水区与补液口1041相连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补液口1041来对清水区补充清水,补液口1041和排液口1012设置为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有利于实现分别独立的来对应的执行补充加清水和对接污水排出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和清水混合造成污染。
90.本方案中,针对排液口1012的结构部分,为了方便来通过排液口1012进行向外部对接排放污水,至少排液口1012的一部分设置为朝向拖主体100的侧部方向呈敞开结构且排液口1012的一侧位置上还设置有补液口1041和补能部1042,通过设置补液口1041来实现对拖地机1补充清水的效果,具体地可以在拖地机1上设置清水区,清水区与补液口1041相
连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补液口1041来对清水区补充清水,补能部1042主要用于来对拖地机1补充电能,且补液口1041、排液口1012和补能部1042均设置为相互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可以实现补液口1041、排液口1012和补能部1042能够独立的间隔来进行执行对应的功能,防止污水和清水混合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防止补能部1042上沾水的问题发生,并设置补能部1042的底部位置位于补液口1041和排液口1012的中部位置或中心位置的上方区域位置上来形成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实现即使在补液口1041或排液口1012上存在漏水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补能部1042沾水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保证补能部1042不会出现因沾水而短路的问题,提升补能部1042来对拖地机1补充电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1.本方案的系统还包括基站2,基站2用于拖地机1的停靠来进行维护,基站2上设置有污水箱21和进液口22,进液口22设置为与污水箱21可呈相连通结构,进液口22可以通过管道与污水箱21之间相连通,同时,可以在基站2上设置具有大吸力的风机,风机启动工作来对污水箱21产生气流来实现对污水进行吸取收集,且进液口22还设置为与基站2的外部呈相连通结构,以及进液口22设置为与排液口1012可呈对应来相连通的结构使得当拖地机1停靠在基站2上时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呈对应地形成相连通的结构;具体地,进液口22与污水箱21相连通可以来用于污水通过进液口22来进入到污水箱21内实现对污水的收集效果,当拖地机1停靠在基站2上时,此时可以实现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之间呈相连接并形成相连通的结构,当基站2启动工作时,此时可以来将集污箱101内的污水进行吸取移动,污水在气流的带动下移动通过排液口1012进入到进液口22,并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污水箱21内实现收集,即可实现基站2来对拖地机1进行对接维护收集污水的效果。
92.可选地,进液口22可以设置为呈凸起结构,排液口1012可以设置为呈凹陷结构,实现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之间进行对插来形成相连通的结构。
93.可选地,进液口22设置为呈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排液口1012对应的设置为呈凹陷的圆柱形结构,实现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之间对插形成相连通的结构。
94.其中,可以在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实现进液口22与排液口1012之间对接相连通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外溢的问题。
95.其中,当拖地机1上设置有补液口1041时,基站2上可以对应的设置有供液口,供液口与基站2上的清水箱相连通,当拖地机1停靠到基站2上时此时可以启动来将清水箱内的清水通过供液口和补液口1041来实现清水加入到拖地机1上,拖地机1上可以对应的设置清水区,清水区主要来对拖擦件1001供给清水,即可实现基站2来对拖地机1进行补充加清水的效果,补充的清水可以实现拖地机1来对拖擦件1001持续的加清水来进行对地面的清洁处理。
96.其中,当拖地机1上设置有补能部1042时,此时可以在基站2上对应的设置供能部,当拖地机1停靠到基站2上时,供能部与补能部1042接触来实现对拖地机1补充电能的效果。
97.可选地,补能部1042设置为两个且呈间隔分布结构,供能部对应的设置为两个且呈间隔分布结构,两个补能部1042与两个供能部分别对应接触即可实现基站2来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补充电能的效果。
98.为了提升拖地机1进入到基站2来停靠的便捷性,本方案可以在基站2上设置停靠部,停靠部至少用于拖主体100的放置,停靠部的一端来设置引导部,引导部主要设置为相对停靠部来朝向地面方向呈逐渐降低的倾斜结构,进而方便用户推动拖地机1来通过引导
部进入到停靠部内来进行停靠处理,降低用户来操作拖地机1进行停靠到基站2上的便捷性,且降低用户操作拖地机1来停靠到基站2上的强度。
99.可见,本方案的基站2可以来对拖地机1进行对接收集污水实现对拖地机1的维护处理,解决用于频繁来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处理的问题,同时基站2具备多功能的维护处理效果,可以来对拖地机1来进行维护补充加清水、维护对接收集污水以及维护补充电能的效果,提升基站2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处理的效果。
100.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拖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拖地清洁任务,实现对地面的拖地清洁处理,主要通过拖地机1上的拖擦件1001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同时,动力机构1002在工作的时候将拖擦件1001上的污水进行吸取进入到回液通道10111内,实现通过回液通道10111来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同时污水通过分离装置102来进行分离处理,将污水中的垃圾固体物收集在分离件1021上,即为垃圾固体物主要集中在第一区10112内,污水被分离后向下流动进入到第二区10113内,实现第二区10113内的污水中不含有较大的垃圾固体物,此时第二区10113内的污水可以有效的来进行通过排液口1012进行向外排出,不仅方便来实现对垃圾固体物和污水的分类收集来处理,还可以有效实现排液口1012在排出污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主要为基站2在对拖地机1进行维护对接收集污水的过程中,基站2将第二区10113内的污水来进行对接收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提升对接收集污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0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