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8174发布日期:2023-08-31 21:3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果蔬、餐具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1、在应用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洗碗机中,喷臂一般与导流座卡接配合固定在水槽的底部。

2、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063575.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清洗机及清洗方法》(公开号:cn112244711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箱体、喷臂、汲水叶轮及电机,喷臂设于箱体中且底壁上开有进水口、顶壁上开有喷水孔,汲水叶轮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且用于将箱体底部的水泵至喷臂中,电机设于箱体底部且用于驱动汲水叶轮旋转,箱体内底壁上设置有导流座,喷臂能转动地支撑在该导流座的上端,导流座中设置有自喷臂的进水口边缘向下延伸的导流套,汲水叶轮的下部位于该导流套中、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喷臂中。

3、在上述洗碗机的开放式水流系统中,导流座作为吸水部件构成水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导流座的结构直接影响洗碗机的能效水效。现有的导流座结构,由于吸水口较高,当实际液面较低时,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将空气吸入流道内,严重影响喷臂所喷出水流的扬程及清洗效果,而如果保持较高的液位,则需要耗费较大的洗涤用水量,增加使用成本。

4、另外,在现有的洗碗机中,喷臂一般位于洗涤腔的中央部位,而将集渣篮设于导流座旁侧的过滤板上,在过滤集渣过程中,由于吸水口在导流座上,导流座附近的水流速度快于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这就导致偏心布置的集渣篮集渣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降低吸水水位而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的清洗机。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集渣效果的清洗机。

3、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集渣篮及导流座,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集渣篮容置在回水区域中且上端露出于过滤板,所述导流座设于回水区域中且用于将回水区域的水引导至过滤板之上,所述导流座上下贯通且底部支撑在回水区域的底壁上,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导流座的下端口被封闭而仅在侧壁上开有朝向集渣篮布置的吸水口。

5、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的底壁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安装台,所述导流座的底部支撑在该安装台上,所述吸水口的下边缘靠近安装台的上表面布置。该结构一方面便于对驱动件进行安装,另一方面,可将吸水口与回水区域底壁之间的距离抬高,增大吸水流量。

6、优选地,所述导流座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吸水口的顶部边缘及侧部边缘向集渣篮处延伸的挡板,该挡板的内部空间形成自吸水口向外宽度逐渐增大的扇形吸水通道。所述挡板的顶壁自吸水口向外高度逐渐降低。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吸水区域进一步集中在集渣篮附近,以增大集渣篮处的吸水力,进而提高集渣效果;扇形的吸水通道沿水流方向对水具有一定的增压作用,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高度逐渐降低的挡板顶壁可降低吸水口高度,避免气泡等吸水,从而消除因气体吸入而降低泵性能的问题。

7、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外边缘位于安装台之外且悬空布置在安装台之外的回水区域底壁之上。该结构在降低吸水口高度的基础上,保持较大的吸水截面积,以提高回水效率。

8、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的底壁上开有排水口,该排水口外围的回水区域底部下凹形成围绕集渣篮布置的环形集水区,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延伸至该环形集水区中。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水效果,避免气体吸入,保持较大的吸水流量。

9、本发明的清洗机还包括喷淋臂、叶轮组件及驱动件,所述喷淋臂设于导流座的顶部,所述叶轮组件能转动地设于导流座和/或喷淋臂中、用于将回水区域的水向喷淋臂中汲取,所述驱动件设于箱体的外底壁上且动力输出轴伸入箱体中与叶轮组件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安装台的中部开有对应导流座的下端口布置的安装口,所述驱动件顶部设置有能穿过安装口伸入导流座下端口中的上盖,所述的动力输出轴穿过该上盖向上延伸。该结构使导流座下端的装配紧凑,仅允许水流从侧部吸水口吸水,降低能量损失。

11、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自外边缘向中央部位逐渐向上倾斜形成导流面,该导流面的外边缘对应吸水口的内边缘布置。该结构可将吸水口处来的水向上引导,以避免进入导流座的水在导流座的下腔体中碰撞产生涡流而造成能量损失。

12、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导流座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向外延伸并抵靠在安装台上底板,该底板与所述安装台通过螺钉锁紧连接。

13、在本发明中,所述导流座包括上导流套及下导流套,所述上导流套能转动且可拆卸地约束在下导流套上,所述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相互对合状态下形成纵向布置的导流通道,所述吸水口开设于下导流套的侧壁上。导流座顶部连接喷淋臂,喷淋臂中的叶轮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负压,而现有喷淋臂在进水口处通过卡圈与导流座的转动连接,装配结构复杂,就导致该连接处容易将气体吸入喷淋臂中而影响泵水效果,并且,在将喷淋臂拆下时,需要按照规定方向先转动喷淋臂,转动到位后,才能向上提将其取下,对于安装在橱柜上水槽底部的喷淋臂来说,拆装非常不便;本发明将转动配合结构下移到导流座中部,喷淋臂与上导流套直接不存在相对转动,大大简化了此处的连接结构,可实现更好的密封,以避免气体从该处被吸入喷淋臂中,并且,安装有喷淋臂的上导流套可直接上提自下导流套上取下,拆装非常方便。

14、优选地,所述下导流套上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所述上导流套的下部插置在上导流套中且下端的外边缘处设置有能与凸圈下边缘相卡的凸卡。上述结构便于实现上导流套相对于下导流套的转动,并且,向上提取上导流套可将其自下导流套上取下,向下按压上导流套可将其装配在下导流套上,拆装方便。

15、优选地,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上在靠近凸圈下边缘处形成有自下而上、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一斜边,该第一斜边与凸圈下边缘之间形成环形的卡槽,所述的凸卡能转动地约束在该卡槽中。所述凸卡的下壁面形成与第一斜边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二斜边。所述凸圈的下边缘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三斜边,相应的,所述凸卡的上壁面形成与第三斜边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四斜边。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转动顺畅性及装配稳定性。

16、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上下对接状态下,所述上导流套的内壁面与下导流套的内壁面之间基本齐平。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紧凑性,且避免流体能量损失。

17、作为改进,所述下导流套的中部沿径向收缩形成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外壁上形成沿周向布置的限位槽,所述上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下端与该限位槽转动配合的限位臂,所述收缩部的内壁形成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弧面,且该第一导流弧面的下边缘与吸水口的顶部边缘平滑衔接。采用上述结构,收缩部实际具备以下三个作用:(1)外侧用于与限位臂转动限位,提高喷淋臂的安装可靠性及转动稳定性;(2)收缩部内侧使下导流套内径减小,可对水流进行加压,以提高水柱的喷射扬程及喷射力度,进而提高清洗效果;(3)收缩部内壁与吸水口上沿直接衔接,有利于将吸入的水直接向上引导,而避免大量的水进入下导流套的下部腔体中产生碰撞或产生涡流而造成能量损失,且收缩部的第一导流弧面可降低能量水力方向换向造成的能量损失。

18、优选地,所述限位臂的下端向内折弯形成能卡置在限位槽中的弹性卡脚,且该弹性卡脚的上表面与限位槽的内顶壁形成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导向斜面。该结构便于利用限位臂将提高上导流套相对于下导流套的转动稳定性及装配可靠性。

19、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的内径与收缩部的内径保持一致而小于下导流套下部的内径。

20、本发明的清洗机还包括设于上导流套顶部的喷淋臂,所述喷淋臂中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流道,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顶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喷水孔,所述上导流套上部的内壁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形成向进水口处逐渐过渡的第二导流弧面。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喷淋臂与上导流套之间的装配紧凑性,降低流体能量损失。

21、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围绕第二导流弧面外围布置的第一装配圈,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设置有自进水口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圈,所述第一装配圈上凸设有限位筋,相应的,所述第二装配圈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该限位筋配合限位的限位口。该结构便于将喷淋臂与上导流套可拆卸的约束在一起,二者不发生相对转动,以提高装配紧凑性。

22、本发明的清洗机还包括用于将回水区域的水汲入喷淋臂中的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穿过进水口位于喷淋臂中的离心叶轮及位于上导流套和/或下导流套中的轴流叶轮。

23、优选地,所述轴流叶轮的上部位于上导流套中、下部位于下导流套中,且所述轴流叶轮的下端位于吸水口的上边沿之下。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汲水效果。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导流座与回水区域内底壁的配合安装,使导流座内腔相对封闭而仅而侧部开设朝向集渣篮布置的吸水口,由于集渣篮处一般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可将吸水口设低,降低吸水水位,从而减少洗涤用水量,避免气体吸水,进而提高泵水稳定性;吸入导流座的水均来自集渣篮处,有利于提高集渣篮处的回水吸力及速度,从而提高集渣效果。

2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