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幼儿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7714发布日期:2022-06-25 08:3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幼儿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儿童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幼儿椅。


背景技术:

2.幼儿椅是一种常用,相较于一般椅子,幼儿椅子更符合幼儿的使用习惯,且幼儿椅具有防滑功能,耐脏并易清洗,由于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一般成人会为儿童购买专门的幼儿椅。
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98571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幼儿高脚椅,包括支撑架,包括前腿和后腿;椅座,包括靠背、椅座表面和扶手,其中椅座连接到支撑架,并且由支撑架支撑;托盘,可拆卸地连接到椅座,且支撑架底部安装有滚轮。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幼儿椅底部安装的滚轮虽然能够方便人们移动幼儿椅,但当大人在对幼儿椅上的儿童进行喂食时,幼儿椅可能随着儿童的晃动产生偏移,故而成人需要不断调整幼儿椅的位置,幼儿椅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防止幼儿在用餐时幼儿椅偏移,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幼儿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幼儿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幼儿椅,包括椅子座、安装于所述椅子座上的支撑腿、安装于所述椅子座上的椅子背,所述椅子背上设置有用于盛放碗碟的托盘,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支撑腿内的定位杆、固定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的定位块、固定于所述定位块一端的第一弹簧以及固定于所述定位块另一端的钢丝线,所述定位杆两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滑移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定位块的端部与所述定位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椅子座上安装有用于拉动所述钢丝线的控制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移动幼儿椅,当成人利用托盘给幼儿进行喂食时,操作人员利用控制组件拉动钢丝线,钢丝线移动带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移动使得定位杆移动,定位杆移动使得滚轮上升,进而使得滚轮脱离与底面接触,支撑腿的底部与底面抵接,从而提高幼儿椅的稳定性,防止幼儿椅在成人喂食的过程中偏移。
8.优选的,所述椅子座内开设有安装空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腔内侧壁上的双向丝杆、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两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配合,所述钢丝线远离所述定位块的端部穿入所述安装空腔内并与相邻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安装空腔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所述椅子座内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设置有手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手轮,手轮转动使得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转动使得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使得双向丝杆转动,双下丝杆转动使得两个连接
块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连接块移动带动钢丝线移动,进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定位杆和滚轮的高度。
10.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设置于所述椅子座上的固定段以及穿设于所述固定段内的移动段,所述移动段与所述固定段滑移配合,所述固定段上穿设有定位销,所述移动段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所述定位销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段以及移动段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支撑腿的高度,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调节幼儿椅的高度,定位销以及定位孔的配合方便操作人员固定移动段,从而防止移动段与固定段之间的相对移动。
12.优选的,所述椅子座一端穿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椅子座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支撑腿分为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两端的前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的后腿,所述椅子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旋转的驱动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幼儿椅进行收纳时,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使得前腿折叠,第二转动杆转动使得后腿折叠,支撑腿折叠有利于减少幼儿椅占据的空间,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收纳。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椅子座内的驱动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腔内侧壁上的第二蜗杆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蜗杆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蜗轮,所述驱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一个所述第二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另一个所述第二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椅子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蜗杆旋转的动力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启动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使得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转动使得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转动使得第一转动杆以及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使得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转动。
16.优选的,所述椅子背内开设有动力空腔,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滑动穿设于所述椅子背内的插接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动力空腔内侧壁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滑动穿设于所述椅子背内的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插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第一齿轮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条滑移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蜗杆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插接杆、卡条的插槽,所述齿条与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齿条上固定连接有拉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向外拉动插接杆,当操作人员将椅子背转动至与椅子座相抵接时,操作人员将插接杆插入第二蜗杆内,接着操作人员拉动拉杆,拉杆移动使得齿条移动,齿条移动使得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使得插接杆转动,插接杆通过卡条与插槽的配合驱动第二蜗杆转动,最终使得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转动。
18.优选的,所述插接杆上固定套设有固定环,所述插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复位插接杆,当操作人员拉动插接杆时,插接杆移动带动固定环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操作人员松开插接杆,固定环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固定环移动带动插接杆插入插槽内,此外,第二
弹簧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插接杆脱离椅子背。
20.优选的,所述椅子座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椅子背上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所述椅子背转动连接,且所述防护栏与所述侧板相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以及防护栏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幼儿从幼儿椅上滑落,且侧板的设置有利于支撑防护栏,进而确定防护栏的位置。
22.优选的,所述椅子背上转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托盘固定连接,且所述托盘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护栏卡接的容纳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翻转托盘,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托盘时,操作人员转动固定架直至托盘与防护栏卡接,防护栏的设置有利于支撑托盘,进而提高托盘的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滚轮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移动幼儿椅,当成人利用托盘给幼儿进行喂食时,操作人员利用控制组件拉动钢丝线,钢丝线移动带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移动使得定位杆移动,定位杆移动使得滚轮上升,进而使得滚轮脱离与底面接触,支撑腿的底部与底面抵接,从而提高幼儿椅的稳定性,防止幼儿椅在成人喂食的过程中偏移;2.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使得前腿折叠,第二转动杆转动使得后腿折叠,支撑腿折叠有利于减少幼儿椅占据的空间,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收纳;3.侧板以及防护栏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幼儿从幼儿椅上滑落,且侧板的设置有利于支撑防护栏,进而确定防护栏的位置,防护栏的设置有利于支撑托盘,进而提高托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幼儿椅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椅子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椅子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椅子座;11、侧板;111、定位螺栓;12、第一转动杆;13、固定板;14、第二转动杆;141、连接盒;142、从动齿轮;15、安装空腔;16、第一蜗轮;17、第一蜗杆;171、手轮;2、支撑腿;21、固定段;211、定位销;22、移动段;221、定位孔;23、安装杆;231、定位槽;232、抵接块;24、前腿;25、后腿;3、调节组件;31、定位杆;311、滚轮;32、定位块;33、第一弹簧;34、钢丝线;4、控制组件;41、双向丝杆;42、连接块;5、驱动组件;51、驱动杆;511、主动齿轮;52、第二蜗杆;521、插槽;53、第二蜗轮;6、椅子背;61、动力空腔;62、防护栏;63、固定架;64、托盘;641、容纳槽;7、动力组件;71、插接杆;711、圆盘;712、卡条;713、固定环;714、第二弹簧;72、第一齿轮;721、卡槽;73、第二齿轮;74、齿条;74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节幼儿椅。参照图1,幼儿椅包括椅子座1以及支撑腿2。
33.参照图1、图2,椅子座1水平设置,椅子座1的横截面呈矩形,椅子座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1。支撑腿2包括固定段21以及穿设于固定段21内的移动段22,固定段21远离移动段22的端部设置于椅子座1上,且固定段21与移动段22滑移配合。固定段21靠近移动段22的端部上穿设有定位销211,移动段2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定位销211插接配合的定位孔221,多个定位孔221沿移动段2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移动段22远离固定段2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杆23,安装杆23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段22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杆23的上端与移动段22转动连接,安装杆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接块232。
34.参照图1、图2,支撑腿2设置有四个,每个支撑腿2上均设置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定位杆31、定位块32、第一弹簧33以及钢丝线34。定位块32穿设于安装杆23上,安装杆23上开设有定位槽231,定位槽231的横截面呈矩形,且定位块32与定位槽23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定位杆31水平穿设于定位块32内,定位杆31与定位块32转动连接,且定位杆31两端均安装有滚轮311。第一弹簧33设置于定位块32的底部,且第一弹簧33一端与定位块3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3另一端与定位槽23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钢丝线34设置于定位块32远离第一弹簧33的端部,且钢丝线34一端与定位块32固定连接,钢丝线34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杆23、移动段22以及固定段21。
35.参照图1、图2,支撑腿2分为设置于椅子座1一端的两个前腿24以及设置于椅子座1另一端的两个后腿25。椅子座1靠近前腿24的端部水平穿设有第一转动杆12,第一转动杆12分别与椅子座1、侧板11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2两端分别与一个前腿24固定连接,且前腿24与侧板11滑移配合。椅子座1靠近后腿25的底面上安装有两个固定板13,两个固定板13对称布置,且两个固定板13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后腿25固定连接,后腿25与固定板13滑移配合。
36.参照图2、图3,椅子座1内设置有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包括双向丝杆41以及连接块42,椅子座1内开设有安装空腔15,安装空腔15的横截面呈矩形。双向丝杆41一端靠近前腿24,双向丝杆41另一端靠近后腿25,且双向丝杆41两端与安装空腔1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连接块4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块42分别设置于双向丝杆41两端,且连接块42与双向丝杆41螺纹配合。位于前腿24的钢丝线34从固定段21穿入第一转动杆12内,钢丝线34沿第一转动杆12长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后穿出第一转动杆12并与相邻的连接块42固定连接。
37.参照图2、图3,位于后腿25的钢丝线34从固定段21穿入第二转动杆14,并从第二转动杆14依次穿过固定板13、安装空腔15的内底面并与相邻的连接块42固定连接。双向丝杆41的中部套设有第一蜗轮16,第一蜗轮16与双向丝杆41固定连接。椅子座1内穿设有第一蜗杆17,第一蜗杆17与椅子座1转动连接,第一蜗杆17延伸至安装空腔15内的端部与第一蜗轮16相互啮合,第一蜗杆17位于椅子座1外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手轮171。
38.参照图2、图3,操作人员转动手轮171,手轮171转动使得第一蜗杆17转动,第一蜗杆17转动带动第一蜗轮16转动,第一蜗轮16转动使得双向丝杆41转动,双向丝杆41转动使得两个连接块4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当两个连接块42相互靠近时,连接块42带动钢丝线34
移动,钢丝线34拉动定位块32上升,定位块32上升使得定位杆31以及滚轮311上升,进而使得抵接块232与地面抵接,防止幼儿椅偏移,此时第一弹簧33处于拉伸状态;当两个连接块42相互远离时,钢丝线34松动,定位块32在第一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定位块32移动带动定位杆31以及滚轮311移动,从而使得滚轮311与底面接触,进而方便人们移动幼儿椅。
39.参照图2、图3,椅子座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第一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4旋转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杆51、第二蜗杆52以及第二蜗轮53。驱动杆51设置于椅子座1靠近第二转动杆14的端部,驱动杆51水平设置,且驱动杆51两端分别与安装空腔1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4上套设有连接盒141,连接盒141与椅子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盒141的内腔与安装空腔15相连通。驱动杆51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511,第二转动杆14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42,从动齿轮142设置于连接盒141的内腔中,且主动齿轮511与从动齿轮142相互啮合。第二蜗轮53设置有两个,一个第二蜗轮53固定套设于第一转动杆12上,另一个第二蜗轮53固定套设于驱动杆51上。第二蜗杆52的长度方向与双向丝杆4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蜗杆52的端部与安装空腔1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二蜗杆52与两个第二蜗轮53分别啮合。
40.参照图1、图4和图5,椅子座1靠近第二转动杆14的端部铰接有椅子背6,椅子背6能够与椅子座1抵接,椅子背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蜗杆52转动的动力组件7。动力组件7包括插接杆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以及齿条74,椅子背6内开设有动力空腔61,动力空腔61的横截面呈矩形。插接杆71穿设于椅子背6远离椅子座1的侧面上,插接杆71与椅子背6滑移配合,且插接杆71位于椅子背6外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盘711。第一齿轮72设置于动力空腔61远离圆盘711的内侧壁上,第一齿轮72与动力空腔6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齿轮72套设于插接杆71上。插接杆71外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卡条712,第一齿轮7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721,卡条712与卡槽72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且第二蜗杆52靠近椅子背6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插接杆71以及卡槽721的插槽521。
41.参照图4、图5,插接杆71上固定套设有固定环713,固定环713与第一齿轮7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14,第二弹簧714一端与固定环713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14另一端与第一齿轮7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3转动安装于动力空腔61的内侧壁上,第二齿轮73与第一齿轮72相互啮合。齿条74竖直穿设于椅子背6内,齿条74与第二齿轮73相互啮合,且齿条74与动力空腔6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齿条7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杆741,拉杆741远离齿条74的一端穿出椅子背6,且拉杆741与椅子背6滑移配合。
42.参照图4、图5,操作人员先拉动圆盘711,圆盘711带动插接杆71以及固定环713移动,此时第二弹簧714处于拉伸状态,接着操作人员将椅子背6转动至与椅子座1抵接,操作人员松开的圆盘711,固定环713在第二弹簧714的作用下移动,固定环713移动带动插接杆71插入第二蜗杆52的插槽521内。操作人员移动拉杆741,拉杆741移动带动齿条74移动,齿条74移动使得第二齿轮73转动,第二齿轮73转动使得第一齿轮72转动,第一齿轮72通过卡条712与卡槽721的配合使得插接杆71转动,插接杆71转动使得第二蜗杆52转动,第二蜗杆52转动使得第二蜗轮5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12以及驱动杆51转动,第一转动杆12转动使得前腿24折叠,驱动杆51转动使得主动齿轮511转动,主动齿轮511转动使得从动齿轮142转动,从动齿轮142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14转动,第二转动杆14转动使得后腿25折叠。
43.参照图1和图4,侧板11上穿设有定位螺栓111,定位螺栓111穿入椅子背6内并与椅子背6螺纹配合,定位螺栓111的设置进一步固定椅子背6,进而提高幼儿椅的稳定性。椅子背6上转动安装有防护栏62,防护栏62与椅子背6之间存在较大摩擦力,且防护栏62转动一定角度后,防护栏62与侧板11抵接。防护栏62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幼儿滑落,侧板11的设置有利于为防护栏62提供支撑,防止防护栏62进一步转动。
44.参照图1和图4,椅子背6上安装有固定架63,固定架63上固定连接有托盘64,固定架63与椅子背6转动连接,且固定架63的内侧壁与防护栏62的外侧壁滑移配合。托盘64底部开设有容纳槽641,防护栏62的靠近托盘64的端部与容纳槽641的内侧壁抵接。当成人需要对幼儿进行喂食时,成人转动固定架63直至防护栏62与托盘64的容纳槽641卡接,防护栏62有利于防止固定架63、托盘64进一步转动。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幼儿椅的实施原理为:滚轮311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移动幼儿椅,当成人利用托盘64给幼儿进行喂食时,操作人员转动手轮171,手轮171转动使得第一蜗杆17转动,第一蜗杆17转动带动第一蜗轮16转动,第一蜗轮16转动使得双向丝杆41转动,双向丝杆41转动使得两个连接块42相互靠近,当两个连接块42相互靠近时,连接块42带动钢丝线34移动,钢丝线34拉动定位块32上升,定位块32移动使得定位杆31移动,定位杆31移动使得滚轮311上升,进而使得滚轮311脱离与底面接触,支撑腿2的底部与底面抵接,从而提高幼儿椅的稳定性,防止幼儿椅在成人喂食的过程中偏移。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