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及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3218发布日期:2022-07-06 02:1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机构及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可变换高度的桌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及升降桌。


背景技术:

2.常用的办公桌通常只能坐着办公且高度固定,但由于电脑使用者的形体差异并不能保证显示屏在舒适的高度,若使用者长时间在不舒适的高度下办公,则可能引起脊椎类疾病,基于对健康的需求,可垂直调节高度的升降桌逐步应用在办公领域。
3.相关技术中,可升降办公桌的升降机构多为剪刀型结构,通过一驱动件来改变剪刀型支撑边之间的夹角以达到改变支撑高度的需求,然而随着剪刀型产品越来越成熟,其结构形式也逐渐趋于统一化,价格成本也很难再进一步压缩。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及升降桌,实现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升降形式并降低产品的成本。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包括:交叉臂组件,所述交叉臂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组合臂和第二组合臂,所述第一组合臂和第二组合臂均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组合臂和第二组合臂的自由端形成四组支撑点;支撑连接组件,所述支撑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和固定在桌板底座上的第二转动连接组件、第二滑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组件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上均具有滑轨和可转动滑移设置在所述滑轨内的移动件,所述第一组合臂和第二组合臂的自由端形成的四组支撑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二转动连接组件以及两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驱动件,与所述交叉臂组件和/或所述支撑连接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以改变其在所述滑轨上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组合臂和第二组合臂的自由端形成的四组支撑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设置在同一侧,当所述移动件在所述滑轨内的位置改变时,所述平行四边形的边长随之改变,以调节桌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一端与一个所述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非铰接点处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一端与一个所述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非铰接点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一端与一个所述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或第二转动连接组件连接。
10.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第二转动连接组件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连接。
11.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第二转动连接组件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组件、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
12.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第二转动连接组件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组件、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和第二转动连接组件上均具有连接转轴,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所述连接转轴连接处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组件为矩形框体,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为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内壁上的圆槽,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组件为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内壁上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构成所述滑轨,所述移动件两端可伸缩设置,用于伸入至所述矩形槽内。
15.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构;桌板,所述桌板底侧与所述升降机构中的第二转动连接组件、第二滑动连接组件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升降机构中的第一转动连接组件、第一滑动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桌板侧边还可转动地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
16.进一步地,所述桌板上还具有摄像装置、与所述摄像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提醒器;所述摄像装置朝向人体站立/坐立侧设置,用于拍摄人体的姿态并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对拍摄的影视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人体是否处为坐姿;所述控制器内还具有计时器,当所述控制器确认人体处于坐姿时,启动所述计时器进行计时,当计时达到设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提醒器发出久坐提醒。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剪刀型支撑边改为一长边一短边铰接的y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省略了至少一个短边材料,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与原有的剪刀型支撑边结构相比,扩大了桌板下的放置空间,提高了升降桌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驱动件固定形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驱动机构的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另一种驱动件的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驱动件布置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两种驱动件组合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横向布置的驱动件的布置形式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倒y布置形式的交叉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正y布置形式的交叉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正反y布置形式的交叉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呈框架结构的交叉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交叉臂组件的包裹式安装形式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交叉臂组件的错位式安装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交叉臂组件的独立式安装形式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改进后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升降机构底部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交叉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升降桌及其驱动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久坐提醒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中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本发明的核心发明构思在于将现有的十字交叉剪刀型支撑更改为一长一短y型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类型的支撑一方面结构形式更加简单,不仅节省了材料也使得桌板下的放置空间更加充裕,提高了升降桌的实用性,下面对以上述发明构思为基础的实施例
进行详细介绍,下面的介绍仅限于对符合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并非对其进行限定,即满足上述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包括交叉臂组件10、支撑连接组件20和驱动件30,其中:如图2中所示,交叉臂组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这里的平行设置是指交叉臂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均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件12的长度,且第二支撑件1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件11上,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可以是由型材支撑的截面为矩形的或者圆形的杆,第二支撑件1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件11上可以在侧面进行铰接,也可以将第二支撑件12的端部稍微凸出于第一支撑件11的中部位置,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自由端形成四组支撑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排列有多种形式,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性,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中的第一支撑件11在形式上为交叉设置,而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第二支撑件12的支撑方向有多种形式,下文中会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支撑连接组件20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和固定在桌板底侧上的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转动连接组件是指其一侧固定在桌面底侧,并且与第一支撑件11或第二支撑件12的自由端通过铰接的形式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角度的变化;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上均具有滑轨25和可转动滑移设置在滑轨25内的移动件26,可转动滑移可以是在滑轨25内设置滑块,而移动件26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实现既满足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与移动件26连接,又满足移动件26在滑轨25内移动时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角度的改变;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自由端形成的四组支撑点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以及两移动件26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中间铰接,移动件26在滑轨25内的位置改变时,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角度也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桌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桌板高度的调节;驱动件30与交叉臂组件10和/或支撑连接组件20连接,用于驱动移动件26以改变其在滑轨25上的位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驱动件30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气压缸或者液压缸驱动,也可以是丝杆与滑块之间的配合,通过电机带动丝杆的转动来调节滑块的位置,滑块转动固定在支撑连接组件20或者交叉臂组件10上均可实现对桌板高度的调节;也可以是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齿轮,在移动方向上固定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实现动力的输出,或者还可以是链轮链条、同步带等其他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驱动件30选择为气弹簧结构,气弹簧可以选择氮气可锁气弹簧,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控制;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驱动件30的固定形式也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驱动件30一端铰接在桌板上,另一端与交叉臂组件10上的其中一个支撑件上,也可以有其他形式,在下文中将做详细介绍;升降桌的驱动原理为: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自由端形成的四组支撑点构成平行四边形,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和第二滑动组件设置在同一侧,当移动件26在滑轨25内的位置改变时,平行四边形的边长随之改变,以调节桌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25.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传统的剪刀型支撑边改为一长边一短边铰接的y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省略了至少一个短边材料,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与原有的剪刀型支撑边结构相比,扩大了桌板下的放置空间,提高了升降桌的实用性。
26.实施例二在本发明的下面几个实施例中,对驱动件30的布置方式进行介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驱动件30的个数,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如图4中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件30一端与一个移动件26连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支撑件11的非铰接点处连接。这里的连接指的是转动连接,因为在驱动件30驱动第一支撑件11改变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的角度时,其与驱动件30的连接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将连接设置为转动连接,可以使得驱动件30适应位置的变化持续施力;当然这里的移动件26可以指的是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中的移动件26,也可以是如图5中所示与桌板连接的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上的移动件26连接;驱动件3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指的是不与驱动件30连接的移动件26相连的另一个第一支撑件11,以保证能够对第一支撑件11的角度变化施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对驱动件30的两端方向做限制,其可以采用如图4或者图5中的驱动形式,也可以将驱动件30的两端进行调换,同样可以满足该种驱动形式。
27.实施例三如图6中所示,驱动件30一端与一个移动件26连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支撑件12的非铰接点处连接。这里以及上文中的非铰接点指的是除了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的铰接点以及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与支撑连接组件20之间的铰接点之外的点;同样这里的移动件26可以是图6中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中的移动件26,也可以是图6中虚线所示的另一个移动件26与第二支撑件12的连接形式;此外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驱动件30还可以以上述两种情形的组合形式出现,如图7中所示,两驱动件30的一端与一移动件26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不与该移动件26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非铰接点连接;当然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采用两个驱动件30分别连接不同的移动件26,然后与不与该移动件26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或者第二支撑件12连接,上述连接形式均落入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8.实施例四如图8中所示,驱动件30也可以横向布置,驱动件30一端与一个移动件26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或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连接。这里的连接同样是指转动连接,驱动件30可以设置在底部,也可以设置在图8中虚线所示的顶部位置,由于移动件26在移动的过程中其角度会发生变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件30与移动件26或者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连接时,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角度的变化。
29.通过上述多种驱动件30的布置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以实现更加顺滑平稳的调整,更加方便的连接。
30.实施例五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部分,对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布置形式进行介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的布置形式分为倒y型、正y型
和正反y型三种类型,如图9 中所示为倒y型布置形式,两第一支撑件11交叉设置,且两第一支撑件11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撑件11交叉设置是指在正视方向上两个第一支撑件11呈x型交叉,二者可以通过一转轴13连接增强固定强度,也可以不连接以节省材料;两第二支撑件12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连接。这里的与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连接具体是指与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上的移动件26连接;通过这种倒y型布置,可以提高底座的支撑强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支撑稳定性。
31.实施例六在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部分为正y型布置形式,如图10中所示,两第一支撑件11交叉设置,且两第一支撑件11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本实施例中两第一支撑件11交叉设置的形式与上文中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两第二支撑件12分别与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同样这里与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是指与其中的移动件26连接,如图10中所示,此时两个第二支撑件12朝上支撑,这样设置可以提高桌板的支撑强度。此外,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可以如图10中设置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如图9中分开独立连接。
32.实施例七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为正反y型布置,如图11中所示,两第一支撑件11交叉设置,且两第一支撑件11的四个自由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两第二支撑件12分别与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这里同样指出的是,与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是指与其中的移动件26进行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形式,使得移动件26的受力比较均衡,从而提高滑轨25与移动件26的使用寿命,提高装置的调节稳定性。
33.实施例八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机构的整体强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和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上均具有连接转轴13,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与连接转轴13连接处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如图12中所示,通过转轴13的设置,使得分别属于两个交叉臂组件10中的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转轴13和移动件26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整体,通过这种形式的设置,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请继续参照图12,虚线中所示的另外一组转轴13、第一支撑件11、移动件26和第二支撑件12成型第二个框体;在组装时,将两个框体铰接即可构成完整的交叉臂组件10结构;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形成框架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形式,当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和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为独立连接形式时,也可以将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通过与移动件26连接的形式构成框体。
34.实施例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沿桌面宽度方向交叉臂组件10的安装形式并没有进行限
定,在本实施例中,将交叉臂组件10的安装形式进行介绍,根据其在桌面宽度方向上的前后顺序,可以分为包裹式安装、错位式安装以及独立安装三种形式,具体如图13至图15中所示;如图13中所示,最外侧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将内侧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包围在其内侧,再通过与移动件26连接,形成了外框包裹内框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的安装,驱动时受力均衡,高度调节更加顺滑平稳;如图14中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错位式安装方式,其中由第二支撑件12、转轴13、第一支撑件11构成的框体在另一组侧相对一侧安装,并不是将其中一个框体进行包裹的方式,这种错位安装的方式可以通过两个驱动件30在同一位置处进行施力,这种方式在驱动时在桌板的宽度方向互相之间影响较少,可以减少交叉臂组件10之间的受力,提高机构的耐久性;如图15中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独立安装形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独立安装形式是指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之间相对独立,仅通过底部的移动件26连接,可以设置两个驱动件30进行同步驱动,通过上述独立安装的形式,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同步驱动,可以使得两交叉臂组件10同步受力,驱动效果更加可靠;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图15中仅给出了一种示例性安装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还可以将上述三种方式进行结合形成所需形式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当然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图15中给出的驱动件30连接形式,即驱动件30一端与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1或第二支撑件12的连接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5.实施例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支撑连接组件20做出了改进,请继续参照图15,原先的支撑连接组件20除了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和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之外,底部往往需要一个支撑框架将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和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进行固定,这种固定结构需要将交叉臂组件10先与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连接,再将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与框架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上述安装结构作出了改进,如图16至19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在框架内壁上开设用于安装交叉臂组件10四组支撑点的槽位,如图17中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连接组件20为矩形框体,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为设置在矩形框体内壁上的圆槽,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为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内壁上的矩形槽,矩形槽构成所述滑轨25,通过这种设置,减少了零件的加工与组装,框架整体也更加美观;在具体安装交叉臂组件10时,如图中所示,第一组合臂10a和第二组合臂10b形成的四组支撑点通过移动件26或者转动轴连接,而在转动轴以及移动件26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或者卡扣连接的形式形成可伸缩机构,在具体安装时,首先将交叉臂组件10放置在框体内,然后再通过转动或者滑动的形式使得移动件26的两端伸入至矩形槽内,转动轴的两端伸入至圆槽内;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伸缩形式可以是转轴13以及移动件26端部通过螺纹的形式连接,通过转动端部实现伸入至圆槽或者矩形槽内,然后再通过锁紧螺母的固定,实现端部可靠的限制在圆槽或者矩形槽内部;通过上述方式的设置,节省了大量的元件,提升的升降机构的美观性;而且也便于安装与拆卸。
36.实施例十一
如图19所示,在上述升降机构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升降桌,包括桌板50、升降机构和底座40,其中:升降机构即由上述任意组合形式的交叉臂组件10、支撑连接组件20和驱动件30形成的升降机构;桌板50底侧与升降机构中的第二转动连接组件23、第二滑动连接组件24连接;底座40与升降机构中的第一转动连接组件21、第一滑动连接组件22连接;其中,桌板50侧边还可转动地设置有把手51,把手51与驱动件30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的升降。请继续参照图1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件30选用气弹簧,气弹簧在其顶端具有顶针以及可以驱动顶针的压块,在压块与把手51之间连接有驱动线,通过转动把手51的形式将压块驱动,从而使得气弹簧可以自由移动,当把手51复位时,压块停止对顶针施压,从而保持调整后的位置。
37.实施例十二在上述是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升降桌还具有设置了久坐提醒功能,如图2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桌板上还具有摄像装置、与摄像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提醒器;这里的提醒器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显示屏进行灯光或者图文提醒;或者还可以是振动提醒,通过振动提醒坐的时间太久了需要站立调节一下;还可以是音响语音提示,通过语音的形式来告知用户,坐立时间太久,需要站立调节;摄像装置朝向人体站立/坐立侧设置,用于拍摄人体的姿态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对拍摄的影视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人体是否处为坐姿;通过摄像机来拍摄面前人的坐姿,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如果符合则判定为坐姿;或者也可以抓取人从站立到坐立的动态,如果识别到身体下降了设定幅度,就表示已经处于坐姿状态;控制器内还具有计时器,当控制器确认人体处于坐姿时,启动计时器进行计时,当计时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提醒器发出久坐提醒。即当判定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就开始计时,计时可以是倒计时也可以是正计时,只要到达设定的时间,例如持续保持坐姿一个小时,就可以发出提醒功能,用户在收到提醒之后,就可以通过控制把手变换坐立为站立姿势,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
38.实施例十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具有电子控制系统,如图21中所示,以提供除了上述把手51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方式,桌板50上还具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件30电连接,驱动件30通过电动驱动,控制器上具有声控系统和监控唤醒系统。具体如图17中所示,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语音的拾音单元,与拾音单元连接的语音模块,语音模块用于实现语音识别、解码、语音输出和控制指令输出的功能,与语音模块连接的扬声器,扬声器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叫收到的指令和执行的指令进行播报;语音模块与驱动件30进行连接,实现对驱动件30的驱动,同时还包括对驱动件30以及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用户的语音唤醒、控制升降桌的升降功能;其具体应用场景可以是,用户发出指令:“久正、久正”,控制器识别到该指令后执行唤醒功能,扬声器发出:“我在”的声音后并开始实时接收语音指令,用户发出:“升高10厘米”的指令后,语音模块控制驱动件30执行相应指令,并通过扬声器发出:“以抬升10厘米”,通过上述执行模式,解放了用户的双手,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9.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自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无法精确的知道需要调节的高度,为了便于调节高度,可能需要多次调节才能达到舒适的高度;为了便于多次调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在电动驱动的基础上,在桌板50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在语音控制桌板50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压力传感器接受的压力发生改变,则停止驱动;这样,在桌板50的上升的过程中,当上升到合适位置时,仅需操作人员拍一下桌板50,则停止驱动,操作人员可以事先站立,保持办公姿势,例如可以是站立大臂下垂小臂水平的打字姿势,当桌板50触碰到小臂时,桌板50停止升高,从而可以确定站立办公最舒适的高度;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调节的便捷性,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压力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驱动件30顶端,用于感受桌板50升降过程中压力的变化,通过控制器记录该压力变化数据,当压力发生异常时,控制桌板50停止动作,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防止在交叉臂驱动桌板50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在桌板50下误夹到线缆、笔甚至是儿童的手指,从而可以提高升降桌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另外,还可以利用该压力传感器增加桌板50的称重功能,可以在桌板50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器,通过显示器显示桌板50的承重重量,这样可以提高桌板50的使用规范性,防止过重的物体放置在桌板50上影响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屏幕当前的显示重量清零,再桌板50上放置物品时,通过显示器显示该物品的重量;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件30为电控驱动;压力传感器与驱动件30的端部连接,并且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存储桌板50升降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曲线以及桌板50上放置物品的初始重量;当桌板50处于升降过程中,控制器检测到加上初始重量的压力变化曲线超出加上初始重量的压力曲线阈值时,控制驱动器停止工作;当桌板50处于静止过程时,控制器检测到压力增加,则将增加后的压力转换为质量显示在桌板50上。
40.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设置,既提高了调节的便捷性,又提高了调节的安全性,还增加了称重功能,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升降桌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景中。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