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9212发布日期:2022-08-06 06: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智能锅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烹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锅具。


背景技术:

2.目前,世界已经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其目的都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提供方便。智能厨房是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锅具的智能化则是实现厨房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3.本发明的发明思路及技术路线基于烹饪智能化以智能锅具为核心,接受云烹饪数据库中菜品烹饪的时间温度曲线,由智能锅具对灶具开关和火力大小调整,对抽油烟机的开关和抽风量的调整来达到智能化烹饪,并将烹饪产生的时间温度曲线上传至云烹饪数据库进行保存。智能灶具、智能锅具、智能抽油烟机等智能厨电设备都统一服从智能app控制下的云烹饪数据库和智能锅具的数据进行工作。
4.中国专利cn201621289388.2公开了一种智能锅具,其包括有锅体、手柄和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手柄为智能手柄,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板、电源、显示屏和语音喇叭,其中显示屏和语音喇叭均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还设有能与移动终端配合短距离通信的无线通讯模块,能精确测量锅内温度,既可语音提醒,又能直观显示,为用户学习提升烹饪技巧提供了帮助。
5.中国专利cn201621289024.4公开了一种智能锅具,包括有锅体、手柄和温度检测元件,锅体的底部对应于手柄的一侧径向开设有供温度检测元件置入的采温孔,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能与移动终端配合通讯的无线通讯模块,能精确测量锅内温度,既可语音提醒,又能直观显示,还能通过语音指导用户进行烹饪,在烹饪同时,提高用户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
6.中国专利cn201720354064.0公开了一种带有温度信息传感功能的锅具,包括锅体和连接于锅体一侧的锅柄,锅体外底面边缘处设槽,槽内嵌有至少一温度感应模块,锅柄内分别设有温度信号转换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池模块,温度信号转换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上述电池模块连接和温度感应模块连接,温度信号转换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具有语音播报功能的外部终端设备连接,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将收到的时实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后发出语音烹饪指导,方便用户快速学习新的菜肴,降低烹饪失败的机率,并能提高菜肴的美味程度,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便捷、操作智能、使用人性化等优点。
7.中国专利cn201820280926.4公开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热电偶、附底和手柄。热电偶的温度感应端设置在容置槽内且位于锅体的底部中心和外缘之间。手柄的收容槽内设置有电池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用于利用外部电源为电池充电,无需更换电池,有利于保持锅具手柄的密闭性,手柄内元件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失效,提高了锅具的可靠性,增加用户体验。
8.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这些带测温功能的锅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锅具底部或者锅具侧壁设置温度传感器,在锅具把手上设置电路板,有些设有显示屏和语音电路,还
设有无线传输装置,可将锅具温度数据传输至外部的数据接收设备。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只是以传统锅具为基础,增加一些温度测量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装置,而并没有对锅具本身进行创造性的提升和改善。传统锅具的结构,由于采用单层结构,或者单层结构加复合底,在使用灶具加热时,锅具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别很大,这样的方案在对锅具进行温度测量时,受到环境温度、炉具类型等影响,导致对锅具内部食材温度的推算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锅具结构的新设计与锅具温度测量功能相结合,实现锅内食材尽量接近零温差,从而实现烹饪时对食材不翻炒的物联网智能锅具。
10.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物联网智能锅具,包括锅体、锅盖和连接于锅体上沿的可拆装把手,其特征在于:
11.所述锅体由内胆、复合侧壁和锅底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内胆包括内层和紧密附着于内层外表面的非金属导热层;
12.所述复合侧壁包括保护层、隔热层和外层,所述保护层与非金属导热层紧密结合,所述保护层与外层之间形成隔热层;
13.所述复合侧壁位于所述把手安装位置开设有测温孔;
14.所述锅底包括与内胆底部的非金属导热层紧密结合的底壳;
15.所述把手包括中空的手持壳体,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设置有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通过传感器连接线经测温孔与紧密接触在内胆非金属导热层表面的温度传感器连接;
16.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与置于所述物联网智能锅具外部的无线网关之间无线连接。
17.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锅盖的盖体上还设有气密快接插口。
18.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内胆的非金属导热层采用的材料为碳基材质。
19.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锅底为多层结构,其中与所述内胆的非金属导热层接触的底壳为高导热层,在所述锅底与复合侧壁的结合部设置有一圈隔热环,所述隔热环由低导热系数材质制成。
20.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锅底还包括嵌装在底壳内的导磁层。
21.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手持壳体内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为blc-mesh模块或zigbee模块或wifi模块或nb-iot模块或5g模块或上述无线通讯模块的后继产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与相应的网关或无线网络无线连接。
22.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所述复合侧壁中的隔热层为真空层或充有惰性气体或填充气凝胶。
23.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智能锅具,其在所述内胆的非金属导热层外侧贴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电源输出线通过测温孔连接至置于手持壳体内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
24.本发明通过将锅具结构的新设计与锅具温度测量功能结合起来,使得智能锅具更加接近理想锅具,即锅具底部导热性能好,具有尽可能高的热传导效率,而锅具外侧壁及锅盖导热性能要低,尽量避免锅具内部热量散失,而且还要求锅具内胆外侧的非金属导热层具有比所有高传热系数还要良好的热传导性,以便使锅具内部温度尽可能地分布均匀。与此同时,将锅具温度信息实时传送至智能厨房系统中,配合对灶具火力的调节,实现了按照烹饪所需温度曲线变化的闭环控制。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的装配示意图。
27.图3是图1中ⅰ部放大图。
28.图4是图1中ⅱ部放大图。
2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5中ⅲ部放大图。
31.图7是图5中ⅳ部放大图。
3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锅体,11-内胆,111-内层,112-非金属导热层,12-复合侧壁,121-保护层,122-隔热层,123-外层,124-测温孔,2-锅盖,21-盖体,22-盖钮,221-气密快接插口,23-密封圈,3-锅底,31-底壳,32-导磁层,33-隔热环,4-把手,41-手持壳体,42-连接端,51-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2-温度传感器,521-温度传感器连接线,53-半导体温差发电片,531-温差发电片电源输出线,532-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4所示,一种物联网智能锅具,包括锅体1、锅盖2和连接于锅体上沿的可拆装把手4,所述锅体1由内胆11、复合侧壁12和锅底3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内胆11包括无公害材质制成的内层111和紧密附着于内层111外表面的非金属导热层112,所述复合侧壁12包括保护层121、隔热层122和外层123,所述保护层121与非金属导热层112紧密结合,所述保护层121与外层123之间形成隔热层122,所述复合侧壁12中的隔热层122为真空层,由于内胆11的非金属导热层112采用了高性能的导热材料,而内胆11外部又有隔热层122,因此锅
具内胆11的各个部位温度差距很小;所述复合侧壁12位于所述把手4安装位置开设有测温孔124,所述锅底3包括与内胆11底部的非金属导热层112紧密结合的底壳31,所述把手4包括中空的手持壳体41和活动的连接端42,所述活动的连接端42的一端与手持壳体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锅体1以榫卯方式连接,在所述手持壳体41内设置有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通过温度传感器连接线521经测温孔124与紧密接触在内胆非金属导热层112表面的温度传感器52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52为铂电阻,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内包括测温电路、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其中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与置于所述物联网智能锅具外部的无线网关之间无线连接,所述锅盖2包括盖体21、盖钮22和密封圈23。
38.具体地,所述盖钮22设置在盖体21上,在所述盖钮22上还设有气密快接插口221,所述气密快接插口221可以外接真空泵,以实现真空烹饪;进一步的,在烹制油烟较大的菜肴时,还可以外接微型吸油烟机;进一步的,还可以插入可变深度的温度传感器探头,以更加直接地获取食材温度数据。
39.其中,所述无公害材质制成的内胆11的内层111材料为食品级金属钛或钛合金,所述内胆11的非金属导热层112所采用的材料为碳基材质,优选石墨烯或金刚石粉末;所述把手4与锅体1之间采用活动榫卯连接方式,可安全使用并可方便拆卸,可以保证温度传感器52与内胆11的非金属导热层112紧密接触,进一步的,在温度传感器52与非金属导热层112之间还可以涂抹导热油脂。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底3为多层结构,其中与所述内胆11的非金属导热层112接触的底壳31为高导热层,所述锅底3的底壳31形成的高导热层为铜合金或铝合金材质,在所述锅底3与复合侧壁12的结合部设置有一圈隔热环33,所述隔热环33由耐高温且低导热系数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如:氟塑料、硅橡胶等,所述锅底还包括嵌装在底壳31内的导磁层32,所述导磁层32使用的材料为金属镍。
41.其中,所述手持壳体41内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为zigbee模块,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与zigbee网关无线连接。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5、6和7所示,为获得更加准确的锅具温度数据,所述温度传感器52设置在锅具的复合侧壁12与锅底3的结合部,具体在隔热环33下方紧贴非金属导热层112的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线521穿过隔热层122抵达复合侧壁12的测温孔124,并与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连接。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侧壁12中的中空隔热层122内充有惰性气体氮气,所述温度传感器52为热电偶,所述导磁层32为马氏体不锈钢,在所述锅底3与复合侧壁12的结合部有一圈隔热环33,所述隔热环33由中空的不锈钢管制成。
45.其中,所述手持壳体41内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为blc-mesh模块,所述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与蓝牙网关无线连接。
46.实施例3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在所述锅体1的复合侧壁12上还设有开口,用于安装半导体温差发电片53,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53贴在内胆11的非金属导热层112外侧,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53外侧面设置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
散热片532,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53的温差发电片电源输出线531通过测温孔124连接至置于手持壳体41内的测温及无线网络发射模块51,可以直接向电路供电,并可以给可充电电源充电。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