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旋转装置和集尘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3702发布日期:2022-07-26 23: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阻尼旋转装置和集尘基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尼旋转装置和集尘基站。


背景技术:

2.随着扫地机行业的蓬勃发展,配备基站的扫地机成为了扫地机行业的发展趋势,配备了基站的扫地机,可以让使用者在较长一段时间才清理一次垃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扫地机对人的依赖,减少了使用者的工作量,因此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3.但是在现有的集尘基站中,集尘基站的面盖翻转方式大多还是单纯以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面盖与集尘基站主体之间动作松垮,尤其在面盖与主体合盖时,两者之间的相互冲击力大,用户的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尼旋转装置和集尘基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集尘基站的面盖的翻转过程中,面盖与集尘基站主体之间动作松垮,因此在面盖与主体合盖时,两者之间的相互冲击力大,用户的体验感差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旋转装置,应用于扫地机的集尘基站,包括:转轴固定架、转动支架和阻尼结构;
6.所述转轴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集尘基站的基站主体上,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所述集尘基站的面盖上,所述转轴固定架可相对所述转动支架转动;
7.所述阻尼结构安装在所述转轴固定架上;
8.其中,当所述面盖翻盖时,在初始过程中,所述阻尼结构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不产生阻尼效应,当所述转轴固定架相对所述转动支架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并产生阻尼效应,直到所述面盖打开最大角度。
9.当所述面盖合盖时,在初始过程中,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并产生阻尼效应,进而使所述转动支架缓慢落下,当所述转轴固定架相对所述转动支架向下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阻尼结构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的阻尼效应消失,而使所述面盖快速落下,完成合盖。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架上设置有阻尼消失槽,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阻尼消失槽配合以产生阻尼效果或使阻尼效果消失,其中,当所述阻尼结构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内时,所述阻尼结构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使所述阻尼结构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时,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摩擦连接,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产生阻尼效果。
11.优选的,所述阻尼结构为弹珠组件,所述弹珠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弹珠,所述转轴固定架上设置有弹珠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和弹珠设置在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持在弹珠组件安装孔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弹珠
上,当所述弹珠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内时,所述弹珠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所述弹珠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使所述弹珠组件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时,所述转动支架接触并挤压所述弹珠,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所述弹珠对所述转动支架形成反作用力产生阻尼效果。
12.优选的,所述弹珠组件还包括弹珠外壳,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在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孔内,所述弹珠外壳内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第一弹簧和弹珠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活动槽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弹珠上。
13.优选的,所述弹珠外壳靠近所述弹珠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珠的直径。
14.优选的,所述阻尼结构为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摩擦片、第二弹簧,所述转轴固定架上设置有摩擦组件安装槽,所述摩擦片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置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二弹簧的连接处设置有收容孔,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收容孔内与所述摩擦片连接,当所述摩擦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内时,所述摩擦片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所述摩擦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使所述摩擦组件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时,所述转动支架接触并挤压所述摩擦片,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所述摩擦片对所述转动支架形成反作用力产生阻尼效果。
15.优选的,所述摩擦组件还包括限位螺丝,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限位螺丝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底部外侧,所述限位螺丝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螺丝孔后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限位螺丝为t形形状,所述限位螺丝的第一端为大头端。
16.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架与所述阻尼结构接触处设置为圆弧曲面,所述圆弧曲面朝所述阻尼结构方向拱起,当所述阻尼结构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时,所述圆弧曲面抵持在所述阻尼结构上。
17.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架还设置有转动角度限位结构,当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转动角度限位结构抵持在所述转轴固定架上,使所述转动支架停止转动。
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扫地机的集尘基站,所述集尘基站上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阻尼旋转装置。
19.本技术的一种阻尼旋转装置,在将面盖翻盖初始过程中,阻尼结构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两者之间不产生阻尼效应,当转轴固定架相对转动支架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阻尼结构与转动支架接触并产生阻尼效应;在面盖合盖的初始过程中,由于阻尼结构与转动支架之间存在阻尼效应,面盖可以缓慢翻转落下,当面盖翻转下落一定角度时,阻尼结构不与所述转动支架接触,阻尼效应消失,面盖快速翻转落下,此装置减小面盖与集尘基站主体之间的冲击力,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翻转的过程中面盖与集尘基站主体之间动作松垮,因此在面盖与主体合盖时,两者之间的相互冲击力大,用户的体验感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实施例的集尘基站的立体图;
21.图2为一实施例的阻尼旋转装置的爆炸图;
22.图3为一实施例的阻尼旋转装置的剖面图;
23.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阻尼旋转装置的爆炸图;
24.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阻尼旋转装置的剖面图。
25.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尼旋转装置,应用于扫地机的集尘基站,包括:转轴固定架1、转动支架2和阻尼结构3;
29.所述转轴固定架1安装在所述集尘基站的基站主体5上,所述转动支架2安装在所述集尘基站的面盖4上,所述转轴固定架1可相对所述转动支架2转动;
30.所述阻尼结构3安装在所述转轴固定架1上;
31.其中,当所述面盖4翻盖时,在初始过程中,所述阻尼结构3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应,当所述转轴固定架1相对所述转动支架2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并产生阻尼效应,直到所述面盖4打开最大角度。
32.当所述面盖4合盖时,在初始过程中,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并产生阻尼效应,进而使所述转动支架2缓慢落下,当所述转轴固定架1相对所述转动支架2向下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阻尼结构3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的阻尼效应消失,而使所述面盖4快速落下,完成合盖。
33.如上所述,在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尼旋转装置包括转轴固定架1、转动支架2和阻尼结构3,其中,转轴固定架1通过螺钉或者镶嵌等方式安装在扫地机集尘基站的基站主体5中,同理,转动支架2也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镶嵌等方式安装在扫地机集尘基站的面盖4中,转轴固定架1与转动支架2两者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以使转动支架2可相对转轴固定架1转动从而实现面盖4与基站主体5之间的翻盖、合盖动作;阻尼结构3安装在转轴固定架1上,其中,阻尼结构3可以安装在转轴固定架1与转动支架2连接一侧的中间处,也可以安装在转轴固定架1与转动支架2连接一侧的两端,阻尼结构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34.合盖状态下,转轴固定架1和转轴支架之间相互平行,夹角为0度;当面盖4翻盖时,在初始向上翻转的过程中(一个较小的角度转动范围,例如0-15度),阻尼结构3不与转动支架2接触,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之间不接触,因此,在0-15度的转动范围内,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应,当转轴固定架1相对所述转动支架2向上转动超过15度时,阻尼结构3会与转动支架2接触,此时转动支架2会挤压到阻尼结构3,在阻尼结构3自身的反弹作用力下,阻尼结构3对转动支架2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阻尼结构3会与转动支架2两者紧密贴合,在转动支架2转动时,转动支架2需克服与阻尼结构3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转
动,产生阻尼效应,直到面盖4被完全打开,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0-15度的较小的转动范围仅作为一个举例,具体的转动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35.同理,当面盖4需要合盖时,当面盖4向下翻转的初始过程中,阻尼结构3一直会与转动支架2紧密接触,两者之间产生的阻尼效应,在面盖4的自身重力作用下,面盖4克服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的摩擦力,使转动支架2缓慢落下而不会转动松垮,当转轴固定架1向下翻转到面盖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度时,此时,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之间由紧密接触转变成间隙配合,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之间不接触,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的阻尼效应消失,因此,面盖4可以快速落下,完成合盖,因此,面盖4相当于从面盖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度处才开始自由回落,面盖4对基站主体5的冲击力远小于面盖4从一开始就自由回落的时对基站主体5的冲击力,因此,集尘基站的基站主体5和面盖4不容易损坏,同时也不会造成过大的撞击声,提高用时的使用体验。
36.参照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2上设置有阻尼消失槽21,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阻尼消失槽21配合以产生阻尼效果或使阻尼效果消失,其中,当所述阻尼结构3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21内时,所述阻尼结构3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2转动使所述阻尼结构3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21时,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摩擦连接,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产生阻尼效果。
37.如上所述,所述转动支架2靠近所述转轴固定架1的底部处设置有圆弧曲面,所述阻尼消失槽21周向设置在圆弧曲面处,阻尼消失槽21并非铺满整个圆弧曲面,而是设置在圆弧曲面的一部分区间内;当面盖4和基站主体5处于合盖状态时,此时的阻尼结构3刚好处于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阻尼结构3不与转动支架2接触,两者之间不会产生阻尼效应,当面盖4顺时针向上翻转到一定角度时(例如面盖4从0度转动15度时),因为转动了所以此时的阻尼结构3超出了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此时,阻尼结构3会与转动支架2接触,转动支架2会挤压到阻尼结构3,在阻尼结构3自身的反弹作用力下,阻尼结构3对转动支架2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阻尼结构3会与转动支架2两者紧密贴合,产生阻尼效应,此时,转动支架2需克服与阻尼结构3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顺时针转动,直到面盖4打开最大角度。
38.在合盖时,面盖4逆时针向下翻转,此时,由于阻尼结构3处于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之外,阻尼结构3会与转动支架2两者紧密贴合,因此两者之间产生阻尼效应,在面盖4和转动支架2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转动支架2需克服与阻尼结构3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逆时针转动,此过程中,转动支架2会缓缓向下翻转,当面盖4和转动支架2转动到与水平面呈15度夹角处时,阻尼结构3开始进入阻尼消失槽21,当阻尼结构3完全进入到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时,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由两者紧密贴合变成相互不接触的状态,阻尼结构3不再能贴近到转动支架2,此时,两者之间的阻尼效果消失,从而,面盖4能从水平面呈15度夹角处快速回落,完成合盖;
39.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阻尼消失槽21沿圆弧曲面周向由深到浅的设置,即当面盖4和基站主体5处于合盖状态时,所述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中的圆弧曲面的距离最大,随着面盖4顺时针向上翻转,阻尼结构3与所述转动支架2中的圆弧曲面的距离逐渐缩小,直至阻尼结构3能与转动支架2中的圆弧曲面紧闭贴合,产生阻尼效应,这样可以使阻尼结构3进入阻尼消失槽21或脱离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的过程中,至阻尼结构3能与转动支
架2中的圆弧曲面产生的阻尼由大到小(进入阻尼消失槽21范围)或由小到大(脱离阻尼消失槽21范围)的过渡效果,可以减小阻尼结构3与转动支架2之间的摩损。
40.参照附图2和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结构3为弹珠组件,所述弹珠组件包括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所述转轴固定架1上设置有弹珠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设置在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弹簧31的第一端抵持在弹珠组件安装孔底部,所述第一弹簧31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弹珠32上,当所述弹珠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21内时,所述弹珠32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所述弹珠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2转动使所述弹珠组件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21时,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并挤压所述弹珠32,在所述第一弹簧31的反弹力作用下,所述弹珠32对所述转动支架2形成反作用力产生阻尼效果。
41.如上所述,在一个具体实时场景中,所述阻尼结构3为弹珠组件,弹珠组件包括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在转轴固定架1上设置有弹珠组件安装孔,弹珠组件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的直径,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均设置在弹珠组件安装孔内,弹珠32的直径应大于第一弹簧31的内径,以承托住弹珠32,其中,承托住弹珠32时,弹珠32应至少一半以上部分露出于弹珠组件安装孔,且当弹珠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21内时,弹珠32不能与圆弧曲面接触,两者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随着转动支架2的顺时针向上转动,当弹珠32超出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时,弹珠32与圆弧曲面接触,转动支架2挤压弹珠32和第一弹簧31,在第一弹簧31的反弹力作用下,所述弹珠32对所述转动支架2形成反作用力,产生阻尼效果;
42.同理,当合盖时,转动支架2逆时针向下转动,由于此时弹珠32不处于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弹珠32与圆弧曲面接触,因此两者之间产生阻尼效果,可以使面盖4缓缓下落,当转动支架2逆时针向下转动使弹珠32进入到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时,此时弹珠32与圆弧曲面两者之间的阻尼效果逐渐消失,因此,当弹珠32进入到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面盖4可以快速回落完成合盖。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珠组件还包括弹珠外壳33,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在所述弹珠组件安装孔内,所述弹珠外壳33内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31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活动槽底部,所述第一弹簧31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弹珠32上。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珠外壳33靠近所述弹珠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珠32的直径。
45.如上所述,为了避免在弹珠32和第一弹簧31伸缩时从弹珠组件安装孔飞弹出去,给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设置一个弹珠外壳33,弹珠外壳33内部设置有一个可收容第一弹簧31和弹珠32的活动槽,在第一弹簧31或转动支架2的作用力下,弹珠32可在活动槽内移动,弹珠外壳33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弹珠32的直径,弹珠外壳33的外径应略小于或等于弹珠组件安装孔的直径,以使弹珠外壳33能够紧紧的嵌入到弹珠组件安装孔内而不会轻易脱离,在弹珠外壳33靠近所述弹珠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的直径应略小于所述弹珠32的直径,以使弹珠32不能脱离活动槽,而又能使弹珠32能从活动槽内向外伸出部分与转动支架2接触。
46.参照附图4和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结构3为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
摩擦片34、第二弹簧35,所述转轴固定架1上设置有摩擦组件安装槽,所述摩擦片34和所述第二弹簧35均设置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二端与所述摩擦片34连接,所述摩擦片34与所述第二弹簧35的连接处设置有收容孔,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收容孔内与所述摩擦片34连接,当所述摩擦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21内时,所述摩擦片34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所述摩擦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所述转动支架2转动使所述摩擦组件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21时,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并挤压所述摩擦片34,在所述第二弹簧35的反弹力作用下,所述摩擦片34对所述转动支架2形成反作用力产生阻尼效果。
47.如上所述,在一个具体实时场景中,所述阻尼结构3为摩擦组件,摩擦组件包括摩擦片34和第二弹簧35,在转轴固定架1上设置有摩擦组件安装槽,所述摩擦片34和所述第二弹簧35均设置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可以将第二弹簧35的第一端在安装槽底部固定住,摩擦片34与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二端连接处设置有收容孔,收容孔的直径应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弹簧35的外径,所述第二弹簧35的第二端伸入收容孔内将第二弹簧35与摩擦片34连接,第二弹簧35承托住摩擦片34并使摩擦片34的部分露出摩擦组件安装槽外,且当所述摩擦组件处于所述阻尼消失槽21内时,摩擦片34不与所述转动支架2接触,摩擦片34不会与圆弧曲面接触,摩擦片34与转动支架2之间不产生阻尼效果,随着转动支架2顺时针向上翻转,例如翻转15度时,摩擦片34会逐渐超出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并与转动支架2紧密接触,此时两者之间产生阻尼效果,转动支架2克服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继续翻转直至面盖4打开最大角度;
48.当进行合盖时,转动支架2逆时针向下翻转,初始下翻时,因为摩擦片34不是在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因此,摩擦片34与转动支架2之间紧密接触,两者之间产生阻尼效果,在面盖4和转动支架2的自身重力作用下,面盖4克服摩擦片34与转动支架2之间的摩擦力而缓缓回落;当面盖4和转动支架2转动到与水平面呈15
°
夹角处时,摩擦片34开始进入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两者之间的阻尼效果逐渐消失,当摩擦片34完全进入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时,面盖4就可以快速回落完成合盖。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组件还包括限位螺丝36,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摩擦组件安装槽底部外侧,所述限位螺丝36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螺丝孔后与所述摩擦片34连接,所述限位螺丝36为t形形状,所述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为大头端。
50.如上所述,为了避免摩擦片34和第二弹簧35伸缩时从摩擦组件安装槽内飞弹出去,因此给摩擦组件加设限位螺丝36,在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螺丝孔,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设置在摩擦组件安装槽的外侧,限位螺丝36为t形形状,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限位螺丝36的直径,限位螺丝36的第二端穿过螺丝孔后与摩擦片34固定连接,在第二弹簧35和转动支架2的作用力下,限位螺丝36可相对螺丝孔移动,即,当转动支架2挤压摩擦片34时,限位螺丝36连带摩擦片34被挤压而向下移动,而在第二弹簧35的反弹作用下,限位螺丝36连带摩擦片34而往靠近转动支架2的方向移动,而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限位螺丝36的直径,因此,在限位螺丝36连带摩擦片34而往靠近转动支架2的方向移动时,当第二弹簧35恢复形变时,限位螺丝36的第一端会抵持在螺丝孔的边缘处,因此,摩擦片34和第二弹簧35不会因为第二弹簧35的弹力过大而弹飞出去。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2与所述阻尼结构3接触处设置为圆弧曲面,所述圆弧曲面朝所述阻尼结构3方向拱起,当所述阻尼结构3脱离所述阻尼消失槽21时,所述圆弧曲面抵持在所述阻尼结构3上。
52.如上所述,转动支架2与阻尼结构3接触处设置为圆弧曲面,圆弧曲面朝所述阻尼结构3方向拱起,当转动支架2与阻尼结构3接触时,圆弧曲面抵持在阻尼结构3上,在转动支架2相对转轴固定架1转动且阻尼结构3不处于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时,圆弧曲面与阻尼结构3之间产生相互摩擦力,使转动支架2与阻尼结构3产生阻尼感,当阻尼结构3处于阻尼消失槽21的范围内时,两者不接触,阻尼感消失。
53.参照附图3和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2还设置有转动角度限位结构22,当所述转动支架2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转动角度限位结构22抵持在所述转轴固定架1上,使所述转动支架2停止转动。
54.如上所述,在转动支架2还设置有转动角度限位结构22,当转动支架2顺时针向上翻转到90度时,转动角度限位结构22会抵持在转轴固定架1上,此时,面盖4打开到最大角度,转动支架2不再转动,需要理解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面盖4可打开的最大角度,当面盖4打开的角度大于或者等于90度时,在面盖4自身的重力及转动支架2与阻尼结构3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面盖4可以保持这个角度使面盖4保持打开的状态而不会自动回落,当需要合盖时,只需一个初始作用力将面盖4推回90度内,在合盖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面盖4就可克服转动支架2与阻尼结构3的摩擦力而缓慢回落,等阻尼结构3回落进入到阻尼消失槽21内时,则会快速回落。
55.参照附图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扫地机的集尘基站,所述集尘基站上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阻尼旋转装置。
56.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57.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