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0955发布日期:2022-10-12 06:4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枪弹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


背景技术:

2.枪弹柜主要是对枪支及弹药进行存储的柜子,为了避免存储时温度过高弹药易被引爆,温度过低时易受潮导致损坏,需要使枪弹柜内的温度处于合适的区间。
3.专利公开号为cn112971399a公开了智能枪弹柜,包括智能枪弹柜主体,伸缩机构与密封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智能枪弹柜主体前表面,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枪架,所述枪架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凹槽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设置有滑轮,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贯穿于智能枪弹柜主体内侧壁与滑轮固定连接,所述智能枪弹柜主体处于第一滑槽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轮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且所述第二连接块贯穿于智能枪弹柜主体内壁与滑块为固定连接,该装置保证了枪架内部的干燥,防止外部水汽进入到内部,避免枪弹受损,但该装置无法对枪弹柜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如此无法使枪弹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行存储。
4.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使枪弹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行存储的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枪弹柜无法对枪弹柜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如此无法使枪弹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行存储的缺点,提供一种使枪弹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行存储的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包括有连接外框、固定环和遮挡门,连接外框前部右侧上下对称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之间转动式连接有遮挡门,还包括有自动降温机构和自动升温机构,连接外框内后侧设有能够进行降温的自动降温机构,连接外框内后侧设有能够进行升温的自动升温机构。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手环,遮挡门前壁的左侧中间设有手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降温机构包括有第一气缸、单向进气制冷管、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第一连接管、第一挤压杆、第一连接杆、第一带动板、第一弹簧、温度器和第一开关按钮,连接外框内后部下侧设有温度器,连接外框内后部左下侧设有第一气缸,连接外框内后部左下侧设有单向进气制冷管,单向进气制冷管处于第一气缸左侧,单向进气制冷管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挤压杆,第一挤压杆顶部与第一气缸伸缩杆相连,连接外框内左部下侧设有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底部与单向进气制冷管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连接外框内后部左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一带动板,第一带动板与连接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气缸右部下侧设有第一开关按钮,第一开关按钮与第一带动板接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升温机构包括有第二气缸、单向进气制热管、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第二连接管、第二挤压杆、第二连接杆、第二带动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开关按钮,连接外框内后部右下侧设有第二气缸,连接外框内后部右下侧设有单向进气制热管,单向进气制热管处于第二气缸右侧,单向进气制热管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挤压杆,第二挤压杆顶部与第二气缸伸缩杆相连,连接外框内右部下侧设有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底部与单向进气制热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连接外框内后部右下侧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二带动板,第二带动板与连接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气缸左部下侧设有第二开关按钮,第二开关按钮与第二带动板接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使冷气及热气进行分散的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套板、斜面带动板、第三弹簧、第三连接杆、第一卡板、第四弹簧、第二滑套板、卡位连接板、第三带动板、第五弹簧、带孔连接框、风扇和第三开关按钮,连接外框内后部下侧设有第一滑套板,第一滑套板上滑动式设有斜面带动板,斜面带动板与第一滑套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连接外框内后部下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后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与斜面带动板接触,第一卡板与第三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连接外框内后部上侧设有第二滑套板,第二滑套板上滑动式设有卡位连接板,卡位连接板顶部设有第三带动板,第三带动板与第二滑套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连接外框前部上侧设有带孔连接框,带孔连接框中部设有能够吹出风使冷气及热气进行分散的风扇,风扇后部下侧设有第三开关按钮,第三开关按钮与第三带动板接触,温度器的指针与斜面带动板接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避免连接外框内有水汽产生的排气通风机构,排气通风机构包括有第四带动板、第一连接组件、遮挡板、第六弹簧、第三滑套板、第二卡板和第七弹簧,卡位连接板下侧设有第四带动板,连接外框内顶部后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前侧滑动式设有能够不对带孔连接框进行遮挡从而空气能够对流的遮挡板,遮挡板后侧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六弹簧,第一连接组件后侧设有第三滑套板,第三滑套板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与第三滑套板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七弹簧,第二卡板与第四带动板接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使遮挡板自动移动的自动抬起机构,自动抬起机构包括有第四滑套板、第二连接组件、第八弹簧、拉绳固定板和带动拉绳,连接外框内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第四滑套板,第四滑套板下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向下移动后能使遮挡板进行移动的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上侧与第四滑套板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第一连接组件底部左右对称设有拉绳固定板,第二连接组件与遮挡板之间均连接有带动拉绳,带动拉绳均穿过相邻的拉绳固定板,带动拉绳均与相邻的拉绳固定板滑动式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对弹药进行单独存储的储存机构,储存机构包括有第四连接杆、储存框和第九弹簧,连接外框下部上下对称设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后侧均滑动式设有能够对弹药进行单独存储的储存框,储存框与相邻的第四连接杆前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九弹簧,储存框均与连接外框滑动式连接。
14.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通过温度器对连接外框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温度过高时便会使单向进气制冷管内放出冷气,温度过低时便会使单向进气制热管内放出热气,如此即可达到自动控温的效果,使连接外框内的温度处于对枪弹进行存储的合
适区间。
15.2、在风扇工作吹出风的作用下便可还使冷气及热气向连接外框内进行分散,如此即可更快的达到降温及升温的效果。
16.3、进行控温工作时,第二连接组件便会向下移动通过带动拉绳使遮挡板自动向上移动不对带孔连接框进行遮挡,如此即可无需人工拉动遮挡板。
17.4、通过储存框能够对弹药进行单独存放,避免与枪支混杂在一起时存储过于杂乱。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降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自动降温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升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升温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分散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的分散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的分散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的排气通风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的排气通风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的排气通风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的自动抬起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的自动抬起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发明的储存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7为本发明的储存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连接外框,2、固定环,3、遮挡门,4、手环,5、自动降温机构,51、第一气缸,52、单向进气制冷管,53、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03、第一连接管,54、第一挤压杆,55、第一连接杆,56、第一带动板,57、第一弹簧,58、温度器,508、第一开关按钮,6、自动升温机构,61、第二气缸,62、单向进气制热管,63、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03、第二连接管,64、第二挤压杆,65、第二连接杆,66、第二带动板,67、第二弹簧,607、第二开关按钮,7、分散机构,71、第一滑套板,72、斜面带动板,73、第三弹簧,74、第三连接杆,75、第一卡板,76、第四弹簧,77、第二滑套板,78、卡位连接板,79、第三带动板,710、第五弹簧,711、带孔连接框,712、风扇,713、第三开关按钮,8、排气通风机构,81、第四带动板,82、第一连接组件,83、遮挡板,84、第六弹簧,85、第三滑套板,86、第二卡板,87、第七弹簧,9、自动抬起机构,91、第四滑套板,92、第二连接组件,93、第八弹簧,94、拉绳固定板,95、带动拉绳,10、储存机构,101、第四连接杆,102、储存框,103、第九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7.实施例1
38.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枪弹柜,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有连接外框1、固定环2、遮挡门3、自动降温机构5和自动升温机构6,连接外框1前部右侧上下对称固接有固定环2,连接外框1用于对枪弹进行存储,固定环2之间转动式连接有遮挡门3,连接外框1内后侧设有自动降温机构5,连接外框1内后侧设有自动升温机构6。
39.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有手环4,遮挡门3前壁的左侧中间固接有手环4。
40.参照图4和图5所示,自动降温机构5包括有第一气缸51、单向进气制冷管52、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第一连接管503、第一挤压杆54、第一连接杆55、第一带动板56、第一弹簧57、温度器58和第一开关按钮508,连接外框1内后部下侧固接有温度器58,连接外框1内后部左下侧固接有第一气缸51,连接外框1内后部左下侧固接有单向进气制冷管52,单向进气制冷管52处于第一气缸51左侧,单向进气制冷管5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挤压杆54,第一挤压杆54顶部与第一气缸51伸缩杆相连,连接外框1内左部下侧固接有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处于单向进气制冷管52左侧,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底部与单向进气制冷管52之间固接有第一连接管503,连接外框1内后部左下侧固接有第一连接杆55,第一连接杆55上滑动式设有第一带动板56,第一带动板56与连接外框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7,第一气缸51右部下侧设有第一开关按钮508,第一开关按钮508与第一带动板56接触。
41.参照图6和图7所示,自动升温机构6包括有第二气缸61、单向进气制热管62、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第二连接管603、第二挤压杆64、第二连接杆65、第二带动板66、第二弹簧67和第二开关按钮607,连接外框1内后部右下侧固接有第二气缸61,连接外框1内后部右下侧固接有单向进气制热管62,单向进气制热管62处于第二气缸61右侧,单向进气制热管62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挤压杆64,第二挤压杆64顶部与第二气缸61伸缩杆相连,连接外框1内右部下侧固接有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处于单向进气制热管62右侧,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底部与单向进气制热管62之间固接有第二连接管603,连接外框1内后部右下侧设有第二连接杆65,第二连接杆65上滑动式设有第二带动板66,第二带动板66与连接外框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7,第二气缸61左部下侧设有第二开关按钮607,第二开关按钮607与第二带动板66接触。
42.需要对枪弹进行存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手环4拉动遮挡门3向前转动使连接外框1被打开,便可往连接外框1内放入枪弹,随后再通过手环4拉动遮挡门3向后转动复位即可,在存储期间,温度器58便会对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升高时,温度器58的指针便会向左侧转动,当温度器58的指针转动至与第一带动板56接触后继续转动,便可使第一带动板56向左移动,第一弹簧57被拉伸,第一带动板56向左移动挤压第一开关按钮508,第一开关按钮508被挤压便可使第一气缸51被打开,第一气缸51伸缩杆缩短带动第一挤压杆54向下移动挤压单向进气制冷管52内的气体,且在单向进气制冷管52的作用
下便可使气体变冷,冷气便可经第一连接管503注入进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进行出气,如此便可散发出冷气对连接外框1内进行降温处理,当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后温度器58的指针便会向右侧转动复位,温度器58的指针向右侧转动不再抵住第一带动板56,在第一弹簧57的作用下第一带动板56向右移动不再抵住第一开关按钮508,第一开关按钮508不再被抵住便会使第一气缸51伸缩杆伸长复位带动第一挤压杆54向上移动复位,外界气体便可进入单向进气制冷管52内,当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降低时,温度器58的指针便会向右侧转动,当温度器58的指针转动至与第二带动板66接触后继续转动,便可使第二带动板66向右移动,第二弹簧67被拉伸,第二带动板66向左移动挤压第二开关按钮607,第二开关按钮607被挤压便可使第二气缸61被打开,第二气缸61伸缩杆缩短带动第二挤压杆64向下移动挤压单向进气制热管62内的气体,且在单向进气制热管62的作用下可使气体变热,热气经第二连接管603注入进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进行出气,如此便可散发出热气对连接外框1内进行升温处理,当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温度器58的指针便会向左侧转动复位,温度器58的指针向左侧转动不再抵住第二带动板66,在第二弹簧67的作用下第二带动板66向左移动不再抵住第二开关按钮607,第二开关按钮607不再被抵住便会使第二气缸61伸缩杆伸长复位带动第二挤压杆64向上移动复位,外界气体便可进入单向进气制热管62内,如此便可使连接外框1内的温度控制在合适区间便于对枪弹进行存储,需要取出枪弹时,再次通过手环4拉动遮挡门3向前转动使连接外框1被打开,便可取出连接外框1内放入的枪弹,在通过手环4拉动遮挡门3向后转动复位即可。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2、图8、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分散机构7,分散机构7能够使冷气及热气进行分散,分散机构7包括有第一滑套板71、斜面带动板72、第三弹簧73、第三连接杆74、第一卡板75、第四弹簧76、第二滑套板77、卡位连接板78、第三带动板79、第五弹簧710、带孔连接框711、风扇712和第三开关按钮713,连接外框1内后部下侧固接有第一滑套板71,第一滑套板71上滑动式设有斜面带动板72,斜面带动板72与第一滑套板7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3,连接外框1内后部下侧左右对称固接有第三连接杆74,第三连接杆74后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卡板75,第一卡板75与斜面带动板72接触,第一卡板75与第三连接杆74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76,连接外框1内后部上侧固接有第二滑套板77,第二滑套板77上滑动式设有卡位连接板78,第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进行向下移动时均会与卡位连接板78接触,卡位连接板78顶部固接有第三带动板79,第三带动板79与第二滑套板77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710,连接外框1前部上侧固接有带孔连接框711,带孔连接框711中部固接有风扇712,风扇712能够吹出风使冷气及热气进行分散,风扇712后部下侧设有第三开关按钮713,第三开关按钮713与第三带动板79接触,温度器58的指针与斜面带动板72接触。
45.初始时第三弹簧73被压缩,第四弹簧76被拉伸,温度器58的指针转动时不再抵住斜面带动板72,在第三弹簧73的作用下斜面带动板72向下移动复位不再卡住第一卡板75,在第四弹簧76的作用下第一卡板75向前移动复位,第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进行向下移动时均会移动至与卡位连接板78接触,从而继续移动便会带动卡位连接板78向下移动,卡位连接板78向下移动带动第三带动板79向下移动挤压第三开关按钮713,第五弹簧710被压缩,第三开关按钮713被挤压便会使风扇712被打开,风扇712被打开便会吹出风,如此即
可在单向出气制冷连通管53散发出冷气,又或是在单向出气制热连通管63散发出热气时,在风力的作用下便可使冷气及热气向连接外框1内进行分散,如此即可更快的达到降温及升温的效果,卡位连接板78向下移动至与第一卡板75接触后继续移动,便会使第一卡板75向后移动,第四弹簧76被拉伸,当卡位连接板78向下移动越过第一卡板75后,在第四弹簧76的作用下第一卡板75向前移动复位便可卡住卡位连接板78,当第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进行向上移动时,此时温度器58的指针转动复位成竖直状,温度器58的指针转动至与斜面带动板72接触后继续转动,便可使斜面带动板72向上移动,第三弹簧73被压缩,斜面带动板72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卡板75向后移动松开卡位连接板78,第四弹簧76被拉伸,在第五弹簧710的作用下卡位连接板78和第三带动板79向上移动复位,第三带动板79向上移动复位不再挤压第三开关按钮713使得风扇712被关闭。
46.参照图2、图11、图12和图13所示,还包括有排气通风机构8,排气通风机构8能够避免连接外框1内有水汽产生,排气通风机构8包括有第四带动板81、第一连接组件82、遮挡板83、第六弹簧84、第三滑套板85、第二卡板86和第七弹簧87,卡位连接板78下侧固接有第四带动板81,连接外框1内顶部后侧固接有第一连接组件82,第一连接组件82前侧滑动式设有遮挡板83,遮挡板83能够不对带孔连接框711进行遮挡从而空气能够对流,遮挡板83后侧与第一连接组件82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六弹簧84,第一连接组件82后侧固接有第三滑套板85,第三滑套板85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板86,第二卡板86与第三滑套板85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七弹簧87,第二卡板86与第四带动板81接触。
47.初始时第七弹簧87被拉伸,卡位连接板78向下移动带动第四带动板81向下移动不再抵住第二卡板86,在第七弹簧87的作用下第二卡板86向前移动,在风扇712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可拉动遮挡板83向上移动不对带孔连接框711的孔进行遮挡,第六弹簧84被压缩,遮挡板83向上移动至与第二卡板86接触后继续移动,便可使第二卡板86向后移动,第七弹簧87被拉伸,当遮挡板83向上移动至越过第二卡板86后,在第七弹簧87的作用下第二卡板86向前移动卡住遮挡板83,带孔连接框711的孔不再被遮挡时,便可在进行降温工作时,避免连接外框1内部会有水汽产生,此时在带孔连接框711的孔的作用下便可进行空气的流通,当卡位连接板78向上移动复位时带动第四带动板81向上移动,第四带动板81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卡板86向后移动松开遮挡板83,第七弹簧87被拉伸,在第六弹簧84的作用下遮挡板83向下移动复位。
48.参照图2、图14和图15所示,还包括有自动抬起机构9,自动抬起机构9能够使遮挡板83自动移动,自动抬起机构9包括有第四滑套板91、第二连接组件92、第八弹簧93、拉绳固定板94和带动拉绳95,连接外框1内顶部后侧左右对称固接有第四滑套板91,第四滑套板91下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92,第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向下移动均会与第二连接组件92接触,第二连接组件92向下移动后能使遮挡板83进行移动,第二连接组件92上侧与第四滑套板91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93,第一连接组件82底部左右对称固接有拉绳固定板94,第二连接组件92与遮挡板83之间均连接有带动拉绳95,带动拉绳95均穿过相邻的拉绳固定板94,带动拉绳95均与相邻的拉绳固定板94滑动式连接。
49.第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向下移动均会与第二连接组件92接触,从而继续向下移动时便会使第二连接组件92向下移动,第二连接组件92向下移动通过带动拉绳95带动遮挡板83向上移动,第八弹簧93被压缩,如此即可无需人工拉动遮挡板83,节省人力,当第
一挤压杆54和第二挤压杆64进行向上移动复位时不再抵住第二连接组件92,在第八弹簧93的作用下第二连接组件92向上移动复位松开带动拉绳95,遮挡板83便会在第六弹簧84的作用下自动向下移动复位。
50.参照图2、图16和图17所示,还包括有储存机构10,储存机构10能够对弹药进行单独存储,储存机构10包括有第四连接杆101、储存框102和第九弹簧103,连接外框1下部上下对称固接有第四连接杆101,第四连接杆101后侧均滑动式设有储存框102,储存框102能够对弹药进行单独存储,储存框102与相邻的第四连接杆101前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九弹簧103,储存框102均与连接外框1滑动式连接。
51.需要对弹药进行存储时,工作人员可拉动储存框102向前移动,第九弹簧103被压缩,便可将弹药放入储存框102内,松开储存框102,在第九弹簧103的作用下储存框102向后地复位,如此即可避免弹药与枪支混杂在一起过于杂乱,需要取出弹药时再次拉动储存框102向前移动便可将弹药取出。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