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性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0275发布日期:2023-07-05 04:2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中性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对中性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1、现有一种带有和面功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绞肉杯和主机,和面杆装配于绞肉杯的内部,绞肉杯盖覆盖于绞肉杯的上口部,主机装配于绞肉杯盖的上方。食品加工机工作时,主机内的电机通过二级减速箱减速带动和面杆旋转,从而对和面杯内部的食材进行搅拌。

2、主机中的减速箱内部为双联齿轮结构,电机输出端通过太阳轮传递给双联齿轮,双联齿轮分别带动行星架及动齿圈传动,从而形成两级输出,其中,动齿圈通过行星架与双联齿轮达到两级减速后与和面杆啮合。在和面工况下,面团在成团后分布在杯体单侧,通过搅拌过程中不断调整位置,故工作过程中面团对和面杆形成较大径向力,该径向力通过动齿圈传递到减速箱壳体内壁,使得整个减速箱在运转啮合过程中承受下部和面杆传递过来的径向力,动齿圈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偏摆,因整个双联齿内部结构限制,双联齿在与定齿图啮合的同时与一定偏摆的动齿圈啮合,导致双联齿偏摆。使得整个减速箱噪音大,且双联齿偏摆,在长时间偏摆过程中,齿轮轴与双联齿对中性差,长时间因双联齿轮偏摆而导致齿轮轴与双联齿轮中心轴孔发生铰孔问题,造成减速箱耐久性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中性好的食品加工机,用以解决现有的食品加工机主机通过双联齿传动造成双联齿与齿轮轴的对中性差、减速机构耐久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中性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设有电机和减速机构的主机,减速机构包括壳体和相互配合的定齿圈、双联齿、动齿圈和行星架,电机的电机轴带动双联齿转动,双联齿包括与定齿圈啮合的上齿轮和与动齿圈啮合的下齿轮,壳体包围在动齿圈外周,动齿圈和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沿壳体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动齿圈沿壳体轴向分为啮合段和与啮合段相连的输出段,啮合段的内侧与下齿轮啮合且外径大于输出段,第一限位件环绕设置在啮合段的上部,第二限位件环绕输出段设置。

3、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加工机,通过在动齿圈和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缩小了动齿圈和壳体的侧壁之间的偏摆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动齿圈的偏摆。

4、限位件具体包括沿壳体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啮合段的内侧与下齿轮啮合且外径大于输出段,第一限位件环绕设置在啮合段的上部,第二限位件环绕输出段设置。因此,在水平方向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壳体和动齿圈之间从而实现从外而内的偏摆限位效果;沿竖直方向,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共同作用,第二限位件对输出段即靠近偏摆力源头的位置的偏摆进行矫正,第一限位件对啮合段的上部偏摆进行矫正,尤其可以控制啮合段的上部的偏摆,啮合段的上部指的是位于啮合段整体高度的一半以上的部位,因此,第一限位件限制啮合段的上部的摆动空间,进而与第二限位件共同实现对动齿圈沿轴向的多个点位的整体扶正作用,降低动齿圈的径向晃动,提升转动平稳性。而且,由于动齿圈实际摆动所受加工件力矩大,故啮合段的上部作为受力最远端增加第一限位件做支撑,避免第二限位件对输出段处因受力较大而过大偏摆。因此,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动齿圈整体起到全面的扶正作用,使得加工件的径向力在传递至动齿圈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消,无法全部传递至双联齿的下齿轮、以及双联齿的上齿轮,进而保证了双联齿与齿轮轴的对中效果和双联齿与定齿圈啮合的垂直度,保证啮合传动的有效,不会出现卡齿问题,使主机正常顺畅的运转。

5、通过保证双联齿与齿轮轴的对中从而避免出现铰孔问题,且降低主机运行的工作噪音,提高主机工作的动态平衡和主机内部结构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6、另外,啮合段的外径大于输出段的外径,相当于动齿圈在靠近输出端的一侧形成收口,方便与加工件进行传动连接,同时也实现与双联齿的可靠有效啮合,使得主机实用性更强。

7、优选的,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固定于动齿圈的外侧且自动齿圈的外侧面向外凸出。

8、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固定于动齿圈的外侧,从而保证固定的可靠,在主机工作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随动齿圈转动,保证其对动齿圈的有效限位,相比于设置在壳体的方式,降低限位件对动齿圈的转动造成干涉的概率,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向外凸出可以减小壳体与动齿圈之间的偏摆空间,从而对动齿圈的偏摆形成有效的扶正。

9、优选的,第一限位件包括凸设在定齿圈外侧的凸筋,壳体设有与凸筋配合的支撑台阶,支撑台阶具有横向遮挡凸筋的支撑面和沿周向包围凸筋的限位面。

10、通过采用凸筋与支撑台阶配合的方式,实现对动齿圈的扶正作用,支撑台阶具有横向遮挡凸筋的支撑面和沿周向包围凸筋的限位面。从而利用限位面起到对动齿圈的径向扶正作用,利用支撑面在动齿圈偏摆极大的工况下起到对动齿圈沿轴向的定位效果,进而限制动齿圈的偏摆,降低动齿圈的径向晃动,提升转动平稳性。

11、优选的,限位面与凸筋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

12、限位面与凸筋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在动齿圈正常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限位面对凸筋造成转动干涉,从而保证传动的顺畅,主机的正常运行,在动齿圈发生偏摆的情况下,限位面与凸筋进行偏摆限位,避免动齿圈过大的偏摆,保证动齿圈的啮合垂直度,从而提高齿轮轴和双联齿的对中效果。

13、优选的,避让间隙s1满足0.1mm≤s1≤0.3mm。

14、避让间隙s1过小下于0.1mm,可能会对动齿圈形成转动干涉,造成壳体较大程度的磨损,若避让间隙s1过大大于0.3mm,可能会影响对凸筋的径向限位效果,使得对动齿圈的扶正作用失效,不利于保持动齿圈的平稳运行。

15、优选的,限位面设有沿定齿圈周向间隔布置多个分筋,相邻的分筋之间形成储油空间。

16、限位面设有沿定齿圈周向间隔布置多个分筋,当动齿圈偏摆量大的时候,分筋与凸筋配合限制动齿圈进一步摆动,同时,避免限位面直接与凸筋配合,造成磨损严重的现象,在相邻的分筋之间形成储油空间,避免凸筋与分筋的干磨,避免产生过多热量造成壳体软化或固定不稳,保证壳体的有效限位作用,和动齿圈的抗偏摆强度。

17、优选的,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为轴承,轴承的内侧面固定于动齿圈的外侧,轴承的外侧面抵接壳体的侧壁。

18、通过采用轴承,轴承具有较大强度,而且安装方便,部件成本低,可以在利用轴承对动齿圈做径向限位的前提下,提高装配效率和精度,避免装配过程中动齿圈与壳体之间的累积公差较大,利于保持动齿圈的平稳运行,保证双联齿与齿轮轴的对中性。

19、优选的,啮合段和输出段通过横向的过渡段连接,壳体对应过渡段设置横向的支撑部,限位件还包括位于支撑部与过渡段之间的第三限位件。

20、在支撑部与过渡段之间设置第三限位件,从而实现了对动齿圈的轴向限位,因此,沿轴向方向,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共同形成三个点位的支撑,对动齿圈沿轴向多个位置进行扶正,从而限制了动齿圈的偏摆,此外,在动齿圈运转的过程中,若出现偏摆,可以避免过渡段和支撑部直接摩擦,通过第三限位件分隔,保护动齿圈,从而保证了动齿圈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1、优选的,第三限位件沿过渡段的周向延伸形成环状。

22、第三限位件沿过渡段的周向延伸形成环状,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多点支撑和限位,从而进一步改善动齿圈的偏摆,以及运转过程中的磨损,全面保护动齿圈,从而保证了动齿圈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3、优选的,壳体包括与定齿圈侧壁插接配合的下壳体,下壳体包围在动齿圈的外周,下壳体与定齿圈通过固定组件固定。

24、定齿圈的侧壁与下壳体的侧壁插接配合且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方便对双联齿和动齿圈进行保护以及便于部件相互之间的装配,下壳体包围在动齿圈外周,防止动齿圈外部其他部件干涉动齿圈的旋转,保证动齿圈的顺畅转动,从而实现整个主机的结构可靠、稳定。定齿圈与下壳体通过固定组件可靠固定,从而保证了定齿圈、双联齿、动齿圈的啮合垂直度,保证啮合的有效性和传动的有效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