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编织网框、床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93578发布日期:2022-12-27 20:0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编织网框、床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编织网固定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编织网框、床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2.编织网指经过编织而形成的筛网,如仿藤编织网、金属编织网、麻绳编织网等。其中,仿藤编织网常用于生活中。
3.目前,仿藤编织网通过仿藤条编织而成,用于一些藤制家具中,例如藤椅、藤床、藤箱、藤屏风等。当仿藤编织网用于床头靠背时,需要将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缠绕编织固定,加工费时费力,不便于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的装配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的装配固定,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一侧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编织网的卡槽,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基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基部靠近所述第一基部一侧且延伸至所述卡槽内,所述编织网通过自身弹性卡紧限位于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网与床头框架进行装配固定时,先将编织网放置于卡槽内,再将卡接部插入卡槽中,由于编织网具有一定弹性,使得编织网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与卡接部之间,之后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床头框架,操作方便简单,从而便于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的装配固定,并且编织网固定的牢固强度高。
7.优选的,所述第一基部位于所述卡槽开口处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基部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编织网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制卡接部从卡槽中脱离,同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使编织网多次弯折,并且限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基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与卡接部之间,增大编织网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的摩擦力和卡紧力,从而使得编织网更稳定的卡紧固定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
9.优选的,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基部一端呈圆弧状过渡,所述编织网限位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基部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部端部圆弧状过渡使得编织网限位于卡接部与第一基部之间,进一步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性,并且减小卡接部与第一基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卡接部插入卡槽中。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型材还包括压紧部,所述压紧部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一侧,所述编织网边缘限位于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外侧面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网边缘限位于压紧部与第一基部的外侧面之间,进一步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性,并且压紧部遮挡于编织网的边缘处,使编织网固定整洁美观。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还包括若干定位部,若干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位于所述卡槽的底部,且若干所述定位部沿所述第一基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编织网具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网孔,所述定位部插接于所述网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编织网时,通过定位部插接于网孔,以便于编织网快速定位安装,并且定位部限制编织移动,进一步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基部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延伸穿设于所述定位部,所述第二基部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延伸穿设于所述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设于同一轴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固定于床头框架时,固定件通过螺栓或铆钉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床头框架固定,将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进行锁紧,使得编织网更紧密的卡紧限位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进一步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并且,第一固定孔延伸穿设于定位部,使得固定件在固定时,无需再次对准网孔与第一固定孔位置,以便于固定件的固定,提高安装效率。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编织网框。
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编织网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网框,包括编织网和若干如权上述任一记载的固定件,若干所述固定件围合形成所述编织网框,所述编织网抵接于所述第一基部位于所述压紧部相对的外侧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固定件围合形成编织网框,以便于各固定件与床头框架固定,并且,编织网抵接于第一基部外侧面,增大编织网与第一基部的接触面积,以及使编织网处于相对绷紧状态,提高了编织网使用时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数目为四组,所述第一型材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型材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部,两相邻所述第一型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抵接,两相邻所述第二型材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组固定件围合形成矩形框状的编织网框,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作用下,使得各固定件之间连接更紧密,使得编织网框结构紧凑且更牢固。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床。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床,包括床头框架和如权上述任一记载的编织网框,所述编织网框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床头框架固定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编织网框的装配固定,从而便于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的装配固定;并且,编织网框通过紧固件与床头框架固定,将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进行锁紧,使得编织网更紧密的卡紧限位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
25.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编织网的固定方法。
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编织网的固定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网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放置四个第一型材至设计安装位置,使第一型材的四个卡槽开口朝上;s2:将编织网相对设置的两侧均放置于两第一型材的卡槽中,插入第二型材使编织网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与卡接部之间;s3:将两相对设置的固定件均朝内翻转90
°
,使编织网与两第一基部的外侧面贴合;s4:裁剪编织网的四个边角,并将编织网的另外两侧重复s2步骤与另外两个固定件进行卡紧限位;s5:将s4步骤其中一侧的固定件朝内翻转90
°
,使该固定件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两个固定件的第一连接部抵接贴合,以及该固定件的第二连接部与相邻两个固定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贴合,之后焊接固定该固定件与相邻两个固定件之间的连接处,并对焊缝进行打磨;s6:重复s5步骤使另外一侧的固定件与其他三个固定件连接,从而形成编织网框;s7:将s6步骤中的编织网框放置于床头框架内侧,通过紧固件穿设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床头框架固定连接。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并通过编织网自身弹性,使得编织网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与卡接部之间,之后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床头框架,操作方便简单,从而便于编织网与床头框架的装配固定;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增大编织网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的摩擦力和卡紧力,从而使得编织网更稳定的卡紧固定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3.通过设置定位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便于编织网与固定件快速定位安装,同时限制编织移动,进一步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性;4.编织网抵接于第一基部外侧面,增大编织网与第一基部的接触面积以及使编织网处于相对绷紧状态,提高了编织网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编织网框通过紧固件与床头框架固定,将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进行锁紧,使得编织网更紧密的卡紧限位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提高编织网固定的稳定。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与编织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编织网框隐藏编织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编织网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编织网框隐藏编织网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床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床头框架与编织网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第一型材;11、第一基部;12、卡槽;13、第一限位部;14、定位部;15、第
一固定孔;16、第一连接部;2、第二型材;21、第二基部;22、卡接部;23、第二限位部;24、压紧部;25、第二固定孔;26、第二连接部;3、编织网;31、网孔;4、编织网框;5、床头框架;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编织网的固定件。
32.参照图1和图2,固定件包括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第一型材1包括矩形杆状的第一基部11,第一基部11上侧向下凹陷形成有卡槽12,卡槽12的截面呈矩形状且用于放置编织网3,如仿藤编织网3。第二型材2呈长条形状,且截面呈“t”状,第二型材2包括第二基部21和卡接部22,第二基部21位于第一基部11上方,卡接部22一体连接于第二基部21靠近第一基部11一侧,卡接部22向下延伸至卡槽12内,使编织网3通过自身弹性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11与卡接部22之间。
33.编织网3与床头框架5进行装配固定时,先将编织网3放置于卡槽12内,再将卡接部22插入卡槽12中,由于编织网3具有一定弹性,使得编织网3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11与卡接部22之间,之后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床头框架5,操作方便简单,从而便于编织网3与床头框架5的装配固定。
34.进一步的,第一基部11一体连接有两第一限位部13,两第一限位部13相对设置,两第一限位部13位于卡槽12开口处上端,使卡槽12的开口处呈缩口设置。同时,卡接部22远离第二基部21一端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第二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3的宽度大于卡槽12缩口处的宽度,以限制卡接部22从卡槽12中脱离。此时,编织网3在第一限位部13与第二限位部23作用下进行多次弯折,更紧密的卡接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3的上侧与第二基部21的下侧、第一限位部13的下侧与第二限位部23的上侧、和第一限位部13的端部与卡接部22的一侧之间,从而使得编织网3更稳定的卡紧固定于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之间。
35.进一步的,编织网3卡紧限位于卡接部22远离第二基部21一端与第一基部11位于卡槽12的底部之间,提高了编织网3固定的稳定性。并且,卡接部22端部呈圆弧状过渡,减小卡接部22与第一基部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卡接部22插入卡槽12中。
36.进一步的,第二型材2还包括压紧部24,压紧部24一体连接于第二基部21一侧,编织网3边缘处向下弯折与第一限位部13的外端面和第一基部11的外侧面相贴合,且编织网3压紧限位于压紧部24和第一限位部13的外端面和第一基部11的外侧之间,进一步提高编织网3固定的稳定性。并且,编织网3边缘面位于压紧部24的下端面上方,使得压紧部24遮挡于编织网3的边缘处,使编织网3固定整洁美观。
37.进一步的,第一型材1还包括若干定位部14,若干定位部14一体连接于第一基部11位于卡槽12的底部,且若干定位部14沿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定位部14呈圆块状。同时,编织网3上具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网孔31,放置编织网3时,将各定位部14插接于网孔31中,以实现编织网3的快速定位安装,也能够限制编织网3在受力情况下移动。其中,定位部14的端部位于网孔31内,以保证编织网3限位于卡接部22的端部与第一基部11位于卡槽12的底部之间。
38.进一步的,第一基部11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15,第一固定孔15与相对应的定位部14处于同一轴线,且第一固定孔15延伸穿设于定位部14。第二基部
21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25,第二固定孔25与第一固定孔15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固定孔25延伸穿设于卡接部22。安装固定件时,固定件通过螺栓或铆钉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5和第二固定孔25与床头框架5固定,由于第一固定孔15与定位部14处于同一轴线,无需再次对准网孔31与第一固定孔15位置,以便于固定件的固定,提高安装效率。
3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编织网3与床头框架5进行装配固定时,先将编织网3放置于卡槽12内,再将卡接部22插入卡槽12中,由于编织网3具有一定弹性,使得编织网3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11与卡接部22之间,之后将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床头框架5,操作方便简单,从而便于编织网3与床头框架5的装配固定。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编织网框。
41.参照图3和图4,编织网框包括若干上述记载的固定件,本实施例中,固定件的数目为四组,四组固定件围合形成矩形框状的编织网框4,编织网3弯折抵接于各第一基部11位于压紧部24相对的外侧面,增大编织网3与第一基部11的接触面积以及使编织网3处于相对绷紧状态,提高了编织网3使用时的稳定性。
42.参照图5,并且,第一型材1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连接部16,第二型材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连接部26,第一连接部16与第二连接部26均为45
°
斜面,且第一连接部16与第二连接部26平齐设置。两两相邻的第一型材1相互抵接且通过焊接固定、以及两两相邻的第二型材2相互抵接且通过焊接固定,使得各固定件之间连接更紧密,使得编织网框4结构紧凑且更牢固。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床。
44.参照图6和图7,床包括床头框架5和如上述记载的编织网框4,床头框架5呈矩形框状,编织网框4嵌设于床头框架5内侧,且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5、第二固定孔25与床头框架5固定连接,以便于编织网框4的装配固定。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栓6,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铆钉。并且,编织网框4与床头框架5固定时,螺栓6将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之间进行锁紧,使得编织网3更紧密的卡紧限位于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之间,进一步提高编织网3固定的稳定。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编织网3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放置四个第一型材1至设计安装位置,使第一型材1的四个卡槽12开口朝上;s2:将编织网3相对设置的两侧均放置于两第一型材1的卡槽12中,插入第二型材2使编织网3卡紧限位于第一基部11与卡接部22之间;s3:将两相对设置的固定件均朝内翻转90
°
,使编织网3与两第一基部11的外侧面贴合;s4:裁剪编织网3的四个边角,并将编织网3的另外两侧重复s2步骤与另外两个固定件进行卡紧限位;s5:将s4步骤其中一侧的固定件朝内翻转90
°
,使该固定件的第一连接部16与相邻两个固定件的第一连接部16抵接贴合,以及该固定件的第二连接部26与相邻两个固定件的第二连接部26抵接贴合,之后焊接固定该固定件与相邻两个固定件之间的连接处,并对焊缝进行打磨;s6:重复s5步骤使另外一侧的固定件与其他三个固定件连接,从而形成编织网框
4;s7:将s6步骤中的编织网框4放置于床头框架5内侧,通过紧固件穿设各第一固定孔15和第二固定孔25与床头框架5固定连接。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