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背支架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9711发布日期:2023-05-11 03:2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背支架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背支架及座椅。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座椅陪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久,无论是家庭、教室还是工作场所中,座椅都是必备的家具,这也就导致现代人每天都有大部分时间在座椅上度过,人们对于座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厂家们为了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需求,不断研发出各种部件可调节的座椅,就座椅上半部分来说,有着可调的头枕、椅背、扶手等;对于现有的座椅来说,可调椅背和扶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椅背和扶手分别安装在背支架与椅座(或底盘)上,第二种是椅背和扶手通过连接在背支架上并一同移动,第一种情况下,椅背和扶手所需的运动组件需要分别安装,较为麻烦;第二种情况下椅背与扶手的运动同步,太过死板,无法适应更多的人体姿势,提供的舒适性也就更差。

2、此外,上述的可调部件,如头枕、椅背、扶手等,它们往往需要运动组件来实现运动和调整;运动组件中零件数量较多、尺寸小,一旦运动组件的数量变多,对装配来说就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背支架,包括主支撑体、第一运动模组、第二运动模组、第一运动件以及第二运动件,主支撑体分割处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分别安装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设置在主支撑体上且分别作用在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中;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通过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实现相互独立的运动,并具有移动后的支撑能力;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都是整合地被安装到主支撑体上,简化装配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简化了主支撑体的结构,使其更利于开模。

2、进而提供一种座椅,包括扶手、椅背以及上述多功能背支架;椅背和扶手能够安装到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并且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进而实现该背支架的多功能性;这样既能解决椅背和扶手分开安装的装配繁琐问题,又能解决两者安装在同一部件下,同步运动而太过死板、舒适性差的问题。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4、一种多功能背支架,包括:

5、主支撑体,包括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

6、第一运动模组,设置在主支撑体上并作用于第一分区中;

7、第二运动模组,设置在主支撑体上并作用于第二分区中;

8、第一运动件,设置在第一分区中并在第一运动模组的作用下相对于主支撑体运动并停留在运动后的位置;

9、第二运动件,设置在第二分区中并在第二运动模组的作用下相对于主支撑体运动并停留在运动后的位置;

10、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相互独立地相对于主支撑体的运动。

11、通过对主支撑体分区使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处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并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进行相对独立的运动,互不干涉,从而能够随使用者的意愿进行自定义地调节;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在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支撑体移动并停留在移动后的位置,使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具有调整后的支撑能力;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都是整合地被安装到主支撑体上,简化装配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简化了主支撑体的结构,使其更利于开模。

12、作为优选,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分别位于主支撑体的前后两侧或位于主支撑体的同一侧。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既能相处于主支撑体的同一侧,也能处于被主支撑体的两侧,在一定情况下,甚至能处于主支撑体的左右两侧。

13、作为优选,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并排或并列设置在主支撑体上。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根据座椅的不同运动部件,既能并排横向布置,也能并列竖直布置,从而适应不同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和轨迹,泛用性强。

14、作为优选,主支撑体竖直设置,主体支撑包括一竖直的隔板,隔板配置为将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隔开;第一运动模组由第二分区穿过隔板进入第一分区,第二运动模组由第一分区穿过隔板进入第二分区。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由隔板分隔而互相独立。

15、作为优选,第一运动件由上往下安装至第一分区中并与主支撑体通过第一滑动结构滑动配合,在第一滑动结构与第一运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一运动件实现多档位升降;第二运动件由上往下安装至第二分区中并与主支撑体通过第二滑动结构滑动配合,在第二滑动结构与第二运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二运动件实现与第一运动件相独立的多档位升降。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均竖直设置,两者实现了互相独立的多档位升降。

16、作为优选,第一运动模组包括安装座以及锁定件,锁定件插设在安装座中,安装座与主支撑体固定连接,锁定件包括位于端部的卡舌。第二运动模组与第一运动模组是相同的,两者均是整合后的模组或者说组件,可直接安装到主支撑体上,大大简化了安装过程。

17、作为优选,第一运动件上设有密齿部,密齿部上沿竖直方向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卡齿,相邻的第一卡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卡舌上对应设有若干个朝向密齿部的第二卡齿,相邻的两个第二卡齿之间形成第二卡槽,第一卡齿与第二卡槽卡接配合,第二卡齿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第一运动件与第一运动模组之间通过第一卡齿与第二卡槽、第二卡齿与第二卡槽的卡接配合实现自锁停留,以提供第一运动件支撑能力;第二卡齿的数量也能够增加卡接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第一卡齿的齿高范围为1-2mm。第一卡齿的齿形更小齿高只有1-2mm,使用时撞击声更轻。

19、作为优选,相邻的第一卡齿间的间距范围为0.5-1.5mm。第一卡齿更加密集,可以无极调节,每个挡位之间的间距只有0.5-1.5mm调节更精细而传统的间距在10mm以上。

20、一种座椅,包括扶手、椅背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如上所述的多功能背支架,椅背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运动件上并能够与所述的主支撑体相对运动,扶手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运动件上并独立于椅背与主支撑体相对运动。椅背和扶手能够安装到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并且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进而实现该背支架的多功能性;这样既能解决椅背和扶手分开安装的装配繁琐问题,又能解决两者安装在同一部件下,同步运动而太过死板、舒适性差的问题。

21、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分区设有第一滑轨,在所述第二分区设有第二滑轨,第一运动件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二运动件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

22、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有两个,第二运动件具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安装柱,扶手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安装柱插入安装孔后,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扶手与第二运动件。

23、作为优选,第一运动件上设有提拉孔。

24、作为优选,第一运动件上设有竖直向上的插接柱,椅背上设有插接孔,插接柱插入插接孔后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椅背与第一运动件;提拉孔设置在插接柱上。螺丝孔设置在插接柱上,为方便拧紧此处的螺丝,可通过提拉孔提起第一运动件,使插接柱向上露出于主支撑体。

2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6、1、通过对主支撑体分区使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处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并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进行相对独立的运动,互不干涉,从而能够随使用者的意愿进行自定义地调节;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在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支撑体移动并停留在移动后的位置,使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具有调整后的支撑能力;第一运动模组与第二运动模组都是整合地被安装到主支撑体上,简化装配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简化了主支撑体的结构,使其更利于开模。

27、2、椅背和扶手能够安装到第一运动件与第二运动件,并且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进而实现该背支架的多功能性;这样既能解决椅背和扶手分开安装的装配繁琐问题,又能解决两者安装在同一部件下,同步运动而太过死板、舒适性差的问题。

28、3、通过将密齿部上的第一卡齿设置得更加密集来实现更小距离档位的调整,接近无级调节,从而全面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具体地说,第一卡齿更加密集,可以无极调节,每个挡位之间的间距只有0.5-1.5mm调节更精细而传统的间距在10mm以上;通过减小第一卡齿的齿高来使卡齿升降距离减小,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撞击声,实现静音顺滑的调节;调节时只需要用很小的力就可以轻松调节;具体地说,第一卡齿的齿形更小齿高只有1-2mm,使用时撞击声更轻;由于齿形变小时强度变弱,故采用更多齿数来增加强度,使结构在使用时更加稳固,即短齿密齿的前提下,在卡舌上设置多个卡齿以增强使用时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