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5486发布日期:2022-12-06 23:5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
1.本技术是申请号为202120044286.9、申请日为2021年01月08日、名称为“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表面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3.目前,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家庭清洁作业中,且已有部分扫地机器人会集成拖地功能,在扫地机器人的主体上设置拖把垫,通过扫地机器人的移动,以拖把垫对地面进行擦拭,以期模拟拖地的操作。相应地,还在扫地机器人的主体配置向拖把垫提供清洁液(例如水)的供液组件,使拖把垫足够湿润以清洁地面的污渍。
4.现有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清扫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未臻完善之处。比如,不同的清洁表面(如地毯、地板)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清洁溶液,如消毒用的84消毒液、滴露,清洁污渍用的洗涤剂、洗衣液等。但目前的供液组件需要用户根据情况手动进行溶液配比,操作繁琐且精度较差,不能实现智能化且不易保证清洁效果。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清洁液调配装置以及使用该清洁液调配装置的表面清洁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包括:
9.第一液箱,用于盛放第一液体;
10.第二液箱,用于盛放第二液体,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第一液体不同;
11.传输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能够被混合,进而形成预设混合比例的混合液;以及
12.控制组件,设于所述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传输管路的导通状态,以调整所述混合液的混合比例。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主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液箱和所述主管路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在所述主管路中相遇并混合;其中,所述主管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导通状态相同步。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控制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单位时间内流经所述第一支路的所述第一液体的流量,所述第二控制件用于控制单位时间内流经所述第二支路的所述
第二液体的流量。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件和所述第二控制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泵。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液箱,所述传输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三液箱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液箱和所述第三液箱连通,所述主管路与所述第三液箱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在所述第三液箱中相遇并混合;其中,所述主管路的导通状态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导通状态不同步。
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二控制件,以及位于所述主管路上的第三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导通时长,所述第二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导通时长,所述第三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主管路的导通时长。
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和所述第三控制件中的至少一个为阀门。
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体包括多种不同的溶液;所述第二液箱具有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的出口,所述第二液箱内设有若干个用于分别容纳某一种溶液的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的底部选择性连通至所述出口,以使所述第二支路能够传输不同种类的所述溶液。
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液箱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设于第二液箱的第二液位传感器,当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中的任一个检测到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切断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路,和/或向用户发出加液提醒。
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该表面清洁设备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液调配装置。
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清洁液调配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个供液箱的设置,能够根据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需要,控制两种液体的混合比例,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调配精度高,针对性强。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清洁液调配装置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清洁液调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
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9.如图1和图2所示的是一种清洁液调配装置,其通常应用于表面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或者清洗机等,可作为附件附接于清洁设备的主体内。该装置包括第一液箱11,用于盛放第一液体,第二液箱21,用于盛放第二液体,第二液体与第一液体不同。其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其中一个可以为清水,另一个可以是洗涤剂、消毒液或其他的清洁液。为了便于后文论述,以第一液箱11中盛放的第一液体为清水,第二液箱21中盛放的第二液体为洗涤剂、消毒液或其他清洁液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清水和清洁液的盛放位置可以对调,上述设定并未对第一液箱11和第二液箱21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其中盛放的液体进行任何的限定。
30.清洁液调配装置除了第一液箱11、第二液箱21,还包括传输管路,传输管路分别与第一液箱11和第二液箱21连通,以使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能够被混合,进而形成预设混合比例的混合液;以及控制组件,设于传输管路上,用于控制传输管路的导通状态,以调整混合液的混合比例。
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液箱11和第二液箱21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对应开设孔洞来实现连通,控制组件可以用于控制该孔洞的导通状态来调整第一液箱11和第二液箱21中清洁液的混合比例。
32.本实施例提出的清洁液调配装置,具有第一液箱11、第二液箱21、传输管路和控制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个供液箱的设置,能够根据扫地机器人的清洁需要,智能控制两种液体的混合比例,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调配精度高、针对性强。
33.参见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传输管路包括主管路32、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22,第一支路12与第一液箱11和主管路32连通,第二支路22与第二液箱21和主管路32连通,使得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主管路32中相遇并混合;其中,主管路32与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22的导通状态相同步。在此实施例中,两种液体的混合过程在主管路32上完成,而主管路32与两条支路的导通状态同步,意味着只需很短的时间,清洁液调配装置即能调配出需要的清洁液,满足表面清洁设备即时清洁的需要。
34.优选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第一支路12上的第一控制件13,以及位于第二支路22上的第二控制件23,第一控制件13用于控制单位时间内流经第一支路12的第一液体的流量,第二控制件23用于控制单位时间内流经第二支路22的第二液体的流量。设置两个控制件分别控制相应支路上的液体流量,便于即时控制两种液体的流速,使得两者在主管路32上混合的瞬间就能达到预设的调配精度,缩短混合液的调配时间。
35.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13和第二控制件23中的至少一个为泵,泵可以
通过调整泵浦速率来调节第一液体或第二液体的流速。前文以第一液体为清水举例说明,此处继续沿用之前的设定,以第一液体为清水,第二液体为市售的清洁液为例,第二控制件23是泵,则该泵控制清洁液的流速,如表面清洁设备遇顽固污渍需要浓度较高的混合溶液,则泵加快速率;相反,如清理一般脏污,则降低泵浦速率。当然,第一控制件13可以是泵,也可以是其他控制件,比如阀门。总之,第一控制件13和第二控制件23的至少一个为泵,可以在主管路32上完成混合液的配比,控制方便,耗时短。
36.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还包括位于主管路 32上的第三控制件33,第三控制件33控制主管路32的导通状态以保持与第一支路12、第二支路22的导通状态同步。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2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了泵,可以通过泵的调节控制第一液体和/或第二液体的流出速度,使得第一液体和/或第二液体以不同的速度流入主管路32并在汇合的同时完成混合,且上游泵的使用足以保证混合液流出的速度,因此第三控制件33优选用较为成本较低的阀门。当然,第三控制件33也可以继续选用泵。
37.参见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13和第二控制件23也可以都是阀门,而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清洁液调配装置还包括第三液箱31,第三液箱31位于第一液箱11、第二液箱21的下游,用于混合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此时,第一支路12与第一液箱11和第三液箱31连通,第二支路22与第二液箱21和第三液箱31连通,主管路32与第三液箱31连通,使得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第三液箱31中相遇并混合。
38.第三液箱31的设置使得由第一支路12流出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支路22流出的第二液体在专有的空间内混合,即使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流速不同,也能保证两种液体在位于主管路32上的第三液箱31内混合均匀。
39.其中,主管路32的导通状态与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22的导通状态不同步。
40.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仍然包括位于第一支路12上的第一控制件13、位于第二支路22上的第二控制件23,以及位于主管路32上的第三控制件33,第一控制件13用于控制第一支路12的导通时长,第二控制件23用于控制第二支路22的导通时长,第三控制件33用于控制主管路32的导通时长。
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13、第二控制件23均为阀门,阀门可以控制第一、第二支路22的通断,但不易控制流速;而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流速有差异,因此需要通过第三控制件33控制主管路32的导通时长以允许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第三液箱31中发生充分融合。
42.进一步地,第一控制件13、第二控制件23和第三控制件33中的至少一个为阀门。阀门和第三液箱31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混合液更均匀,且更有利于节约成本。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13、第二控制件23为阀门,第三控制件33为泵,一个泵的设置可以加快混合液流出的速度,提高清洁液调配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控制件33也可以是阀门。
43.综上,图1和图2分别示意了清洁液调配装置的两种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控制件13和第二控制件23均为泵的情况,在此种应用环境下,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直接在主管路32进行混合,混合速度较快,装置的体积较小;当然,此种应用环境同样适用于第一控制件13 和第二控制件23其中之一为泵的情况(泵用于非清水的支路上,清水所在的支路
采用阀门控制)。另外,图2示出了第一控制件13和第二控制件23均为阀门的情况,在此种应用环境下,另提供了第三液箱31 专用于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混合,保证在没有泵的驱动下,两种液体也能够完成均匀的混合,且成本较小,相对更加经济。
44.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还包括以下的改进:第二液体包括多种不同的溶液;第二液箱21具有与第二支路连接的出口,第二液箱21内设有若干个用于分别容纳某一种溶液的容纳槽,每个容纳槽的底部选择性连通至出口,以使第二支路能够传输不同种类的溶液。若干容纳槽的设置使得第二液箱21能够盛放若干不同种类的市售清洁液,以满足不同的清洁需求。比如一个容纳槽盛放消毒液,一个容纳槽盛放洗涤剂,一个容纳槽盛放洗衣液,在厨房等比较油腻的地方选用洗涤剂,而针对爬行垫、地毯则选用洗衣液或消毒液。
45.具体地,若干容纳槽可以围绕出口排列在出口的外周,整体呈漏斗形设置,如此,便于其中一种清洁溶液快速进入出口。至于出口如何选择与其中一个容纳槽的底部连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出多种实施方式,比如设置可绕出口中心旋转的转片,转片上设有对应容纳槽底部形状的缺口,缺口转到指定的容纳槽底部,则该容纳槽与出口连通。当然,若干容纳槽和出口的排列关系和选择性的连通方式是多变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联想到多种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46.另外,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还包括以下的改进:清洁液调配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液箱11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设于第二液箱21的第二液位传感器,当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中的任一个检测到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组件用于切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路,和/或向用户发出加液提醒。
4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该表面清洁设备包括如上的清洁液调配装置,表面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也可以是玻璃清洁器,或是电动扫帚等设备,清洁液调配装置可以配接于表面清洁设备的主体内,且传输管路连通到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组件上,比如滚刷、拖布等用于清洁表面的纤维织物上。如此,清洁液调配装置可以根据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需要,选择对应的清洁液,完成符合设定要求的混合配比,将配好的混合液以喷射或润湿的方式注入到清洁组件上,从而在表面清洁装置运动的过程中清理相应的待清洁表面,这样的设备能满足居家或办公空间内多样化的清洁需求,且操作简单、高效,相比现有技术有显著的进步。
4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