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4693发布日期:2022-07-19 22:4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及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蒸箱、烤箱或者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一般包括用于烹饪的内胆以及能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313014.0(公开号为cn11245074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烤箱;申请号为cn202011290293.3(公开号为cn11219014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空气烤箱;申请号为cn202011121337.x(公开号为cn11219014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门体、蒸烤箱及烹饪器具等。
3.烹饪设备在烹饪过程中,当内胆内部的蒸汽压力较大时,门体存在被内胆内压顶开的隐患,引发内胆漏气等问题,从而影响烹饪效果。并且,在烤制过程中,内胆内部温度较高,此时若用户误打开门则会有被烫伤的风险。
4.此外,门体的内侧与内胆的开口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以放置蒸汽及热气从内胆朝外泄漏而影响烹饪效果。密封圈一般为硅橡胶材质而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在高温状态下,密封圈容易软化,导致用户在多次连续烹饪时,密封圈容易出现褶皱的现象,导致内胆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内胆泄漏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被顶开或者误打开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门体结构的烹饪装置。
9.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的门体结构,包括门体和面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第一锁杆、第二锁杆、与第一锁杆对应的第一联动机构以及与第二锁杆对应的第二联动机构,而上述面衬板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第一锁杆插入的第一锁孔和供上述第二锁杆插入的第二锁孔,上述转轴能以其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
10.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能分别插入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中,而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下,该转轴能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分别带动上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脱离对应的锁孔。
11.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分别设置在上述转轴的左右两侧,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下,该转轴能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分别同步带动上述第一锁杆和第二
锁杆相向运动而脱离对应的锁孔。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对门体的解锁,有效避免操作失误。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联动杆,该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与上述转轴连接而第二端与上述第一锁杆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联动杆,该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与上述转轴连接而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锁杆连接,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下,上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相向运动。这样通过第一联动杆能实现第一锁杆与转轴之间的联动,而通过第二联动杆能实现第二锁杆与转轴之间的联动。
13.进一步,所述转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过程中,上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均能相向运动。可见,朝任意方向转动转轴均能实现对门体的解锁,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
14.进一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触发件,该触发件的左侧设置有两个与上述第一锁杆对应的第一触发块,而右侧设置有两个与上述第二锁杆对应的第二触发块,并且,各触发块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为中心的圆中,
15.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中,在转轴的旋转力的驱动下,其中一块第一触发块与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卡扣相抵并带动该第一联动杆左右平移,同时,与该第一触发块沿径向相对的第二触发块与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卡扣相抵并带动该第二联动杆左右平移。这样转轴转动时,其中一块第一触发块带动第一联动杆左右平移,同时对应的第二触发块带动第二联动杆左右平移,实现第一联动杆与第二联动杆的同步相向移动。
16.进一步,所述触发件包括前后间隔套连在上述转轴上的第一触发轮和第二触发轮,其中,各第一触发块沿周向间隔凸设在上述第一触发轮的轮面上,而各第二触发块沿周向间隔凸设在上述第二触发轮的轮面上。从而能实现各触发块在转轴上的稳固设置,并且将各第一触发块和各第二触发块分别独立设置在第一触发轮和第二触发轮上能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17.进一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设置与各第一触发块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的第一触发块旋入卡扣的第一限位凹槽,并且,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中,始终仅有一个第一触发块卡扣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凹槽中,且该第一触发块卡扣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凹槽中时,带动第一联动杆左右平移;
18.同样地,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设置与各第二触发块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的第二触发块旋入卡扣的第二限位凹槽,并且,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中,始终仅有一个第二触发块卡扣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凹槽中,且该第二触发块卡扣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凹槽中时,带动第二联动杆左右平移,
19.并且,各限位凹槽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为中心的圆中。
20.进一步,为能较好地形成各上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具有间隙套连在上述转轴上的第一连接环,该连接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设有与各第一触发块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各第一触发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块的左侧,且各第一限位块与其外侧的第一连接环的对应处分别形成上述第一限位凹槽;
21.同样地,为能较好地形成各上述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具有间隙套连在上述转轴上的第二连接环,该连接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设有与各第二触发块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块,各第二触发块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块的右侧,且各第二限位块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环的对应处分别形成上述第二限位凹槽;
22.并且,各限位块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为中心的圆中。
23.进一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与第一锁杆的连接处套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使第一锁杆具有插入第一锁孔的趋势;
24.同样地,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杆的连接处套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二复位弹簧使第二锁杆具有插入第二锁孔的趋势。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能使各锁杆稳定地插连于对应的锁孔中,从而使门体稳定地处于锁定状态。
25.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杆与第一联动杆第二端的连接处凸设有第一安装凸块,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座,该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凹槽,该第一安装凹槽的左端开口而右端封闭,上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一安装凹槽的右端壁的开孔中,上述第一复位弹簧嵌装在该第一安装凹槽中并能沿该第一安装凹槽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且该第一复位弹簧限位在上述第一安装凸块与上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右端壁之间,从而能实现对第一复位弹簧的稳固安装,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能使第一锁杆较好地具有插入第一锁孔的趋势,
26.同样地,所述第二锁杆与第二联动杆第二端的连接处凸设有第二安装凸块,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座,该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凹槽,该第二安装凹槽的左端开口而右端封闭,上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安装凹槽的右端壁的开孔中,上述第二复位弹簧嵌装在该第二安装凹槽中并能沿该第二安装凹槽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且该第二复位弹簧限位在上述第二安装凸块与上述第二安装凹槽的右端壁之间,从而能实现对第二复位弹簧的稳固安装,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能使第二锁杆较好地具有插入第二锁孔的趋势。
27.进一步,所述门体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该外门板与内门板之间形成安装夹层,且该安装夹层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述转轴、第一锁杆、第二锁杆、第一联动机构以及第二联动机构均设置在该安装夹层中,而第一安装柱上左右贯穿开设有供上述第一锁杆穿设的第一导向孔道,而第二安装柱上左右贯穿开设有供第二锁杆穿设的第二导向孔道,
28.初始状态下,各锁杆的自由端分别外露于对应的导向孔道,而上述转轴转动过程中,各锁杆的自由端分别隐藏于对应的导向孔道中。从而能使上述转轴等部件的设置不会对门体的外观造成影响,并且安装夹层中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能保证各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29.进一步,所述转轴穿设在门体的外门板的安装孔中,且该转轴的前端外露于外门板的外表面。这样可通过操作转轴的外露端来实现转轴的转动,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
30.进一步,所述转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该转轴的旋钮。这样通过转动旋钮即能实现转轴的转动,再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
31.进一步,所述旋钮为左右延伸的块体,而上述外表面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包括左右间隔并列设置的左把手和右把手,上述旋钮左右限位嵌装在上述左把手和右把手之间,且在旋转力作用下上述旋钮能分别相对于该左把手的右端面和右把手的右端面周向转动。通过设置把手组件方便用户的拉门操作,并且通过左把手和右把手能对旋钮进行左右限定,从而实现对转轴的限位,使得门体能更加稳定地保持在锁定或者解锁的状态。
32.进一步,所述左把手的右端面朝左凹陷而形成以上述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左滑动槽,而右把手的左端面朝右凹陷而形成以上述驱动之后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右滑动槽,而上述旋钮的左右端面分别形成有与各滑动槽相匹配的左滑动面和右滑动面。一方面能使左把手和右把手较好地实现对旋钮的左右限位,另一方面能顺畅地实现旋钮在门体锁定状态与门体解锁状态之间的转换。
33.进一步,所述旋钮的正面设置有指示箭头。门体在不同状态时(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指示箭头的指示方向不同,这样用户通过指示箭头可直观地获知门体所处的状态。
34.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门体结构。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门体上具有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而面衬板上分别具有供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插入的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这样关门状态下,各锁杆插入对应的锁孔中,从而使门体与面衬板牢牢地锁定在一起,进而使得门体的内侧与面衬板牢牢地压紧密封圈,有效防止烹饪过程中因密封圈的压缩量不够导致的内胆漏气、漏微波等问题,提升烹饪装置的内胆的密封性能。
36.此外,通过对门体的锁定,同时能避免内胆内压顶开或者避免用户误操作而打开门体,保证烹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并且,通过旋转转轴,由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即能实现对门体的解锁,方便用户打开门体。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体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体的剖视图;
4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内门板状态下);
43.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6.如图1~7所示,一种烹饪装置(例如,蒸箱、烤箱、蒸烤箱或者蒸烤微一体机等),包括前侧开口的箱体1,该箱体1中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内胆(未示出)。进一步,还包括门体结
构,该门体结构包括门体2和面衬板11,其中,面衬板11围设在内胆的开口上,而门体2能依次盖合在上述箱体1的开口及内胆的开口上。进一步,上述门体2包括外门板21和内门板22,该外门板21与内门板22之间形成安装夹层20。本实施例中,上述外门板21和内门板22均为门玻璃。
47.进一步,上述安装夹层20中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4、第一锁杆51、第二锁杆52、与第一锁杆51对应的第一联动机构610以及与第二锁杆52对应的第二联动机构620,而上述面衬板11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第一锁杆51插入的第一锁孔111和供上述第二锁杆52插入的第二锁孔112,上述转轴4能以其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能分别插入第一锁孔111和第二锁孔112中,而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下,该转轴4能通过第一联动机构610和第二联动机构620分别带动上述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脱离对应的锁孔。
48.本实用新型中,门体2上具有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而面衬板11上分别具有供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插入的第一锁孔111和第二锁孔112,这样关门状态下,各锁杆插入对应的锁孔,从而使门体2与面衬板11牢牢地锁定在一起,进而使得门体2的内侧与面衬板11牢牢地压紧密封圈,有效防止烹饪过程中因密封圈的压缩量不够导致的内胆漏气、漏微波等问题,提升烹饪装置的内胆的密封性能。此外,通过对门体2的锁定,同时能避免内胆内压顶开或者避免用户误操作而打开门体2,保证烹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并且,通过旋转转轴4,由第一联动机构610和第二联动机构620分别带动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即能实现对门体2的解锁,方便用户打开门体2。此外,将上述转轴4等部件设置在安装夹层20中能使上述转轴4等部件的设置不会对门体2的外观造成影响,并且安装夹层20中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能保证各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49.进一步,上述转轴4穿设在门体2的外门板21的安装孔211中,且该转轴4的前端外露于外门板21的外表面。这样可通过操作转轴4的外露端来实现转轴4的转动,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优选地,上述转轴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该转轴4的旋钮9。这样通过转动旋钮9即能实现转轴4的转动,再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述转轴4包括穿设在上述安装孔211中的轴套41,该轴套41的前端与上述旋钮9固定且两者为一体件,而该轴套41的后端插连有横截面呈方形的驱动轴42。
50.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旋钮9为左右延伸的块体,而上述外表面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把手组件3,该把手组件3包括左右间隔并列设置的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上述旋钮9左右限位嵌装在上述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之间,且在旋转力作用下上述旋钮9能分别相对于该左把手31的右端面和右把手32的右端面周向转动。通过设置把手组件3方便用户的拉门操作,并且通过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能对旋钮9进行左右限定,从而实现对转轴4的限位,使得门体2能更加稳定地保持在锁定或者解锁的状态。再进一步,上述左把手31的右端面朝左凹陷而形成以上述转轴4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左滑动槽311,而右把手32的左端面朝右凹陷而形成以上述驱动之后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右滑动槽321,而上述旋钮9的左右端面分别形成有与各滑动槽相匹配的左滑动面91和右滑动面92。一方面能使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较好地实现对旋钮9的左右限位,另一方面能顺畅地实现旋钮9在门体2锁定状态与门体2解锁状态之间的转换。优选地,上述旋钮9的正面设置有指示箭头93。门体2在不同状态时(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指示箭头93的指示方向不同,这样用户通过指示箭头93可直观地获知门体2
所处的状态。
51.进一步,上述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分别设置在上述转轴4的左右两侧,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下,该转轴4能通过第一联动机构610和第二联动机构620分别同步带动上述第一锁杆51和第二锁杆52相向运动而脱离对应的锁孔,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对门体2的解锁,有效避免操作失误。具体地,上述第一联动机构610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联动杆61,该第一联动杆61的第一端与上述转轴4连接而第二端与上述第一锁杆51连接,上述第二联动机构620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联动杆62,该第二联动杆62的第一端与上述转轴4连接而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锁杆52连接,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下,上述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相向运动。这样通过第一联动杆61能实现第一锁杆51与转轴4之间的联动,而通过第二联动杆62能实现第二锁杆52与转轴4之间的联动。优选地,上述转轴4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过程中,上述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均能相向运动。可见,朝任意方向转动转轴4均能实现对门体2的解锁,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
52.进一步,上述转轴4上设置有触发件70,该触发件70的左侧设置有两个与上述第一锁杆51对应的第一触发块711,而右侧设置有两个与上述第二锁杆52对应的第二触发块721,并且,各触发块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4为中心的圆中。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中,在转轴4的旋转力的驱动下,其中一块第一触发块711与第一联动杆61的第一端卡扣相抵并带动该第一联动杆61左右平移,同时,与该第一触发块711沿径向相对的第二触发块721与第二联动杆62的第一端卡扣相抵并带动该第二联动杆62左右平移。这样转轴4转动时,其中一块第一触发块711带动第一联动杆61左右平移,同时对应的第二触发块721带动第二联动杆62左右平移,实现第一联动杆61与第二联动杆62的同步相向移动。具体地,上述触发件70包括前后间隔套连在上述转轴4(具体为驱动轴42)上的第一触发轮71和第二触发轮72,其中,各第一触发块711沿周向间隔凸设在上述第一触发轮71的轮面上,而各第二触发块721沿周向间隔凸设在上述第二触发轮72的轮面上。从而能实现各触发块在转轴4上的稳固设置,并且将各第一触发块711和各第二触发块721分别独立设置在第一触发轮71和第二触发轮72上能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53.进一步,上述第一联动杆61的第一端设置与各第一触发块711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的第一触发块711旋入卡扣的第一限位凹槽613,并且,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中,始终仅有一个第一触发块711卡扣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凹槽613中,且该第一触发块711卡扣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凹槽613中时,带动第一联动杆61左右平移。同样地,上述第二联动杆62的第一端设置与各第二触发块721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的第二触发块721旋入卡扣的第二限位凹槽623,并且,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中,始终仅有一个第二触发块721卡扣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凹槽623中,且该第二触发块721卡扣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凹槽623中时,带动第二联动杆62左右平移,并且,各限位凹槽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4为中心的圆中。
54.本实施例中,为能较好地形成各上述第一限位凹槽613,上述第一联动杆61的第一端具有间隙套连在上述转轴4(具体为驱动轴42)上的第一连接环611,该第一连接环6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设有与各第一触发块711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块612,各第一触发块71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块612的左侧,且各第一限位块612与其外侧的第一连接环611的对应处分别形成上述第一限位凹槽613。同样地,为能较好地形成各上述第二限位凹槽623,上述第二联动杆62的第一端具有间隙套连在上述转轴4(具体为驱动轴42)上的第二连接环
621,该第二连接环6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凸设有与各第二触发块721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块622,各第二触发块72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限位块622的右侧,且各第二限位块622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环621的对应处分别形成上述第二限位凹槽623,并且,各限位块的水平投影均匀分布在以上述转轴4为中心的圆中。
55.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联动杆61的第二端与第一锁杆51的连接处套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复位弹簧101,该第一复位弹簧101使第一锁杆51具有插入第一锁孔111的趋势。同样地,上述第二联动杆62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杆52的连接处套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复位弹簧102,该第二复位弹簧102使第二锁杆52具有插入第二锁孔112的趋势。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101和第二复位弹簧102能使各锁杆稳定地插连于对应的锁孔中,从而使门体2稳定地处于锁定状态。具体地,上述第一锁杆51与第一联动杆61第二端的连接处凸设有第一安装凸块51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座81,该第一安装座81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凹槽811,该第一安装凹槽811的左端开口而右端封闭,上述第一联动杆61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一安装凹槽811的右端壁的开孔中,上述第一复位弹簧101嵌装在该第一安装凹槽811中并能沿该第一安装凹槽81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且该第一复位弹簧101限位在上述第一安装凸块511与上述第一安装凹槽811的右端壁之间,从而能实现对第一复位弹簧101的稳固安装,且第一复位弹簧101的弹性力能使第一锁杆51较好地具有插入第一锁孔111的趋势,
56.同样地,上述第二锁杆52与第二联动杆62第二端的连接处凸设有第二安装凸块52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座82,该第二安装座82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凹槽821,该第二安装凹槽821的左端开口而右端封闭,上述第二联动杆62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安装凹槽821的右端壁的开孔中,上述第二复位弹簧102嵌装在该第二安装凹槽821中并能沿该第二安装凹槽82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且该第二复位弹簧102限位在上述第二安装凸块521与上述第二安装凹槽821的右端壁之间,从而能实现对第二复位弹簧102的稳固安装,且第二复位弹簧102的弹性力能使第二锁杆52较好地具有插入第二锁孔112的趋势。
57.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夹层2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柱23和第二安装柱24,第一安装柱23上左右贯穿开设有供上述第一锁杆51穿设的第一导向孔道231,而第二安装柱24上左右贯穿开设有供第二锁杆52穿设的第二导向孔道241,初始状态下,各锁杆的自由端分别外露于对应的导向孔道,而上述转轴4转动过程中,各锁杆的自由端分别隐藏于对应的导向孔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