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1035发布日期:2022-07-26 22:2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打泡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打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打泡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规的洗面奶打泡器包括起泡杆、起泡板及杯体,当使用所述洗面奶打泡器打泡时,用户往往需要一直手持所述起泡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才能使所述起泡板在所述杯体内做往复运动继而使洗面奶起泡。但一直手持所述起泡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来使洗面奶起泡,实际是非常费力的,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打泡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打泡器,包括仓体、盖子、连接杆、弹簧和打泡件;所述盖子盖设于所述仓体;所述盖子限定形成收容腔;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及连接所述杆体的挡板,所述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容腔,且贯穿所述盖子,所述挡板活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体,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挡板抵接所述弹簧;所述打泡件连接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盖子的一端,且收容于所述仓体内。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子包括盖体及连接所述盖体的衔接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仓体,所述衔接部包括底壁及周壁,所述周壁环设于所述底壁的周缘,以与所述底壁一起形成所述收容腔。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贯穿所述底壁及所述盖体,所述杆体通过所述开孔,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容腔。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泡件包括打泡件本体及多个第一贯穿孔,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并贯穿所述打泡件本体。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泡件包括打泡件本体、多个第一贯穿孔、多个第二贯穿孔及多个凸环,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每一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并贯穿所述打泡件本体,每一所述凸环凸设于所述打泡件本体背对所述盖子的表面。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凸环对应一所述第二贯穿孔,并环绕对应的一所述第二贯穿孔设置。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所述打泡件本体的中心点为圆心向背对所述打泡件本体的中心点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还包括按压头,所述按压头连接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打泡件的一端,并位于所述仓体外。
12.综上,当向所述仓体方向按压所述杆体时,连接所述杆体的挡板同时向所述仓体方向运动以按压所述弹簧,此时所述弹簧获得弹力。当解除对所述杆体的按压时,因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推动与所述弹簧抵接的挡板朝背对所述仓体的方向运动,从而自动带着连接所述挡板的杆体朝背对所述仓体的方向运动至按压所述杆体前的状态。如此,相较于
现有的需一直手持起泡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来使洗面奶起泡的洗面奶打泡器而言,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打泡器借助所述弹簧与所述打泡器中其他部件的配合设计,使得按压后的所述杆体自动回位,以实现高效打泡的同时,还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打泡器的其中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沿图1所示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15.图3为图1所示打泡器的分解示意图。
16.图4为图1所示打泡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打泡器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沿图5所示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
19.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打泡件的结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打泡器1仓体10底板11侧板12盖子20收容腔201盖体21衔接部22底壁221开孔2211周壁222连接杆30杆体31挡板32凸块33按压头34弹簧40打泡件50打泡件本体51第一贯穿孔52第二贯穿孔53凸环54连接槽55
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参阅图1,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打泡器1。请一并参图2、图3和图4,所述打泡器1包括仓体10、盖子20、连接杆30、弹簧40及打泡件50。所述盖子20盖设于所述仓体10。所述盖子20限定形成收容腔201。所述连接杆30包括杆体31及连接所述杆体31的挡板32。所述杆体31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容腔201,且贯穿所述盖子20。所述挡板32活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01。所述弹簧40套设于所述杆体31,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01。所述挡板32抵接所述弹簧40。所述打泡件50连接所述杆体31远离所述盖子20的一端,且收容于所述仓体10内。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仓体10可用于收容任意需生泡的物品(图未示)。其中,所述物品不限于洗面奶、洗发露、沐浴露、洗手液、起泡乳液、香皂等,此处不作限定。
29.可以理解,参图1、图2、图5和图6,当向所述仓体10方向按压所述杆体31时,连接所述杆体31的挡板32同时向所述仓体10方向运动以按压所述弹簧40,此时所述弹簧40获得弹力。当解除对所述杆体31的按压时,因所述弹簧40的弹力作用,将推动与所述弹簧40抵接的挡板32朝背对所述仓体10的方向运动,从而自动带着连接所述挡板32的杆体31朝背对所述仓体10的方向运动至按压所述杆体31前的状态。如此,相较于现有的需一直手持起泡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来使洗面奶起泡的洗面奶打泡器而言,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打泡器1借助所述弹簧40与所述打泡器1中其他部件的配合设计,使得按压后的所述杆体31自动回位,以实现高效打泡的同时,还更加省力。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图2和图4,所述盖子20包括盖体21及连接所述盖体21的衔接部22。所述盖体21盖设于所述仓体10。所述衔接部22包括底壁221及周壁222。所述周壁222环设于所述底壁221的周缘,以与所述底壁221一起形成所述收容腔201。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2,所述衔接部22穿设于所述盖体21。此时,所述底壁221位于所述仓体10内。所述周壁222连接所述盖体21,且一部分所述周壁222位于所述仓体10内,另一部分所述周壁222位于所述仓体10外。其中,所述弹簧40位于所述底壁221和所述挡板32之间。
32.当然,所述衔接部22与所述盖体21的连接不限于上述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底壁221可以是所述盖体21的一部分。此时,所述周壁222连接所述盖体21,并位于所述仓体10外。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图4和图6,所述底壁221开设有开孔2211。所述开孔
2211贯穿所述底壁221。所述杆体31通过所述开孔2211,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容腔201。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所述连接杆30还包括按压头34。所述按压头34连接于所述杆体31远离所述打泡件50的一端,并位于所述仓体10外,以方便按压。
3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头34可省略。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7,所述打泡件50包括打泡件本体51及多个第一贯穿孔52。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52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并贯穿所述打泡件本体51。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菱形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此处不作限定。
3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打泡件50还包括多个第二贯穿孔53。每一所述第二贯穿孔53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并贯穿所述打泡件本体51。其中,所述第二贯穿孔53和所述第一贯穿孔52孔径可以相同或不同。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第一贯穿孔52和第二贯穿孔53以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中心点为圆心向背对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中心点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
4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贯穿孔52和第二贯穿孔53可随机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任何位置,此处不作限定。
4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贯穿孔53可省略。
42.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打泡件50还包括多个凸环54。每一所述凸环54凸设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背对所述盖体21的表面。其中,所述凸环54相对所述打泡件本体51相对凸出设置的设计,用以辅助打散或打碎香皂类物品或其他难打散或打碎的物品,从而实现更快速地起泡。
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环54可省略。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每一所述凸环54对应一所述第二贯穿孔53,并环绕对应的一所述第二贯穿孔53设置。其中,所述多个凸环54位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中间区域。
4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凸环54可随机分布于所述打泡件本体51的任何位置,此处不作限定。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和图3,所述打泡件本体5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杆体31收容于所述仓体10内的一端。具体地,所述打泡件本体51上开设有连接槽55。所述杆体31收容于所述仓体10内的一端凸设有卡块33。所述卡块33卡接于所述连接槽55,以实现所述打泡件50与所述连接杆30的连接。
47.可以理解,所述打泡件本体51和所述杆体3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是螺接、焊接、粘接等,此处不作限定。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图3和图4,所述仓体10包括底板11及侧板12。所述侧板12环设于所述底板11的周缘。其中,所述盖体21盖设于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
49.可以理解,所述底板1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菱形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此处不作限定。其中,所述盖体21的形状随所述底板11形状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5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
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