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9334发布日期:2023-05-05 13:4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一些智能的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擦地机是一种常见的清洁设备,擦地机的清洁头上设置清洁件及用于驱动清洁件的电机,装置工作时,电机驱动清洁件转动使清洁件对待清理面进行擦拭,实现清洁目的。为了收集待清理面上的脏污,一些清洁设备加设了由吸污风机、盛污桶等构件组成的抽吸组件,吸污风机工作形成流经盛污桶的吸污气流,待清理面上的脏污可以在吸污气流的作用下流入盛污桶中被收集起来。

2、传统清洁设备中抽吸组件一般固定在机身上,保证抽吸组件工作时形成的气流在机身内流动衰减后排出,降低噪音,也保障使用安全性。为了使抽吸源组件可以进行干式除尘,一些厂商将抽吸组件中吸污风机等构件设置成可拆卸安装在机身上的抽吸源组件,自机身上拆下的抽吸源组件可以另接配件用于除尘。但是,由于抽吸源组件内置电池和风机,抽吸源组件的重量较大,用户将抽吸源组件安装至机身上时容易出现卡壳的情况,不利于提高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有效降低抽吸源组件的组装难度。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定位部机身和枢接于机身底端的地刷,定位部自机身向外凸出,机身设有分别可拆卸设于定位部上下的抽吸源组件与盛污桶,所述定位部上设有下凹的定位腔,抽吸源组件前端的至少局部插入定位腔中,抽吸源组件的前端设有依附于其侧壁的导向凸部,机身上设有与导向凸部对应的导向凹腔,导向凹腔的长度为h1,定位腔的深度为h2,1.5≤h1/h2≤3.5。

3、优选的,所述机身上设有将抽吸源组件固定于机身侧部的卡扣,卡扣设于导向凹腔的上方并靠近机身的顶端设置。

4、优选的,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与抽吸源组件可拆卸配合的吸尘配件,导向凸部处设有向吸尘配件供电的第一输电端子。

5、优选的,所述机身上设有位于定位部上方且与抽吸源组件配合的弧形限位面,导向凹腔设于弧形限位面的下部,导向凹腔向下延伸至定位部,弧形限位面上设有接电端子,抽吸源组件的局部侧壁与弧形限位面贴合且设有与接电端子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输电端子。

6、优选的,所述接电端子设于导向凹腔的上方,第二输电端子设于导向凸部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抽吸源组件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定位部内设有用于连通盛污桶与进风口的进风通道,机身内设有与出风口配合且向下延伸的排风腔,排风腔的进口至少局部设于定位部处,排风腔的出口设于机身上,流经盛污桶和抽吸源组件的吸污气流自排风腔的进口流入排风腔后经排风腔的出口排出机身。

8、优选的,所述排风腔的进口设于定位腔的内侧壁上,排风腔的出口设于定位部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抽吸源组件的前端面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定位部处设有与出风口连通且向下延伸的排风腔,排风腔的进口设于定位部的顶侧,排风腔的出口设于定位部朝向机身一侧的底部,流经盛污桶和抽吸源组件内部的吸污气流自排风腔的进口流入排风腔后经排风腔的出口排出机身。

10、优选的,所述进风口设于抽吸源组件的前端面上,出风口设于进风口的外围且位于导向凸部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与排风腔的进口之间设有弹性密封件。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装置,在抽吸源组件侧壁的下部设置导向凸部,在机身上设置与导向凸部配合的导向凹腔,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导向凸部与导向凹腔配合对抽吸源组件起到导向作用使其能顺利安装到位,避免抽吸源组件在安装时出现卡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装置工作时,通过导向凸部与导向凹腔的配合形成l形的限位结构,使抽吸源组件下部受到限位的同时有效增大限位面积,提高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的结构稳定性。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抽吸源组件的前端插入定位腔中,既使抽吸源组件受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也使抽吸源组件受到轴向的限位,有助于提高导向的顺畅性和连续性,便于安装的同时保证抽吸源组件不会移动或晃动,避免抽吸源组件因受到撞击而发生松脱的情况,保证装置整体的工作稳定性。

14、合理设置导向凹腔的长度与定位腔的深度的比值,使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有足够的导向行程,安装时无需对位,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安装完成后,通过定位腔与导向凹腔使机身对抽吸源组件具有足够的限位空间及限位面积,保证抽吸源组件的结构稳定性。若导向凹腔的长度与定位腔的深度的比值小于1.5,则导向凹腔的长度较小,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的导向行程较短,安装时需要对位,容易导致安装不畅,且由于定位腔的深度较大,抽吸源组件在拆卸时较为不便。若导向凹腔的长度与定位腔的深度的比值大于3.5,则定位凹腔的深度较小,抽吸源组件安装完成后,定位腔对抽吸源组件的定位作用不明显,抽吸源组件在装置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松脱的情况,不利于保证抽吸源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及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15、2、卡扣设于导向凹腔的上方并靠近机身的顶端设置,通过卡扣使抽吸源组件的上部受到有效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的结构稳定性。

16、3、导向凸部处设置向吸尘配件供电的第一输电端子,抽吸源组件与吸尘配件配合进行干式吸尘时无需另接电源,有利于提高使用的便捷性。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第一输电端子位于机身上的导向凹腔中,避免第一输电端子外露于机身而沾染到液体等杂质,保证抽吸源组件的供电安全性。

17、4、导向凹腔设于弧形限位面的下部,通过弧形限位面的弧形凹度形成一定的避让空间,有利于合理减小抽吸源组件的重心与机身之间的横向间距,使抽吸源组件的重心在装置工作时能尽量转移到机身上,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抽吸源组件可以通过第二输电端子与接电端子的配合向装置内的用电元件输电,完成结构配合的同时实现供电连接,用户在使用时无需进行其他的接电操作,提高使用的便捷性,有利于提高使用体验。

18、5、接电端子设于导向凹腔的上方,第二输电端子设于导向凸部的上方,合理设置接电端子与第二输电端子的设置位置,保证两者能顺利配合的同时避免对导向凸部与导向凹腔的配合造成阻碍。

19、6、出风口与排风腔的进口之间可以采用侧部对接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底部对接的结构,流经盛污桶的吸污气流经定位部上的进风通道与进风口流入抽吸源组件的内部,然后经出风口流入机身内的排风腔中并自排风腔的出口排出,合理设置机身上的气流通道结构,增大吸污气流的流动路径长度,使吸污气流经长路径衰减降噪后排出,有利于降低装置的工作噪音,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体验。

20、7、抽吸源组件设于机身上时,抽吸源组件前端的至少局部插入定位部处的定位腔中,出风口与定位腔内侧壁上的排风腔进口对接配合而连通,通过凸台部与定位腔的配合实现出风口与排风腔进口对接配合的同时提高抽吸源组件安装于机身上时的结构稳定性。

21、8、出风口与排风腔的进口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通过弹性密封件使出风口与排风腔的进口能密封对接配合并连通,避免两者的配合处因漏风导致吸污气流的吸力减弱及噪音大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