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7072发布日期:2022-08-17 10:1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办公桌及智能终端外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


背景技术:

2.透明显示交互是一种在透明玻璃或者其他透明的材质表面进行显示和触摸交互的技术,例如一块透明玻璃,不用的时候是纯透明状态,需要使用时就成了具备显示和触摸功能的透明屏幕。本发明人通过对透明显示交互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透明办公桌,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包括透明桌面、支撑部、透明触摸介质,所述透明桌面采用无边框透明设计,通过胶接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借助所述透明触摸介质,在所述透明桌面上可实现触摸交互,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与其他智能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连接后,就可以在透明桌面上实现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触摸交互。根据透明触摸介质的现有技术和成本,所述透明触摸介质优选为电容式透明触摸膜,贴在所述透明桌面的下表面,所述电容式透明触摸膜的膜材表面或内部采用特殊的线路印刷或布线工艺制作出整体视觉效果透明且支持多点触摸的纳米触摸感应电路,从而可以支持实现透明触摸交互。
3.按照现有技术,目前的电容式透明触摸膜常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纳米铜线方案、纳米银线方案、ito氧化铟锡方案,膜材上的纳米触摸感应电路需要通过触摸膜甩尾与触摸控制卡或控制主板进行连接,触摸膜甩尾为柔性材质,其上通常需要布置fpc柔性电路板和金手指触点以便使所述电容式透明触摸膜能够与触摸控制卡或控制主板连接,而fpc和金手指触点都不透明,由于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需要达到桌面无边框透明且设计简洁美观的要求,所以需要对触摸膜甩尾进行隐藏。同样的,触摸控制卡也是不透明的,因此也需要隐藏。考虑到所述透明桌面的无边框透明设计和整体结构的简洁,用于隐藏所述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金手指触点以及触摸控制卡或控制主板的结构体优选为所述支撑部。
4.办公桌通常体积较大,如果不进行拆卸,其庞大的体积非常占空间,包装和运输成本也很高,因此通常都需要拆卸成零部件后再进行包装运输。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也不例外,作为大件产品必须要尽可能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这就要求所述透明桌面是分体式可拆装的设计,同时在拆卸和二次装配时不会损伤隐藏在所述支撑部内的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等脆弱的部件,还要维持所述支撑部上表面与所述透明桌面之间的胶接固定状态,因此对所述透明桌面的分体式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采用无边框透明设计。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既能方便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的拆装,又可以对所述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金手指触点以及触摸控制卡或控制主板进行隐藏,同时在拆卸和二次装配时不会损伤隐藏在所述支撑部内的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等脆弱的部件,且拆卸后依然可以维持所述支撑部上表面与所述透明桌面之间的胶接固定状态。
6.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与桌腿之间采用分体式可拆装设计,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包括透明桌面、透明触摸膜模组、桌面支撑梁,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的支撑部包括所述桌面支撑梁和所述桌腿,所述透明桌面采用无边框透明设计,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包括透明触摸膜本体、触摸感应区、触摸膜甩尾、触摸控制卡,所述桌面支撑梁包括支撑平面、支撑梁空腔、甩尾槽、安装定位结构,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张贴在所述透明桌面的下表面,所述透明桌面固定在所述支撑平面上,所述触摸膜甩尾穿过所述甩尾槽进入所述支撑梁空腔,所述支撑梁空腔为可敞开的结构,当所述支撑梁空腔敞开时,所述触摸控制卡可以在与所述触摸膜甩尾连接后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空腔内,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位于所述桌面支撑梁的下端,用于将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定位并安装在所述桌腿上。
8.优选的,所述透明桌面为透明钢化玻璃,所述支撑平面的材料为金属,所述透明桌面固定在所述支撑平面上的固定方式为胶接。优选的,所述胶接采用的胶水为uv无影胶,uv无影胶又称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是一种需要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胶粘剂,特别适合用于玻璃与金属之间的粘接,胶体本身透明,粘接力大且牢固稳定。
9.优选的,所述桌面支撑梁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其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定义所述两个桌面支撑梁之间的区域为支撑梁内侧,所述甩尾槽设置在其中一个桌面支撑梁靠近所述支撑梁内侧且接近所述支撑平面的位置,所述甩尾槽的形状为窄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为一个向下的方形柱状凸起,所述方形柱状凸起的四个柱面上设有若干螺钉孔,通过所述螺钉孔与所述桌腿进行固定安装。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空腔的下方是可敞开的,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张贴在所述透明桌面的下表面,所述触摸膜甩尾穿过桌面支撑梁上的甩尾槽进入所述支撑梁空腔,再穿过支撑梁空腔下方敞开的开口,并与触摸控制卡连接,所述触摸膜甩尾按照“s”形弯曲后和所述触摸控制卡共同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空腔内部,所述“s”形弯曲使所述触摸膜甩尾的每一个弯曲处都过渡平滑圆润,从而保护触摸膜甩尾的内部电路不至于因为弯折而损坏。
12.优选的,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还包括键盘图案,所述键盘图案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上,其位置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区内。所述键盘图案用于支持在所述透明桌面上实现键盘触摸输入功能。
13.优选的,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还包括透明反射膜,所述透明反射膜贴在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的下表面。所述透明反射膜用于当需要在所述透明桌面上投影多媒体画面时实现更好的投影效果,包括画面的亮度、色准、清晰度、分辨率等。
14.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桌面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固定方式优选为胶接,为了保证所述透明桌面能够直接与所述支撑平面接触,优选的,在所述透明桌面与所述支撑平面接触的位置处,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开设有触摸膜挖槽,所述透明反射膜开设有反射膜挖槽。
15.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还包括透明显示面板,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上,可用于显示画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无边框触控桌面与桌腿之间采用分体式可拆装设计,方便与所述桌腿进行拆卸和二次装配,这种分体式可拆装设计也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
18.(2)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无边框触控桌面可以对所述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金手指触点以及触摸控制卡或控制主板进行隐藏,且隐藏在所述桌面支撑梁内,从而可以使所述透明桌面实现无边框透明设计;
19.(3)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无边框触控桌面与桌腿进行拆卸和二次装配时不会损伤隐藏在所述支撑部内的触摸膜甩尾、fpc柔性电路板等脆弱的部件,且拆卸后依然可以维持所述桌面支撑梁上表面与所述透明桌面之间的胶接固定状态。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可结合具体技术方案对有益效果进行理解,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和后文的实施方式中也穿插有对于某个具体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的描述。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三维示意图,图中右上角的方向标记指定了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顶部”、“顶端”,其中的“顶”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上”是同一方向;如果出现“底部”、“底端”,其中的“底”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下”是同一方向。如果出现“竖直”,则“竖直”方向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上下”方向为同一含义。
22.图2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的三维示意图,图中右上角的方向标记指定了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顶部”、“顶端”,其中的“顶”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上”是同一方向;如果出现“底部”、“底端”,其中的“底”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下”是同一方向。如果出现“竖直”,则“竖直”方向与该方向标记中的“上下”方向为同一含义。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左支撑梁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左支撑梁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左支撑梁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该视角用于展示其底部的结构细节。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贴膜分层结构爆炸示意图,图中展示了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透明反射膜的形状及两者与所述透明桌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的结构及形状细节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的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的触摸膜甩尾折叠安装在所述桌面支撑梁内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
说明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1.〈智能透明办公桌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一种智能透明办公桌,如图2所示,在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的透明桌面18上可以实现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触摸交互,所述智能终端既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投影仪、带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等独立的外部智能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内部的有交互操作需求的智能设备。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包括透明桌面18、支撑部、透明触摸介质,所述透明桌面18采用无边框透明设计,通过胶接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借助所述透明触摸介质,可以在所述透明桌面18上实现触摸感应。优选的,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还包括处理控制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供电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触摸介质为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
33.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桌腿和桌面支撑梁,所述桌腿包括左底板1、左桌腿立柱7、右底板2、右桌腿立柱8、桌腿横梁11,所述桌面支撑梁包括左支撑梁9、右支撑梁10,所述左桌腿立柱7固定在所述左底板1上,所述右桌腿立柱8固定在所述右底板2上,所述桌腿横梁11固定在左桌腿立柱7和右桌腿立柱8之间,所述左支撑梁9安装在所述左桌腿立柱7的顶端,所述右支撑梁10安装在所述右桌腿立柱8的顶端,所述透明桌面18通过胶接固定在所述左支撑梁9和右支撑梁10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还包括投影模块12,所述投影模块12位于所述桌腿横梁11上,其投影方向朝向所述透明桌面18。
34.〈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实施方式〉
35.如图1-2、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与桌腿之间采用分体式可拆装设计,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包括透明桌面18、透明触摸膜模组、桌面支撑梁,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包括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触摸感应区3204、触摸膜甩尾3201、触摸控制卡35,所述桌面支撑梁包括支撑平面、支撑梁空腔9014、甩尾槽901、安装定位结构905,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张贴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所述透明桌面18固定在所述支撑平面上,所述触摸膜甩尾3201穿过所述甩尾槽901进入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为可敞开的结构,当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敞开时,所述触摸控制卡35可以在与所述触摸膜甩尾3201连接后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内,所述安装定位结构905位于所述桌面支撑梁的下端,用于将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定位并安装在所述桌腿上。优选的,所述触摸控制卡35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36.如图1-4所示,优选的,所述支撑平面包括左支撑平面9018和右支撑平面1018。
37.如图1-5所示,所述左支撑梁9、右支撑梁10共同组成所述桌面支撑梁。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梁9和右支撑梁10的外形保持一致,均为两头呈长条形扁盒状、中间为竖直方向上的方形柱状,所述长条形扁盒状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沿竖直方向,最扁的厚度
方向沿左右方向。
38.优选的,所述甩尾槽901设置在左支撑梁9右侧接近所述支撑平面的位置,所述甩尾槽901的形状为窄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
39.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梁9还包括左方柱9013,即上述中间的方形柱状部分。所述左方柱9013内设有竖直方向上的主走线孔908,前后方向上的前走线孔9010、后走线孔9012。所述前走线孔9010可连通所述主走线孔908和左支撑梁9前部的空腔,所述后走线孔9012可连通所述主走线孔908和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所述前走线孔9010和后走线孔9012用于布设各种电源线和信号线。
40.优选的,在所述左支撑梁9的最前方还设有主电源线通过孔9016。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的主电源20的电源线穿过主电源线通过孔9016进入左支撑梁9前部的空腔,从而为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和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供电。
41.优选的,所述安装定位结构905为一个向下的方形柱状凸起,所述方形柱状凸起的四个柱面上设有若干螺钉孔906,通过所述螺钉孔906与所述桌腿进行固定安装。
42.〈触摸膜甩尾隐藏实施方式〉
43.根据fpc柔性电路板的性质,触摸膜甩尾3201是比较脆弱的,不能大曲率弯折。市面上现有的触摸膜甩尾都是标准品,其长度通常比较长,如果要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触摸膜甩尾3201如何完美隐藏在桌面支撑梁中,同时还不会导致触摸膜甩尾3201发生大曲率弯折。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非常有限、上下方向上尺寸也有限,当触摸膜甩尾3201的长度较长时,如果要隐藏在支撑梁空腔9014内,触摸膜甩尾3201必须发生弯折,同时又要确保弯折的曲率不能太大,否则会把触摸膜甩尾3201的内部电路折断,因此触摸膜甩尾3201优选的隐藏方法如下:
44.如图6-8所示,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的下方是可敞开的,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张贴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所述触摸膜甩尾3201穿过桌面支撑梁上的甩尾槽901进入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再穿过支撑梁空腔9014下方敞开的开口,并与触摸控制卡35连接,所述触摸膜甩尾3201按照“s”形弯曲后和所述触摸控制卡35共同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空腔9014内部,所述“s”形弯曲使所述触摸膜甩尾3201的每一个弯曲处32011都过渡平滑圆润,从而保护触摸膜甩尾3201的内部电路不至于因为弯折而损坏。
45.〈透明桌面实施方式〉
46.所述透明桌面18的材质为透明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材料不需要严格意义上透明,也不限定其颜色,只要材质具备透光能力,都可以算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透明材料。例如轻磨砂透明玻璃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透明材料,但是因为其同样具备透光能力,也可以算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材料。当然,透光率越高、越接近无色透明的材质,越适合用于制作所述透明桌面18。生活中常见的透明玻璃、透明树脂、透明塑料及其他常用的天然透明材料、人造透明材料都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材料。如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简单改变所述透明材料的种类,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所述透明桌面18的材质优选为透明玻璃。常见的透明材料中,玻璃具有高硬度、高透光率的特点,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划痕和损伤,因此采用透明玻璃可以增强透明桌面18使用的耐久性,还易于清洁。为了增强所述透明桌面18的机械性能,透明桌面18还可以采用钢化透明玻璃,如果需要进一步增强韧性和强度,还可以采用夹胶透明钢化玻璃。如果对
手指在透明桌面18上进行滑动操作的顺滑程度、不易沾指纹、方便清洁等方面有需求,还可以在透明玻璃的表面涂覆疏油层、镀膜或进行其他表面处理。
48.〈透明触摸膜本体、透明反射膜的膜材形状及贴膜实施方式〉
49.如图1-2、图6-8所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贴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所述透明反射膜33贴在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的下表面。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桌面18与所述桌面支撑梁的上表面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胶接,为了保证所述透明桌面18能够直接与所述桌面支撑梁的上表面接触,在透明桌面18与所述桌面支撑梁接触的位置处,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上开设有触摸膜挖槽3202,所述透明反射膜33开设有反射膜挖槽3301。
50.为了方便纳米触摸感应电路的走线,以及节约所述透明触摸膜模组的生产成本,同时出于美观的考虑,应当让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的膜材形状尽可能与所述透明桌面18的形状相同,因此需要对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形状和其内部触摸感应电路的走线区域进行特别设计。由于触摸膜挖槽3202的存在,优选的,如图6、图7所示,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上的纳米触摸感应电路的走线区域优选为图7中示意的触摸感应区3204所在的区域。由于触摸膜甩尾3201的存在,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的左侧部分无法与右侧对称,优选的,当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在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贴好后,触摸膜左侧边缘3206刚好紧贴所述左支撑梁9上表面的右侧边,另外在触摸膜左侧边缘3206的中间位置还开设有左方柱通过槽3205,用于保障左方柱9013的上表面能够穿过所述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并与所述透明桌面18直接接触。
51.由于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的左侧部分无法与右侧对称,因此贴好后可能会影响美观,优选的,可以用与透明触摸膜本体3203的基材相同的膜材补全左侧不对称的部分,拼接好贴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以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和协调。
52.〈透明显示面板实施方式〉
53.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透明无边框触控桌面还包括透明显示模块,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包括透明显示面板和显示控制模块,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18上,可用于显示画面,所述显示控制模块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当前透明显示面板方案主要是oled透明显示屏,目前的oled透明显示方案可以做成硬的透明显示屏,也可以做成柔性透明显示屏。
54.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可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当所述透明桌面18为双层透明材料时,也可以将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嵌在所述双层透明材料的夹层内。
55.〈键盘图案实施方式〉
56.如图1、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键盘图案19设置在所述透明桌面18上,其位置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区3204内。从键盘图案19的设置位置来看,所述键盘图案19既可以设置在透明桌面18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透明桌面18的下表面,还可以在生产环节嵌在透明桌面18的内部。从键盘图案19的设置工艺和方法来看,所述键盘图案19可以是在透明桌面18上印制、粘贴或蚀刻的永久性图案,也可以是通过投影模块12投影在透明桌面18上的静态或动态图案。
57.〈处理控制模块实施方式〉
58.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应当至少具有数据分析处理和控制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实现与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输。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可以是通用芯片,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等,也可以是专用的处理控制芯片。
59.〈存储模块实施方式〉
60.所述存储模块可以是rom(只读存储器),也可以是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是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所述存储模块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之外的存储器,也可以和所述处理控制模块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61.〈通讯模块实施方式〉
62.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使所述智能透明办公桌能够与其他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交互通讯。所述通讯模块可以是无线通讯模块,例如蓝牙、wifi等模块,也可以是有线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之外的独立模块,也可以和所述处理控制模块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63.〈供电模块实施方式〉
64.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以主电源20连接的是家用交流电为例,主电源20的电源线从左支撑梁9的前端进入左支撑梁9内部,在左支撑梁9内部设置有电源适配装置,可以将主电源20所接的家用交流电转换输出为本实用新型所需要的电压及功率。
65.〈键盘输入交互实施方式〉
66.将所述键盘图案19上的每个按键图案对应的位置区域进行坐标编码并与每个按键的按键指令进行一一映射后存储在所述存储模块中。所述处理控制模块持续监测所述透明触摸介质感应到的触摸电容信号。
67.用户进行键盘输入操作时,手指点击透明桌面18的键盘图案19上的某个按键图案,所述透明触摸介质感应到该按键图案所在位置出现触摸电容信号,所述处理控制模块通过坐标编码匹配,确定该触摸电容信号出现在所述键盘图案19的该按键图案上,且该触摸电容信号在其出现后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范围内消失,视为触发了该按键图案对应的按键指令,所述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将该按键指令传送给所述智能终端,即实现了一次键盘输入交互。
6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是根据实际需求的按键输入反馈速度和灵敏度选定和调整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优选的,所述第一时间阈值为100毫秒。
69.〈投影画面交互实施方式〉
70.借助所述投影模块12和透明反射膜,所述透明桌面18就成为了既具备触摸交互能力、又具备画面显示功能的类似于触摸屏的面板。如果所述投影模块12投影的多媒体画面源是可交互操作的画面,那么通过定义投影成像区域内的触摸交互逻辑,在投影成像区域内还可以实现与被投影画面的触摸交互操作,类似于操作触摸手机、触摸平板电脑、以及带触屏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具体如下:
71.对在投影成像区域内进行的触摸操作事件进行定义,得到在投影成像区域内发生的触摸操作事件与对被投影的多媒体画面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集合,该对应关系集合称之为预设投影交互逻辑指令集;所述透明触摸介质通过监测投影成像区域内的触摸电容信号,经过所述处理控制模块的分析,监测到发生在所述投影成像区域内的触摸操作事件,与所述预设投影交互逻辑指令集中的控制指令进行匹配,得到当前触摸操作事件对应的控制
指令,所述通讯模块将该控制指令传输给提供多媒体画面的智能终端,实现投影交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