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盒及自动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657发布日期:2022-08-17 10:4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尘盒及自动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尘盒及自动清洁设备,尤其涉及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的结构。


背景技术:

2.2019年4月5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8693179u 号揭示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设于前端的主体部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的水箱,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行走的行走轮、及用以清洁地面的清洁单元。所述水箱包括清水箱及污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辅助轮,其可与所述行走轮共同配合实现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清洁运动。
3.但该种清洁机器人的并未设计有可将潮湿的垃圾进行固体及液体分离的尘盒结构,从而,其垃圾难以清理。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尘盒及自动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其便于清理垃圾。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其可自动进行环境清洁,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包括主体部、污水箱及设置在所述污水箱中的尘盒,所述尘盒包括外壳及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有贯穿所述外壳的尘盒出风口,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吸进所述尘盒的外壳内的风可经过所述过滤件过滤后,将固体垃圾留在所述尘盒内,液体通过所述过滤件流入至所述污水箱,气体经过所述尘盒出风口排出所述尘盒。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直径较大的过滤部、及与所述过滤部连接并延伸贯穿所述外壳的排气部,所述尘盒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排气部的自由末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排气部设置在所述过滤部的上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部包括与所述过滤部连接的竖直部及自所述竖直部上端横向延伸贯穿所述外壳的横向部,所述尘盒出风口设置所述横向部的自由末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箱的底部设有向所述污水箱内凸起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设有自所述污水箱的底面向内凹陷的收容腔,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在地面行走的行走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配合所述行走轮共同支撑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行走。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尘盒的底部设有让位部,所述收容部收容在所述让位部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箱上面的清水箱,所述
尘盒向上穿过所述清水箱,所述污水箱与所述清水箱隔绝,所述尘盒与所述清水箱隔绝,所述尘盒出风口与所述污水箱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有让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吸入的风进入所述尘盒的尘盒进风口、及设置在所述尘盒进风口处以控制所述尘盒进风口打开或关闭的进风挡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尘盒包括弹性作用于所述进风挡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尘盒在未受到外部力时,使得所述进风挡板关闭所述尘盒进风口。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尘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到自动清洁设备上,所述尘盒包括外壳及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有贯穿所述外壳的尘盒出风口,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吸进所述尘盒的外壳内的风可经过所述过滤件过滤后,将固体垃圾留在所述尘盒内,气体经过所述尘盒出风口排出所述尘盒。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直径较大的过滤部、及与所述过滤部连接并延伸贯穿所述外壳的排气部,所述尘盒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横向部的自由末端。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排气部设置在所述过滤部的上侧。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尘盒的底部设有让位部。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有让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吸入的风进入所述尘盒的尘盒进风口、及设置在所述尘盒进风口处以控制所述尘盒进风口打开或关闭的进风挡板。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尘盒包括弹性作用于所述进风挡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尘盒在未受到外部力时,使得所述进风挡板关闭所述尘盒进风口。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的可以将固体垃圾留在尘盒内,风及液体排到污水箱内,从而便于清理垃圾。
附图说明
22.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的立体图。
23.图2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4.图3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部分分解体图。
25.图4是图3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体图。
26.图5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第一部分的立体图。
27.图6是图5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第一部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8.图7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清洁单元的立体图。
29.图8是图7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清洁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30.图9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水箱的立体图。
31.图10是图9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水箱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32.图11是图9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水箱的部分分解图。
33.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水箱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34.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的部分分解图。
35.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36.图15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清洁设备100其可以向前运动以进行地面的环境清洁工作。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包括第一部 101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部101上的第二部102。所述第一部101包括主体部10、安装在所述主体部10上的行走轮20、及设置在所述行走轮 20前侧的清洁单元30。所述清洁单元30的至少一端在垂直于所述向前方向的横向方向上超出或平齐所述行走轮20的相应的一端在所述横向方向的外侧。从而,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在清洁运动时,所述清洁单元30先于所述行走轮20清洁掉地面的污染物,从而避免行走轮20粘到污染物后对已清洁区域造成二次污染,提升了自动清洁设备100的自动清洁的效率。所述第二部102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或辅助轮40,所述万向轮40与所述行走轮20共同支撑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自动清洁时的行走。
41.所述第一部101包括第一顶面1010、第一底面1011及介于所述第一顶面1010与第一底面1011之间的第一台阶面1012。所述第二部102包括第二顶面1020、第二底面1021及介于所述第二顶面1020与第二底面1021之间的第二台阶面1022。当所述第二部102安装到所述第一部101上后,所述第一顶面1010与所述第二顶面1020共面,所述第一底面1011与所述第二底面1021共面,所述第一台阶面1012支撑所述第二台阶面1022。从而,所述第一部101于所述第二部102组成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所述第二部 102是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外轮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部102构成了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至少三个方向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102的第二顶面1020构成了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顶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底面1021构成了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底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部102的连接所述第二顶面1020及第二底面1021的侧面1023构成了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部102的连接所述第二顶面1020及第二底面1021的后面1024构成了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后面的全部。从而,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充分利用了零部件的外形轮廓称为产品整体的外形轮廓的一部分,减小了产品的整体尺寸、生产材料、成型及组装工序,具有体型小、成本低等优点。当然,本处描述的共面并不是数据概念上的绝对的共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指共面的两个共同形成产品的整体表面,可以是弧形、凹凸不平的面、波浪形面等情形。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设置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端。所述行走轮20
(附图中仅显示了一个示例)包括一对并在横向方向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0的两侧。所述一对行走轮20暴露出所述主体部10的底侧面从而可以接触地面以驱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自动行走。所述清洁单元30安装在所述主部10上并暴露出所述主体部10的底侧面从而可以接触地面以进行地面环境的清洁。包括一对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0底侧的悬崖传感器11,所述一对悬崖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清洁单元30的前侧。所述悬崖传感器11用以侦测地面环境的变化如地板变成了地毯等,或地面上遇到了台阶导致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摔下。所述悬崖传感器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43.具体地,所述清洁单元30是滚拖模块,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进行地面清洁的模块,在此不做限制。所述清洁单元30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滚刷31a和31b,所述滚刷31a和31b的旋转轴平行于所述一对行走轮20 的旋转轴。所述一对滚刷31a和31b的旋转轴在工作时都平行于所工作的地面。所述一对滚刷中31a和31b设置于前侧的滚刷31a的直径大于另一个滚刷31b的直径。从而,较粗的滚刷31a进行粗清洁,较细的滚刷31b进行精清洁。所述较粗的滚刷31a的轴向尺寸小于较细的滚刷31b的轴向尺寸。所述较粗的滚刷31a的一端与较细的滚刷31b的一端对齐,另一端短于所述较细的滚刷31b的另一端。当然,也可以更具具体需要将较细的滚刷31b的两端都超出所述较粗的滚刷31a的相应端。所述清洁单元设有凹槽32。
44.所述主体部10的底部设有收容所述清洁单元30的凹陷部12。包括用以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主体部10上取出所述清洁单元30的取出机构13。所述取出机构13包括凸伸进所述凹陷部12并作用于所述清洁单元 30的凹槽32的作动部130、露出于所述主体部10的表面的供使用者按压以取出所述清洁单元30的按压部131、及将所述按压部131感应到的按压操作转换为所述作动部130使得所述清洁单元30可被取出的操纵部132。
45.所述第二部102包括水箱50。所述万向轮或辅助轮40设置于所述水箱 50的底部。所述水箱50与所述主体部10可拆卸地安装。所述万向轮或辅助轮40设置在所述一对行走轮20的后侧,并位于所述一对行走轮20在横向方向连线的中线上。所述水箱50包括污水箱51及清水箱52,所述清水箱52与所述污水箱51堆叠设置。具体地,所述污水箱51位于底部,所述清水箱52位于所述污水箱51上面。所述万向轮或辅助轮40安装于所述污水箱51下侧。所述清水箱52与所述污水箱51之间相隔绝。所述污水箱51 设有自其下侧向内凸起的收容部510,所述收容部510设有自所述污水箱 51的底面向内凹陷的收容腔511,所述万向轮或辅助轮40安装在所述收容腔511内。所述水箱50的污水箱51与清水箱52堆叠设置,从而节省空间,结构紧凑。
46.所述水箱50包括可拆卸的尘盒53。所述尘盒53穿过所述清水箱52收容在污水箱51内。所述尘盒53可沿向上的方向从所述水箱50中取出。所述尘盒53包括收容在所述污水箱51内的第一部分5301、及向上穿过清水箱52暴露在外面的第二部分5302,所述尘盒53可沿上下方向进行可拆卸安装。所述清水箱52的顶部设有供使用者提取水箱50的把手5201。所述把手5201是可折叠式结构。所述清水箱52及尘盒53的顶部共同形成收容折叠后的把手5201的把手收容槽5202。所述尘盒53设有与所述主体部10 连通的尘盒进风口5303、及与所述污水箱51连通的尘盒出风口5304。所述尘盒5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万向轮或辅助轮40的上方。所述尘盒53 第一部分5301的底部设有让位部5305,所述污水箱51的收容部510收容在所述让位部5305内。所述水箱50设有污水箱51、清水箱52、及尘盒53,从而,其污水与固
体垃圾可以分开,便于清理。
47.进一步地,所述尘盒53包括外壳531及收容在所述外壳531内的过滤件532。所述过滤件532设有贯穿所述外壳531的尘盒出风口5304。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吸进所述尘盒53的外壳531内的风可经过所述过滤件532 过滤后,将固体垃圾留在所述尘盒53内,液体通过所述过滤件流入至所述污水箱,气体经过所述尘盒出风口5304排出所述尘盒53。所述过滤件532 包括收容在所述外壳531内的直径较大的过滤部5321、及与所述过滤部 5321连接并延伸贯穿所述外壳531的排气部5322。所述尘盒出风口5304 设置在所述排气部5322的自由末端。具体地,所述过滤部5321设置于所述外壳531的底部,所述排气部5322设置在所述过滤部5321的上侧。所述排气部5322包括与所述过滤部5321连接的竖直部5323及自所述竖直部 5323上端横向延伸贯穿所述外壳531的横向部5324,所述尘盒出风口5304 设置所述横向部的5324自由末端。所述外壳531设有让所述自动清洁设备 100吸入的风进入所述尘盒53的尘盒进风口5303及设置在所述尘盒进风口 5303处以控制所述尘盒进风口5303打开或关闭的进风挡板571。所述尘盒包括弹性作用于所述进风挡板571的弹性件575,所述弹性件575件使得所述尘盒53在未受到外部力时,使得所述进风挡板571关闭所述尘盒进风口 53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75是扭簧,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可以实现该功能的弹性件,在此不做限制。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尘盒53的可以将固体垃圾留在尘盒53内,风及液体排到污水箱51内,从而便于清理垃圾
4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