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3674发布日期:2022-10-29 02:1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


背景技术:

2.折叠门是家具术语,主要适用于车间、商场、办公楼、展示厅和家庭装潢等场所的隔断用途,屏风用途,内门、外门均可安装使用,可有效起到隔温、防尘、降噪隔音、遮蔽等作用,折叠门的滑轨有上滑和下滑两种,上滑轨的折叠门配合智能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开合;
3.但是使用的无下轨折叠门,在折叠开合过程中,门边框会碰撞产生噪音,影响他人,而且门边框碰撞会造成门的晃动,使后期折叠偏移,甚至损坏门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使用的无下轨折叠门,在折叠开合过程中,门边框会碰撞产生噪音,影响他人,而且门边框碰撞会造成门的晃动,使后期折叠偏移,甚至损坏门体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包括固定门体、移动门体和移动槽板,移动槽板的底部连接有固定门体,所述固定门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移动门体;
6.所述固定门体和移动门体的侧端均安装有缓冲消音组件;
7.所述缓冲消音组件包括固定槽、折叠橡胶片、弯折压槽、连接穿孔、条形磁铁块、防护橡胶条、固定块、橡胶拉条、固定钢条和卡和槽;
8.所述固定门体和移动门体一侧端面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嵌入安装有折叠橡胶片,所述折叠橡胶片中部冲压有弯折压槽,所述折叠橡胶片的中部开设有连接穿孔,所述移动门体一侧端面嵌入安装有条形磁铁块,所述移动门体的一侧端面对应条形磁铁块位置处包裹有防护橡胶条,所述条形磁铁块的背端对应条形磁铁块位置处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面安装有橡胶拉条,所述固定块的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钢条,所述固定门体的背端面对应橡胶拉条位置处开设有卡和槽。
9.优选的,所述固定门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门体对称安装在移动槽板的两端部,所述移动门体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门体分别安装在固定门体一侧靠近移动槽板中部位置处。
10.优选的,所述固定门体和移动门体之间铰接形成有夹缝,所述折叠橡胶片的弯折压槽置于夹缝位置处。
11.优选的,所述防护橡胶条边部厚度是其中部厚度的五倍;
12.所述橡胶拉条卡接于卡和槽位置处。
13.优选的,所述固定门体和移动门体的顶端均安装有稳定移动组件;
14.所述稳定移动组件包括转动块、连接座、移动轮、限位槽、滚动槽、滚珠、定位槽、顶
部支撑杆和顶部压轮;
15.所述固定门体和移动门体的顶端均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端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轮的两侧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的内部滚动安装有滚珠,所述移动槽板的内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部压轮。
16.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的外侧对应限位槽的位置处与移动槽板的定位槽位置处滚动卡接。
17.优选的,所述滚珠设置有若干个滚珠等角度安装在移动轮的侧端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9.1、通过设置固定槽、折叠橡胶片、弯折压槽、连接穿孔、条形磁铁块、防护橡胶条、固定块、橡胶拉条、固定钢条和卡和槽,折叠门体时,两扇移动门体向两侧推动,橡胶拉条卡接于卡和槽内部,通过橡胶拉条的缓冲,使移动门体不会猛烈撞击固定门体的边框,从而减少噪音,在合起门体时,移动门体向中间移动,包裹防护橡胶条的条形磁铁块相互磁吸,磁吸时不会产生噪音,且折叠橡胶片在门体合起过程中,被挤压在固定门体移动门体的夹缝中,从而降低夹缝位置处的碰撞损坏,减少噪音,使整个折叠门在开合过程中静音效果更好。
20.2、通过设置转动块、连接座、移动轮、限位槽、滚动槽、滚珠、定位槽、顶部支撑杆、顶部压轮,移动轮外侧的限位槽位置与移动槽板内侧的定位槽位置卡接,在移动门体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轮沿着定位槽滚动,并通过滚珠与定位槽侧边滚动接触,顶部压轮与移动槽板的内侧顶部滚动接触,使滚动过程中移动轮不易偏移,更加稳定,滚珠的使用减少侧边的摩擦,使整个移动轮的寿命延长,使用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条形磁铁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钢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1、固定门体;2、移动门体;
32.3、缓冲消音组件;301、固定槽;302、折叠橡胶片;303、弯折压槽;304、连接穿孔;305、条形磁铁块;306、防护橡胶条;307、固定块;308、橡胶拉条;309、固定钢条;310、卡和
槽;
33.4、移动槽板;
34.5、稳定移动组件;501、转动块;502、连接座;503、移动轮;504、限位槽;505、滚动槽;506、滚珠;507、定位槽;508、顶部支撑杆;509、顶部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静音的无下轨全智能折叠门,包括固定门体1、移动门体2和移动槽板4,移动槽板4的底部连接有固定门体1,固定门体1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移动门体2,固定门体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门体1对称安装在移动槽板4的两端部,移动门体2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门体2分别安装在固定门体1一侧靠近移动槽板4中部位置处,方便移动门体2的安装;
37.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的侧端均安装有缓冲消音组件3;
38.缓冲消音组件3包括固定槽301、折叠橡胶片302、弯折压槽303、连接穿孔304、条形磁铁块305、防护橡胶条306、固定块307、橡胶拉条308、固定钢条309和卡和槽310;
39.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一侧端面均开设有固定槽301,固定槽301内部嵌入安装有折叠橡胶片302,折叠橡胶片302中部冲压有弯折压槽303,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之间铰接形成有夹缝,折叠橡胶片302的弯折压槽303置于夹缝位置处,增加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之间缓冲,减少噪音,折叠橡胶片302的中部开设有连接穿孔304,移动门体2一侧端面嵌入安装有条形磁铁块305,移动门体2的一侧端面对应条形磁铁块305位置处包裹有防护橡胶条306,防护橡胶条306边部厚度是其中部厚度的五倍,保证条形磁铁块305位置处磁吸效果,条形磁铁块305的背端对应条形磁铁块305位置处安装有固定块307,固定块307的一端面安装有橡胶拉条308,固定块307的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钢条309,固定门体1的背端面对应橡胶拉条308位置处开设有卡和槽310,橡胶拉条308卡接于卡和槽310位置处,方便移动门体2的折叠。
40.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的顶端均安装有稳定移动组件5;
41.稳定移动组件5包括转动块501、连接座502、移动轮503、限位槽504、滚动槽505、滚珠506、定位槽507、顶部支撑杆508和顶部压轮509;
42.固定门体1和移动门体2的顶端均安装有转动块501,转动块50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座502,连接座502的两端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503,移动轮503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504,移动轮503的两侧开设有滚动槽505,滚动槽505的内部滚动安装有滚珠506,滚珠506设置有若干个滚珠506等角度安装在移动轮503的侧端面,减少移动轮503两侧的摩擦,移动槽板4的内侧开设有定位槽507,移动轮503的外侧对应限位槽504的位置处与移动槽板4的定位槽507位置处滚动卡接,使得移动轮503移动稳定,连接座502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杆508,顶部支撑杆50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部压轮509。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在折叠门体时,扣住固定块307和橡胶拉条308位置处,将两扇移动门体2向两侧推动,使移动门体2与固定门体1靠近,从而折叠起来,直至橡胶拉条308卡接于卡和槽310内部,通过橡胶拉条308的缓冲,使移动门体2不会猛
烈撞击固定门体1的边框,从而减少噪音;
44.在合起门体时,将移动门体2向中间移动,使移动门体2向中间移动,外侧包裹防护橡胶条306的条形磁铁块305相互磁吸,磁吸时不会产生噪音,且折叠橡胶片302在门体合起过程中,被挤压在固定门体1移动门体2的夹缝中,从而降低夹缝位置处的碰撞损坏,减少噪音,使整个折叠门在开合过程中静音效果更好;
45.移动轮503外侧的限位槽504位置与移动槽板4内侧的定位槽507位置卡接,在移动门体2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轮503沿着定位槽507滚动,并通过滚珠506与定位槽507侧边滚动接触,顶部压轮509与移动槽板4的内侧顶部滚动接触,使滚动过程中移动轮503不易偏移,更加稳定,滚珠506的使用减少侧边的摩擦,使整个移动轮503的寿命延长,使用效果也更好。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