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2228发布日期:2022-10-25 18: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分为两类,直梯和人字梯,直梯长度较长适用于户外,人字梯长度较短适用于户内,两种梯子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适应不同的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梯子功能较为单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其能够实现直梯与人字梯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解决现有梯子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方便人们攀登不同高度物体的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其包括梯子主体,梯子主体包括上梯架和下梯架,上梯架与下梯架之间铰接,位于上梯架与下梯架铰接处设有用于限位上梯架沿铰接处转动的限位机构。
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梯子主体、上梯架、下梯架和限位机构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人们在户内或户外攀爬较高的物体。
7.作为优选,上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杆,两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若干沿第一固定杆长度方向设置并连接两第一固定杆的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杆远离下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脚。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弧形脚的设置,较佳的防止了人们在使用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将梯脚压坏。
9.作为优选,下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杆,两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若干沿第二固定杆长度方向设置并连接两第二固定杆的第二连接杆,第二固定杆两端均设有第二弧形脚。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弧形脚的设置,较佳的防止了人们在使用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将梯脚压坏。
11.作为优选,第二固定杆上靠近上梯架一端的第二弧形脚处设有半圆形凹槽,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一弧形脚的一端设有与半圆形凹槽相配合且横截面呈圆形的铰接块,铰接块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半圆形凹槽两侧壁之间设有穿过第一通孔的连接柱。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半圆形凹槽、铰接块、第一通孔和连接柱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人们弯折上梯架。
13.作为优选,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半圆形凹槽处的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有拉杆,拉杆靠近半圆形凹槽的一端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与安装腔内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凸缘,拉杆远离第一凸缘一端伸出安装腔,第一凸缘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若干沿第一凸缘中心对称设置的限位杆,限位杆穿过半圆形凹槽侧壁伸入半圆形凹槽内,半圆形凹
槽两端侧壁上设有若干供限位杆穿过的第二通孔,铰接块上设有若干供限位杆穿过的第三通孔,安装腔内设有推动第一凸缘将限位杆推入半圆形凹槽内的弹簧。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座、安装腔、拉杆、第一凸缘、第三通孔、限位杆、第二通孔和弹簧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将弯折后的上梯架固定,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15.作为优选,拉杆伸出安装腔的一端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第二凸缘。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凸缘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人们拉动拉杆。
17.作为优选,安装座位于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二连接杆一端的侧壁上。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座位置的设置,较佳的防止了人们攀爬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踢到安装座。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中的梯子主体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杆、铰接块、第三通孔、第一弧形脚和第一通孔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柱、第二通孔和半圆形凹槽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1中的安装座、限位杆和第二弧形脚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1中的梯子主体剖视图。
24.图6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凸缘、拉杆、安装腔、弹簧、第一凸缘、安装座和限位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26.实施例1
27.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其包括梯子主体110,梯子主体110包括上梯架120和下梯架130,上梯架120与下梯架130之间铰接,位于上梯架120与下梯架130铰接处设有用于限位上梯架120沿铰接处转动的限位机构。
28.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梯子主体110、上梯架120、下梯架130和限位机构的设置,使得人们在使用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可以通过弯折上梯架120,将上梯架120弯折至与下梯架130之间呈180度时,再通过限位机构将上梯架120固定在下梯架130上,则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会成为直梯,从而较佳的方便了人们在户外攀爬较高的物体;人们弯折上梯架120,将上梯架120弯折至与下梯架130之间角度小于180度,再通过限位机构将上梯架120固定,则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会成为人字梯,从而较佳的方便了人们在户内触碰较高的物体。
29.本实施例中,上梯架12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杆210,两第一固定杆210之间设有若干沿第一固定杆210长度方向设置并连接两第一固定杆210的第一连接杆220,第一固定杆210远离下梯架130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脚250。
3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杆210、第一连接杆220和第一弧形脚250的设置,使得
人们在将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弯折成直梯时,使第一弧形脚250与地面接触,从而较佳的防止了人们在使用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将梯脚压坏。
31.本实施例中,下梯架13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杆310,两第二固定杆310之间设有若干沿第二固定杆310长度方向设置并连接两第二固定杆310的第二连接杆320,第二固定杆310两端均设有第二弧形脚430。
32.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杆310、第二连接杆320和第二弧形脚430的设置,使得人们在将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弯折成人字梯时,上梯架120和下梯架130上的第一弧形脚250和第二弧形脚430分别与地面接触,从而较佳的防止了人们在使用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将梯脚压坏。
33.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杆310上靠近上梯架120一端的第二弧形脚430处设有半圆形凹槽350,第一固定杆210远离第一弧形脚250的一端设有与半圆形凹槽350相配合且横截面呈圆形的铰接块230,铰接块230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260,半圆形凹槽350两侧壁之间设有穿过第一通孔260的连接柱330。
34.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半圆形凹槽350、铰接块230、第一通孔260和连接柱330的设置,使得人们在弯折上梯架120时,铰接块230绕着半圆形凹槽350内的连接柱330转动,从而较佳的方便了人们弯折上梯架120。
35.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半圆形凹槽350处的安装座410,安装座410内设有安装腔640,安装腔640内有拉杆630,拉杆630靠近半圆形凹槽350的一端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与安装腔640内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凸缘660,拉杆630远离第一凸缘660一端伸出安装腔640,第一凸缘660远离安装座410的一端设有若干沿第一凸缘660中心对称设置的限位杆420,限位杆420穿过半圆形凹槽350侧壁伸入半圆形凹槽350内,半圆形凹槽350两端侧壁上设有若干供限位杆420穿过的第二通孔340,铰接块230上设有若干供限位杆420穿过的第三通孔240,安装腔640内设有推动第一凸缘660将限位杆420推入半圆形凹槽350内的弹簧650。
36.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410、安装腔640、拉杆630、第一凸缘660、第三通孔240、限位杆420、第二通孔340和弹簧650的设置,使得人们拉动拉杆630,从而拉动第一凸缘660,使第一凸缘660挤压安装腔640内的弹簧650,从而拉动限位杆420,使限位杆420从铰接块230上的第三通孔240内缩回安装腔640内,之后转动上梯架120,待上梯架120转动一定角度,铰接块230上的第三通孔240与半圆形凹槽350两侧壁上的第二通孔340相通后,松开拉杆630,弹簧650会将推动第一凸缘660,从而推动限位杆420穿过第二通孔340和第三通孔240,从而较佳的方便了将弯折后的上梯架120固定,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37.本实施例中,拉杆630伸出安装腔640的一端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第二凸缘620。
38.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缘620的设置,使得人们通过拉动第二凸缘620,从而拉动拉杆630,从而较佳的方便了人们拉动拉杆630。
39.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10位于第二固定杆310远离第二连接杆320一端的侧壁上。
4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410位置的设置,使得人们在将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弯折成直梯后,攀爬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由于安装座410设置在第二固定杆310远离第二连接杆320一端的侧壁上,从而较佳的防止了人们攀爬该二合一多功能梯子时,踢到安装座
410。
4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