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座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7191发布日期:2023-03-31 13:0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座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圈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加热座圈。


背景技术:

2.座圈是马桶上的零部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寒冷的天气里对座圈进行加热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27840.7的加热马桶座圈,其结构是:在马桶座圈的底平面设有加热丝和粘胶层,所述加热丝设于马桶座圈的底面和粘胶层之间。由于马桶座圈在使用时是设置在陶瓷体上的,而陶瓷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导热体。因此,该加热马桶座圈的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很容易通过陶瓷体或空气向外散发,需要不断地进行加热,且升温较慢,导致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座圈。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加热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7.硬性材料制成的下座圈;以及
8.软性材料制成的上座圈,其设置在所述下座圈上;
9.其中,所述上座圈与下座圈配合连接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发出热量加热上座圈。
10.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为两个加热板,两个加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座圈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11.优选地,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隔热板,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的下侧。
12.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与隔热板两者相互贴合,且所述加热组件贴合上座圈的下表面。
13.优选地,所述加热腔包覆所述加热组件与隔热板,加热腔的内壁贴合所述加热组件与隔热板的周侧。
14.优选地,所述下座圈包括:
15.底托;
16.骨架板,其设置在所述底托上;并且所述上座圈包覆在所述骨架板上,两者配合连接形成所述加热腔;
17.其中,所述骨架板与底板配合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安装电路以及元器件。
18.优选地,所述骨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布线通道,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线路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接,并且充电接口的内端位于所述布线通道开口的一侧。
19.优选地,所述骨架板包括内环部与外环部,内环部和外环部分别成型有若干个穿孔,穿孔贯通骨架板的上下表面;
20.所述上座圈包括发泡层,发泡层填充满所述穿孔并包覆所述述骨架板的内环部和外环部。
21.优选地,所述上座圈还包括防水膜,防水膜贴合在所述发泡层的外表面,并且防水膜的外端与内端均被底托夹紧。
22.优选地,所述底托与骨架板之间通过热焊连接,并且所述上座圈与下座圈的连接处设置溢料槽。
2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组件发出热量加热上座圈,让使用者坐在加热座圈上时能够更加舒适。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硬性材料制成的上座圈,软性材料制成的上座圈也更好的传递加热组件所散发的热量,减少了热量传递过程的损失,从而加热组件只需更短的时间既能将上座圈加热到设定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加热腔也能起到保护加热组件的作用,减少加热组件受外力影响而损坏的可能性。
25.2、本实用新型两个加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座圈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采用左右两侧加热板的设计可以尽量减少加热组件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加热组件能够准确加热到上座圈上使用者臀部抵靠的区域。从而保证使用者舒适的同时,减少加热组件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26.3、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板减少加热组件的热量向下传递,将热量有效地保持在隔热板的上方,保持上座圈温度的稳定,进而加热组件无需经常反复增温加热以保持上座圈的稳定,最终在实现保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30.图4为骨架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骨架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下座圈;2、上座圈;3、加热腔;4、加热组件;5、隔热板;6、底托;7、骨架板;8、安装腔;9、布线通道;10、穿线孔;11、充电接口;12、溢料槽;13、开关;14、指示灯;15、翻盖;16、内环部;17、外环部;18、穿孔;19、发泡层;20、防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如图1-图4所示,一种加热座圈,包括硬性材料制成的下座圈1以及软性材料制成的上座圈2,上座圈2设置在下座圈1上,上座圈2用于使用者的臀部的抵靠,本实施例中所述软性材料优选为pu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性材料优选为pp材料。其中,所述上座圈2与下座圈1配合连接形成加热腔3,所述加热腔3内设置有加热组件4,所述加热组件4用于发出热量加热上座圈2,让使用者坐在加热座圈上时能够更加舒适。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硬性材料
制成的上座圈2,软性材料制成的上座圈2也更好的传递加热组件4所散发的热量,减少了热量传递过程的损失,从而加热组件4只需极短的时间既能将上座圈2加热到设定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加热腔3也能起到保护加热组件4的作用,减少加热组件4受外力影响而损坏的可能性。
35.加热组件4可以采用线圈或者加热丝或者加热板等,结合图2与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4优选为两个加热板,两个加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座圈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采用左右两侧加热板的设计可以尽量减少加热组件4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加热组件4能够准确加热到上座圈2上使用者臀部抵靠的区域,而其他区域也能被该区域的热量自然影响到。从而保证使用者舒适的同时,减少加热组件4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36.进一步地,结合图2与图3,所述加热腔3内还可以设置隔热板5,隔热板5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4的下侧。从而通过隔热板5减少加热组件4的热量向下传递,将热量有效地保持在隔热板5的上方,保持上座圈2温度的稳定,进而加热组件4无需经常反复增温加热以保持上座圈2的稳定,最终在实现保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37.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组件4与隔热板5两者相互贴合,且所述加热组件4贴合上座圈2的下表面,所述隔热板5可以贴合所述下座圈1的上表面,从而通过贴合设计可以更有效传递加热组件4的热量,隔热板5也能更有效隔绝热量的向下传递。
3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腔3包覆所述加热组件4与隔热板5,加热腔3的内壁贴合所述加热组件4与隔热板5的周侧,从而通过加热腔3对加热组件4与隔热板5的全包覆以及紧密贴合进一步将热量更有效锁定在加热腔3内,使热量向着上座圈2传递。
39.结合图2-图4,所述下座圈1包括底托6与骨架板7。骨架板7设置在所述底托6上。并且所述上座圈2包覆在所述骨架板7上,两者配合连接形成所述加热腔3。骨架板7用于支撑其上座圈2,使软性材料的上座圈2保持一定的形状。其中,所述骨架板7与底板配合连接形成安装腔8,所述安装腔8用于安装线路板、电路以及元器件等,从而通过安装腔8内的路与元器件控制加热组件4的加热。
40.如图4所示,所述骨架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布线通道9,所述布线通道9用于安装腔8内线路的引导布局;所述布线通道9内设置有穿线孔10,所述穿线孔10用于所述加热组件4与安装腔8内线路之间的连接与穿行。其中,所述布线通道9内穿线孔10的一侧设置有线路板,线路板用于控制加热组件4以及安装腔8内的元器件。
41.结合图1与图4,所述安装腔8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11,所述充电接口11通过线路与所述加热组件4相连接,从而通过充电接口11可以连接充电宝之类的发电装置,在平常停电时也能够通过充电宝连接在充电接口11实现对上座圈2的加热,以保证停电时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同时充电接口11的内端位于所述布线通道9开口的一侧,从而使线路在经布线通道9整理引出后,能够直接连接充电接口11,进而使充电接口11的线路连接更加直接与简便。
42.如图1所示,充电接口11的一侧还设置有开关13与指示灯14,开关13通过电线与安装腔8内的线路板以及加热组件4相连接,以实现对加热组件4的开关13控制。另外指示灯14可以设置在开关13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开关13内,从而通过指示灯14的颜色有效显示加热组件4以及其加热的上座圈2是否加热到了设定的温度。
4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底托6与骨架板7之间通过热焊连接,从而提高底托6与
骨架板7之间连接的强度与稳定性。但是由于热焊连接会导致底托6与骨架板7融化而产生溢料,从而在所述底托6与骨架板7的连接处设置溢料槽12,作为底托6与骨架板7融化而产生的废料的溢出空间,以保证底托6与骨架板7之间连接的美观与稳定。
44.结合图3与图5,所述骨架板7包括内环部16与外环部17,内环部16和外环部17分别成型有若干个穿孔18,穿孔18贯通骨架板7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座圈2包括发泡层19,发泡层19填充满所述穿孔18并包覆所述述骨架板7的内环部16和外环部17。从而通过填充工艺,使骨架板7与上座圈2之间的连接能够更加牢固。当骨架板7与上座圈2连接完成形成一个整体后,即可再将该整体的工件焊接在底托6上,从而完成该加热座圈中使用者靠坐位置的结构的安装。
45.结合图3与图5,所述上座圈2还包括防水膜20,防水膜20贴合在所述发泡层19的外表面,防水膜20的内端和外端均被底托6夹紧。从而通过防水膜20阻隔水流,保护上座圈2的发泡层19、加热腔3内的零部件。其中,防水膜20优选为tpu防水膜。
46.进一步地,结合图1与图2,底托6的一侧向上弯曲延伸,该侧铰接有翻盖15,所述翻盖15设置在可以转动盖在上座圈2上,从而保护上座圈2。
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