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3933发布日期:2022-08-03 15:2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折叠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人员需要使用设备进行休息时,而设备一般都为手动进行展开和收纳作业,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具有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特点,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需要使用人员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展开或收合作业,不仅增加使用人员的工作量,且导致其设备的实用性不高,较为不便。
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折叠床大部分都是简易的帆布折叠床,使用舒适度很差,躺下后接触面下陷形成包裹感不利于翻身,而且因为负重翻身产生异响,影响休息质量,还有展开过程需要手动,一不小心就夹到手,或者展开过程没有缓冲过程“啪”的一声摔倒地上产生噪音,工业设计差毫无美感。并且大部分折叠床没办法有效利用折叠后的空间,折叠后体积太大,里面有很多空间没利用上,展开后真实可用的床体面积又太小。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床多为帆布折叠床,使用舒适度很差,在展开过程需要手动,容易产生噪音,无法有效利用折叠后的空间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包括床头支架、床尾支架和两个结构相同的中间侧板,两个所述中间侧板位于床头支架和床尾支架之间,所述床头支架横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床头护板,所述床头护板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床头支架侧壁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床头侧板,所述床尾支架横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床尾护板,所述床尾支架侧壁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床尾侧板,两个所述床头侧板、两个所述中间侧板和两个所述床尾侧板的顶端之间转动安装有床架组件;
7.所述控制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绕设有牵引绳,两个所述中间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架底端、限位杆顶端、第二支架底端与床尾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床架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架底端和第二支架底端连接有复位弹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箱的电机带动绕线轮旋转,绕线轮带动牵引绳收紧,牵引绳带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向上移动,带动床架组件折叠,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端远离牵引绳后,随着牵引绳收紧,便于床尾支架继续向床头支架移动直至贴合完成折叠。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两侧壁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与床头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与中间侧板转动连接,所述
第二支架两侧壁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另一端与中间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臂另一端与床尾侧板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带动第一床架与第一连接臂呈平行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床架和第二连接臂呈平行的转动,第二支架带动第三床架与第三连接臂呈平行的转动,同时带动第四床架和第四连接臂呈平行的转动,当床架组件折叠起来后,还有在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第四连接臂形成的护杠在侧面进行保护固定,当折叠床在折叠模式下进行运输或移动时,侧面有支撑就不会晃动。
11.优选的,所述床架组件包括第一床架、第二床架、第三床架和第四床架,所述第一床架两端分别与床头侧板和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床架两端与中间侧板和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床架两端分别与中间侧板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床架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床尾侧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连接于第二床架与第一支架之间、第三床架与第二支架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时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呈v字型转动直至贴合,第三床架、第四床架呈v字型直至贴合,可以减少折叠后的体积,有效利用折叠后的空间,便于折叠床的移动和存放。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架、第二床架、第三床架和第四床架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床垫,所述第一床架顶端的床垫设有枕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垫可以提高整个折叠床在使用时的舒适性,枕垫可以匹配人体生理弯曲的曲线,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
15.优选的,所述床头支架、床头侧板、中间侧板、床尾支架和床尾侧板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床尾侧板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束缚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折叠后,使用束缚带绑紧床头支架与床尾支架,可以保持折叠床折叠后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床头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横杆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护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可以推动整个设备移动,方便调整整个折叠床的位置,护套可以增加推动把手时的舒适感。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1、通过使用电机动力带动牵引绳拉伸或收紧来实现床体的张开和折叠,且采用电机驱动,床体展开或者折叠都具有阻尼感,不会夹到手,也不会产生噪音。
21.2、通过采用护杠结构,可以便于床架组件进行稳定的转动,并且床体折叠起来后,还有护杠在侧面进行保护固定,当折叠床在折叠模式下进行运输或移动时,侧面具有支撑不会产生晃动。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可以提高折叠床的使用舒适度很,方便在躺下后翻身,不会因负重翻身产生异响,保证休息质量,使用方便,不会产生噪音,并且有效利用折叠后的空间,降低折叠后的体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床头支架;101、床头护板;102、床头侧板;103、把手;104、护套;2、控制箱;3、中间侧板;4、床尾支架;401、床尾护板;402、床尾侧板;5、床架组件;501、第一床架;502、第二床架;503、第三床架;504、第四床架;6、床垫;601、枕垫;7、第一支架;701、第一连接臂;702、第二连接臂;8、第二支架;801、第三连接臂;802、第四连接臂;9、限位杆;10、复位弹簧;11、束缚带;12、滚轮;13、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参照图1-2,一种智能电动折叠床,包括床头支架1、床尾支架4和两个结构相同的中间侧板3,两个中间侧板3位于床头支架1和床尾支架4之间,床头支架1横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床头护板101,床头支架1侧壁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床头侧板102,床头支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03,把手103可以推动整个设备移动,方便调整整个折叠床的位置,把手103横杆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护套104,护套104可以增加推动把手103时的舒适感,床尾支架4横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床尾护板401,床尾支架4侧壁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床尾侧板402,床头支架1、床头侧板102、中间侧板3、床尾支架4和床尾侧板40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12。
29.床尾侧板40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束缚带11,完成折叠后,使用束缚带11绑紧床头支架1与床尾支架4,可以保持折叠床折叠后的稳定性,床头护板101固定安装有控制箱2,控制箱2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绕线轮,绕线轮绕设有牵引绳13,两个中间侧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杆9,牵引绳13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架7底端、限位杆9顶端、第二支架8底端与床尾护板401固定连接。
30.第一支架7两侧壁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臂701和第二连接臂702,第一连接臂701另一端与床头侧板10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702另一端与中间侧板3转动连接,第二支架8两侧壁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三连接臂801和第四连接臂802,第三连接臂801另一端与中间侧板3转动连接,第四连接臂802另一端与床尾侧板402转动连接,当床架组件5折叠起来后,还有在第一连接臂701、第二连接臂702、第三连接臂801、第四连接臂802形成的护杠在侧面进行保护固定,当折叠床在折叠模式下进行运输或移动时,侧面有支撑就不会晃动。
31.参照图3,两个床头侧板102、两个中间侧板3和两个床尾侧板402的顶端之间转动安装有床架组件5,床架组件5包括第一床架501、第二床架502、第三床架503和第四床架504,第一床架501两端分别与床头侧板102和第一支架7转动连接,第二床架502两端与中间侧板3和第一支架7转动连接,第三床架503两端分别与中间侧板3和第二支架8转动连接,第四床架504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8和床尾侧板402转动连接,第一床架501、第二床架502呈v字型转动直至贴合,第三床架503、第四床架504呈v字型直至贴合,可以减少折叠后的体积,有效利用折叠后的空间,便于折叠床的移动和存放。
32.床架组件5分别与第一支架7底端和第二支架8底端连接有复位弹簧10,两个复位弹簧10分别连接于第二床架502与第一支架7之间、第三床架503与第二支架8之间,第一床
架501、第二床架502、第三床架503和第四床架504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床垫6,床垫6可以提高整个折叠床在使用时的舒适性,第一床架501顶端的床垫6设有枕垫601,枕垫601可以匹配人体生理弯曲的曲线,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
33.工作原理:本技术在折叠时,启动控制箱2的电机带动绕线轮旋转,绕线轮带动牵引绳13收紧,牵引绳13带动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向上移动,第一支架7带动第一床架501与第一连接臂701呈平行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床架502和第二连接臂702呈平行的转动,使得第一床架501、第二床架502呈v字型,并拉动中间侧板3向床头支架1靠近,同理,第二支架8带动第三床架503、第四床架504呈v字型,拉动床尾支架4向床头支架1靠近,当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的底端远离牵引绳13后,随着牵引绳13收紧,床尾支架4继续向床头支架1移动,带动第一床架501、第二床架502、第三床架503、第四床架504继续转动直至贴合,并在转动过程挤压两个复位弹簧10,完成折叠后,使用束缚带11绑紧床头支架1与床尾支架4,保持折叠后的稳定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