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式内胆及具有该蒸煮式内胆的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8251发布日期:2022-11-15 18:1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蒸煮式内胆及具有该蒸煮式内胆的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蒸煮式内胆及具有该蒸煮式内胆的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涉及一种蒸煮式内胆,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2.烹饪食材、煮饭是每个家庭的生活日常,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美食口感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烹饪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3.在煮饭时,一般我们的常规做法是用电饭煲煮饭,都是将米和水混煮直至米饭煮熟,即水泡饭;另有的一种煮饭方式,是将米和水放入器皿中,再将器皿放入蒸锅中,通过隔水炖的方式,将米饭煮熟,也是属于水泡饭。这样的水泡饭口感一般。还有一种蒸饭方式是将米放入器皿中,通过蒸汽将米饭蒸熟,但这样的蒸米方式,米饭较硬,软度不够,口感不佳,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米蒸熟。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既能煮米又能蒸米的烹饪装置。
4.此外,在煲汤时,一般都是将食材直接放入锅中炖汤,当使用者只需要汤汁时,还需要单独用漏勺将食材捞出进行肉、汤分离,操作繁琐。
5.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蒸煮式内胆。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蒸煮式内胆,包括锅胆和放置在所述锅胆内的用于盛放食材的盛物器皿,所述锅胆的锅底下凹形成有用于盛放水或水和食材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盛物器皿之间设有用于将盛物器皿支撑起来的支撑部,所述盛物器皿上设有供水蒸气通过以蒸熟其内食材的通气孔。
8.如上所述的一种蒸煮式内胆,所述凹槽为锅胆的中心区域下凹形成,所述支撑部设置在凹槽的槽口与锅胆内侧壁的连接处。或者所述凹槽为沿着锅胆的侧壁下凹形成,所述支撑部位于锅胆的中部区域。
9.如上所述的一种蒸煮式内胆,所述支撑部设置在锅胆的锅底和/ 或盛物器皿的底部。
10.如上所述的一种蒸煮式内胆,所述支撑部与盛物器皿之间设有供凹槽内的水蒸气通过并流向盛物器皿侧面的蒸汽通道。
11.如上所述的一种蒸煮式内胆,所述锅胆上下分成与盛物器皿相配合的上层和形成凹槽的下层,所述盛物器皿套在锅胆的上层,且盛物器皿的侧壁靠近锅胆的内壁。
1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能够实现多种烹饪方式。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包括蒸煮式内胆、煲体和锅盖,所述锅胆和盛物器皿安装在煲体内,所述煲体内设有用于给锅胆加热盛物器皿或锅胆内食材的发热体,所述煲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发热体工作的温控系统。
或者所述煲体包括有煲本体和底座,所述煲本体可取放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锅胆和盛物器皿安装在煲本体内,所述煲本体和底座内的温控系统通过电源耦合器实现电连接。或者所述煲体内设有保温罩,所述锅胆和盛物器皿安装在保温罩内,所述煲体和锅盖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锅胆的密封盖。
14.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所述发热体设置在凹槽的底部或侧壁。
15.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凹槽侧壁的侧壁感温组件,当侧壁感温组件检测到槽壁温度高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控系统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槽底温度以防干烧的底部感温组件。
16.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当所述的温控系统为电控式温控系统时,所述侧壁感温组件和底部感温组件均为温度传感器;当所述的温控系统为机械式温控系统时,所述侧壁感温组件和底部感温组件均为温控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式内胆,包括锅胆和放置在所述锅胆内的用于盛放食材的盛物器皿,所述锅胆的锅底下凹形成有用于盛放水或水和食材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盛物器皿之间设有用于将盛物器皿支撑起来的支撑部,所述盛物器皿上设有供水蒸气通过以蒸熟其内食材的通气孔。通气孔设置在盛物器皿的底部,便于水蒸气从盛物器皿的底部穿过以蒸熟食材,另,盛物器皿的侧壁上也可以设有通气孔,便于水蒸气从盛物器皿的底部和侧壁都穿过以蒸熟食材。盛物器皿被支撑部托起来位于凹槽的上方,由此,锅胆内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蒸发下降到盛物器皿的下方,凹槽内的水可以继续加热,实现对盛物器皿内食材的清蒸。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式内胆,结构简单,适配于多种型号的锅,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可以用于食材的煮和蒸、或清蒸,或水煮等方式。
19.2、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式内胆,所述支撑部与盛物器皿之间设有供凹槽内的水蒸气通过并流向盛物器皿侧面的蒸汽通道。凹槽内的水受热形成的水蒸气通过蒸汽通道可以流向盛物器皿的侧面,由此,盛物器皿的侧面也都充满蒸汽,整个盛物器皿内外都有蒸汽充满,食材受热均匀。
20.3、本实用新型锅胆上下分成与盛物器皿相配合的上层和形成凹槽的下层,所述盛物器皿套在锅胆的上层,且盛物器皿的侧壁靠近锅胆的内侧壁。盛物器皿位于锅胆的上层区域,盛物器皿及其内的食材占据锅胆上层区域的大部分体积,锅胆上层区域的水占比较少,锅胆内的水主要储存在凹槽内,由此,受热时锅胆内的水位能够快速从盛物器皿下降至凹槽12内。
21.4、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包括蒸煮式内胆、煲体和锅盖,所述锅胆和盛物器皿安装在煲体内,所述煲体内设有用于给锅胆加热盛物器皿或锅胆内食材的发热体,所述煲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发热体工作的温控系统。烹饪装置可以用于食材的煮和蒸、或清蒸,或水煮等多种烹饪方式。采用烹饪装置煮蒸米饭时,使用者将米放入盛物器皿内,而锅胆内的水位淹过米高度,操作温控系统控制发热体工作加热锅胆,锅胆内的水受热从盛物器皿逐渐下降至凹槽内,凹槽内的水蒸气从盛物器皿底部的通气孔喷出对大米继续加热至蒸熟米饭,由此实现先煮米后蒸米;在煲汤时,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将食材置于盛物器皿内,先煮汤料再蒸汤料,或者全程煮汤料,在煲汤完成后取出盛物器皿可以快速
实现汤料分离。
22.5、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可以用于煮蒸米饭、蒸面食和粗粮、煮粥、作火锅/汤,烹饪时按动操作面板上相应的按钮或将档位开关旋转到相应的位置,通过电控式温控系统或机械式温控系统实施通断电从而实现相应的烹饪功能。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煮式内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煮式内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蒸煮式内胆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蒸煮式内胆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5.如图1-4所示的一种蒸煮式内胆,包括锅胆1和放置在所述锅胆 1内的用于盛放食材的盛物器皿2,所述锅胆1的锅底下凹形成有用于盛放水或水和食材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与盛物器皿2之间设有用于将盛物器皿2支撑起来的支撑部11,所述盛物器皿2上设有供水蒸气通过以蒸熟其内食材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设置在盛物器皿的底部,便于水蒸气从盛物器皿的底部穿过以蒸熟食材,或者通气孔设置在盛物器皿的底部和侧壁,便于水蒸气从盛物器皿的底部和侧壁都穿过以蒸熟食材。通气孔能够阻挡米粒通过。盛物器皿2被支撑部 11托起来位于凹槽12的上方,由此,锅胆1内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蒸发下降到盛物器皿2的下方,凹槽12内的水可以继续加热,水蒸气透过盛物器皿2上的通气孔,实现对盛物器皿2内食材的清蒸。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式内胆,结构简单,适配于多种型号的锅,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可以用于食材的煮和蒸、或清蒸,或水煮等方式。
36.如图1、3和4所示,所述凹槽12为锅胆1的中心区域下凹形成,所述支撑部11设置在凹槽12的槽口与锅胆1内侧壁的连接处。凹槽内的水受热形成的水蒸气从锅胆的中心区域上升并流向四周,穿过盛物器皿上的通气孔,蒸熟食材。
37.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12为沿着锅胆1的侧壁下凹形成,所述支撑部11位于锅胆1的中部区域。凹槽内的水受热形成的水蒸气从锅胆的侧壁区域上升并流向中部区域,穿过盛物器皿上的通气孔,蒸熟食材。
38.如图3和4所示,所述支撑部11设置在锅胆1的锅底和/或盛物器皿2的底部。支撑部可以设置在锅胆的锅底上,也可以设置在盛物器皿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锅底和盛物器皿上。
39.所述支撑部11与盛物器皿2之间设有供凹槽12内的水蒸气通过并流向盛物器皿2侧面的蒸汽通道。凹槽内的水受热形成的水蒸气通过蒸汽通道可以流向盛物器皿2的侧面,由此,盛物器皿的侧面都充满蒸汽,整个盛物器皿内外都有蒸汽充满,食材受热均匀。
40.所述支撑部11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可以为斜面结构如图1和 2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凸缘或凸起,凸缘或凸起间隔设置,如图3和4所示。
41.所述锅胆1上下分成与盛物器皿2相配合的上层和形成凹槽12 的下层,所述盛物器皿2套在锅胆1的上层,且盛物器皿2的侧壁靠近锅胆1的内侧壁。盛物器皿2的侧壁与锅胆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盛物器皿2位于锅胆1的上层区域,盛物器皿及其内的食材占据锅胆上层区域的大部分体积,锅胆1上层区域的水占比较少,锅胆1 内的水主要储存在凹槽12内,由此,受热时锅胆1内的水位能够快速从盛物器皿2下降至凹槽12内。
42.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式内胆可以在电磁炉或燃气灶上直接使用,也可以放置在电饭煲、电热锅等烹饪装置内作为内胆使用。
43.如图5-10所示的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的食材烹饪装置,包括蒸煮式内胆、煲体3和锅盖4,所述锅胆1和盛物器皿2安装在煲体3 内,所述煲体3内设有用于给锅胆1加热盛物器皿2或锅胆1内食材的发热体6,所述煲体3内还设有用于控制发热体6工作的温控系统。烹饪装置可以用于食材的煮和蒸、或清蒸,或水煮等多种烹饪方式。采用烹饪装置煮蒸米饭时,使用者将米放入盛物器皿2内,而锅胆内的水位淹过米高度,操作温控系统控制发热体1工作加热锅胆,锅胆内的水受热从盛物器皿逐渐下降至凹槽内,凹槽内的水蒸气从盛物器皿底部和侧壁的通气孔喷出对大米继续加热至蒸熟米饭,由此实现先煮米后蒸米;在煲汤时,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将食材置于盛物器皿内,先煮汤料再蒸汤料,或者全程煮汤料,在煲汤完成后取出盛物器皿可以快速实现汤料分离。
44.所述发热体6设置在凹槽12的底部或侧壁。发热体可以设置在凹槽12的底部,如图5、8、9和10所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在凹槽12的侧壁,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方式。
45.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凹槽12侧壁的侧壁感温组件71,当侧壁感温组件71检测到槽壁温度高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控系统控制发热体6停止工作,所述凹槽12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槽底温度以防干烧的底部感温组件72。
46.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温控系统可以为电控式温控系统,也可以为机械式温控系统。
47.如图5、8和9所示,当所述的温控系统为电控式温控系统时,所述的电控式温控系统还包括有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发热体6、侧壁感温组件71、用于控制底部感温组件72工作的操作面板511、控制电路板512和熔断器513,所述侧壁感温组件71和底部感温组件72均为温度传感器。蒸饭时,当水量下降到安装侧壁温度传感器的高度时,此处锅胆侧壁的温度上升超过设定值,侧壁温度传感器向控制电路板 512发送信号,电控程序控制继电器断电,结束
蒸饭过程。
48.如图6、7和10所示,当所述的温控系统为机械式温控系统时,所述的机械式温控系统还包括有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发热体6、侧壁感温组件71、用于控制底部感温组件72工作的档位开关521、旋钮522 和熔断器523,所述侧壁感温组件71和底部感温组件72均为温控器。蒸饭时,当水量下降到安装侧壁温控器的高度时,此处锅体温度上升超过设定值,温控器动作断电,结束蒸饭过程。
49.如图7和8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还可以设置为分体式。所述煲体3包括有煲本体31和底座32,所述煲本体31 可取放地设置在底座32上,所述锅胆1和盛物器皿2安装在煲本体 31内,所述煲本体31和底座32内的温控系统通过电源耦合器实现电连接。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煲体3内的温控系统为机械式温控系统,温控系统的底部感温组件72、档位开关521和旋钮522 均设置在底座32上,熔断器523设置在锅胆1的底部,侧壁感温组件71和发热体6安装在凹槽12的侧壁上,侧壁感温组件71和发热体6安装在不同的侧壁位置。发热体6还可以安装在凹槽12的底部。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当煲体3内的温控系统为电控式温控系统时,温控系统的底部感温组件72、操作面板511和pcb板512均设置在底座32上,熔断器513设置在锅胆1的底部,侧壁感温组件71安装在凹槽12的侧壁上,发热体6设置在凹槽12的底部。发热体6还可以安装在凹槽12的侧壁上。
50.如图9和10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还可以设置为密封式。所述煲体3内设有保温罩8,所述锅胆1和盛物器皿2 安装在保温罩8内,所述煲体3和锅盖4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锅胆1 的密封盖41。密封盖41用于防止蒸汽泄露。所述锅盖4上设有用于蒸汽排出的蒸汽阀,避免喷溢出汤汁和降低蒸汽直排出的速度。如图 9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温控系统为电控式温控系统,所述侧壁感温组件71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保温罩8的外侧并穿过保温罩8抵在凹槽12的侧壁上,所述锅盖4为翻盖式,所述密封盖 41抵在锅胆1的开口内侧,所述操作面板511和控制电路板512设置在锅盖4上。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温控系统为机械式温控系统,所述侧壁感温组件71为温控器,温控器安装在保温罩8 的外侧并穿过保温罩8抵在凹槽12的侧壁上,所述锅盖4为扣合式,所述密封盖41扣紧在锅胆1的胆边沿外侧,所述操作面贴531、指示灯板532、拨动开关533设置在煲体3上。
51.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可以用于煮蒸米饭、蒸面食和粗粮、煮粥、作火锅/汤,烹饪时按动操作面板上相应的按钮或将档位开关旋转到相应的位置,通过电控式温控系统或机械式温控系统实施通断电从而实现相应的烹饪功能。
52.一种具有蒸煮式内胆食材烹饪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53.烹饪食材时,具有以下步骤:
54.步骤一,放料和水,于盛物器皿2内置入欲烹饪的食材,于锅胆 1内倒入水,水量深度为淹没过盛物器皿2内食材的高度;
55.步骤二,水煮,将烹饪装置通电,操作温控系统让发热体6工作使锅胆1受热,锅胆1和盛物器皿2内水的温度上升,对盛物器皿2 内的食材加热以实现水煮;
56.步骤三,锅胆1持续受热对食材水煮,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57.步骤四,结束烹饪,将盛物器皿2内食材取出或者取出盛物器皿 2使得盛物器皿内食材与锅胆1内的汤汁分离,盛取锅胆1内的汤汁食用。
58.当盛物器皿内食材为大米时,
59.步骤一,放米和放水,于盛物器皿2内置入欲蒸煮的大米,于锅胆1内倒入水,水量深度为淹没过盛物器皿2内大米的高度;
60.步骤二,泡米,将烹饪装置通电,操作温控系统让发热体6工作使锅胆1受热,锅胆1和盛物器皿2内水的温度上升,实现泡米;
61.步骤三,煮米,锅胆1持续受热,锅胆1和盛物器皿2内的水沸腾,实现煮米;
62.步骤四,蒸米,锅胆1内的水持续受热沸腾,水由液态汽化为水蒸汽,锅胆1内的液态水快速减少,液态水水位从盛物器皿2下降至凹槽12内,避免水泡饭,凹槽12内的液态水沸腾形成水蒸气后,水蒸汽经过盛物器皿2上的通汽孔喷出,透过盛物器皿2内的大米,实现蒸米;
63.步骤五,结束蒸饭,侧壁感温组件71持续检测凹槽侧壁温度变化,当凹槽12内的水位下降至低于设定位置时,凹槽侧壁的温度上升上升超过设定温度值,温控系统控制发热体6停止工作,结束蒸饭。
64.蒸面食时,将食材放入盛物器皿2内,于锅胆1内倒入水,水量深度为低于盛物器皿2内食材的高度;将烹饪装置通电,操作温控系统让发热体6工作使锅胆1受热,锅胆1内的水受热形成的水蒸气透过盛物器皿上的通气孔对面食加热,蒸熟面食。
65.蒸粗粮时,如玉米或红薯等,将食材放入盛物器皿2内,按照上述操作步骤,也可以先煮后蒸,或者全程水煮或全程清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