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3464发布日期:2022-10-21 23:4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2.电热水壶是一种能够对水进行加热的盛水容器,常见于我们的生活中。现有的电水壶一般在水壶壳体上设置指示部件,在煮水的过程中,指示部件一直保持亮起的状态,为使用者以示电水壶处在工作状态;当煮水完成后,电水壶电源断开,指示部件就会熄灭,以告知使用者电水壶不处在工作状态。由于该指示部件不能显示水温状态,使用户不能在煮水过程中识别水加热的进程,导致电热水壶使用不够方便。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1721578274.4(cn2083884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包括有水壶壶体、设置在水壶壶体底部的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发热装置,所述水壶壶体上设置有指示部件,所述发热装置上设置有线路板控制器和与所述线路板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该线路板控制器还与所述指示部件连接,所述指示部件为变色灯,该变色灯随预定的温度呈预定的颜色,所述温度与所述颜色一一对应。
4.上述电水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水壶壶体的温度,然后向线路板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变色灯随预定的温度呈预定的颜色,使用户能够在煮水过程中根据指示灯显示的颜色判断水温,从而识别水加热的进程,使电热水壶使用更加方便。但是,由于该电热水壶中线路板控制器是设置在发热装置上,长时间的过热环境使线路板控制器容易损坏,从而影响线路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线路板控制器不容易发生损坏从而使用寿命更长的电热水壶。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身、加热装置、底座和指示组件,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壶身下端,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壶身的下部外侧、并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有线路板控制器、及靠近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和指示组件均与所述线路板控制器电连接,从而能使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线路板控制器中,所述线路板控制器判定该温度信号所属的温度区间、并控制指示组件显示与该温度区间对应的颜色;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中设有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外侧的安装腔,所述线路板控制器位于所述安装腔中。
7.为了便于对电热水壶进行组装,所述底座包括筒体和与所述筒体下端插接的底板,所述筒体和所述底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的安装腔。
8.为了便于形成安装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下侧敞开,所述底板的上壁设有环壁,该环壁的局部向内凹陷而形成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的第二壳体,且所述的安装腔由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
9.为了便于显示不同的颜色,所述指示组件包括透光灯圈和变色灯,所述壶身的下部向内缩进而形成外肩部,所述透光灯圈设于所述外肩部和所述底座的上端之间,且所述透光灯圈开有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安装槽,所述变色灯容置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线路板控制器电连接。
10.为了使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更加准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设于所述发热盘底部的铝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铝板底部的加热管,所述容置腔中还设有与所述铝板连接的限位件,所述温度传感器被限位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铝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加热管的中央。通过检测铝板的温度而不是加热件的温度,能够使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误差更小,从而使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更加准确。
11.为了便于加热装置和壶身下端的连接,所述发热盘的外侧向下凹陷有能填充粘合剂的填充槽,所述壶身的下端插设于所述填充槽中。
12.为了便于光的漫反射以使透光灯圈形成较好的发光效果,同时,为了避让填充槽,所述透光灯圈的底部设有上锯齿段和下锯齿段,该上锯齿段的锯齿和下锯齿段的锯齿均向下设置,且所述上锯齿段靠近所述透光灯圈的内缘设置,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透光灯圈的底面、并靠近所述透光灯圈的外缘设置。
13.为了便于透光灯圈均匀发光,所述变色灯有两个,且相背离设置。
14.进一步设计,所述变色灯为rgb三原色的led灯。
15.为了便于合理地设置温度区间,所述温度区间分为0~59℃、60~69℃、70~79℃、 80~89℃和90~100℃,且在温度区间为0~59℃时,所述指示组件显示绿色;在温度区间为60~69℃时,所述指示组件显示蓝色;在温度区间为70~79℃时,所述指示组件显示黄色;在温度区间为80~89℃时,所述指示组件显示紫色;在温度区间为90~ 100℃时,所述指示组件显示红色。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线路板控制器设于位于加热装置外侧的安装腔,使线路板控制器能够远离加热装置,能够避免线路板控制器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使线路板控制器不容易损坏,从而使线路板控制器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底板和加热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灯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26.本实施例中的电热水壶,包括壶身1、底座2、加热装置3、线路板控制器4、指示组
件、加热座6、温度传感器7和温控器8等主要零部件。
27.如图3所示,该加热装置3设于壶身1下端。底座2设于壶身1的下部外侧、并与加热装置3之间设有容置腔201,该容置腔201中设有位于加热装置3外侧的安装腔202,线路板控制器4位于安装腔202中,使线路板控制器4能够远离加热装置3,能够避免线路板控制器4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使线路板控制器4不容易损坏,从而使线路板控制器4使用寿命更长。该容置腔201中还设有靠近加热装置3的温度传感器7,且该温度传感器7和指示组件均与线路板控制器4电连接,从而能使温度传感器7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线路板控制器4中,线路板控制器4判定该温度信号所属的温度区间、并控制指示组件显示与该温度区间对应的颜色。底座2能与加热座6电连接,从而能对加热装置3通电,底座2、加热座6和加热装置3之间的电路结构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是指电导线或导电元件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现电信号连接。
28.具体地,该加热装置3包括发热盘31、设于发热盘31底部的铝板32、以及安装在铝板32底部的加热管33(见图3)。该发热盘31的外侧向下凹陷有能填充粘合剂的填充槽331,且壶身1的下端插设于填充槽331中(见图3),从而通过粘合剂将加热装置3和壶身1下端进行粘接,以对壶身1的下端开口进行封堵。该铝板32上连接有限位件,且温度传感器7被限位于限位件和铝板32之间、并位于加热管33的中央,从而对铝板 32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使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水温误差更小,从而使温度传感器7 检测水温更加准确。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为温控器8(见图4),该温控器8用于控制加热管33的电路通断,以实现电热水壶煮水完成后的断电,温控器8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9.该底座2包括筒体21和与筒体21下端插接的底板22(见图1)。该筒体21内壁上设有第一壳体211,该第一壳体211的下侧敞开(见图3和图5),底板22的上壁设有环壁 221,该环壁221的局部向内凹陷而形成与第一壳体211对应的第二壳体221a(见图7),且安装腔202由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21a共同形成(见图3)。
30.该指示组件包括透光灯圈5和变色灯(图中未示出),壶身1的下部向内缩进而形成外肩部11,该透光灯圈5设于外肩部11和筒体21的上端之间(见图3),且透光灯圈5 开有位于容置腔201中的安装槽53(见图6),变色灯容置于安装槽53中、并与线路板控制器4电连接(图中未示出)。该透光灯圈5的底部设有上锯齿段51和下锯齿段52,该上锯齿段51的锯齿和下锯齿段52的锯齿均向下设置,从而便于光的漫反射以使透光灯圈5形成较好的发光效果。该上锯齿段51靠近透光灯圈5的内缘设置,从而能够避让填充槽311,而安装槽53开设于透光灯圈5的底面、并靠近透光灯圈5的外缘设置。该变色灯有两个,且相背离设置,从而便于透光灯圈5均匀发光。该变色灯为rgb三原色的led灯。
31.本实施例中的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为:
32.电热水壶煮水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铝板32的温度信号传输至线路板控制器4中,线路板控制器4判定该温度信号所属的温度区间、并控制指示组件显示与该温度区间对应的颜色。当温度区间在0~59℃时,指示组件显示绿色;温度区间在60~ 69℃时,指示组件显示蓝色;温度区间在70~79℃时,指示组件显示黄色;温度区间在 80~89℃时,指示组件显示紫色;温度区间在90~100℃时,指示组件显示红色。
33.当电热水壶煮水完成后,温控器8控制与加热管33连通的电路断开,使加热装置3 停止加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