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对流装置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4340发布日期:2022-12-17 09:3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对流装置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对流装置及烤箱。


背景技术:

2.烤箱是将食物收容于密闭的空间中,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一种设备。根据热源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燃气烤箱及电烤箱。燃气烤箱主要是将气体作为燃料,通过对多个喷嘴供给气体,利用气体点燃产生的火焰对食物进行加热。电烤箱则利用电驱动多个加热器,利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对食物进行加热,由于电烤箱具有烹饪速度快、热效率高、稳定性高等特点,成为普遍消费者首选。
3.目前现有带热风对流功能的烤箱,一种是单个热风对流组件,另外一种是并排同一侧面的两个热风对流组件。单个热风很难满足腔体死角位置的热风对流,同侧两个热风组件很难满足热风对流的均匀性。无论是单个热风还是同侧面的双热风都是单向性质的吸气和吹气、均匀性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对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热风对流装置热风循环不均匀的问题。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风对流装置,包括腔体、第一热风组件和第二热风组件;所述第一热风组件和所述第二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外侧;所述腔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腔体的右侧设有第三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热风组件和所述第二热风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进风口形成空气对流;所述腔体内形成热风循环。
5.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对流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所述第一热风组件和所示第二热风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条和所述第二安装条与所述腔体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左侧的第一电机安装板、第一电机、第一热风加热腔、第一发热管和第一扇叶;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板的左侧,所述第一热风加热腔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板的右侧,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板和所述第一热风加热腔,所述第一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且置于所述第一热风加热腔,所述第一发热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热风加热腔,且环绕所述第一扇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右侧的第二电机安装板、第二电机、第二热风加热腔、第二发热管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板的右侧,所述第二热风加热腔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板的左侧,且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电机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热风加热腔,所述第二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且置于所述第二热风加热腔,所述第二发热管安装于所述第二热风加热腔,且环绕第
二扇叶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正对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扇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第一底板,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扇叶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叶片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中间。
11.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左外侧设有第一突起物,所述第一热风加热腔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突起物与所述第一槽配合,使所述第一热风组件与所述腔体定位配合。
12.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右外侧设有第二突起物,所述第二热风腔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突起物与所述第二槽配合,使所述第二热风组件与所述腔体定位配合。
13.进一步地,所示烤箱包括上述的热风对流装置。
14.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风对流装置,第一热风组件和第二热风组件工作时,腔体内形成三层对流层,使得腔体内部热循环更均匀。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对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对流装置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对流装置的另一视角爆炸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对流装置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
24.腔体1、第一热风组件3、第二热风组件4、第一出风口61、第一进风口62、第二出风口63、第二进风口71、第三出风口72、第三进风口73、第一安装条8、第二安装条9、第一电机安装板10、第一电机11、第一热风加热腔12、第一发热管13、第二电机安装板14、第二电机15、第二热风加热腔16、第二发热管17、第一扇叶18、第二扇叶19、第一突起物20、第一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 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风对流装置,包括腔体1、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所述第一热风组件3和所述第二热风组件4设于所述腔体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外侧;所述腔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62、第一出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3;所述腔体1的右侧设有第三出风口 72、第二进风口71和第三进风口73,所述第一热风组件3和所述第二热风组件 4工作时,所述第一进风口62与所述第三出风口72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一出风口6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63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二进风口71与所述第三进风口73形成空气对流;所述腔体1内形成热风循环。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主要用于把热风组件内的热量带到腔体1内,并在腔体1内形成多层对流层。腔体1主要用于盛放食物。腔体1与门板2通过铰链连接。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工作时,第一进风口62进风,第三出风口72出风,第一进风口62与第三出风口72形成第一对流层,第一对流层从右往左流动;第一出风口61出风,第二进风口71进风,第一出风口61与第二进风口71形成第二对流层,第二对流层从左往右流动;第二出风口63出风,第三进风口73进风,第二出风口63与第三进风口73形成第三对流层,第三对流层从左往右流动。第一对流层、第二对流层和第三对流层不断循环,带动热量流动。当用户把食物放入腔体1,打开电源,热风对流装置开始工作,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开始产生热量,腔体1内形成三层对流层,腔体1内的空气不断循环,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产生的热量被带到腔体1内,食物被热熟。三层对流层形成闭合的循环路线,且无死角的加热食物,增加了热风对流装置热风对流的均匀性。
29.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热风对流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条8和第二安装条9,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条8和第二安装条9与腔体1连接。第一安装条8和第二安装条9具有固定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的作用。第一安装条8设有第一螺丝过孔,第一热风组件3设有第一螺纹孔。螺丝穿过第一螺丝过孔,与第一螺纹旋合,第一热风组件3被固定于腔体1。第二安装条9设有第二螺丝过孔,第二热风组件4设有第二螺纹孔。螺丝穿过第二螺丝过孔,与第二螺纹旋合,第二热风组件4被固定于腔体1。
3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热风组件3包括设于腔体1左侧的第一电机安装板10、第一电机11、第一热风加热腔12、第一发热管13和第一扇叶18;第一电机11安装于第一电机安装板10的左侧,第一热风加热腔12安装于第一电机安装板10的右侧,且第一电机11的电机轴穿过第一电机安装板10和第一热风加热腔12,第一扇叶18安装于第一电机11的电机轴,且置于第一热风加热腔 12,第一发热管13安装于第一热风加热腔12,且环绕所述第一扇叶18。第一电机安装板10主要用来固定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主要迫使空气流动。第一
热风加热腔12主要汇拢热风,防止热风逃逸。第一发热管13主要加热空气,提供热量。当第一加热组件3工作时,第一电机11开始转动,第一发热管13开始发热。第一进风口62进风,空气经过第一发热管13加热,后从第一出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3吹出。空气不断循环加热,不断循环加热的空气可把食物热熟。
3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热风组件4包括设于腔体1右侧的第二电机安装板14、第二电机15、第二热风加热腔16、第二发热管17和第二扇叶19;第二电机15安装于第二电机安装板14的右侧,第二热风加热腔16安装于第二电机安装板14的左侧,且第二电机15的电机轴穿过第二电机安装板14和第二热风加热腔16,第二扇叶19安装于第二电机15的电机轴,且置于第二热风加热腔 16,第二发热管17安装于第二热风加热腔16,且环绕第二扇叶19。第二电机安装板14主要用来固定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主要迫使空气流动。第二热风加热腔16主要汇拢热风,防止热风逃逸。第二发热管17主要加热空气,提供热量。当第二加热组件4工作时,第二电机15开始转动,第二发热管17开始发热。第二进风口71进风,空气经过第二发热管17加热,后从第二进风口71和第三进风口73吹出。空气不断循环加热,不断循环加热的空气可把食物热熟。
32.进一步地,第一电机11与第二电机15正对设置。当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工作时,腔体1内形成平行的三层对流层。三层对流层之间不断循环,把第一热风组件3和第二热风组件4的热量带到腔体1,进而把食物热熟。
3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扇叶18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第一底板,多个第一叶片设于第一底板的外围。第一扇叶18安装于第一电机轴,第一电机11 工作时,第一电机轴转动,带动第一扇叶18转动。第一扇叶18转动,带动附近的空气,第一进风口62吸入空气。由于空气的流动,第一进风口62不断有空气补充,空气通过第一发热管13加热。由于第一热风加热腔12的阻挡,空气只能从第一出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3流出。空气不断循环加热。
3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扇叶19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和第二底板,多个第二叶片设于第二底板的中间。第二扇叶19安装于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15工作时,第二电机轴转动,带动第二扇叶19转动。第二扇叶19转动,带动附近的空气,第三出风口72吹出空气。由于空气的流动,第三出风口72不断有空气补充,空气通过第二发热管17加热。由于第二热风加热腔16的阻挡,空气只能从第二进风口71和所述第三进风口73流入。空气不断循环加热。
3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腔体1的左外侧设有第一突起物20,第一热风加热腔12设有第一槽21,第一突起物20与第一槽21配合,使第一热风组件3与腔体1定位配合。由于第一热风组件3与腔体1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性差,增加第一突起物20,增加第一热风组件3与腔体1的位置限制。在第一热风组件3与腔体1安装时,通过第一突起物20与第一槽21的配合,可减小第一热风组件3与腔体1的安装误差。
36.进一步地,腔体1的右外侧设有第二突起物,第二热风腔16设有第二槽,第二突起物与第二槽配合,使第二热风组件4与腔体1定位配合。由于第二热风组件4与腔体1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性差,增加第二突起物,增加第二热风组件 4与腔体1的位置限制。在第二热风组件4与腔体1的安装时,通过第二突起物与第二槽的配合,可减小第二热风组4件与腔体1的安装误差。
37.在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烤箱,如图1所示,烤箱包括上述的热风对流装置,该烤箱的具体结构参照以上实施例,由于本烤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
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