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4179发布日期:2022-10-14 22:0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桌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一部分人群是需要长期做的座椅上工作、学习等,长时间的坐姿会使腰椎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导致一些腰椎疾病的发生,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为此,我们设计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能够有效地纠正使用者的坐姿,可以以适合自己的姿势坐立,适合大部分人群。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还包括有柱状腰靠、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腰靠调节机构、腰靠升降机构和弹性椅套,座椅本体的靠背部开设有容纳口,柱状腰靠安装在容纳口内,容纳口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座椅本体靠背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座椅本体靠背部的弧形一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为摇杆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驱动端分别与容纳口两侧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从动端分别与柱状腰靠的两端转动连接,腰靠调节机构位于座椅本体的一侧并且与第一连接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腰靠升降机构位于座椅本体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弹性椅套套设在椅座本体的表面。
6.优选的,腰靠调节机构包括滑动块、旋钮、螺纹杆和手拧锁紧螺母,座椅本体靠背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轨迹相同,第二滑槽的宽度大于第一滑槽的宽度,滑动块滑动于第二滑槽内,螺纹杆贯穿滑动块与第一连接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螺纹杆与滑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旋钮固定安装在螺纹杆的外端,手拧锁紧螺母套设于螺纹杆上且位于滑动块和旋钮之间。
7.优选的,柱状腰靠的两端均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向内延伸的圆槽,两个圆槽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从动端滑动连接。
8.优选的,腰靠升降机构包括壳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壳体固定安装在座椅本体的一侧,壳体贴合第一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滑槽一致的第三滑槽,第二连接杆的驱动端贯穿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水平设置,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杆水平直线滑动的第四滑槽。
9.优选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杆上下晃动的限位条,限位条紧贴第二连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靠近座椅本体的一端。
10.优选的,第二连杆靠近座椅本体前侧的一端安装有手动调节杆,手动调节杆贯穿壳体且可跟随第二连杆有一定距离的滑动。
11.优选的,手动调节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壳体远离座椅本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均
匀排列的限位槽,限位槽与手动调节杆的直径相适应。
12.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通过在座椅本体的靠背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柱状腰靠的容纳腔,柱状腰靠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有腰靠调节机构和腰靠升降机构,弹性椅套套设在座椅本体的表面,使用者坐在座椅本体的弹性椅套上时,背部自然的会靠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柱状腰靠会支撑座椅本体靠背部表面的弹性椅套形成拱起部分,而拱起部分会很好的承托着使用者的腰部,从而可以减缓使用者腰椎所受到的部分压力。
14.2.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手动调节杆,使用者通过握住手动调节杆前后移动,即可带动第二连杆运动,从而调节柱状腰靠的高度。
15.3.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上设有多个限位槽,当使用者将柱状腰靠的高度调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向右转动手动调节杆至限位槽内即可。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18.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19.图4是本技术侧后方的立体图;
20.图5是本技术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6是本技术柱状腰靠、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立体装配图;
22.图7是本技术腰靠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23.图8是本技术腰靠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24.图9是本技术图8沿b-b截面的剖视图;
25.图中标号为:
26.1-座椅本体;1a-容纳口;1b-第一滑槽;1c-第二滑槽;
27.2-柱状腰靠;2a-圆槽;
28.3-第一连接杆;
29.4-第二连接杆;
30.5-腰靠调节机构;5a-滑动块;5b-旋钮;5c-螺纹杆;5d-手拧锁紧螺母;
31.6-腰靠升降机构;6a-壳体;6a1-第三滑槽;6a2-第四滑槽;6a3-限位条;6a4-限位槽; 6b-第一连杆;6c-第二连杆;6d-手动调节杆;
32.7-弹性椅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如图1-9所示,本技术提供:
35.一种可缓解腰椎压力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还包括有柱状腰靠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腰靠调节机构5、腰靠升降机构6和弹性椅套7,座椅本体1的靠背部开设有容纳口1a,柱状腰靠2安装在容纳口1a内,容纳口1a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座椅本体1靠背部的
第一滑槽1b,第一滑槽1b与座椅本体1靠背部的弧形一致,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 均为摇杆状,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驱动端分别与容纳口1a两侧的第一滑槽1b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从动端分别与柱状腰靠2的两端转动连接,腰靠调节机构5位于座椅本体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连接杆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腰靠升降机构6位于座椅本体1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杆4转动连接,弹性椅套7套设在椅座本体的表面。
3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座椅如何缓解使用者的腰椎压力。为此,本技术通过在座椅本体1的靠背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柱状腰靠2的容纳腔,柱状腰靠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连接有腰靠调节机构5和腰靠升降机构6,弹性椅套7 套设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使用者坐在座椅本体1的弹性椅套7上时,背部自然的会靠在座椅本体1的靠背上,柱状腰靠2会支撑座椅本体1靠背部表面的弹性椅套7形成拱起部分,而拱起部分会很好的承托着使用者的腰部,从而可以减缓使用者腰椎所受到的部分压力。
37.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
38.腰靠调节机构5包括滑动块5a、旋钮5b、螺纹杆5c和手拧锁紧螺母5d,座椅本体1靠背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c,第二滑槽1c与第一滑槽1b轨迹相同,第二滑槽1c的宽度大于第一滑槽1b的宽度,滑动块5a滑动于第二滑槽1c内,螺纹杆5c贯穿滑动块5a与第一连接杆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螺纹杆5c与滑动块5a之间为螺纹连接,旋钮5b固定安装在螺纹杆5c的外端,手拧锁紧螺母5d套设于螺纹杆5c上且位于滑动块5a和旋钮5b之间。
3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节柱状腰靠2对座椅本体1靠背部的拱起高度。为此,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滑动块5a、旋钮5b、螺纹杆5c和手拧锁紧螺母5d,通过转动旋钮5b可以驱动第一连接杆3转动,第一连接杆3继而带动柱状腰靠2围绕螺纹杆 5c为旋转轴做圆周运动,从而改变柱状腰靠2顶在弹性椅套7上的拱起高度。
40.进一步的,如图4-6所示:
41.柱状腰靠2的两端均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向内延伸的圆槽2a,两个圆槽2a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从动端滑动连接。
4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旋钮5b在转动过程中会通过螺纹带动第一连接杆3沿螺纹杆5c长度方向产生轴向移动,如何保证第一连接杆3与柱状腰靠2之间有活动空间且不影响旋钮5b的调节。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柱状腰靠2的两端设有圆槽2a,第一连杆6b和第二连杆6c的驱动端分别与两个圆槽2a滑动连接,当旋动旋钮5b带动第一连接杆3产生轴向移动时,第一连接杆3顺着圆槽2a向柱状腰靠2的内部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不会影响旋钮5b对柱状腰靠2的调节。
43.进一步的,如图7-9所示:
44.腰靠升降机构6包括壳体6a、第一连杆6b和第二连杆6c,壳体6a固定安装在座椅本体 1的一侧,壳体6a贴合第一滑槽1b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滑槽1b一致的第三滑槽6a1,第二连接杆4的驱动端贯穿第一滑槽1b和第三滑槽6a1与第一连杆6b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6b的一端与第二连杆6c铰接,第二连杆6c水平设置,壳体6a的底部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杆6c水平直线滑动的第四滑槽6a2。
4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腰靠升降机构6如何对柱状腰靠2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为此,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6a、第一连杆6b和第二连杆6c,第二连杆
6c 可以水平直线滑动,使用者通过推动第二连杆6c可以带动第一连杆6b运动,因为第一连杆 6b与第二连接杆4转动连接,所以第一连杆6b即可带动第二连接杆4沿着第三滑槽6a1的轨迹上下运动,通过第二连接杆4的运动即可实现对柱状腰靠2的高度调节。
46.进一步的,如图7-9所示:
47.壳体6a的内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杆6c上下晃动的限位条6a3,限位条6a3紧贴第二连杆6c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壳体6a内部靠近座椅本体1的一端。
4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二连杆6c滑动过程中如何保证不会上下晃动。为此,本技术通过在壳体6a的内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杆6c上下晃动的限位条6a3,通过限位条6a3,第二连杆6c可以保持直线滑动。
49.进一步的,如图7-9所示:
50.第二连杆6c靠近座椅本体1前侧的一端安装有手动调节杆6d,手动调节杆6d贯穿壳体 6a且可跟随第二连杆6c有一定距离的滑动。
5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使用者直接用手调节第二连杆6c不方便。为此,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手动调节杆6d,使用者通过握住手动调节杆6d前后移动,即可带动第二连杆6c运动,从而调节柱状腰靠2的高度。
52.进一步的,如图7-9所示:
53.手动调节杆6d与第二连杆6c转动连接,壳体6a远离座椅本体1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限位槽6a4,限位槽6a4与手动调节杆6d的直径相适应。
5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者将柱状腰靠2调节至一定高度时,如何将其固定住。为此,本技术通过在壳体6a上设有多个限位槽6a4,当使用者将柱状腰靠 2的高度调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向右转动手动调节杆6d至限位槽6a4内即可,此时有限位槽 6a4的阻挡,第二连杆6c不会再次发生位移。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