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9973发布日期:2022-10-22 01:1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436839u于2012年9月19日公开了一种电蒸锅,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锅胆,锅胆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盘,加热盘的内部设置有发热管,锅胆内设置有聚能罩,所述聚能罩为凹形结构,聚能罩上开有蒸汽流通口,发热管呈螺旋状分布于聚能罩下方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蒸锅具有加热快、产生蒸汽快、加热食物效率高的优点。
3.基于上述,现有的聚能罩是单独防止在锅胆内,在聚能罩的上方还需要设置一个承托蒸隔的固定件,这种设置方式导致整体的结构过于复杂,而且聚能罩的底部需要与锅胆进行定位,否则聚能罩存在放置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包括设置在锅体底部的发热组件,所述锅体内设置有蒸笼,所述蒸笼上方盖合有盖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蒸笼的下面悬挂有向下延伸的聚能罩,所述聚能罩与所述蒸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聚能罩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聚能罩的底部与所述锅体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所述发热组件位于聚能罩的下方。
6.进一步,所述聚能罩包括上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的下端面上内外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内罩与外罩,所述内罩所在范围内的上连接体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蒸汽输出孔,所述上连接体与所述蒸笼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所述内罩与所述外罩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过水槽。
8.进一步,所述外罩的上部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蒸汽输出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罩所在范围内。
9.进一步,所述上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蒸笼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所述延伸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在所述凹槽内实现固定的限位凸台。
10.进一步,所述上连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蒸笼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所述延伸环的内壁上内螺纹,聚能罩通过上连接体与延伸环螺纹相接。
11.进一步,所述发热组件位于内罩与外罩之间的范围内。
12.进一步,所述蒸笼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以及向下凹陷的凹陷区,所述通孔与所述凹陷区间隔设置。
13.进一步,所述蒸笼的内底面上还设置有条形凹陷区域,所述条形凹陷区域和所述凹陷区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孔。
14.本实用新型中的蒸笼的下面悬挂有向下延伸的聚能罩,所述聚能罩与所述蒸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聚能罩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聚能罩的底部与所述锅体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
水间隙,所述发热组件位于聚能罩的下方;在使用时,位于聚能罩外部的锅体内如同一个水箱,能通过进水间隙向聚能罩内实现加水或补水,当位于聚能罩下方的发热组件工作时,处于聚能罩内部的水就先被加热,从而能够快速的产生蒸汽,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聚能罩与蒸笼可拆卸连接,当不使用时,可以将聚能罩拆下来放在蒸笼进行收藏,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5.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组件位于内罩与外罩之间的范围内,故而能够集中加热位于内罩与外罩之间的水,从而快速产生蒸汽,提高了工作效率。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蒸笼与聚能罩的分解时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为锅体,20为聚能罩,200为过水槽,210为外罩,220为内罩,230为上连接体,231为凹槽,240为第一蒸汽输出孔,250为第二蒸汽输出孔,30为蒸笼,310为蒸汽通孔,320为凹陷区,330为通孔,340为条形凹陷区域,350为延伸环,360为限位凸台,40为盖体,50为发热组件,60为进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参见图1-图5,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包括设置在锅体10底部的发热组件50,所述锅体10内设置有蒸笼30,所述蒸笼30上方盖合有盖体40,所述蒸笼30的下面悬挂有向下延伸的聚能罩20,所述聚能罩20与所述蒸笼30可拆卸连接,所述聚能罩20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聚能罩20的底部与所述锅体10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60,所述发热组件50位于聚能罩20的下方。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能罩20包括上连接体230,所述上连接体230的下端面上内外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内罩220与外罩210,所述内罩220所在范围内的上连接体230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蒸汽输出孔240,所述上连接体230与所述蒸笼30可拆卸连接。
26.所述内罩220与所述外罩21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过水槽200。所述过水槽200能使外部的水流入到聚能罩内。
27.所述外罩210的上部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蒸汽输出孔250,所述发热组件50设置在所述外罩210所在范围内。
28.所述上连接体230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231,所述蒸笼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350,所述延伸环350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在所述凹槽231内实现固定的限位凸台360。
29.所述上连接体23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蒸笼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350,所述延伸环350的内壁上内螺纹,聚能罩20通过上连接体230与延伸环350
螺纹相接。
30.所述发热组件50位于内罩220与外罩210之间的范围内
31.所述蒸笼3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30以及向下凹陷的凹陷区320,所述通孔330与所述凹陷区320间隔设置。
32.所述蒸笼30的内底面上还设置有条形凹陷区域340,所述条形凹陷区域340和所述凹陷区320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孔310。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包括设置在锅体(10)底部的发热组件(50),所述锅体(10)内设置有蒸笼(30),所述蒸笼(30)上方盖合有盖体(40),其特征是所述蒸笼(30)的下面悬挂有向下延伸的聚能罩(20),所述聚能罩(20)与所述蒸笼(30)可拆卸连接,所述聚能罩(20)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聚能罩(20)的底部与所述锅体(10)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60),所述发热组件(50)位于聚能罩(2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聚能罩(20)包括上连接体(230),所述上连接体(230)的下端面上内外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内罩(220)与外罩(210),所述内罩(220)所在范围内的上连接体(230)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蒸汽输出孔(240),所述上连接体(230)与所述蒸笼(30)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罩(220)与所述外罩(21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过水槽(20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罩(210)的上部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蒸汽输出孔(250),所述发热组件(50)设置在所述外罩(210)所在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接体(230)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231),所述蒸笼(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350),所述延伸环(350)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在所述凹槽(231)内实现固定的限位凸台(36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接体(23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蒸笼(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环(350),所述延伸环(350)的内壁上内螺纹,聚能罩(20)通过上连接体(230)与延伸环(350)螺纹相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发热组件(50)位于内罩(220)与外罩(210)之间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蒸笼(30)的内底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30)以及向下凹陷的凹陷区(320),所述通孔(330)与所述凹陷区(320)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蒸笼(30)的内底面上还设置有条形凹陷区域(340),所述条形凹陷区域(340)和所述凹陷区(320)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孔(310)。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速出蒸汽的加热器结构,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蒸笼,所述蒸笼上方盖合有盖体,所述蒸笼的下面悬挂有向下延伸的聚能罩,聚能罩与蒸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聚能罩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聚能罩的底部与所述锅体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所述聚能罩下方的锅体上设置有发热组件,聚能罩上方的蒸笼上设置有蒸汽通孔。在使用时,位于聚能罩外部的锅体内如同一个水箱,能通过进水间隙向聚能罩内实现加水。发热组件工作时,将上方聚能罩内的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向上经过蒸汽通孔输出到蒸笼内。外部的水箱能实时进行补水,防止烧干。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聚能罩,直接将聚能罩安装在蒸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合理。合理。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洪 曾云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美斯特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0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