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3965发布日期:2022-11-05 03: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


背景技术:

2.现有羽绒被大都采用单一重复的方形绗缝来组成充绒格,一床羽绒被的充绒格数量为7*8或6*7,格子规则分布在被褥面。
3.如公告号cn202636368u公开的一种夹心切穿防绒被褥,包括被子本体,所述的被子本体包括和面布与底布,面布与底布之间设有衬布。通过在面布、底布之间放置衬布进行缝制,形成每个独立的单元格,有效地阻止羽绒在每个管道中自由移动,显著的改善了羽绒被的性能,杜绝中间少两边多的不均匀现象,同时,产生的针孔处均与填充物隔离,彻底防止针孔漏毛。
4.但是包括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内的大部分现有技术的被褥因为这种平均分布的充绒格而导致与人体的贴合度下降,因为人体构造上,不同部位被尽可能贴合,要求是不同的。同样的,因此导致绒子在充绒格中很难得到完全舒展,绒子在被褥中分布平均,人体不容部位对于热量的需求,也就是需要的保暖程度是不同的,现有羽绒被很难达到分区控温保暖的目的,尤其是人体腹部和肩颈区所对应的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由若干横向分格件和纵向分格件交错绗缝组成大小不一的羽绒单元;所述横向分格件整体呈由上向下扩张的趋势,所述纵向分格件整体呈由中心向两侧扩张的趋势;
8.其中,所述被褥按中心向两侧的方向依次分为主核心区、副核心区以及侧身区,所述主核心区、所述副核心区以及所述侧身区绗缝组成主体部分;
9.在所述主体部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绗缝有肩颈区和足部区。
10.一种方式,所述被褥充绒后整体呈蚕茧状,中心鼓胀,两端侧贴平。
11.一种方式,所述副核心区关于所述主核心区对称设置,所述侧身区关于所述副核心区对称设置。
12.一种方式,充绒后,相邻横向曲线分格件内的所述主核心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副核心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
13.一种方式,充绒后,相邻横向曲线分格件内的所述副核心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侧身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
14.一种方式,充绒后,相邻纵向曲线分格件内的所述肩颈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
表面积大于所述足部区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被褥整体充绒后呈蚕茧状,使得被褥更加贴合人体,保暖效果更好,包裹感更强。不同区域的保暖性能不同,科学进行调整,尤其照顾了肩颈区和腹部的保暖,保暖和散热更加合理,空气流动调整后更利于锁热。在满足御寒保暖的睡眠需求的同时,迎合了消费者外观审美的要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绒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绒前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暖分区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0、主核心区;20、副核心区;30、侧身区;40、肩颈区;50、足部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4.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其贴身面上由若干横向分格件和若干纵向分格件交错绗缝组成大小不一的羽绒单元,横向分格件整体呈现由上向下扩张的趋势,即横向分格件整体从上向下外凸;纵向分格件整体呈由中心向两侧扩张的趋势,即纵向分格件整体以中心为对称准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整体由中心向两侧外凸。被褥分为主体部分和主体部分上的附加部分。
25.主体部分按中心向两侧的方向依次分为最中心的主核心区10、主核心区10两侧对称设置的副核心区20以及两侧副核心区20外侧对称设置的侧身区30。主核心区10、副核心区20以及侧身区30绗缝组成主体部分。两侧的副核心区20和侧身区30均关于主核心区 10对称。主核心区10对应人体的核心温度中心区域,副核心区20 对应人体的核心温度大部分区域,主核心区10与副核心区20组成了主要保暖区域,对应人体的核心温度区域,如胸部、腹部等。侧身区30对应被褥的边侧区域,主要方便压脚和防漏风。
26.附加部分分为肩颈区40和足部区50。肩颈区40对应人体肩膀和脖颈的部分。足部区50对应足部和脚踝部分。
27.优选的,如图2所示,充绒前,落实到边线的绗缝情况,对应纵向分格件的分布,主核心区10对应的顶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a为 42cm,底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n为28cm;单侧副核心区20对应的顶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b为63cm,底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m为51cm;单侧侧身区30对应的顶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c为16cm,底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l为35cm;被褥总长度为200cm。横向分格件的分布上,从上至下,相邻横向分格件之间,在侧边边线上对应的分布,边线绗缝宽度尺寸依次是d为36.5cm,e为22cm,f为28cm,g为32.5cm, h为27cm,i为24cm,j为25cm,k为35cm,被褥总宽度为230cm。因为羽绒单元在深度尺寸上存在差异,因此充绒前贴身面各部分的羽绒单元的表面积与充绒后对应羽绒单元的表面积存在差异或变化,以充绒后的实际情况为准。
28.优选的,如图1所示,充入鹅绒后,被褥整体膨胀起来,中心鼓胀,两端侧相比较稍微贴平一些,被褥整体呈蚕茧状。充绒后的被褥,相邻横向曲线分格件内,主核心区10的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大于副核心区20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副核心区20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大于侧身区30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相邻纵向曲线分格件内,肩颈区40的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大于足部区50单个羽绒单元贴身面的表面积。具体的,充绒后,落实到边线的绗缝情况,对应纵向分格件的分布,主核心区10因膨胀细分为中心的第一主核心部分和第一主核心部分两侧对称的第二主核心部分,第一主核心部分对应的顶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a1为 16cm,单侧第二主核心部分对应的顶部边线绗缝长度尺寸a2为22cm;单侧副核心区20对应的边线绗缝长度尺寸b1为27cm,单侧侧身区 30对应的边线绗缝长度尺寸c1为43cm。被褥整体长度和宽度不改变,仅是膨胀和挤压导致各部分的羽绒单元出现变化。
29.如图3所示,充绒后的被褥在使用时,肩颈区40和足部区50以及腹部区域相较于其他部位,内部温度更高,保暖效果更好,其中肩颈区40的保暖效果优于足部区50。
30.相较于常规羽绒产品绒子分布均匀,没有对人体不同部位散热情况和保暖需求来调整绒子分布和空气流动。本实用新型以人体睡眠习惯为依据进行分区设计,用若干横向曲线分格件和若干纵向曲线分格件交错绗缝组成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羽绒单元,形成不同的分区,四周的羽绒单元更小,使得绒子和绒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减少空气在区间的流动,提高防风质量。被子四角处增加充绒量使四角作为被子的固定点位,减少踢被导致的温度散失。通过模拟蚕茧形态来包裹人体,贴合人体曲线,针对更需要保暖的腹部和肩颈区40,增加羽绒单元的空间体积,使得此区域的绒子可以充分舒展,更加贴身保暖。
31.通过改变绗缝线的弧度和排列方式。结合大小不一的羽绒单元和绗缝线的合理排列,使得人体获得包裹感,更加贴合、不漏风。在不同区域的充绒体积影响下获得不同的保暖功能,实现了绗缝工艺在包裹性上的运用,更加实用。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