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头及清洗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4098发布日期:2022-11-08 21:0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转接头及清洗基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头及清洗基站。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清洁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为了便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等进行清洗,一种为清洁机器人配置的清洗基站逐渐成为高端清洁机器人的标配。目前的清洗基站基本是采用水箱提供清洗用的清水以及接收清洗产生的污水,在需要添加清水时,通常需要将对应的水箱取出进行手动添加,在需要清除对应水箱内的污水时,需要将水箱取出后才能将污水倒掉。
3.为了提升用户使用清洁基站的便利性,申请人首次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上下水的清洗基站,其包括能够自动上下水的水箱,水箱的侧部连接有为水箱上水或者供水箱下水的转接管道,转接管道的一端连通水箱的储水腔,另一端伸入至基站主体上的插接口处。不过在需要将水箱从基站主体上拆卸下来时,与水箱连接的转接管道会被基站主体阻挡,只有先将转接管道从水箱上拆下,才可以使水箱从清洗基站上移出而不受干涉,同样在将水箱装配至清洗基站时,还需要再将转接管道连接至水箱上,这显然不利于水箱的快速拆装。而且,在对转接管道进行拆装时,还需要配备专门拆装辅助工具,如此则带来拆装辅助工具的存放和容易丢失的问题,因此并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头和清洗基站,有利于快速拆装水箱,无需使用拆装辅助工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头,被配置为连接至清洗基站的基站主体,所述基站主体包括水箱,所述转接头用于将外部水路和所述基站主体的水箱连通,所述转接头包括:
6.壳体;
7.转接管道,所述转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转接管道的第二端从所述壳体伸出,所述转接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水箱的水路输送管道插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转接管道固定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之间设有第一径向密封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径向密封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径向密封环沿所述水路输送管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道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相互套接;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设有第二径向密封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的侧部和所述第二水管的侧部中的一者凸设有卡扣,所述第一水管的侧部和所述第二水管的侧部中的另一者设有卡槽或卡孔,所述卡扣卡
接在所述卡槽或卡孔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的卡接处套设有套筒。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接头,所述接头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并从所述外壳的一侧凸出以形成所述套筒。
15.在一些实施例中,
16.所述第一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暴露在所述第二水管外侧,所述第二管部插入所述第二水管内,所述第二管部于靠近所述第一管部的位置向外凸设有所述卡扣;
17.所述第二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管部和第四管部,所述第三管部用于与所述水箱的水路输送管道插接,所述第四管部远离所述第三管部的一端形成插入口,所述第四管部靠近所述插入口的位置设有所述卡槽或卡孔;
18.所述第二管部由所述插入口插入至所述第四管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
20.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壁横截面尺寸从与所述第一管部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逐渐缩小;
21.所述第四管部的内孔横截面尺寸从形成所述插入口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插入口的一端逐渐缩小。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将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形成的水路通道截断或打开。
24.在一些实施例中,
25.所述转接管道包括两个,所述单向阀设于其中一个转接管道内,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芯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水管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阀芯设于所述第二水管内,所述弹性件抵接在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阀芯之间;
26.在所述转接管道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插接的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压缩,所述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转接管道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脱出,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而使所述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
27.在一些实施例中,
28.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四管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
29.所述第二台阶朝向所述第四管部的一侧形成有内倒角;
30.所述阀芯上套设有密封圈,当所述阀芯处于使所述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所述密封圈抵顶于所述内倒角处。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
32.主体部,滑设在所述第三管部内;
33.堵头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二台阶抵顶;
34.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阀芯的主体部靠近所述堵头部的位置处。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接管道中的第二水管的结构形状相同。
36.在一些实施例中,
37.所述壳体内具有对所述转接管道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转接管道插入所
述第一限位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转接管道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按压卡扣结构,所述按压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和与所述按压件连接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被配置为在所述转接头插接至所述基站主体时卡接在基站主体,以及在所述按压件被按压时内收以使所述转接头能够从所述基站主体上拔出;
39.所述卡扣件包括朝背离所述转接头插入所述基站主体的插入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所述基站主体面向所述卡扣件的一侧表面设有阻碍所述卡扣件及所述第一凸出部沿内收方向运动的阻挡部。
4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转接头。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主体包括基站壳体,基站壳体设有供所述水箱容纳的容纳空间,所述基站壳体的一侧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水路输送管道与所述插接口相对;所述转接头插设在所述插接口处。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设有用于对所述水路输送管道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在所述水路输送管道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所述水路输送管道通过软管安装至所述水箱。
43.本技术实施例利用转接头的转接管道与水箱的水路输送管道直接插接,使得转接头从水箱上拔出即可脱离水箱,进而可对水箱进行拆除,有利于水箱的快速取出。同样在进行水箱的装配时,也可将转接头插入对应的安装位置,即可将水箱与外部水路连通,有利于具有自动上水和/或下水功能的水箱的快速装配。而且,通过转接头的转接管道与水箱的水路输送管道直接插接,无需使用拆装辅助工具,避免了拆装辅助工具的存放和容易丢失的问题,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44.图1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基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2显示了图1中基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6.图3显示了图1中基站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4a显示了图1中水箱和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4b显示了基站壳体、水箱与转接头的配合状态剖视图。
49.图4c显示了图4b中的f处放大图。
50.图5显示了图1中水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1.图6显示了图4c中水箱和转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2.图7a显示了转接头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53.图7b显示了转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
于基站的水箱正常工作时的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6.请参阅图1至图7b,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例如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对配备有清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补水,及/或,对配备有污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污水排出。其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能够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也可以包括能够被用户手持驱动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清洗机等。
57.基站可以包括基站主体201以及被配置为连接至基站主体201的转接头211。基站主体201可以包括水箱202,转接头211用于将外部水路和基站主体201的水箱202连通。
58.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主体201可以进一步包括基站壳体203、设置在基站壳体203的清洗系统,以及水路输送系统,清洗系统可以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如拖擦件)、行走轮等进行清洗。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主体201可以不设置有清洗系统,而仅能够通过水路输送系统输送清水和/或排出污水。水路输送系统可以包括为清洗系统提供清水的第一输送系统,或者可以包括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的第二输送系统,或者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水箱202装设在基站壳体203时,水箱202可以连通至水路输送系统以通过水路输送系统为清洗系统提供清水和/或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59.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壳体203可以设有供水箱202容纳的容纳空间204,基站壳体203的一侧设有插接口205,插接口205与容纳空间204连通,水箱202包括与插接口205相对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头211插设在插接口205处并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借由插接口205的设置,有利于将转接头211稳固地连接至基站主体201。
60.请参阅图2以及图4c至图6,水箱202设有储水腔和与储水腔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储水腔被配置为连通至基站主体201的水路输送系统以输送清水至清洗系统或者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用于与转接头211连接以为储水腔输送清水或者排出储水腔内的污水。
61.在该实施例中,水箱202的储水腔可以包括清水腔207和污水腔208,清水腔207可以连接有水路输送管道11,污水腔208可以连接有水路输送管道12。水路输送系统同时包括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水箱202装设在基站壳体203上时,清水腔207和污水腔208可以分别连通至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
62.当然,本技术中,水箱202并不限制为上述形式,只要是具有能够与转接头211连接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即可。示例性的,可以包括独立的两个水箱202,其中一个设置有清水腔207和与清水腔207相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11,另一个设置有污水腔208和与污水腔208相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12;或者可以仅包括一个设有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且可与转接头211连接的水箱202,该水箱202用于提供清水或者排泄污水;等等。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水箱202包括水箱主体209和水箱座体210,水箱主体209可分离地安装在水箱座体210上,其中水箱主体209设有储水腔,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设置或主要设置在水箱座体210,水箱主体209安装在水箱座体210上时,储水腔可以与水箱座体210上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连通。当然,这仅仅是水箱202的具体示例。
6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具体形式,其可以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只要是能够与转接头211的转接管道213连接即可。
65.请参阅图6和图7a,转接头211包括:
66.壳体212;
67.转接管道213,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连接于壳体212,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从壳体212伸出,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拆卸连接。
68.可以理解的是,“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连接于壳体212”指的是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至少部分连接于壳体212,示例性的,既可以涵盖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不伸出壳体212的情况,也可以包括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伸出壳体212的情况,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另外,转接管道213可以呈直管状,也可以呈非直管状,本技术对此也不作限制,在具体的示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可以呈l状,且可以部分伸出在壳体212的外侧。
69.可以理解的是,“转接管道213”既可以只包括单一水管,也可以由至少两个水管连接形成,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够起到连接外部水路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作用即可。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
71.本技术实施例利用转接头211的转接管道213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直接插接,使得转接头211从水箱202上拔出即可脱离水箱202,进而可对水箱202进行拆除,有利于水箱202的快速取出。同样在进行水箱202的装配时,也可将转接头211插入对应的安装位置,即可将水箱202与外部水路连通,有利于具有自动上水和/或下水功能的水箱202的快速装配。而且,通过转接头211的转接管道213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直接插接,无需使用拆装辅助工具,避免了拆装辅助工具的存放和容易丢失的问题,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72.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插入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也可用于供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入,本技术不作限制。
73.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在壳体212的转接管道213可以包括两个。
74.具体地,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外部清水至水箱202,另一个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水箱202排出的污水至外界。这样,利用一个转接头211即可同时实现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的转接功能。
75.当然,转接头211包括的转接管道213的数量并不限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两个。示例性的,转接头211也可以只包括一个转接管道213。该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清水或者污水,当然,也不排除同一转接管道213可以选择连接至不同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以用于输送清水或者污水。在基站既包括用于自动上水的水路输送管道11,又包括自动下水的水路输送管道12时,可以利用转接头211的不同转接管道213分别与之连接。
76.请参阅图5,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12内可以具有对转接管道213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216,转接管道213插入第一限位结构216内,并与第一限位结构216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
7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间隙并非工艺间隙,而是在制造时预留的间隙,目的是为了
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无法装配或装配难度大,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78.具体地,壳体212可以包括外壳217和接头218,接头218连接在外壳217的一侧。接头218套设在转接管道213上,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超出接头218。外壳217远离接头218的另一侧形成侧壁219,侧壁219朝向接头218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限位结构216,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插入第一限位结构216内。借由转接管道213与第一限位结构216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的间隙配合,便于实现外壳217与转接管道213的装配,避免了因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与外壳217无法装配或装配难度大的情况发生。
79.外壳217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220和第二外壳221,第一外壳220和第二外壳22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钉等紧固件连接。
80.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216可以包括多个围绕转接管道213设置的限位片222,其中转接管道213与位于其两侧的限位片222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的间隙配合。
81.为了实现转接管道213与壳体212的稳定连接,壳体212与转接管道213可以固定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接头218可以形成有套设在转接管道213上的贯穿孔223,贯穿孔223的横截面尺寸自靠近外壳217的一侧向远离外壳217的一侧逐渐缩小。转接管道213的外壁的至少部分管段的横截面尺寸自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向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所在方向逐渐缩小。在加工成型时,可以壳体212和转接管道213可以分别成型,然后再组装成转接头211。沿转接管道213装配至壳体212的装配方向上,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可以先从贯穿孔223的横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穿入接头218,直至转接管道213的渐缩的外壁部分被限位在贯穿孔223处,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超出接头218。沿转接管道213装配至壳体212的装配方向上,由于贯穿孔223的入口处横截面尺寸稍大,可以便于转接管道213插入,而出口处尺寸稍小,可以使得转接管道213与接头218之间可靠对位,便于转接管道213较为稳固地被限位在接头218处。
82.请参阅图6和图7b,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在转接管道213插接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时,可以确保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之间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套设于转接管道213的外侧壁,更具体的,在转接管道213的外侧壁上可以设有外环形凹槽225,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卡入外环形凹槽225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设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内侧壁,更具体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内侧壁可以设有内环形凹槽,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卡入内环形凹槽内。
83.示例性的,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沿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
84.当转接管道213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内时,径向密封环o受到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与转接管道213之间的挤压,从而可以确保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之间的密封性。
85.请参阅图2、图6和图7a~图7b,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包括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可以相互套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并不限制为套接的方式。另外,转接管道213的水管的数量也不作限制,只要能够起到连接外部水路和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作用即可。
86.如图2所示,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二径向密封环228,通过第二径向密封环228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水从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的间隙流向外界的风险。
87.如图6和图7b所示,为了实现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可靠连接,第一水管226的侧部和第二水管227的侧部中的一者可以凸设有卡扣229,第一水管226的侧部和第二水管227的侧部中的另一者可以设有卡槽或卡孔230,卡扣229卡接在卡槽或卡孔230内。利用卡扣229连接的方式,便于将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套接在一起,只需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怼一下即可,操作方便,连接可靠。
88.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水管226套设在第二水管227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卡扣229可以设置在第一水管22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水管227,相应的,卡槽或卡孔230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中的另一者;也可以是第二水管227套设在第一水管226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卡扣229可以设置在第一水管22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水管227,相应的,卡槽或卡孔230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中的另一者。
89.由于卡扣229连接的方式,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存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相互脱离的风险,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卡接处可以套设有套筒231,以此来防止卡扣229从卡槽或卡孔230脱落,提高可靠性。
90.具体地,壳体212包括外壳217和接头218,接头218连接在外壳217的一侧,并从外壳217的一侧凸出以形成套筒231。通过该技术手段,既能够利用接头218安装转接管道213,同时也可以利用接头218套设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卡接处来提高连接可靠性。
91.可以理解的是,套筒231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形式,也不限制为严格的筒状,只要其内部形成套接孔即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2可以不设置有凸出的接头218,而仅在壳体212设置供转接管道213穿过的贯穿孔,贯穿孔的内侧壁可以用于抵接卡扣229,同样也可以阻碍卡扣229从卡孔或卡槽脱出。
92.具体地,如图2、图6和图7b所示,第一水管22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部232和第二管部233,第一管部232暴露在第二水管227外侧,第二管部233插入第二水管227内,第二管部233于靠近第一管部232的位置向外凸设有卡扣229;第二水管22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管部234和第四管部235,第三管部234用于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连接,第四管部235远离第三管部234的一端形成插入口236,第四管部235靠近插入口236的位置设有卡槽或卡孔230;第二管部233由插入口236插入至第四管部235。通过该技术手段,便于实现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可靠套接。
93.进一步地,第二管部233的外壁横截面尺寸从与第一管部232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管部232的一端逐渐缩小;第四管部235的内孔横截面尺寸从形成所述插入口236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插入口236的一端逐渐缩小。通过该技术手段,便于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快速装配。
9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卡扣229连接。比如,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也不排除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同时进行卡扣229连接和超声波焊接。
95.另外,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可以设有单向阀237,单向阀237用于将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形成的水路通道截断或打开。进一步地,在转接管道213未与对应
的水路输送管道11连接时,单向阀237处于第一状态以将水路通道截断,在转接管道213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11时,单向阀237处于第二状态以打开水路通道,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单向阀237可以恢复第一状态以重新截断水路通道;在该转接管道213用于输送清水的情况下,在转接管道213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可以避免外部清水直接从转接管道213处喷出。示例性的,单向阀237可以是弹簧式单向阀,在转接管道213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11时,单向阀237可以被推动以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单向阀237可以自动复位至第一状态。
96.更具体地,转接管道213可以包括两个,单向阀237设于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内,单向阀237包括阀芯238和弹性件239,第一水管226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240;阀芯238设于第二水管227内,弹性件239抵接在第一台阶240和阀芯238之间。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的状态下,弹性件239压缩,单向阀237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转接管道213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11脱出,所述弹性件239恢复形变,而使所述单向阀237处于关闭状态。具体来讲,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时,阀芯238处于第一位置以截断水路通道,弹性件239处于释放状态;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的状态下,阀芯238被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打开水路通道,弹性件239处于压缩状态;在转接管道213脱离水路输送管道11时,在弹性件239从压缩状态释放,阀芯238在弹性件239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为了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时,能够可靠地推动阀芯238,对应的水路输送管道11内设有推动部241。
97.由于第一水管226的内壁形成第一台阶240;阀芯238设于第二水管227内,弹性件239抵接在第一台阶240和阀芯238之间,使得对应的第二水管227无需加工供弹性件239抵接的台阶,而且,由于转接管道213中的另一个不需要安装上述的单向阀237,自然也不要加工台阶,因此,有利于利用同一套模具加工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
98.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第三管部234与第四管部235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243;第二台阶243朝向第四管部235的一侧形成有内倒角244;阀芯238上套设有密封圈245,当阀芯238处于使单向阀237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密封圈245抵顶于内倒角244处。利用密封圈245和第二台阶243上内倒角244的配合,能够达成更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均形成第二台阶243和内倒角244,进而便于利用同一套模具加工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具体地,第二台阶243包括伸入第四管部235的安装部246,内倒角244形成在安装部246朝向第四管部235的一侧;在具体的示例中,用于输送污水的转接管道213内的鸭嘴阀242的进水端套设安装部246。
99.更进一步地,阀芯238包括主体部247和堵头部248,其中主体部247滑设在第三管部234内,堵头部248连接在主体部247的一端,且用于与第二台阶243抵顶;密封圈245位于阀芯238的主体部247靠近堵头部248的位置处。通过该技术手段,有利于阀芯238的可靠移动,同时也有利于保证阀芯238的截断效果。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转接管道213中的设有单向阀237的转接管道213用于输送清水,另一个转接管道213用于输送污水。示例性的,用于输送污水的转接管道213内可以设有鸭嘴阀242,当该转接管道213连接至对应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时,在没有水压或者水压较小的情况下,鸭嘴阀242处于闭合或微开的状态,能够起到防止污水向外流出,在水压超过一定程度时,鸭嘴阀242在水压的作用下可以被打开以使污水向外流出。
101.鸭嘴阀24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b所示,在转接管道213内可以设有供鸭嘴阀242安装的安装辅助套筒242a,其中一个鸭嘴阀242(例如,图6和图7b中左侧的鸭嘴阀242)可伸入安装辅助套筒242a的内侧,另一个鸭嘴阀242可套设于安装辅助套筒242a的外侧。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转接管道213中的第二水管227的结构形状可以相同。由于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内供单向阀237的弹性件239抵接的台阶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内,而另一个转接管道213不需要设置该单向阀237,因此有利于将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加工为结构形状相同。
103.请结合图7a~图7b,更具体地,第一水管226呈l形,包括横管部分249和立管部分250,其中横管部分249与第二水管227连接,立管部分250用于连接外部水路,立管部分250可以部分伸出在壳体212外侧。当然,这仅是第一水管226的具体示例,第一水管226并不局限于此。
104.请参阅图2和图3,在该实施例中,水箱202上设有用于对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251,第二限位结构251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在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通过软管252(比如,硅胶软管)连接至水箱202,由于软管252的存在,使得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具有一定的摆动空间。而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51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间隙配合,使得当将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时,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在第二限位结构251内小范围横向摆动,从而便于转接管道213快速装配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
10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间隙并非工艺间隙,而是在制造时预留的间隙,目的是为了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无法装配。
106.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包括形成在水箱202的箱壁上的开孔253,开孔253与位于水箱202内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对应,转接管道213经过该开孔253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管道213在其横截面方向上与开孔253间隙配合。
107.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基站壳体203上的插接口205与容纳空间204连通的位置形成插孔254,插孔254与位于水箱202内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对应。转接管道213经过该插孔254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管道213在其横截面方向上与插孔254间隙配合。
108.请参阅图2和图7a,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12的侧部设置有按压卡扣结构255,按压卡扣结构255包括按压件256和与按压件256连接的卡扣件257;卡扣件257被配置为在转接头211插接至基站主体201时卡接在基站主体201,以及在按压按压件256时内收以使转接头211能够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如图4c所示,卡扣件257内收指的是卡扣件257沿靠近转接管道213的方向运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方向可以称为内收方向),以能够脱离基站壳体203,使得转接头211能够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通过按压卡扣结构255与基站主体201的卡接,便于实现转接头211与基站主体201的可靠装配。需要注意的是,按压件256与卡扣件25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109.在具体的示例中,基站壳体203的插接口205远离容纳空间204的一端的两侧设有卡槽258,转接头211的壳体212部分插入至插接口205处,卡扣件257卡入卡槽258内,转接管道213穿过插接口205后插接至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
110.如图4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件257包括朝背离转接头211插入基站主体201的插入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571,基站主体201(具体为基站壳体203)面向卡扣件257的一侧表面设有阻碍卡扣件257及第一凸出部2571沿内收方向运动的阻挡部203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能够进行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在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过程中,转接管道213中存在水压,在水压的作用下,转接头211的卡扣件257会存在相对于基站壳体203运动的趋势(如图4c所示,卡扣件257的运动趋势方向与图示中水压方向基本一致)。如此,使得卡扣件257的第一凸出部2571会运动至保持在被阻挡部2031阻挡的位置,在该种状态下,即使用户按压按压件256也无法将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取下。如此一来,使得基站在进行正常上下水过程中,用户无法将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进而也更可靠地避免了基站正常上下水过程中,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或掉出而导致液体泄露的风险。
111.对于阻挡部2031的具体结构形态,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阻挡部2031可以为形成于基站壳体203上的第二凸出部。在另一个示例中,基站壳体203上面向卡扣件257的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一槽侧壁形成上述的阻挡部20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本技术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
112.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13.以上的仅为本技术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技术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