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1489发布日期:2022-11-15 18:5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配合于床垫下以避免婴儿跌落的护栏。


背景技术:

2.床护栏,又名床围栏、床挡板或护栏,是在婴儿床或成人床侧面建起的围护栏,用以防止婴儿睡觉或玩耍时翻身摔下床,从而起到保护婴儿的作用。
3.一般而言,护栏多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部分组成,水平的一部分构成底框架以固定至床板上或插入床垫与床板之间,竖直的部分立于床侧并具有适当长度以阻挡婴儿。
4.护栏在婴儿睡觉或玩耍时起到防护作用,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需要从床上移除,例如打扫卫生、更换床单等情况时,传统的护栏取下后需采用较大空间放置,相对不方便。
5.因此,考虑上述特殊场景,以及婴儿长大不用时,护栏的折叠收纳需求,有必要研发一种易于收纳的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易于收纳的护栏。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
8.一种护栏,包括护栏主体、连接至护栏主体下侧的底框件,以及将底框件连接至护栏主体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护栏主体相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底框件相连接。
9.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供底框件的端部配合的连接槽,连接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定位件,定位件向护栏主体内侧延伸外凸地设置;底框件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铰接点以及位于铰接点外侧上表面或内侧下表面的端表面,底框件在铰接点处与第二连接部铰接。
10.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置于铰接点的外上侧或内下侧,端表面与限位部相抵触以对护栏主体与底框件的转动进行限位。
11.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定位件具有两个并相互平行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下方,以在两定位件之间形成为连接槽,限位部由第一连接部的底面形成;所述定位件内侧设有第一孔以供铰接点配合,以形成铰接关系。
12.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连接槽下表面镂空地设置,连接槽的外端还设有限位壁,以使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形成封闭结构。
13.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定位件具有两个并相互平行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下方,以在两定位件之间形成连接槽,定位件的中部设有第一孔以供铰接点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面内侧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外侧的连接槽底面镂空以形成折叠口。
14.因此,展开状态下,底框件在第一孔处铰接至第二连接部上,并被限位部限位以形成具有最大展开角度的展开状态;需要折叠时,将底框件向上转动使其端部向折叠口中转动以形成折叠状态。
15.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底框件的端部处设有用于形成为铰接点的第二孔,销钉或卡扣弹珠依次穿过第二孔与第一孔以使底框件铰接至第二连接部上。
16.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底框件的至少一个端部中空以形成腔室,双头v形卡扣弹珠设置于该腔室中,其珠头伸出于第二孔并卡入第一孔中以将底框件连接至第一连接件。
17.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护栏主体包括护栏框架和覆盖护栏框架至少一部分的覆盖件。
18.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套接槽,套接槽套接地配合于护栏框架上。
19.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护栏框架包括两个呈u形形状的第一框件,两第一框件的端部相互对接地形成护栏框架。
20.根据上述的护栏,所述护栏框架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框件以及连接第一框件与第二框件的框连接件。
21.本实用新型的护栏,在使用时将底框件固定至床板上或者夹于床垫与床板之间,由于位于铰接点外侧的端表面与第一连接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护栏主体相对于底框件被限位,护栏立于床侧以起到阻挡婴儿的作用。护栏向内的转动也因位置护栏内侧的床垫的阻挡被限位,即实现护栏在展开状态下的限位。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侧框架的床主体中,除床垫从内侧的支撑限位外,位于第一连接侧外侧的床侧板也可以进一步对护栏主体的下侧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该护栏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更佳。
22.而在不使用时,在将护栏从床垫下方取出后,底框件可以相对护栏主体转动翻转,形成折叠状态以利收纳。该护栏折叠后接近于片状,可以很方便地放置于家具夹缝处。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护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是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实施例的护栏在移除覆盖件后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中护栏主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6.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底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图1实施例的底框件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7是图1实施例中底框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30.图8是图1实施例中的双头v形卡扣弹珠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护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图9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图9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图9实施例的护栏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婴儿防护的护栏,其安装至床垫与床框架之间,以对床上的婴儿起到防护作用。该护栏由护栏主体100和连接至护栏主体下侧的底框件200组成。
39.如图1所示,展开状态下护栏主体100与底框件200之间相互垂直或基本垂直地设置,以使底框件200放置于床垫与床板之间时,护栏主体100基本竖直地立于床垫外侧,以避免婴儿从床上跌落。
40.如图1、2所示,所述护栏主体100包括护栏框架110和覆盖护栏框架110至少一部分区域的覆盖件101。在本实施例中,覆盖件101基本将护栏框架110完全覆盖,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覆盖件101也可以于护栏框架110的至少一个边角处具有裸露结构,以使护栏框架110的一部分区域不被其覆盖。当然,在此情况下,需要考虑在护栏框架110上设置软质结构以避免磕碰,且裸露区域的大小也心不使婴儿穿过为宜。例如,在图2所示的护栏框架110的四个弧形角处,覆盖件101可以具有裸露口以形成具有四个缺口的覆盖件。
41.如图2、3所示,护栏框架110包括两个整体上呈u形的第一框件111,以及竖向设置的第二框件112。两个u形的第一框件111相互拼接以形成框件的护栏框架主体,第二框件112竖向设置于上述护栏框架主体之间,从而使得该护栏框架110的整体结构得以加强。
42.如图3所示,所述护栏框架110还包括框连接件113,框连接件113为t形件,其具有三个连接口,以分别供第一框件111与第二框件112的端部配合于其中。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件111与第二框件112的端部套设于框连接件113的相应接口中,从而实现相互连接的目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除上述的套接结构外,还可以通过销钉贯穿方式将第一框件111或第二框件112与框连接件113相连接,或者是通过卡扣弹珠进行连接以实现快装快拆的目的。为此,所述底框件200的端部处设有第二孔202,以供销钉或卡扣弹珠贯穿地设置于底框件200上,第二孔202形成为供第一连接件130与其连接的铰接点。
44.如图3所示,所述护栏还包括用于将底框件200连接至护栏框架110上的第一连接件130,从而实现底框件200与护栏主体100相互连接的目的。
45.如图4、5所示,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用于与护栏主体10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32用于与底框件200相连接。
46.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包括套接槽134,套接槽134套接地配合于护栏框架110的第一框件111上以实现两者连接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护栏框架110包括相互之间可分离设置的第一框件111,因而套接槽134可以是于第一连接部131内中空开孔地形成的,其经第一框件111的端部套设配合。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框件111之间还设有卡扣弹珠或固定销钉,以使第一连接部131在护栏框架110上的位置相对固定。
4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套接槽134也可以是以相互配合的两部分形成的,这对于护栏框架110采用整体结构时是尤其适用。
48.如图4、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用于供底框件200的端部配合的连接槽
133,连接槽133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件135,两定位件135相互平行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的下方。所述连接槽133下表面镂空地设置,连接槽133的外端还设有限位壁136,限位壁136与两连接槽133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连接槽133,以供底框件200的端部配合于其中。
49.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件135延伸至护栏主体100的内侧并延伸外凸设地设置,以使底框件200的端部有约为护栏主体100厚度两倍的区域配合于连接槽133内。所述定位件135上还设有用于供底框件200连接的第一孔137。
50.在本实施例中底框件200至少端部中空以形成腔室,双头v形卡扣弹珠(如图8所示)设置于该腔室中,其珠头伸出于底框件200表面并卡入第一孔137中,以使得底框件200与护栏主体100之间可以快装快拆、且能相对于护栏主体100之间可转动地配合以利于收纳。
51.当然,在不考虑快装快拆功能时,底框件200与护栏主体100之间也可以被穿过第一孔137的销钉连接至定位件135上,以使底框件200与第一连接件130之间相互铰接地配合。
52.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130的第二连接部132内还设有位于限位部138,限位部138由第一连接部131的底面形成,限位部138设置于第一孔137的外侧、并位于连接槽133的顶部,以使底框件200连接至第一孔137时,限位部138作用于底框件200的端表面201,以限位护栏主体100与底框件200之间的旋转,使得护栏主体100不会向外产生翻转。
53.如图6所示,端表面201设置于作为铰接点的第二孔202的外侧上表面,以使底框件200在第二孔202处被铰接地连接后,端表面201作用与限位部138以限位护栏主体100与底框件200之间的最大角度。在使用时,由于底框件200地放置于床垫下方的,上述的角度限位即可实现对护栏主体100向外翻转角度的限定。
54.实施例二
55.如图9-13所示,一种用于婴儿防护的护栏,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130的结构及其与底框件200的配合关系不同。
56.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31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二连接部132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也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下方的定位件135。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137对应设置于两定位件135的中部,以使得底框件200的两个端部铰接于定位件135的中部,第二连接部132的底面内侧设有限位部138,从而在底框件200的端部点的内侧下方对其进行支撑限位,从而实现限位底框件200最大展开角度的目的。
58.为使底框件200能进行折叠,所述限位部138外侧的连接槽133底面还镂空形成折叠口139,从而在底框件200向上转动后其端部能向折叠口139中转动以形成折叠状态,如图12、13所示。
59.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的底面也同时形成为限位部138,从而在底框件200的铰接点的外上侧和内下侧均被限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