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8432发布日期:2022-12-03 00:2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结构涉及椅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折叠椅结构。


背景技术:

2.折叠椅是轻便、具收折功能的座椅,既方便搬动,又节省空间,可供使用者随时随地的坐躺以进行休憩。常见的折叠椅主要以金属管件和牛津布等柔性材料组成。但是,这些折叠椅在使用时,由于牛津布等柔性材料常常造成靠背向中间塌陷,特别是头颈部位置处的塌陷,使靠躺于靠背的使用者的头部无法得到支撑,久躺较为不适,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椅结构,其可解决现有折叠椅靠背头颈位置塌陷的问题,具有使用方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折叠椅结构,包括椅座单元、椅背单元、两个椅脚单元、两个扶手单元和头颈连杆单元;所述椅背单元包括两根上下延伸且左右间隔设置的背杆,两根背杆的底部分别枢接于所述椅座单元后方,所述两个椅脚单元彼此左右间隔且分别枢接该椅座单元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扶手单元分别装设在所述椅脚单元上方,并分别枢接所述椅背单元的左右两侧;
6.所述头颈连杆单元设置于所述椅背单元的上部供人体头颈部靠躺的区域;所述头颈连杆单元控制所述椅背单元的两根背杆相互靠近或分开。
7.进一步的,所述头颈连杆单元包括两根第一枢接杆和一个第一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位于所述椅背单元中间位置,左右设置的两根第一枢接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座与所述椅背单元的背杆。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接座上设有连通两端且开口向上的枢接槽,各第一枢接杆分别从第一枢接座的两端枢接于枢接槽内。
9.所述第一枢接座包括连接件和定位件,连接件枢接两根所述第一枢接杆,定位件活动固定第一枢接杆与连接件呈稳定的展开状态,使椅背单元的两根背杆相互分开。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椅背连杆单元,所述椅背连杆单元设置于所述椅背单元的中下部供人体背部靠躺的区域;所述椅背连杆单元包括枢接于所述椅背单元的两根背杆的下部的第二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两根第二枢接杆和一个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二枢接座位于两根背杆中间位置,左右设置的两根第二枢接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座与枢接件和背杆。
11.进一步的,所述椅背连杆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杆单元,所述第三连杆单元上下延伸的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座和所述第二枢接座。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枢接杆分别通过枢接件枢接于所述背杆,所述枢接件包括一
个供所述背杆卡设定位的卡嵌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枢接座包括设有连通两端且开口向上的枢接槽,各第二枢接杆分别从第二枢接座的两端枢接于枢接槽内。
14.进一步的,还包括交叉杆单元,其枢接于该椅座单元的前部以及所述椅脚单元的前部。
15.进一步的,所述椅座单元包括两根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设置的座杆;所述椅脚单元包括顶部相互枢接配合的前脚杆和后脚杆、一个能滑移地穿套在所述后脚杆上并枢接所述椅座单元其中一根座杆的穿套件,每一根所述前脚杆枢接该椅座单元位于同一侧的座杆的中央部位。
16.进一步的,所述椅脚单元还包括一根将所述前脚杆与所述后脚杆枢接在一起的枢接轴,所述扶手单元包括一个适用于支撑该使用者的一手臂的扶手件,以及一个装设在该扶手件底侧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套在其中一个椅脚单元的枢接轴上,并形成有一个能供该枢接轴可调整位置地插设的定位槽。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椅结构,通过于所述椅背单元的上部供人体头颈部靠躺的区域设置有所述头颈连杆单元,在折叠椅展开之后,供使用者在坐躺使用的时候,头颈部区域的躺布受到头颈连杆单元的支撑而不会塌陷,可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收折状态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枢接座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枢接座的另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5.符号说明:
26.椅座单元1
ꢀꢀꢀꢀꢀꢀꢀꢀꢀꢀ
座杆11
27.椅背单元2
ꢀꢀꢀꢀꢀꢀꢀꢀꢀꢀ
背杆21
28.椅脚单元3
ꢀꢀꢀꢀꢀꢀꢀꢀꢀ
前脚杆31
ꢀꢀꢀꢀꢀꢀꢀꢀꢀꢀꢀꢀꢀ
后脚杆32
ꢀꢀꢀꢀꢀꢀꢀꢀꢀ
枢接轴33
29.穿套件34
ꢀꢀꢀꢀꢀꢀꢀꢀꢀꢀꢀ
套体341
ꢀꢀꢀꢀꢀꢀꢀꢀꢀꢀꢀꢀꢀꢀ
突块342
30.扶手单元4
ꢀꢀꢀꢀꢀꢀꢀꢀꢀꢀ
扶手件41
ꢀꢀꢀꢀꢀꢀꢀꢀꢀꢀꢀꢀꢀ
定位件42
ꢀꢀꢀꢀꢀꢀꢀꢀꢀ
定位槽421
31.交叉杆单元5
ꢀꢀꢀꢀꢀꢀꢀꢀ
叉杆51
32.头颈连杆单元6
ꢀꢀꢀꢀꢀꢀ
第一枢接杆61
ꢀꢀꢀꢀꢀꢀꢀꢀꢀ
第一枢接座62
ꢀꢀꢀꢀꢀ
枢接槽621
33.连接片601
ꢀꢀꢀꢀꢀꢀꢀꢀꢀꢀ
定位件602
ꢀꢀꢀꢀꢀꢀꢀꢀꢀꢀꢀꢀ
定位孔603
34.椅背连杆单元7
35.第二连杆单元71
ꢀꢀꢀꢀꢀ
第二枢接杆711
ꢀꢀꢀꢀꢀꢀꢀꢀ
第二枢接座712
36.枢接件73
ꢀꢀꢀꢀꢀꢀꢀꢀ
卡嵌部731
37.第三连杆单元8 。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椅结构,适用于与一椅布相配合构成一躺椅,以供一使用者坐躺使用。
46.所述折叠椅结构包括椅座单元1、椅背单元2、两个椅脚单元3、两个扶手单元4、交叉杆单元5、头颈连杆单元6和椅背连杆单元7。
47.所述椅背单元2枢接于所述椅座单元1后方,所述两个椅脚单元3彼此左右间隔且分别枢接所述椅座单元1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扶手单元4分别装设在所述椅脚单元3上方,并分别枢接所述椅背单元2的左右两侧,所述交叉杆单元5枢接于该椅座单元1的前部以及所述椅脚单元3的前部,所述头颈连杆单元6设置于所述椅背单元2的上部供人体头颈部靠
躺的区域,所述椅背连杆单元7设置于所述椅背单元2的中下部供人体背部靠躺的区域。
48.所述椅座单元1包括两根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设置的座杆11。
49.所述椅背单元2包括两根上下延伸且左右间隔设置的背杆21,两根背杆21的底部分别枢接于所述椅座单元1位于同一侧的座杆11的后部。
50.所述两个椅脚单元3分别设于所述椅座单元1的外侧,各椅脚单元3包括顶部相互枢接配合呈倒v型的前脚杆31和后脚杆32,一根将所述前脚杆31与所述后脚杆32枢接在一起的枢接轴33,以及一个能滑移地穿套在所述后脚杆32上并枢接所述椅座单元1其中一根座杆11的穿套件34。
51.每一根所述前脚杆31枢接该椅座单元1位于同一侧的座杆11的中央部位。
52.每一个所述穿套件34包括一个穿套在相应的所述后脚杆32上的套体341,以及一个一体连接该套体341并在左右方向上往相应的座杆11突伸以枢接该座杆11的突块342,每一所述穿套件34的所述突块342,与隶属于同一个所述椅脚单元3的所述前脚杆31,是枢接在同一侧的所述座杆11上。
53.所述交叉杆单元5包括两根彼此枢接而相配合概呈x形的叉杆51。每一所述叉杆51由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往下倾斜延伸至左右两侧的另外一侧,且每一所述叉杆51的顶端部枢接其中一根座杆11的前部,底端部枢接另外一侧的所述前脚杆31的底部。
54.每一所述扶手单元4包括一个适用于支撑该使用者的一手臂的扶手件41,以及一个装设在该扶手件41底侧的定位件42。
55.每一所述扶手件41的后部的内侧枢接该椅背单元2的其中一根所述背杆21。每一所述定位件42穿套在其中一个椅脚单元3的枢接轴33上,并形成有一个能供该枢接轴33可调整位置地插设的定位槽421。
56.所述头颈连杆单元6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椅背单元2的两根背杆21上部供人体头颈部靠躺的区域,包括两根第一枢接杆61和一个第一枢接座62,所述第一枢接座62位于两根背杆21中间位置,左右设置的两根第一枢接杆6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座62与背杆21。
57.所述椅背连杆单元7包括第二连杆单元71和第三连杆单元8,所述第二连杆单元71枢接于所述椅背单元2的两根背杆21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杆单元71与所述头颈连杆单元6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两根第二枢接杆711和一个第二枢接座712,所述第二枢接座712位于两根背杆21中间位置,左右设置的两根第二枢接杆71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座712与枢接件和背杆21,而所述第三连杆单元8上下延伸的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座62和所述第二枢接座712。
58.参阅图3及图5,可通过控制头颈连杆单元6向下收缩或向上伸展开,连动椅背连杆单元7,而带动椅背单元2的背杆21、椅座单元1的座杆11、两个椅脚单元3、两个扶手单元4和交叉杆51单元5相互靠近收合或远离展开,以完成本实用新型折叠椅结构的折叠与展开,供使用者坐躺使用,且使用者头颈部位可受头颈连杆单元6支撑,不会因塌陷的躺布而造成不适感。
59.各第二枢接杆711分别通过枢接件73枢接于所述背杆21,所述枢接件73包括一个能供所述背杆21卡设定位的卡嵌部731,以提高整体折叠椅结构展开后的稳定性。
60.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椅结构收折后的产品收纳问题,本实施例中,于
61.所述第一枢接座62上设有连通两端且开口向上的枢接槽621,各第一枢接杆61分别从第一枢接座62的两端枢接于枢接槽621内。
62.所述第二枢接座712结构与第一枢接座62结构基本相同,包括设有连通两端且开口向上的枢接槽621,各第二枢接杆711分别从第二枢接座712的两端枢接于枢接槽621内。
63.通过于第一枢接座62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枢接槽621,展开时借由枢接槽621增加头颈连杆单元6的稳定性,收折时,使第一枢接座62只能向下移动,带动两根第一枢接杆61朝下收合,使头颈连杆单元6收合于椅背单元2的两根背杆21之内,而不会伸出椅背单元2顶部,减小收合后的体积,同时连动第二连杆单元71与第三连杆单元8向下收合,收合于两个椅脚单元3之内,不会超出两个椅脚单元3底部,便于收纳整理。
64.当然,所述第一枢接座62也可以不设有枢接槽621,而是其他构造,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枢接座62包括连接件601和定位件602,连接件601枢接两根所述第一枢接杆61,定位件602活动固定第一枢接杆61与连接件601呈稳定的展开状态。
65.连接件601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枢接杆61的两端铰接,所述定位件602为两个弹性扣,两个弹性扣分别装设于第一枢接杆61邻近与连接件601铰接处的一侧,可分别活动定位于连接件601上对应设置的两个定位孔603内,以连接固定第一枢接杆61与第一枢接座62的相对位置。借此,展开时,借由定位件602使两个第一枢接杆61与第一枢接座62连接定位而概呈一字型,形成所述头颈连杆单元6;收折时,按压弹性扣使其内缩,可相对旋转两根第一枢接杆61和第一枢接座62,使第一枢接座62可向下移动,带动两根第一枢接杆61朝内收合。
66.借由上述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椅结构,通过于所述椅背单元2的上部供人体头颈部靠躺的区域设置有所述头颈连杆单元6,供使用者在坐躺的时候,头颈部区域的躺布受到头颈连杆单元6的支撑而不会塌陷,可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相应的椅背连杆单元7可供支撑背部区域的躺布不会塌陷,以支撑使用者坐躺时候的背部,同时第二连杆单元71可辅助收折两背杆21。
6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