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024发布日期:2022-09-17 10:4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料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智能炒菜机,智能炒菜机无需人看管就可以炒菜的产品,且无油烟、节能环保,对人体皮肤及房间减少损害,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追求,省油、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一般菜肴只需三分钟,比在燃(煤)气灶上人工炒制缩短一半时间,调料台则是盛放炒菜所用到的调料,对炒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下的炒菜机的进料结构,在进行进料的时候,调料盒都是直接固定在炒菜机里的,加入调料时费时费力,检修时也比较麻烦,各个调料容易相互影响混合,造成炒菜的口味变差,而且调料盒也不便于拿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在进行进料的时候,调料盒都是直接固定在炒菜机里的,加入调料时费时费力,检修时也比较麻烦,各个调料容易相互影响混合,造成炒菜的口味变差,而且调料盒也不便于拿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包括炒菜机本体,设置于炒菜机本体上的调料台;
6.所述调料台内部设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上分隔板以及侧分隔板,所述调料台内部设有上分隔板以及若干侧分隔板,所述侧分隔板与上分隔板相互垂直,若干所述侧分隔板呈线性阵列排布,若干所述侧分隔板将调料台分为若干个储存腔室;
7.其中,通过上分隔板将调料台内部的上方封闭起来,通过侧分隔板将各个调料盒分隔固定,调料盒之间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放置在储存腔室中。
8.若干个所述储存腔室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所述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按顺序排列设置,所述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上分别沿其中心轴对称设有两个凹槽;
9.其中,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分别盛放不同的调料,两个凹槽的设置能够将各个调料盒轻易地拿出来。
10.优选地,所述调料台为长方体结构,且内部中空,所述调料台的边角采用圆弧过渡。
11.优选地,所述调料台包括上盖以及侧盖,所述上盖与侧盖均卡设在调料台上;
12.优选地,所述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均分为盒体以及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设置在盒体上。
13.其中,卡设在调料台的上盖和侧盖能够打开,通过打开上盖能够从加料口加入调
料,打开侧盖则能够通过凹槽拿出调料盒。
14.优选地,所述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内壁上设有液位检测传感器;
15.其中,通过设置在调料盒内部的液位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出调料盒内部的调料的液位。
16.优选地,所述加料口与上盖位置对应,所述凹槽与侧盖位置对应。
17.优选地,所述第四调料盒内部沿其中心轴对称设有两个缓冲斜板,两个所述缓冲斜板之间设有进料管;
18.其中,通过缓冲斜板进行调料的缓冲,防止粉状的调料飞扬起来,再通过进料管。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分隔板将调料台内部的上方封闭起来,通过侧分隔板将各个调料盒分隔固定,调料盒之间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放置在储存腔室中,便于拆卸检修,且各个调料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加入调料省时省力,提升了炒菜的口味。
2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一调料盒、若干个第二调料盒、一个第三调料盒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分别盛放不同的调料,两个凹槽的设置能够将各个调料盒轻易地拿出来,便于在清洗时能够很快地拿出,增加了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剖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10、炒菜机本体;120、调料台;210、上分隔板;220、侧分隔板;230、储存腔室;310、第一调料盒;320、第二调料盒;330、第三调料盒;340、第四调料盒;350、凹槽;410、上盖;420、侧盖;430、盒体;440、加料口;510、液位检测传感器;520、缓冲斜板;530、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手动进料结构,包括炒菜机本体110,设置于炒菜机本体110上的调料台120;
34.调料台120内部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包括上分隔板210以及侧分隔板220,调料台120内部设有上分隔板210以及若干侧分隔板220,侧分隔板220与上分隔板210相互垂直,若干侧分隔板220呈线性阵列排布,若干侧分隔板220将调料台120分为若干个储存腔室230;
35.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分隔板210将调料台120内部的上方封闭起来,通过侧分隔板220将各个调料盒分隔固定,调料盒之间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放置在储存腔室230中。
36.若干个储存腔室230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按顺序排列设置,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上分别沿其中心轴对称设有两个凹槽350;
37.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分别盛放不同的调料,第一调料盒310盛放油,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分别盛放醋、酱油以及红油,第三调料盒330盛放水,第四调料盒340盛放淀粉,两个凹槽350的设置能够将各个调料盒轻易地拿出来。
38.调料台120为长方体结构,且内部中空,调料台120的边角采用圆弧过渡。
39.调料台120包括上盖410以及侧盖420,上盖410与侧盖420均卡设在调料台120上;
40.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均分为盒体430以及加料口440,加料口440设置在盒体430上。
41.本实施例中,卡设在调料台120的上盖410和侧盖420能够打开,通过打开上盖410能够从加料口440加入调料,打开侧盖420则能够通过凹槽350拿出调料盒。
42.一个第一调料盒310、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一个第三调料盒330以及一个第四调料盒340内壁上设有液位检测传感器510;
4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调料盒内部的液位检测传感器510,能够检测出调料盒内部的调料的液位。
44.加料口440与上盖410位置对应,凹槽350与侧盖420位置对应。
45.第四调料盒340内部沿其中心轴对称设有两个缓冲斜板520,两个缓冲斜板520之间设有进料管530;
46.本实施例中,通过缓冲斜板520进行调料的缓冲,防止粉状的调料飞扬起来,再通过进料管530。
47.在人员使用时,首先,第一调料盒310盛放醋,若干个第二调料盒320分别盛放油盐酱油等,第三调料盒330盛放水,第四调料盒340盛放淀粉,两个凹槽350的设置能够将各个调料盒轻易地拿出来,便于在清洗时能够很快地拿出,增加了效率,通过上分隔板210将调料台120内部的上方封闭起来,通过侧分隔板220将各个调料盒分隔固定,调料盒之间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放置在储存腔室230中,便于拆卸检修,且各个调料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加入调料省时省力,提升了炒菜的口味,通过打开上盖410能够从加料口440加入调料,打开侧盖420则能够通过凹槽350拿出调料盒。
4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