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8124发布日期:2022-11-03 00:3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底部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所述底座内设可与热风腔密封通连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锅体组件内食材,由于热风会沿固定路径吹送,导致锅体组件内食材会因与热风接触效率不同而出现无法统一制熟的情况,影响烹饪效果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内锅与电机间通过传动轴联动,内锅转动并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使用体验。
4.本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底部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底座内设可与热风腔密封通连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锅体组件内食材,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匹配嵌套的外锅和内锅,所述外锅的底壁中部设有传动轴,所述锅体组件下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驱使内锅转动,以使内锅中食材均匀受热。在外锅底部设置传动轴,使得电机能通过传动轴驱使内锅转动,既确保内锅中的食材均匀受热并同步制熟,提升烹饪体验,还能利用外锅隔离电机和内锅,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5.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竖向贯穿地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中部,使得内锅以传动轴为中心进行在外锅内自转。传动轴竖向设置,且通过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内锅和转轴插接联动,既方便拆装,还通过简化结构来提升传动效率,方便维护,提升耐用可靠性。
6.作为优选,所述外锅的底壁中部开设供传动轴穿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周缘与传动轴间设有轴封组件,以封堵通孔周缘传动轴间缝隙。通孔为穿置传动轴提供空间,轴封组件既能满足传动轴的转动要求,还能对通孔和传动轴间缝隙起到密封作用,确保电机和内锅互为隔离且互不影响。
7.作为优选,所述轴封组件包括压环以及设置在压环内缘与传动轴外侧壁间的内置密封圈,压环套置在传动轴上并与外锅底壁固接,以使压环内缘与传动轴外侧壁密封夹持所述内置密封圈。压环固接在通孔的周缘上,既对内置密封圈和外置密封圈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内置密封圈和外置密封圈因受力偏移而发生影响密封性能的情况,还对传动轴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通过限制传动轴偏移来确保传动可靠性。
8.作为优选,所述压环的顶面内缘向内延伸形成限位环,所述传动轴中段外侧壁通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位凸环,安装到位后,所述限位环与通孔周缘间形成供定位凸环嵌置的限位槽,以限制传动轴的轴向偏移。限位环与通孔周缘竖向靠拢并形成竖向夹持定位
凸环的限位槽,既确保定位凸环能在限位槽内转动,保证传动轴的传动效率,还能限制传动轴发生竖向偏移,确保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内锅和转轴固接联动。
9.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凸环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内置嵌槽,所述内置密封圈套置在所述内置嵌槽上并通过外缘与所述压环紧密贴合。内置密封圈的内缘嵌置在内置嵌槽内,外缘与压环紧密贴合,有效提升封堵压环与传动轴外侧壁间密封可靠性。
10.作为优选,所述轴封组件包括夹设在压环底面与通孔周缘间的外置密封圈,所述压环底面周缘设有供外置密封圈嵌置的外置嵌槽,外置密封圈用于封堵压环和通孔周缘间缝隙,外置嵌槽对外置密封圈起到水平定位的作用。
11.作为优选,所述压环通过自下而上穿越外锅底壁的紧固件固接定位,紧固件穿越通孔周缘并与压环螺接锁紧,既对压环起到定位作用,还能确保压环与通孔周缘配合夹紧外置密封圈。
12.作为优选,所述外锅内设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容纳槽,所述内锅可转动地插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容纳槽既为安装内锅提供空间,还为内锅转动提供空间,防止内锅在转动时与外锅发生摩擦损坏的情况。
13.作为优选,所述内锅的底壁中部通过向上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设有朝下敞口的联动套,所述内锅自上而下插入外锅时,所述联动套套置在传动轴的顶端上,以使内锅与传动轴周向联动。避让槽为设置联动套提供空间,既确保内锅能通过联动套套置在传动轴的顶端上,还确保内锅底面平整,方便拆卸放置。
14.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的底端面中部设有传动槽,电机的转轴竖向插置在所述传动槽内,以使转轴通过传动轴驱使内锅自转。传动轴通过传动槽套置在转轴上,既方便拆装,还确保传动效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外锅底部设置传动轴,使得电机能通过传动轴驱使内锅转动,既确保内锅中的食材均匀受热并同步制熟,提升烹饪体验,还能利用外锅隔离电机和内锅,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外锅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外锅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压环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二所述内锅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实施例二所述内锅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11、电机,2、盖体,3、锅体组件,31、外锅,311、通孔,32、内锅,321、避让槽,322、联动套,33、传动轴,331、定位凸环,332、内置嵌槽,333、传动槽,4、轴封组件,41、压环,411、限位环,412、外置嵌槽,42、内置密封圈,43、外置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
明。
25.实施例一:
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27.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底座1和盖体2组成,所述盖体2底部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底座1内设可与热风腔密封通连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组件3,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锅体组件3内食材,所述锅体组件3包括匹配嵌套的外锅31和内锅32,所述外锅31的底壁中部设有传动轴33,所述锅体组件3下方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传动轴33驱使内锅32转动,以使内锅32中食材均匀受热。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底座1以及盖合在底座1上的盖体2,所述盖体2可开合地盖置在底座1上方,以使烹饪腔与热风腔间可在互为密封通连的烹饪状态以及烹饪腔顶部敞露的闲置状态间切换。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形成可输入烹饪腔的热风,以对底座1内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发热件位于风扇周缘,转动的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内设有可拆卸的锅体组件3,既方便对锅体组件3进行拆卸清洗,还方便取放食材,提升烹饪操作便利性。所述锅体组件3包括外锅31和内锅32,内锅32用于放置食材,外观用于隔离内锅32和烹饪腔壁面,防止烹饪腔壁面沾染油污,减少清洁工作量。
31.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入锅体组件3内,将锅体组件3放置在底座1上的烹饪腔内;之后,将盖体2盖合至底座1上方,以使烹饪腔和热风腔切换至密封通连的烹饪状态,确保烹饪腔与外界空间隔离;最后,通过热风组件产生热风,热风输入烹饪腔以使底座1内食材被加热制熟。
32.现有空气炸锅的热风组件为向后偏置设计,使得盖体2前部可形成供使用者观察食材的可视敞口,这就导致烹饪腔后部获得热风多于前部获得的热风,使得锅体组件3内食材会因热风分布不均匀而无法被同步制熟,影响烹饪效果。为此,在底座1底部设置电机11,在所述外锅31底壁中部设置传动轴33,电机11通过传动轴33驱使内锅32自转,使得热风能均匀地与内锅32中各区域食材接触,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确保烹饪效果,提升使用体验。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锅31的底壁中部设有传动轴33,所述锅体组件3下方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传动轴33驱使内锅32转动,以使内锅32中食材均匀受热。电机11产生的旋转作用力通过传动轴33传递至内锅32上,确保内锅32在烹饪过程中匀速转动,进而保证内锅32中周向各区域的食材被均匀制熟。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壳体的任意部位且与烹饪腔通连,所述风扇和发热件也可分开设置并配合产生热风,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35.实施例二:
36.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37.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轴33竖向贯穿地设置在所述外锅31的底壁中部,使得内锅32以传动轴33为中心进行在外锅31内自转。所述内锅32、外锅31均与烹饪腔互为同轴设置,确保内锅32、外锅31以及烹饪腔能自内向外依次嵌套并保证内锅32获得转动所需空间。
38.在安装时,首先,将内锅32自上而下嵌套在外锅31内,所述联动套322自上而下套置在所述传动轴33的顶端部上并装配形成锅体组件3,使得内锅32与传动轴33插接联动;之后,将锅体组件3自上而下嵌套至烹饪腔内,所述传动轴33通过设于其底部的传动槽333套置在电机11的转轴顶端上,以使传动轴33与转轴插接联动。
39.在使用时,所述电机11通电运转,转轴通过传动轴33驱使内锅32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确保分置在内锅32周向各区域处的食材能依次轮流与热风接触,进而保证食材被同步制熟。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套322内侧壁与传动轴33顶端部外侧壁间以及所述传动槽333内侧壁与转轴顶端部外侧壁间均通过齿牙传动,确保电机11产生的作用力顺畅传递。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锅31内设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容纳槽,所述内锅32可转动地插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内锅32的外侧壁直径小于容纳槽的截面直径,确保内锅32可在容纳槽内自转。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32的底壁中部通过向上凹陷形成避让槽321,所述避让槽321内设有朝下敞口的联动套322(如图6和7所示),所述内锅32自上而下插入外锅31时,所述联动套322套置在传动轴33的顶端上,以使内锅32与传动轴33周向联动。所述联动套322的底面不低于避让槽321的槽口设置,使得锅体能在拆卸后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防止内锅32发生倾倒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33的底端面中部设有传动槽333,电机11的转轴竖向插置在所述传动槽333内,以使转轴通过传动轴33驱使内锅32自转。所述外锅31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并为传动轴33提供隐藏空间,确保外锅31能在拆卸后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防止外锅31发生倾倒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锅31的底壁中部开设供传动轴33穿置的通孔311(如图4所示),所述通孔311周缘与传动轴33间设有轴封组件4,以封堵通孔311周缘传动轴33间缝隙。
45.在装配轴封组件4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传动轴33自上而下穿置在通孔311内,使得传动轴33通过定位凸环331底面搭接在通孔311周缘的顶面上;之后,将内置密封圈42套置在内置嵌槽332内,使得内置密封圈42外缘朝外敞露;再后,将外置密封圈43放置在通孔311周缘的顶面上,使得外置密封圈43与传动轴33互为中轴设置;最后,将压环41自上而下套置在传动轴33上并通过穿越通孔311周缘的紧固件螺接锁紧。
46.装配到位后,所述压环41内缘与通孔311内缘围合形成限制定位凸环331竖向活动的限位槽,外置嵌槽412套置在外置密封圈上,定位凸环331可在限位槽内以通孔311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内置密封圈42的外缘抵触在限位槽的槽壁上,使得压环41与传动轴33密封连接;所述压环41与通孔311周缘相向靠拢并竖向夹紧外置密封圈43,使得压环41与外锅31底壁密封连接。由此确保轴封组件4既起到封堵通孔311与传动轴33间缝隙的作用,还起到引导传动轴33自转的作用,确保转轴和内锅32匹配联动。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封组件4包括压环41以及设置在压环41内缘与传动轴33外侧壁间的内置密封圈42(如图5所示),压环41套置在传动轴33上并与外锅底壁固接,以使压
环41内缘与传动轴33外侧壁密封夹持所述内置密封圈42。所述定位凸环331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内置嵌槽332,所述内置密封圈42套置在所述内置嵌槽332上并通过外缘与所述压环41紧密贴合,通过设置内置嵌槽332来增加与内置密封圈42的接触面积,内置密封圈42以紧箍方式嵌套在内置嵌槽332内,有效提升内置密封圈42与传动轴33间的密封性能。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环41的顶面内缘向内延伸形成限位环411,所述传动轴33中段外侧壁通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位凸环331,安装到位后,所述限位环411与通孔311周缘间形成供定位凸环331嵌置的限位槽,以限制传动轴33的轴向偏移。限位环411的内缘直径小于定位凸环331的外缘直径,所述定位凸环331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通孔311的直径,确保定位凸环331能被限位环411和通孔311周缘竖向夹持限位,防止传动轴33发生脱离外锅31底壁的情况。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封组件4包括夹设在压环41底面与通孔311周缘间的外置密封圈43,所述压环41底面周缘设有供外置密封圈43嵌置的外置嵌槽412。外置密封圈43顶部嵌置在外置嵌槽412内,对外置密封圈起到水平限位作用。外置密封圈43的直径介于通孔311直径和压环41外缘直径之间,确保外置密封圈43的顶部和底部能分别与压环41和外锅31底壁贴合并夹紧密封。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环41通过自下而上穿越外锅31底壁的紧固件固接定位。所述通孔311周缘设有供紧固件穿越的穿孔,所述压环41的底面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和穿孔的竖向对齐且竖向投影位于外置密封圈43和内置密封圈42之间,紧固件穿越穿孔并与螺孔螺接锁紧,确保紧固件不会外露于外锅31内壁,确保紧固件不会发生锈蚀的情况,方便拆装维护。
51.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