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8280发布日期:2022-09-23 21:5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交互式多媒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


背景技术:

2.交互式多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
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20706441.8的一篇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包括柜式主体、收容在柜式主体内部的控制器、存储器、信号传输装置和打印机;所述柜体主体分左右两部分:多屏互动展示区和平面展示区;所述多屏互动展示区设置至少两个屏幕:设置于柜体主体正面的主互动区屏幕和设置在柜式主体侧面的副互动区屏幕;所述平面展示区设置为透明窗;所述主互动区屏幕上方设置有用于人机交互的ar摄像装置;主互动区下方设置有打印机出口;上述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通过提供微信打印服务,收集微信用户信息,能够便于广告、讯息的准确投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在实际投入运用时,平面展示区处的透明窗两面易沾染灰尘等杂物,沾染于透明窗外侧的杂物能够被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清理,沾染于透明窗内侧的杂物难以得到较为有效的清理,影响平面展示区的展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中平面展示区处的透明窗内侧沾染杂物后难以有效清理、影响平面展示区的展示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包括柜式主体,所述柜式主体侧壁上设有用于进行平面展示的透明窗,所述柜式主体内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沿透明窗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柜式主体上的安装座、用于擦拭清理透明窗内侧壁的擦拭组件、用于驱动安装座进行滑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承接废弃物的接料槽,所述擦拭组件设于安装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和接料槽均设于柜式主体上,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收容在柜式主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接料槽位于透明窗正下方且开口朝上,所述透明窗沿竖向方向的投影位于接料槽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实际投入使用时,当透明窗内侧沾染有灰尘等杂物时,工作/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组件对驱动组件进行控制,驱动安装座带动擦拭组件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擦拭清理;工作/维护人员无须打开柜式主体即可实现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擦拭,有效擦落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擦落后的灰尘等杂物自然落入接料槽中进行收集,减少了灰尘等杂物对柜式主体内其他电气元件的影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清理;整体控制、操作过程较为方便,较为有效的实现了对沾染于透明窗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物的擦拭清理,保障平面展示区的展示效果。
9.可选的,所述擦拭组件包括硅胶条,所述硅胶条安装于安装座上,且所述硅胶条远离安装座的一侧与透明窗内侧壁活动贴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条为柔性条,在硅胶条与透明窗内侧壁活动贴合的过程中,硅胶条能够发生形变,对透明窗内侧壁表面进行适应,填满透明窗内侧壁与硅胶条之间的间隙,较为方便的将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从透明窗内侧壁上刮落下来,实现对透明窗内侧壁的清理。
11.可选的,所述擦拭组件还包括海绵条,所述海绵条也安装于安装座上,且所述海绵条位于硅胶条上方,所述海绵条远离安装座的一侧与透明窗内侧壁活动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条能够在工作/维护人员沿透明窗高度方向移动安装座的过程中,对硅胶条刮动清理后的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擦拭清理,进一步擦动并刮落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更为有效的清理。
13.可选的,所述擦拭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座上的转动辊和同轴套设并绕转动轴轴线转动连接于转动辊上的棉布层,所述转动辊的轴线方向与透明窗的高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棉布层远离转动辊的一侧适于与透明窗内壁活动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布层与透明窗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随着工作/维护人员沿透明窗高度方向移动安装座,棉布层在其自身与透明窗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转动辊上进行转动,进一步地对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滚动擦拭,使得透明窗内侧壁更为洁净,且不易对透明窗内侧壁造成损伤,对透明窗内侧壁的清理效果较好。
15.可选的,所述硅胶条、海绵条靠近接料槽的一侧壁由靠近安装座的一侧朝向远离安装座的一侧倾斜向上布设。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控制安装座带动擦拭组件擦拭刮落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质的过程中,硅胶条和海绵条的倾斜布设方向能够与工作人员移动安装座的方向进行适应,随着安装座的移动向上变形,并相应的产生向下的回弹力,更好地刮落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物质,有效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清理。
1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与透明窗的高度方向相垂直,所述齿条沿透明窗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柜式主体上并与齿轮相啮合,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于齿条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转动电机并控制转动电机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率,能够较为方便的驱动齿条带动安装座以及安装座上的擦拭组件对沾染于透明窗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擦拭清理,并对安装座在透明窗上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延长擦拭组件与灰尘等杂物的接触时间,增大或减小擦拭组件对灰尘等杂物的擦拭力度,对透明窗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进行更为有效的清理。
19.可选的,所述柜式主体内侧壁上沿透明窗的高度方向开设有直线的滑槽,所述齿条靠近柜式主体的一侧凸出设有滑条,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且所述滑条外壁与滑槽内壁相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条相配合,增强了柜式主体与齿条之间的连接,使得齿条在柜式主体上的滑动更为稳定,进而更为有效地刮落透明窗上的灰尘等杂质。
21.可选的,靠近所述齿条的一侧的滑条沿垂直于滑条的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小于远
离齿条的一侧的滑条的截面面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条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齿条及安装座在柜式主体上的移动更为平稳,擦拭组件对透明窗内侧壁的擦拭效果更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安装座、擦拭组件、驱动组件和接料槽相配合,控制收容于柜式主体内的控制器即可较为方便的驱动安装座带动擦拭组件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擦拭清理,保障平面展示区的展示效果;
25.2.通过硅胶条、海绵条、转动辊以及套设于转动辊上的棉布层配合,能够较为有效地刮落透明窗内侧壁上的灰尘,使得透明窗内侧壁更为洁净,且不易对透明窗造成损伤,对透明窗内侧壁进行更为有效地清理;
26.3.通过转动电机、齿轮和齿条配合,能够较为方便的驱动齿条带动安装座以及安装座上的擦拭组件对沾染于透明窗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物进行较为平稳的擦拭清理,对透明窗内侧壁的擦拭清理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为展示本技术内部结构所作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擦拭组件和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柜式主体;2、透明窗;3、安装座;4、擦拭组件;41、硅胶条;42、海绵条;43、转动辊;44、棉布层;5、驱动组件;51、转动电机;52、齿轮;53、齿条;531、滑条;6、接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
33.参照图1,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包括矩形的柜式主体1,柜式主体1任意相邻的两侧壁之间设有l形的、用于进行平面展示的透明窗2,透明窗2的两侧壁规格一致且分别位于柜式主体1的相邻两侧壁上,透明窗2位于柜式主体1内的侧壁表面为透明窗2内侧壁,柜式主体1内设有用于对透明窗2内侧壁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34.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中的清理机构包括沿透明窗2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柜式主体1上的安装座3、用于擦拭清理透明窗2内侧壁的擦拭组件4、用于驱动安装座3进行滑动的驱动组件5以及用于承接废弃物的接料槽6;擦拭组件4设于安装座3上,驱动组件5和接料槽6均设于柜式主体1上,且驱动组件5与收容在柜式主体1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接料槽6可拆卸连接于柜式主体1内,且接料槽6位于透明窗2正下方且开口朝上,透明窗2沿竖向方向的投影位于接料槽6内。
35.当透明窗2内侧沾染有灰尘等杂物时,工作/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组件对驱动组件5进行控制,驱动安装座3带动擦拭组件4对透明窗2内侧壁进行擦拭清理,擦拭清理时掉落的灰尘等杂质自然落入接料槽6内,在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维护人员可打开柜式主体1上的检修门,将接料槽6从柜式主体1上拆下并倒出接料槽6内的杂质。
36.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中的安装座3为l形板,l形条由两直线长条构成,安装座3的两侧壁均呈竖向布设,安装座3位于柜式主体1内,安装座3邻近透明窗2设置,且安装座3的尖角朝向与透明窗2的尖角朝向相一致,安装座3的两侧壁与和安装座3两侧壁相对应平行的透明窗2的两侧壁相互平行,且安装座3的两侧壁与和安装座3两侧壁相对应平行的透明窗2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相一致;擦拭组件4安装于安装座3靠近透明窗2的一侧,驱动组件5设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5分别安装于安装座3两端。
37.相应的,参照图3,擦拭组件4包括硅胶条41、海绵条42、转动辊43以及棉布层44,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由下而上依次水平布设,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相互平行且两两之间存在间隙,且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均呈l形,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的尖角朝向也均与透明窗2的尖角朝向相一致,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通过各自端部的锚钉及螺栓等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上;棉布层44设有两段,两段棉布层44分别位于l形转动轴相垂直的两段杆体上,每段棉布层44均同轴套设并绕转动轴轴线转动连接于相应的转动辊43上,且硅胶条41远离安装座3的一侧、海绵条42远离安装座3的一侧以及棉布层44远离转动辊43的一侧均与透明窗2内侧壁活动贴合。
38.进一步的,参照图3,硅胶条41和海绵条42沿竖向方向的截面均呈平行四边形,且硅胶条41、海绵条42靠近接料槽6的一侧壁由靠近安装座3的一侧朝向远离安装座3的一侧倾斜向上布设。
39.沿透明窗2高度方向自上而下移动安装座3,能够相应地带动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转动辊43依次与透明窗2相接触,对沾染或粘附于透明窗2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质进行清理;在此过程中,硅胶条41和海绵条42均能够发生形变,对透明窗2内侧壁表面进行适应,相应地填满透明窗2内侧壁与硅胶条41/海绵条42之间的间隙,较为方便的将透明窗2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从透明窗2内侧壁上刮落下来,实现对透明窗2内侧壁的清理;棉布层44与透明窗2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随着工作/维护人员沿透明窗2高度方向移动安装座3,棉布层44在其自身与透明窗2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转动辊43上进行转动,对透明窗2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滚动擦拭,使得透明窗2内侧壁更为洁净。
40.参照图2和图3,硅胶条41、海绵条42以及棉布层44均为柔性材质,在擦拭清理透明窗2的过程中不易对透明窗2内侧壁造成损伤,对透明窗2内侧壁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且当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应用于南方地区时,在回南天天气下,透明窗2侧壁上易凝起水珠,硅胶条41能够在擦拭清理透明窗2的过程中刮落透明窗2内侧壁上的大部分水珠,使得水珠掉落至接料槽6内,海绵条42和棉布层44则能够对未能经硅胶条41刮落的小部分水珠进行吸附,使得透明窗2处于干净、干燥的状态,使透明窗2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
41.进一步的,参图2和图3,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电机51、齿轮52和齿条53,转动电机51壳体固定连接于柜式主体1内侧壁上,齿轮52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上,转动电机51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与透明窗2的高度方向相垂直,齿条53沿透明窗2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柜式主体1上并与齿轮52相啮合;两组驱动组件5相对于设有透明窗2的柜式主体1的两侧壁之间的对角线对称,安装座3的两端分别垂直并固定连接于两组驱动组件5中的两根齿条53上。
42.启动转动电机51并控制转动电机51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率,能够较为方便的驱动齿条53带动安装座3以及安装座3上的擦拭组件4对沾染于透明窗2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物
进行擦拭清理,并对安装座3在透明窗2上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延长擦拭组件4与灰尘等杂物的接触时间,增大或减小擦拭组件4对灰尘等杂物的擦拭力度,对透明窗2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进行更为有效的清理。
43.为使得齿条53在柜式主体1上的滑动更为平稳,参照图2和图3,柜式主体1内侧壁上沿透明窗2的高度方向开设有直线的t形滑槽,齿条53靠近柜式主体1的一侧凸出设有t形滑条531,滑条531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且滑条531外壁与滑槽内壁相抵接;滑槽与滑条531相配合,增强了柜式主体1与齿条53之间的连接,齿条53和安装座3在柜式主体1上的滑动更为平稳,进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刮落透明窗2上的灰尘等杂质。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交互式多媒体微展厅的实施原理为:在透明窗2内侧壁上存在有灰尘等杂质时,同步启动两组驱动组件5中的两个转动电机51并使两个转动电机5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且转动频率保持一致,驱使两个齿轮52相应地带动两条齿条53以及固定连接于两条齿条53之间的安装座3沿竖向方向向下移动,即可带动安装座3上的硅胶条41、海绵条42和棉布层44依次与透明窗2接触,对沾染/粘附于透明窗2内侧壁上的灰尘等杂质进行擦拭处理;整体较为有效地刮落了透明窗2内侧壁上沾染的灰尘等物质,使得透明窗2内侧壁更为洁净,对平面展示区的展示效果起到了有效保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