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0401发布日期:2022-11-15 21:4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铝塑平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


背景技术:

2.平开门是指合页装于门侧面、向内或向外开启的门。由门套,合页,门扇,锁等组成。平开门是相对于别的开启方式来分的,因为门还有移动开启的、上翻的、卷帘升降的、垂直升降的、旋转式的等等。市场上常把铝合金卫浴平开门简称为平开门。铝塑门结构轻巧、质轻,占地面积小,可以省去很多装饰门窗的原材料,这是它节能环保的特点之一。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一般环保铝塑平开门,水密性较差,容易导致雨水等用过门缝处渗透进室内,不利于进行干湿分离使用,且降低了铝塑门的密封效果和防水效果,容易导致潮湿不易清理等问题,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水密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
5.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底壁开设有底开槽,所述固定框架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门框,所述门框的外底壁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门框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门框位于所述固定槽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玻璃垫片,所述玻璃垫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空玻璃,所述门框的外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
7.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壁开设有侧开槽,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壁开设有预留槽,所述固定框架位于所述预留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柱的内壁活动穿插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板。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便于阻隔门框下端与固定框架接触位置渗水进入,便于起到阻隔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底部缝隙渗出,再通过支撑板便于对门框侧边与固定框架接触位置进行阻隔,防止雨水从侧边开口处渗透进来,便于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便于进行干湿分离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9.可选的,所述中空玻璃与所述固定槽的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封边。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胶条和封边的双重密封,便于对中空玻璃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11.可选的,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固定框架外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的形状大小与卡槽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合连接,便于进行定位,且便于对挡板起
到增强支撑的作用,减少在使用时发生碰撞等导致变形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引流块,所述引流块为半圆形结构。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引导挡板上流下的雨水进行下滴,尽量防止挡板上的雨水滴落至缝隙处造成漏水的情况,便于增强防水效果。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框架位于所述底开槽的内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固定框架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与凹槽相互连通。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和排水口便于将渗透进固定框架内部的水进行排出,从而减少雨水等通过固定框架处漏出,增强装置的排水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水密性的作用。
17.可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弹簧的内壁和活动槽的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外壁。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杆和固定环向一侧移动,并对弹簧进行挤压,通过弹簧的回弹性,便于达到自动回位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形状大小与门框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所述密封条的一侧与门框的外壁紧贴。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条便于增强门框侧边开合处的密封性,起到隔水的作用,减少雨水渗透,增强装置的水密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板的接触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直角梯形结构。
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便于增强对支撑板的支撑性,通过限位块作为支撑板的支点,使支撑板通过转轴进行转动的同时,带动密封条远离门框处,方便门框进行打开。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挡板便于阻隔门框下端与固定框架接触位置渗水进入,同时支撑板和密封条便于对门框侧边与固定框架的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便于起到阻隔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缝隙进行渗透,便于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和水密性,便于进行干湿分离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5.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凹槽、滤网和排水口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将渗透至固定框架内侧的雨水进行排水处理,从而减少雨水等通过固定框架处漏出,通过增强装置的排水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水密性的作用,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
26.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柱、活动杆、压块、弹簧、转轴、支撑板、密封条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增强装置的灵活性,通过弹簧增强装置的回弹性,便于达到自动闭合的作用,便于在装置关闭的同时达到密封条进行贴合防护的目的,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固定框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固定框架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固定柱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固定框架;2、底开槽;3、门框;301、毛刷;4、固定槽;5、玻璃垫片;6、中空玻璃;7、密封胶条;8、封边;9、挡板;10、卡块;11、卡槽;12、引流块;13、凹槽;14、滤网;15、排水口;16、侧开槽;17、预留槽;18、固定柱;19、活动槽;20、活动杆;21、压块;22、固定环;23、弹簧;24、转轴;25、支撑板;26、密封条;2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密型环保铝塑平开门,包括固定框架1,固定框架1的内底壁开设有底开槽2,固定框架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门框3,门框3的外底壁固定连接有毛刷301,便于减少门框3底部的缝隙,同时起到防磨的作用,并方便进行清理。门框3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4,门框3位于固定槽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玻璃垫片5,玻璃垫片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空玻璃6,中空玻璃6与固定槽4的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胶条7,密封胶条7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封边8,通过密封胶条7和封边8的双重密封,便于对中空玻璃6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35.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2,门框3的外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挡板9与固定框架1相抵接。挡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0,固定框架1外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11,卡块10的形状大小与卡槽11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通过卡块10与卡槽11的卡合连接,便于进行定位,且便于对挡板9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减少在使用时发生碰撞等导致变形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挡板9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引流块12,引流块12为半圆形结构,便于引导挡板9上流下的雨水进行下滴,尽量防止挡板9上的雨水滴落至缝隙处造成漏水的情况,便于增强防水效果。
36.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固定框架1位于底开槽2的内底壁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为漏斗状结构,固定框架1位于凹槽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14,固定框架1的外侧壁开设有排水口15,排水口15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排水口15与凹槽13相互连通,通过凹槽13和排水口15便于将渗透进固定框架1内部的水进行排出,从而减少雨水等通过固定框架1处漏出,增强装置的排水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水密性的作用。
37.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3和4,固定框架1的内侧壁远离与门框3转动连接处开设有侧开槽16,固定框架1的外侧壁开设有预留槽17,固定框架1位于预留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8,固定柱18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9,固定柱18的内壁活动穿插有活动杆20,活动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21,压块21与门框3相抵接,活动杆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2,固定环22位于活动槽19内,固定环2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弹簧23,弹簧23另一端与活动槽19内壁相连接,活动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与门框3相抵接。活动杆20的一端贯穿弹簧23的内壁和活动槽19的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柱18的外壁,通过活动杆20和固定环22向一侧移动,并对弹簧23进行挤压,通过弹簧23的回弹性,便于达到自动回位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38.通过挡板9便于阻隔门框3下端与固定框架1接触位置渗水进入,便于起到阻隔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底部缝隙渗入,再通过支撑板25便于对门框3侧边与固定框架1接触位
置进行阻隔,防止雨水从侧边开口处渗透进来,便于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便于进行干湿分离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39.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3和4,支撑板2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条26,密封条26的形状大小与门框3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密封条26的一侧与门框3的外壁紧贴,通过密封条26便于增强门框3侧边开合处的密封性,起到隔水的作用,减少雨水渗透,增强装置的水密性。固定框架1的外壁与支撑板25的接触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为直角梯形结构,通过限位块27便于增强对支撑板25的支撑性,通过限位块27作为支撑板25的支点,使支撑板25通过转轴24进行转动的同时,带动密封条26远离门框3处,方便门框3进行打开。
40.工作原理:
41.使用时,通过挡板9便于对引导门框3底部缝隙处进行防水阻隔处理,引流块12便于挡板9上流下的雨水进行下滴,尽量防止挡板9上的雨水滴落至缝隙处造成漏水的情况,便于增强防水效果,门框3进行转动打开时,通过毛刷301便于将积水扫出,减少雨水渗出的情况,同时深入到固定框架1内的积水通过凹槽13和排水口15进行排出,同时滤网14起到阻隔杂质防堵塞的作用,并增强了装置的排水效果,从而减少漏水等情况,增强装置的水密性。
42.当门框3转动与固定框架1闭合时,挡板9通过卡块10与卡槽11的卡合连接,便于对挡板9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减少在使用时发生碰撞等导致变形的情况,同时门框3的一侧与压块21接触,并推动活动杆20向固定柱18内侧移动,同时带动支撑板25与密封条26与门框3连接处进行贴合防护,便于起到阻隔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缝隙进行渗透,便于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和水密性,便于进行干湿分离使用。
43.当门框3转动打开时,压块21一侧失去压力,并通过弹簧23的弹性作用弹回原位,同时拉动活动杆20向压块21一侧进行移动,并带动支撑板25和密封条26通过转轴24进行转动,使密封条26向外侧转动,便于进行收起,减少对入口处阻挡的范围,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方便使用。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