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透气靠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6166发布日期:2022-10-14 22:2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防滑透气靠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靠垫支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透气靠背。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办公室工作和从事运输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其需要长期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椅子的造型一般采用常见的结构设计,不能够符合所有人的身体曲线,所以人们常常购买坐垫和靠背来改善座椅的使用体验。
3.坐垫和靠背一般采用织物填充进坐垫套和靠背套中,通过填充物支撑起用户与椅子之间的空缺位置而起到支撑用户的作用。但由于填充类坐垫和靠背的透气性较差,散热效果不好。长期使用,填充物坍塌,支撑性不足,让用户感到不舒适,并且变脏后难以清理,需要把填充物拆卸出来对坐垫套和靠背套单独清洗。此类产品长期使用后,表面产生磨损痕迹,摩擦力减少,容易打滑,行车途中存在安全隐患。
4.而现有一种硅胶透气靠背其设置多个空腔凸块支撑人体,但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背部会挪动调整位置,导致空腔凸块受力弯折形变,多角度支撑效果不好,无法从多角度防止用户背部滑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背部会挪动调整位置,导致空腔凸块受力弯折形变,多角度支撑效果不好,无法从多角度防止用户背部滑动,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滑透气靠背,支撑效果好,不易变形,支撑力强,通风透气,贴合人体曲线。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防滑透气靠背,包括靠背本体,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部与椅子靠背接触并固定,包括:
7.多个正向弹性支撑锥体,突出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的表面,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设置;
8.多个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突出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的表面,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设置;
9.其中,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支撑锥体的倾斜方向沿所述靠背本体延长方向设置,并且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倾斜方向相反;
10.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靠背本体均采用高密度硅胶材质制成。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靠背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内部中空,所述靠背本体的底部向表面凸起形成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沿所述靠背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沿所述靠背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同一列的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面倾斜角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变化;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沿所述靠背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同一列的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面角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变化。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靠背本体对应人体肩胛骨和腰部位置的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倾的顶部倾斜角度为60
°
~90
°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靠背本体表面同一行的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倾斜角度绝对值相等。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的高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设置;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对应人体腰部和肩胛骨位置的高度高于对应人体脊柱位置的高度。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靠背本体的中部两侧边缘向中部内侧收窄。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部周缘设置有多个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呈弧状凸起,所述防滑垫朝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部方向凸起设置。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靠背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靠背本体的表面对称分布。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防滑透气靠背,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和所述反向弹性支撑锥体能够在所述靠背本体的不同方向给予支撑力度,防止用户与靠背之间滑动,有效分散各弹性支撑锥体的受力。弹性支撑锥体采用高密度硅胶材质制成,支撑效果好,不易变形。空气从弹性支撑锥体的空隙中流动,透气效果好。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滑透气靠背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滑透气靠背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滑透气靠背的侧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滑透气靠背的背部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靠背本体100、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防滑垫130、固定孔位14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
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滑透气靠背。
34.如图1-图4所示,防滑透气靠背包括靠背本体100,靠背本体100的底部与椅子的靠背表面接触并固定。具体地,防滑透气靠背应用在办公室座椅和汽车座椅等场所,靠背本体100的外围轮廓根据座椅靠背的形状做出改变。
35.靠背本体100的表面包括多个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多个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两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俊突出设置于靠背本体100的表面,并且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表面倾斜设置。
36.其中,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倾斜方向沿靠背本体100的延长方向设置,并且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倾斜方向相反。具体地,靠背本体100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的顶部倾斜面沿长度方向向上倾斜设置,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顶部倾斜面沿长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当用户背部靠在靠背本体100沿长度方向上下挪动时,靠背本体100表面的弹性支撑锥体能够抵消背部上下挪动的趋势,即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或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顶部倾斜面能够对背部上下挪动产生反作用力,从而防止背部挪动。其中,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和靠背本体100均采用高密度硅胶材质制成,支撑效果优异,有利于抑制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经过颠簸路面时产生的纵向位移,防止用户和靠背滑动,更加安全。
37.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支撑锥体支撑力强,不易形变,并且弹性支撑锥体突出于靠背本体100的表面,用户背部和靠背本体100的表面之间留有很多缝隙,有利于空气流动,通风效果更好,透气效果出色。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和靠背本体100一体成型。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内部中空,靠背本体100的底部向表面凸起形成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
39.具体地,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和靠背本体100一体成型,方便靠背清洁,保持清洁卫生,且能够提升两种弹性支撑锥体的强度,避免弹性支撑锥体脱落。弹性支撑锥体和靠背本体100一体成型制成,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使弹性支撑锥体和靠背本体100之间无缝连接。污渍、灰尘和杂物落到靠背表面,能够简单地清理,用户只需要把靠背拆卸拿出拍打,便能够清除靠背表面的异物。弹性支撑锥体的内部中空设计,其底部连
通本体的底部,减轻靠背的重量。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说明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排列设置,靠背本体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靠背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x轴排列方向为列,y轴排列方向为行。
41.具体地,为了让两类型的弹性支撑锥体对用户背部的支撑力度一致,两弹性支撑锥体采用均匀分布的排列。即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沿靠背本体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具体地,x轴方向上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间隔设置,当起始位置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时,则第二位置为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第三位置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第四位置为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以此类推。当起始位置为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时,后面的位置根据上述排列方法排列。而y轴上的弹性支撑锥体排列根据x轴的排列类型决定,当x轴起始位置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时,则起始位置对应的y轴均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而第二位置为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则第二位置对应的y轴均为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
42.应理解,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间隔排列方式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弹性支撑锥体还可以采用点阵式排列形式,即弹性支撑锥体的四周为不同类型的弹性支撑锥体,以此类推布满靠背表面。本实用新型对两种弹性支撑锥体的排列方式不一一赘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弹性支撑锥体的排列方式灵活变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沿靠背本体100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同一列的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的顶部倾斜面倾斜角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变化。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沿靠背本体100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同一列的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顶部倾斜面角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变化。
44.具体地,x轴对应位置的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其沿y轴分布的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的顶部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从y轴终点位置往起点位置逐渐变化,最大的倾斜角度不大于90度,最小的倾斜角度不小于30度。其中,靠背本体100从顶部到对应用户肩胛骨位置的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经过肩胛骨位置后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角度逐渐减小,当经过对应用户腰部位置时,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最后靠近y轴起点位置时,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角度逐渐减小。
45.同理,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沿y轴的顶部倾斜角度变化规律与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的顶部倾斜角度变化规律相同。
46.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锥体的顶部倾斜面最大的倾斜角度不大于90度,最小的倾斜角度不小于30度。
47.在进一步实施例中,靠背本体100对应人体肩胛骨和腰部位置的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倾的顶部倾斜角度为60
°
~90
°

4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靠背本体100的表面同一行的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倾斜角度绝对值相等。具体地,同一y轴坐标的弹性支撑锥体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即限定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的倾斜角度为正值,则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倾斜角度为负值,同一y轴坐标下的所有弹性支撑锥体的倾斜角度绝对值相等,确保用户背部在对应位置处受力一致。
49.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的高度贴合人体背部曲线设置。正向弹性支撑锥体110和反向弹性支撑锥体120对应人体腰部和肩胛骨位置的高度高于对应人体脊柱位置的高度。
50.具体地,即靠背本体100对应人体肩胛骨和腰部位置的弹性支撑锥体的高度呈波浪弧形增高,从而贴合用户的肩胛骨和腰部位置,给予用户足够的背部支撑力度,符合人体工程学。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靠背本体100的中部两侧边缘向中部内侧收窄。靠背本体100的中部宽度根据不用种类的靠背进行调整,部分汽车座椅的靠背两侧设置护翼用来减少用户激烈驾驶时的横向侧倾,所以靠背本体100对应护翼的位置要收窄,从而适配带有护翼的座椅靠背。当座椅靠背为普通款式时,靠背本体100的中部两侧可以无需收窄设计。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靠背本体100的背部周缘设置有多个防滑垫130,防滑垫130呈弧状凸起,防滑垫130朝靠背本体100的背部表面凸起,防滑垫130的顶部凸出于靠背本体100背部的表面。
53.具体地,靠背本体100与座椅靠背接触时,防滑垫130首先与靠背表面接触。防滑垫130也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摩擦力大,能把防滑透气靠背牢牢固定在座椅靠背表面,防止靠背滑动,减少安全隐患。
54.应理解,防滑垫130采用圆弧状凸起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采用长条状、波浪状或条纹状的防滑垫130。本实用新型对防滑垫130的具体结构不一一赘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防滑垫130的具体结构灵活变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靠背本体100贴合座椅靠背后,为了使靠背本体100牢牢固定在座椅靠背处,靠背本体10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孔位140,固定孔为在靠背本体100的表面对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本体100下方设置有固定孔位140,上方设置有固定孔位140,通过绑带穿过固定孔位140把靠背本体100固定在椅背上,防止靠背本体100移位。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