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液机构和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1676发布日期:2022-12-07 04:1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供液机构和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液机构和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条件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清洁设备具有方便使用、清洁效果好的优点,因此,清洁设备逐渐开始取代人工清洁广泛的出现在生活和工作中。
3.但是,目前的清洁设备功能单一,导致在对清洁面进行清扫工作时,仅能通过滚刷进行清扫污物,而对于一些粘在清洁面上的污物无法清理干净,在清洁的过程中会出现清洁不彻底使用效果差的问题,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清洁设备存在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组件;第一换向阀,供液组件的出液端与第一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第二换向阀,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加热结构,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与加热结构连接,加热结构具有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分液器,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液端、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均与分液器连接。
7.可选地,加热结构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和热液区,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分别与汽区的进汽端和热液区的供液端连通,汽区与蒸汽出口连通,热液区与热液出口连通。
8.可选地,供液机构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换向阀与分液器之间。
9.可选地,供液机构还包括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单向阀打开时,第二换向阀不打开,限制结构限制第二换向阀打开时,单向阀不打开。
10.可选地,加热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置空间;隔板,隔板容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独立设置的汽区和热液区,壳体上设置有与汽区连通的进汽端和蒸汽出口,壳体上设置有与热液区连通的供液端和热液出口;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安装在隔板和/或壳体上,以对汽区和热液区进行加热。
11.可选地,加热结构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挡板安装在隔板上并沿汽区和热液区的深度方向延伸,各挡板的侧端交替安装在壳体的一组相对的侧壁上,以在汽区和热液区的内部均形成折弯的通道,进汽端和蒸汽出口与汽区内部的通道的连通,供液端和热液出口与热液区内部的通道的连通。
12.可选地,进汽端与汽区内部的通道的入口端连通,蒸汽出口与汽区内部的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供液端与热液区内部的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热液出口与热液区内部的通道的出口端连通。
13.可选地,加热结构还包括多个辅助筋板,多个辅助筋板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并与多个挡板一一对应抵接。
14.可选地,发热组件为u型发热管。
15.可选地,加热结构为锅炉;和/或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和泵体,储液箱通过泵体与第一换向阀连通,泵体为液体流动提供动力。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上述的供液机构;机体,供液机构安装在机体上;清洁件,清洁件与机体活动连接,供液机构的分液器的出液口朝向清洁件设置。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组件;第一换向阀,供液组件的出液端与第一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第一分液器,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液端与第一分液器连接;加热组件,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液端与加热组件的进液端连接,加热组件具有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热液出口与第一分液器连接;第二分液器,蒸汽出口与第二分液器连接。
18.可选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加热结构,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与加热结构连接,加热结构具有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
19.可选地,加热结构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和热液区,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分别与汽区的进汽端和热液区的供液端连通,汽区与蒸汽出口连通,热液区与热液出口连通。
20.可选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结构,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液端与加热结构连通;第二换向阀,加热结构的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液端连通,第二换向阀具有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
21.可选地,供液机构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换向阀与第一分液器之间。
22.可选地,供液机构还包括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单向阀打开时,第二换向阀不打开,限制结构限制第二换向阀打开时,单向阀不打开。
23.可选地,加热组件的加热结构为锅炉;和/或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和泵体,储液箱通过泵体与第一换向阀连通,泵体为液体流动提供动力。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上述的供液机构;机体,供液机构安装在机体上;清洁件,清洁件与机体活动连接,供液机构的第一分液器朝向清洁件设置,供液机构的第二分液器的出液口朝向清洁面设置。
25.可选地,清洁设备具有冷液模式、热液模式和蒸汽模式,当清洁设备处于冷液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关闭,单向阀打开,第一分液器朝向清洁件喷液;当清洁设备处于热液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打开,单向阀关闭,供液机构的加热组件的热液出口向第一分液器供热液,第一分液器朝向清洁件喷液;当清洁设备处于蒸汽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打开,单向阀关闭,供液机构的加热组件的蒸汽出口向第二分液器供蒸汽,第二分液器朝向清洁面喷蒸汽。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组件、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加热结构和分液器,供液组件的出液端与第一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第二换向阀的出液端与加热结构连接,加热结构具有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液端、热液出口和蒸汽出口均与分液器连接。
28.由上可知,通过在供液组件与分液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以实现将供液的液路布置分成三条路径,其中第二换向阀与加热结构连通,以通过加热结构实现蒸汽液路和热液管路的分离,本技术中的供液组件能提供冷液、热液和蒸汽,实现三种清洁方式,以在清洁设备需要不同的清洁方式时,通过调节两个换向阀和分液器的状态进行输送冷液、热液和蒸汽中的一种,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供液机构的水路流程框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供液机构的水路流程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加热结构的爆炸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清洁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储液箱;20-泵体;30-第一换向阀;40-第二换向阀;50-单向阀;60-第一分液器;70-加热结构;700-壳体;701-隔板;710-汽区;720-热液区;730-进汽端;740-供液端;750-挡板;760-辅助筋板;770-发热组件;780-蒸汽出口;790-热液出口;80-第二分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设备存在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41.实施例1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液机构,如图1和图3至图5所示,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组件、第一换向阀30、第二换向阀40、加热结构70和分液器,供液组件的出液端与第一换向阀30的进液端连接,第一换向阀30的第二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40的进液端连接,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与加热结构70连接,加热结构70具有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第一换向阀30的
第一出液端、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均与分液器连接。
43.具体地,通过在供液组件与分液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换向阀30和第二换向阀40,以实现将供液的液路布置分成三条路径,其中第二换向阀40与加热结构70连通,以通过加热结构70实现蒸汽液路和热液管路的分离,本技术中的供液组件能提供冷液、热液和蒸汽,实现三种清洁方式,以在清洁设备需要不同的清洁方式时,通过调节两个换向阀和分液器的状态进行输送冷液、热液和蒸汽中的一种,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44.进一步地,供液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仅用于提供液体,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10和泵体20,其中储液箱10通过泵体20与第一换向阀30连通,泵体20为液体由储液箱10流向第一换向阀30提供动力,同时泵体20也为液体由储液箱10向分液器的方向流动提供动力。
45.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70结构具有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加热结构70可以是锅炉,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加热功能的结构件。
46.如图3至图5所示,加热结构70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分别与汽区710的进汽端730和热液区720的供液端740连通,汽区710与蒸汽出口780连通,热液区720与热液出口790连通。
47.具体地,加热结构70的内部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由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经进汽端730流入到汽区710的液体在汽区710的内部被加热并形成蒸汽,汽区710的内部的蒸汽经蒸汽出口780流向分液器并排出。同理,由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经供液端740流入到热液区720的内部被加热成预设温度的热液,热液经热液出口790流向分液器并排出。
48.其中,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对第二换向阀40流入的液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处理,以实现将液体转化成蒸汽或者热液,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彼此独立工作,提高使用效率。
49.如图1所示,供液机构还包括单向阀50,单向阀50设置在第一换向阀30与分液器之间。
50.具体地,单向阀50设置在第一换向阀30和分液器之间,以使第一单向阀50与分液器之间的液体能单向流动,避免分液器内部的液体反向流入到第一换向阀30内,以对第一换向阀30产生损伤。
51.进一步地,供液机构还包括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单向阀50打开时,第二换向阀40不打开,限制结构限制第二换向阀40打开时,单向阀50不打开。
52.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0与第二换向阀40分别处在不同的供液管路上,因此单向阀50与第二换向阀40不同时打开,以避免出现两个管路交叉的现象出现。限制结构可以是开关,以通过开关控制单向阀50和第二换向阀40打开或者闭合,以实现单向阀50和第二换向阀40两者中的一个打开一个闭合。
53.如图3至图5所示,加热结构70包括壳体700、隔板701和发热组件770,壳体700具有容置空间;隔板701容置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壳体700上设置有与汽区710连通的进汽端730和蒸汽出口780,壳体700上设置有与热液区720连通的供液端740和热液出口790;发热组件770安装在隔板701和/或壳体700上,以对汽区710和热液区720进行加热。
54.具体地,发热组件770可以是安装在隔板701上的,此时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分别处在发热组件770的两侧,以通过发热组件770实现对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处理;发热组件770还可以是安装在壳体700上,并且发热组件770具有一部分伸入到汽区710或者热液区720的内部,以实现对汽区710和热液区720进行加热处理。
55.进一步地,加热结构70为u型加热管,加热管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加热功能的结构件。
56.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加热效率,壳体700和隔板701上均设置加热结构70也是可以的。
57.如图3至图5所示,加热结构70还包括多个挡板750,多个挡板750安装在隔板701上并沿汽区710和热液区720的深度方向延伸,各挡板750的侧端交替安装在壳体700的一组相对的侧壁上,以在汽区710和热液区720的内部均形成折弯的通道,进汽端730和蒸汽出口780与汽区710内部的通道的连通,供液端740和热液出口790与热液区720内部的通道的连通。
58.具体地,为提高加热结构70的加热效率,通过增设多个挡板750,多个挡板750之间形成了一条折弯的通道,并且液体在通道的内部移动,增加了液体与加热组件的接触时长和接触面积,进而保障进入到加热结构70的内部液体形成蒸汽或者热液。
59.需要说明的是,汽区710对应设置有进汽端730和蒸汽出口780以形成通气管路,热液区720具有供液端740和热液出口790以形成通热液管路,两条管路彼此独立不会交叉。
60.如图3至图5所示,进汽端730与汽区710内部的通道的入口端连通,蒸汽出口780与汽区710内部的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供液端740与热液区720内部的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热液出口790与热液区720内部的通道的出口端连通。
61.具体地,通道的入口端与进汽端730连通,通道的出口端与蒸汽出口780连通,以使液体能流经整个通道,提高加热面积。同理,通道的入口端与供液端740连通,通道的出口端与热液出口790连通,以使液体能流经整个通道,提高加热面积。
62.进一步地,挡板75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板,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板。
63.进一步地,加热结构70还包括多个辅助筋板760,多个辅助筋板760设置在壳体700的内表面上并与多个挡板750一一对应抵接。
64.其中,壳体700具有座体,隔板701设置在座体的内部,隔板701将壳体700的内部的分为独立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壳体700还具有盖板,盖板和座体配合形成密封的空间,盖板上设置有辅助筋板760,辅助筋板760与挡板750抵接配合以形成完整的通道。
65.实施例2
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本技术的清洁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供液机构、机体和清洁件,供液机构安装在机体上;清洁件与机体活动连接,供液机构的分液器的出液口朝向清洁件设置。
67.具体地,清洁件在清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变得脏污,供液机构的分液器的出液口可以是喷液或者喷汽,以实现清理清洁件的脏污。
6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体上设置了供液机构以实现三条管路,以实现向清洁件喷冷水、喷热水或者喷蒸汽,以提高清洁件的清洁效率。
69.实施例3
7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具有两个分液器,以通过两个分液器实现汽液分离的方式进行管路设置。
71.如图1和图2所示,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组件、第一换向阀30、第一分液器60、加热组件和第二分液器80,供液组件的出液端与第一换向阀30的进液端连接;第一换向阀30的第一出液端与第一分液器60连接;第一换向阀30的第二出液端与加热组件的进液端连接,加热组件具有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热液出口790与第一分液器60连接;蒸汽出口780与第二分液器80连接。
72.具体地,第二分液器80用于喷出蒸汽,第一分液器60用于喷冷水或者热液,通过设置两个分液器可以实现第一分液器60和第二分液器80的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设置,以根据需要实现第二分液器80的蒸汽的喷射方向和第一分液器60的液体的喷射方向。
73.进一步地,第二分液器80朝向清洁面喷蒸汽,第一分液器60朝向清洁件喷液。
7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具体加热组件设置位置的不同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75.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换向阀40和加热结构70,第一换向阀30的第二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40的进液端连接;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与加热结构70连接,加热结构70具有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
76.具体地,液体由第一换向阀30流入到第二换向阀40,第二换向阀40内的液体流入到加热结构70的内部,加热结构70的内部将液体转化成蒸汽或者热液,并且蒸汽由蒸汽出口780流向第二分液器80,热液由热液出口790流向第一分液器60,以实现热液和蒸汽的供给。
77.进一步地,加热结构70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换向阀40的出液端分别与汽区710的进汽端730和热液区720的供液端740连通,汽区710与蒸汽出口780连通,热液区720与热液出口790连通。
7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结构70为锅炉。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40位于加热结构70的上游,通过依靠加热结构70本身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实现蒸汽和热液的形成,并且蒸汽流向第二分液器80,热液流向第一分液器60以形成两条管路。
80.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结构70和第二换向阀40,第一换向阀30的第二出液端与加热结构70连通;第二换向阀40,加热结构70的出液端与第二换向阀40的进液端连通,第二换向阀40具有热液出口790和蒸汽出口780。
81.具体地,第一换向阀30内部的液体经加热结构70流向第二换向阀40,第二换向阀40具有与第一分液器60连通的热液出口790和与第二分液器80连通的蒸汽出口780。其中,加热结构70位于第二换向阀40的上游,以通过控制加热结构70的运行功率实现热液或者蒸汽的形成。
8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结构70为锅炉。
83.如图1和图2所示,供液机构还包括单向阀50,单向阀50设置在第一换向阀30与第一分液器60之间。
84.具体地,单向阀50设置在第一换向阀30和分液器之间,以使第一单向阀50与分液器之间的液体能单向流动,避免第二分液器80内部的热液流入到第一换向阀30内,以对第
一换向阀30产生损伤。
85.进一步地,供液机构还包括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单向阀50打开时,第二换向阀40不打开,限制结构限制第二换向阀40打开时,单向阀50不打开。
86.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0与第二换向阀40分别处在不同的供液管路上,因此单向阀50与第二换向阀40不同时打开,以避免出现两个管路交叉的现象出现。限制结构可以是开关,以通过开关控制单向阀50和第二换向阀40打开或者闭合,以实现单向阀50和第二换向阀40两者中的一个打开一个闭合。
87.进一步地,供液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仅用于提供液体,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10和泵体20,其中储液箱10通过泵体20与第一换向阀30连通,泵体20为液体由储液箱10流向第一换向阀30提供动力,同时泵体20也为液体由储液箱10向分液器的方向流动提供动力。
88.实施例4
8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实施例3中的供液机构、机体和清洁件,供液机构安装在机体上,清洁件与机体活动连接,供液机构的第一分液器60朝向清洁件设置,供液机构的第二分液器80的出液口朝向清洁面设置。
90.具体地,第一分液器60用于向清洁件提供冷液和热液,第二分液器80用于向清洁面喷蒸汽,因此第一分液器60的开口朝向清洁件设置,第二分液器80的出液口朝向清洁面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分液器60和第二分液器80实现了不同管路的不同功效,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增加实用性。
91.进一步地,清洁设备具有冷液模式、热液模式和蒸汽模式。
92.其中,当清洁设备处于冷液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40关闭,单向阀50打开,第一分液器60朝向清洁件喷液。
93.当清洁设备处于热液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40打开,单向阀50关闭,供液机构的加热组件的热液出口790向第一分液器60供热液,第一分液器60朝向清洁件喷液。
94.当清洁设备处于蒸汽模式时,供液机构的第二换向阀40打开,单向阀50关闭,供液机构的加热组件的蒸汽出口780向第二分液器80供蒸汽,第二分液器80朝向清洁面喷蒸汽。当然,第二分液器80也可以是朝向清洁件喷蒸汽,也可以是部分朝向清洁面部分朝向清洁件喷蒸汽,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第二分液器80的喷射方向。
95.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96.1、本技术中的供液组件能提供冷液、热液和蒸汽,实现三种清洁方式,以在清洁设备需要不同的清洁方式时,通过调节两个换向阀和分液器的状态进行输送冷液、热液和蒸汽中的一种,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97.2、通过设置有第一分液器60和第二分液器80实现了不同管路的不同功效,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增加实用性。
98.3、加热结构70具有独立设置的汽区710和热液区720,有效地提高了产出效率。
99.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