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忆棉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9283发布日期:2023-01-20 12:4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记忆棉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记忆棉枕头。


背景技术:

2.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就是人们为睡眠的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
3.现有技术中采用记忆棉的枕头,由整块棉体构成,包括颈部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颈部支撑区用于支撑人体的颈部,头部支撑区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颈部支撑区置于头部支撑区的两侧,颈部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平滑过渡。
4.然而,现有技术中两侧的颈部支撑区的厚度没有做区分,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身高、体重以及不同脖子长短的人群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工程学的生理曲线。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棉枕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枕头由于两侧的颈部支撑区的厚度没有做区分,导致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身高、体重以及不同脖子长短的人群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工程学的生理曲线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记忆棉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表面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所述颈部支撑区置于所述头部支撑区的两侧,且所述头部支撑区向所述枕头本体的内部凹陷,所述头部支撑区与所述颈部支撑区平滑过渡,两侧的所述颈部支撑区的最高点距离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不同。
7.优选地,两侧的所述颈部支撑区上均设有脊,所述脊顺着所述颈部支撑区的长度方向设置。
8.优选地,所述脊靠近所述头部支撑区,且连续向所述头部支撑区过渡。
9.优选地,所述枕头本体的表面设有分隔线槽,所述分隔线槽置于所述枕头本体的表面边缘,且首尾相接,所述头部支撑区和所述颈部支撑区均置于所述分隔线槽围成的区域内。
10.优选地,所述枕头本体的表面还设有弧形线槽,所述弧形线槽从所述颈部支撑区的一侧延伸至相对侧,且与所述分隔线槽交汇。
11.优选地,所述弧形线槽的中段置于所述头部支撑区内。
12.优选地,所述弧形线槽包括两条,且对称设置。
13.优选地,其中一侧所述颈部支撑区的最高点距离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11cm,另一侧所述颈部支撑区的最高点距离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14cm。
14.优选地,所述枕头本体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记忆棉枕头,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该种记忆棉枕头,同传统的枕头相比,相同的是,均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表面设有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颈部支撑区置于头部支撑区的两侧,并且头部支撑区向枕头本体的内部凹陷,头部支撑区与颈部支撑区平滑过渡,同传统的枕头相比,不同的是,两侧的颈部支撑区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不同,一高一低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厚度不同的颈部支撑区,无论是仰睡、侧睡,还是爬睡,均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和脖长短人群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记忆棉枕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记忆棉枕头的俯视图;
20.图3是图1中记忆棉枕头的主视图;
21.图4是图1中记忆棉枕头的侧视图。
22.其中,图1-图4:
23.1、枕头本体;11、头部支撑区;12、颈部支撑区;13、脊;14、分隔线槽;15、弧形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两侧的颈部支撑区的厚度没有做区分,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身高、体重以及不同脖子长短的人群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工程学的生理曲线。
28.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记忆棉枕头,同传统的枕头相比,不同的是,两侧的颈部支撑区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不同,一高一低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
厚度不同的颈部支撑区,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和脖长短人群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29.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的记忆棉枕头,如图1-4所示,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表面具有头部支撑区11和颈部支撑区12,头部支撑区11位于枕头本体1的中心位置,并且向枕头本体1内凹陷,颈部支撑区12位于枕头本体1的边缘位置,并且在枕头本体1的表面向外凸出,头部支撑区11与颈部支撑区12平滑过渡,两侧的颈部支撑区12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不同。
32.其中,一侧颈部支撑区12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为11cm,另一侧颈部支撑区12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为14cm,即一侧的颈部支撑区12的厚度为11cm,另一侧颈部支撑区12的厚度为14cm,11cm和14cm不同颈部承托距离尺寸,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体重、脖长短人群的睡眠。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提供的记忆棉枕头,如图1-4所示,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表面具有头部支撑区11和颈部支撑区12,头部支撑区11位于枕头本体1的中心位置,并且向枕头本体1内凹陷,颈部支撑区12位于枕头本体1的边缘位置,并且在枕头本体1的表面向外凸出,头部支撑区11与颈部支撑区12平滑过渡,两侧的颈部支撑区12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不同。
35.本实施例两侧的颈部支撑区12上均设有脊13,如图1所示,脊13顺着颈部支撑区1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脊13靠近头部支撑区11,连续向头部支撑区11过渡。
36.人体躺卧时,脊13作为颈部的最高支撑点,能够起到对颈部的支撑作用,即顺应肩部自然曲线,分散肩部压力。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提供的记忆棉枕头,如图1-4所示,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表面具有头部支撑区11和颈部支撑区12,头部支撑区11位于枕头本体1的中心位置,并且向枕头本体1内凹陷,颈部支撑区12位于枕头本体1的边缘位置,并且在枕头本体1的表面向外凸出,头部支撑区11与颈部支撑区12平滑过渡,两侧的颈部支撑区12的最高点距离枕头本体1的底面的距离不同。
39.本实施例两侧的颈部支撑区12上均设有脊13,如图1所示,脊13顺着颈部支撑区1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脊13靠近头部支撑区11,连续向头部支撑区11过渡。
40.人体躺卧时,脊13作为颈部的最高支撑点,能够起到对颈部的支撑作用,即顺应肩部自然曲线,分散肩部压力。
41.为了增加枕头的立体感,枕头本体1的表面设有分隔线槽14,分隔线槽14置于枕头本体1的表面边缘,并且首尾相接,头部支撑区11和颈部支撑区12均置于分隔线槽14围成的区域内。
42.枕头本体1的表面还设有弧形线槽15,如图1所示,弧形线槽15包括两条,对称设置,弧形线槽15从颈部支撑区12的一侧延伸至相对侧,并且末端与分隔线槽14交汇,弧形线槽15的中段置于头部支撑区11内。
43.两条弧形线槽15形成x曲线造型,简单大方,使头部支撑区11和颈部支撑区12的分
区更加明显。
44.本实施例中的头部支撑区11与颈部支撑区12组合,并且位于枕头本体1的表面层,两者形成“盆地”造型,中间的头部支撑区11凹陷2cm,周向高于头部支撑区11,科学分区,曲面滑顺,头部形成立体环抱,充分贴合颈柱,饱满支撑肩颈间隙,翻身更自由。
45.实施例4:
4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枕头本体1的材料,整个枕头本体1均采用新型记忆棉材料,新型记忆棉材料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具体为聚氨酯,聚氨酯不仅轻柔释压,还能有效承托,稳定支撑的独特7秒慢回弹,均匀释放身体压力。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