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5601发布日期:2023-03-07 18: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


背景技术:

2.梯子作为一种辅助爬高工具,主要供人们进行爬高作业。但是,由于现有的梯子一般由梯架和安装在梯架上的梯级板组成,并无其它安全防护结构,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心不稳现象,则容易导致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
3.为了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通常在梯子上安装扶手,但是在梯子上安装扶手,扶手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不便于收藏放置,也不便于包装运输。
4.公告号为cn2096376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家用梯,包括两并列设置的前管和两并列设置的后管,前管与后管两两相互铰接,两前管的顶端上连接有伸缩扶手,伸缩扶手包括两插接于前管内的伸缩杆,两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横杆,还包括一拉杆,前管上开有行程槽,拉杆的一端穿过行程槽与伸缩杆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后管铰接,该申请扶手为伸缩结构,包装或运输时可以将扶手收回,减少包装盒运输时的体积。
5.同时,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扶手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不便于收藏放置,也不便于包装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扶手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不便于收藏放置,也不便于包装运输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
7.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包括折叠梯本体、u型扶手架以及可转动折合的踏板结构,所述折叠梯本体包括两根前管和两根后管,两根所述前管与两根后管一一对应,且其顶端转动连接;
8.所述前管上靠近后管的一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一通孔;
9.所述u型扶手架包括扶手管和两根连接管,两根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分别与扶手管的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分别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插入两根前管内,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弓形金属弹片,所述弓形金属弹片的一端与连接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弓形金属弹片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收纳u型扶手架时,按压卡块上穿出第一通孔的一端,卡块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向连接管内移动,卡块按压弓形金属弹片,使弓形金属弹片弯曲形成朝向第二通孔的反弹力。当卡块不再穿过第一通孔时,连接管与前管之间不再固定,向下移动u型扶手架,即可使连接管收纳在前管中,从而完成u型扶手架的收纳。同理,当需要展开u型扶手架时,向上抽拉u型扶手架,连接管沿着前管向上移动,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时,在弓形金属弹片的反弹力的作用下卡块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穿出连
接管并穿过第一通孔,连接管与前管之间通过卡块固定连接,从而固定住展开后的u型扶手架。本实用新型能够将u型扶手架的连接管插入前管内,从而收合u型扶手架,u型扶手架不占用空间,便于收藏放置和运输,且收合u型扶手架的过程快捷方便。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块上穿过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为弧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卡块后,卡块上的弧形与第一通孔的孔壁对应,此时移动连接管,连接管带动卡块移动,第一通孔的孔壁与卡块上的弧形接触,作用在卡块上的力可以分解为朝向连接管内的力,从而继续将卡块朝连接管内按压。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两根所述后管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卡块位置对应的挡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收合折叠梯本体后,前管和后管会旋转重叠,卡块会与挡板接触,从而自动按压卡块,从而实现u型扶手架的自动收纳。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上固定有朝向卡块的凸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管和后管旋转重叠时,凸杆与卡块接触,由于凸杆向卡块所在方向延伸,保证卡块能被按压回连接管内。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凸杆上靠近卡块的一端固定有按压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片的设置增加了凸杆表面的手里面积,保证卡块能与按压片接触从而被按压回连接管内。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凸杆的长度、所述按压片的厚度以及所述前管的宽度的和小于后管的宽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管和后管旋转重叠时,前管完全位于后管内侧,保证折叠梯本体能够完全折叠。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本实用新型能够将u型扶手架的连接管插入前管内,从而收合u型扶手架,u型扶手架不占用空间,便于收藏放置和运输,且收合u型扶手架的过程快捷方便。
23.2.旋转收合折叠梯本体后,前管和后管会旋转重叠,卡块能与按压片接触,从而自动按压卡块,从而实现u型扶手架的自动收纳。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的连接管和前管的局部剖视图。
29.附图标记:1、折叠梯本体;2、u型扶手架;3、踏板结构;4、前管;5、后管;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弓形金属弹片;9、卡块;10、挡板;11、凸杆;12、按压片;13、扶手管;1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一种带有可抽拉式扶手的折叠梯,如图1-图5所示,包括折叠梯本体1、u型扶手架2以及可转动折合的踏板结构3。在折叠梯技术中可转动折合的踏板结构3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例如公告为cn209637668u的中国专利一种折叠家用梯中的脚踏板、公告号为cn208106298u的中国专利一种梯子扶手结构中的折合机构等等,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32.折叠梯本体1包括两根前管4和两根后管5,两根前管4与两根后管5一一对应,且其顶端转动连接。
33.前管4上靠近后管5的一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一通孔6。
34.u型扶手架2包括扶手管13和两根连接管14。两根连接管14的顶端分别与扶手管13的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根连接管14的底端分别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插入两根前管4内。连接管1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二通孔7,第二通孔7与第一通孔6的位置对应。连接管14的内部设置有弓形金属弹片8,弓形金属弹片8的一端与连接管1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弓形金属弹片8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9,卡块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7和第一通孔6且设置为弧形。
35.两根后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卡块9位置对应的挡板10。挡板10上固定有朝向卡块9的凸杆11。凸杆11上靠近卡块9的一端固定有按压片12。
36.额外地,凸杆11的长度、按压片12的厚度以及前管4的宽度的和小于后管5的宽度。前管4和后管5旋转重叠时,前管4完全位于后管5内侧,保证折叠梯本体1能够完全折叠。
37.工作原理:当旋转收合折叠梯本体1后,前管4和后管5会旋转重叠。此时,卡块9上穿出第一通孔6的一端与按压片12接触,按压片12的设置增加了凸杆11表面的手里面积。由于按压片12与凸杆11固定,凸杆11与挡板10固定,因此按压片12固定不动。所以卡块9在按压片12的反作用力下沿着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向连接管14内移动。卡块9按压弓形金属弹片8,使弓形金属弹片8弯曲形成朝向第二通孔7的反弹力。当按压片12与前管4接触时,卡块9被完全压入连接管14内。卡块9的一端不再穿过第一通孔6,连接管14与前管4之间不再固定,连接管14自动沿着前管4向下移动,使连接管14收纳在前管4中,从而自动完成u型扶手架2的收纳。
38.同理,当展开折叠梯本体1后,向上抽拉u型扶手架2,连接管14沿着前管4向上移动,当第二通孔7与第一通孔6的位置对应时,在弓形金属弹片8的反弹力的作用下卡块9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7穿出连接管14并穿过第一通孔6,连接管14与前管4之间通过卡块9固定连接,从而固定住展开后的u型扶手架2。
39.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收合折叠梯本体1时自动将u型扶手架2的连接管14插入前管4内,从而自动收合u型扶手架2,u型扶手架2不占用空间,便于收藏放置和运输,且收合u型扶手架2的过程快捷方便。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