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8618发布日期:2022-12-02 22:3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2.在日常饮水时,人们习惯于饮用温开水,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开水均不适宜人们饮用。为了满足液体煮沸后对液体的保温,通常在电水壶的底盘上设置ptc加热片,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保温,使液体温度恒定在适宜的饮用范围内。
3.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05734u中,加热片通过多个卡爪固定在支架上,来实现通过加热片对液体的保温作用。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加热片会因为重力而逐渐脱离卡爪,卡爪对加热片的固定效果不牢靠,因此会影响加热片与底盘之间的贴合,影响对液体保温的精确度。
4.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483279u中,加热片沿线路的延伸方向穿过两端子之间的空置区,通过支架上的凹槽将加热片与发热盘之间进行固定。凹槽设置在朝向两端子的一侧,当电水壶受到外力时,加热片容易从凹槽的置物口处脱离,影响保温精确度甚至不能对液体进行保温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对加热片进行更好固定的支架,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加热片发生晃动,从而提高加热片与底盘之间的贴合紧密度,精确的控制液体的保温温度。
6.本技术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的耦合器,以及用于对液体进行保温的加热片,在所述耦合器和所述加热片之间设置有支架,通过所述支架上的凹槽将所述加热片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凹槽与所述加热片之间相贴合、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加热片之间的贴合面积不小于3/4。
7.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8.可选的,所述凹槽上开设有用以装卸所述加热片的置物口,所述电水壶的把手与壶体之间的连接方向与所述置物口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9.可选的,所述加热片包括两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凹槽包括:
10.贴合部,与所述加热片相贴合;
11.两个相对的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边相贴合,限制所述加热片沿所述第二边的延伸方向移动。
12.可选的,两个相对的限位件包括:
13.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贴合部的一端;
14.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贴合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限
制所述加热片的移动。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片相抵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加热片沿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移动。
16.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将所述支架与所述底盘进行固定;所述耦合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将所述耦合器与所述电水壶的底壳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交错设置。
17.可选的,相邻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隔度数为θ,θ=20~180
°

18.可选的,所述底盘设置有相间隔的两个端子,两端子之间设置为空置区,其中一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空置区相对应。
19.可选的,所述电水壶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两端子的弧形延长线相间隔。
20.可选的,与所述空置区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两端子的弧形延长线相间隔。
21.本技术的一种电水壶,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凹槽,通过将把手与置物口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防止加热片从凹槽中脱落,并且可以提升加热片对液体保温温度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耦合器和支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0.100、电水壶;101、内胆;102、加热盘;103、把手;104、底盘;
31.200、加热片;201、第一边;202、第二边;203、第一限位部;204、第二限位部;205、第三限位部;206、限位凹槽;
32.300、支架;301、置物口;302、第一紧固孔;303、第二紧固孔;304、限位凸起;305、第一通孔;306、头部;307、尾部;308、接地装置;
33.400、凹槽;401、贴合部;
34.500、端子;501、空置区;
35.600、耦合器;601、第二通孔;602、接地孔。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9.参考图1、图2和图7所示,在电水壶100的使用过程中,在电水壶100的内胆101中添加液体后,加热盘102会对内胆10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直至内胆101中的液体达到沸腾,此时加热盘102停止对液体进行加热。在使用者饮用液体的过程中,因为液体温度过高无法及时饮用,所以使用者会将液体搁置一段时间后才进行饮用。而往往使用者会因为搁置时间过长使液体温度过低,因此在内胆101的底盘104上增加加热片200,当加热盘102停止对液体进行加热时,使用者可以选择开启加热片200进行工作,对液体进行加热,使液体温度维持在适宜饮用的温度范围。
40.一种电水壶100,包括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的耦合器600,以及用于对液体进行保温的加热片200,在耦合器600和加热片200之间设置有支架300,通过支架300上的凹槽400将加热片200固定在底盘104上,凹槽400上开设有用以装卸加热片200的置物口301,电水壶100的把手103与壶体之间的连接方向与置物口30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41.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加热片200产生的温度能够更有效的传递到加热盘102上,将把手103与置物口30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防止在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加热片200因受外力晃动而与底盘104脱离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当使用者对把手103施加作用力时,通常会对把手103施加沿电水壶100轴向的作用力(即y方向),用以提起放置水壶;或者对把手103施加沿电水壶100径向(即x方向)的作用力,用以改变电水壶10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为了达到方便安装,减少安装的复杂程度,通常将凹槽400的开口方向与两端子500之间的开口相对应,即加热片200穿过两端子500之间的开口后,无需改变加热片200的运动方向即可将加热片200固定在底盘104上。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固定时,此时凹槽400的开口方向、两端子500之间的开口以及对电水壶100的施力方向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当使用者对电水壶100的径向施加作用力时,加热片20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从凹槽400处脱落,从而影响加热片200对液体的保温加热。本方案中将置物口301的延伸方向与使用者对电水壶100的径向施加作用力的方向垂直设置,从而当使用者对把手103施加径向的作用力时,凹槽400的侧壁会限制加热片200沿径向的移动,从而将加热片200始终固定在一个区域里面,防止加热片200受到外力时从凹槽400中脱离,保障加热片200可以正常工作。
42.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加热片200通过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底盘104,从而对电水壶10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若加热片200与底盘104之间间隔距离较大,则会影响热传递效率,为了提高热传递效率,凹槽400与加热片200之间相贴合、且凹槽400与加热片200之间的贴合面积不小于3/4。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支架300占用的空间,在支架300上仅通过卡爪或者相对独立的卡槽结构对加热片200进行固定,卡爪和相对独立设置的卡槽在遇到较为剧烈的晃动或者受较大外力作用时,容易增大加热片200与底盘104之间的间隙,甚至部分加热片200无法与底盘104相贴合,无法达到良好加热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与支架300一
体成型的凹槽400,提高凹槽400与加热片200之间的贴合面积,减小加热片200在电水壶100轴向上的移动。由于电水壶100底部处于封闭且较潮湿的环境,散热条件较差,因此凹槽400尽量与加热片200之间的贴合面积不完全重合,用于对加热片200的散热,延长加热片200的使用寿命。
43.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片200的形状可以包括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可以制作的形状,在电水壶100的使用中,电水壶100主要承受通过把手103传递的轴向力以及径向力,因此,将加热片200设置为长方体形状,可以更好的将外界的力分散在加热片200上,减小应力集中对加热片200的位移以及损坏。因此,加热片200包括两相对的第一边201和第二边202,凹槽400包括:贴合部401,与加热片200相贴合;两个相对的限位件,与第一边201相贴合,限制加热片200沿第二边202的延伸方向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贴合部401设置为半圆形,这样贴合部401与加热片200之间部分相贴合,部分散热片镂空便于散热。在保障加热片200与底盘104之间的热传导效率的同时,兼顾加热片200的散热。两个相对的限位件的延伸方向与通过把手103对电水壶100施加径向力(即x方向)的方向垂直,这样,在对水壶施加径向力时限位件可以抵消全部或部分的径向力,从而可以限制加热片200的移动。在贴合部401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302,紧固件穿过第一紧固孔302对支架300进行固定,之后将加热片200覆盖在第一紧固孔302上面,对第一紧固孔302起到隐藏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支架300的厚度,减小支架300占用的空间。
4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两个相对的限位件采用连续或间断的设置限制加热片200的移动。两个相对的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部203,设置在贴合部401的一端;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04,设置在贴合部401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203相配合限制加热片200的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限位部203的高度低于第二限位部204的高度,因为在第二限位部20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架300的第二紧固孔303,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之间设置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可以更好的对支架300进行固定,并且也有利于加热片200的散热。
45.如图2和图7所示,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加热片200限制在凹槽400中,在加热片200的第一边201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06,两相对的第一边201上均设置限位凹槽206,可以在安装的时候起到防呆效果,方便组装。在第一限位部203和/或第二限位部204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206相配合的限位凸起304,限位凹槽206与限位凸起304之间的配合可以起到释力的作用,吸收部分外力防止外力过大对支架300造成损坏。
46.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加热片200沿支架300的宽度方向移动时与支架300脱离,第一限位部203沿支架30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第一限位部203的两端设置有与加热片200相抵的第三限位部205,第三限位部205用以限制加热片200沿第一边201的延伸方向移动。
47.参考图5和图6所示,支架3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305将支架300与底盘104进行固定;耦合器6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601将耦合器600与电水壶100的底壳进行固定;其中,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交错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通孔305设置三个,在支架300上间隔设置,因为呈三角形的固定装置可以更稳定的对支架300进行固定,防止部分支架300因固定不均匀而部分发生上翘等情况发生。同理,第二通孔601的个数为三个、且间隔设置。为了防止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的支撑力在同一轴线上,支撑力在同一轴线上时,会因为受力集中而发生断裂的风险,因此将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进行交错设置,使得受力分散,使耦合器600、支架300与底盘10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紧密。
48.参考图1、图5和图6所示,为了防止各通孔在安装时发生干涉,相邻的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之间的间隔度数为θ,θ=20~180
°
。当相邻的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之间的间隔度数较低时,各通孔之间的连接件会因为相互挤压触碰而发生干涉,从而影响对耦合器600、支架300与底盘104之间的固定作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05和第二通孔601的数量各设置1个,且两者之间间隔度数为180
°
,即可采用较小的通孔数量完成对耦合器600、支架300与底盘104之间的固定。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05和第二通孔601的数量各设置3个,此时相邻通孔之间的间隔度数为θ=20~100
°
,在设置时,部分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之间的间隔度数为θ1=20
°
,部分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之间的间隔度数为θ2=100
°
,通过将各通孔之间的间隔度数不均等划分,可以提升耦合器600以及支架300连接的稳定性,减小紧固力集中造成的易于使电水壶100底座发生破裂的情况发生。
49.参考图4所示,支架300可以分设为头部306和尾部307,头部306处设置有凹槽400,用于对加热片200的固定,尾部307设置有用于对支架300进行固定的通孔。头部306可以设置为将第一通孔305与限制加热片200移动的第二限位部204一体设置,设计简单,易于成型。或者头部306的设置可以如图2所示,将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限位部204分体设置,第一通孔305设置在靠近凹槽400中心的位置,在第一通孔305的两边设置多个第二限位部204,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二限位部204可以扩大第二限位部204与加热片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加热片200固定的更加稳定。
50.参考图1所示,在底盘104上设置有多条接线,为了方便对多条接线的安装,使各接线之间能够整齐排布,底盘104设置有相间隔的两个端子500,两端子500之间设置为空置区501,其中一第一通孔305与第二通孔601相对设置、且与空置区501相对应。第一通孔305可以设置在靠近空置区501的一侧或者设置在远离空置区501的一侧,当第一通孔305设置在靠近空置区501的一侧时,可以减小加热片200与凹槽400之间的连接距离,接线长度较短,方便接线;当第一通孔305设置在远离空置区501的一侧时,加热片200远离端子500,安全性更高,防止两端子500之间的电压击穿加热片200从而对加热片200造成损坏,严重时会引起电水壶100自燃,同时将加热片200设置在靠近底盘104中心位置,可以更有效的对内胆10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减小热量损失。
51.参考图1所示,为了减小在开关电热片时,产生的电弧对加热盘102的影响,电水壶100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两端子500的弧形延长线相间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电热片的开关,控制装置在打开电热片时,会产生电弧。当两端子500与控制装置距离较近时,产生的电弧会与两端子500之间接触,从而会损坏加热盘102影响加热盘102的发热效率。因此将加热盘102与控制装置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减小电弧对加热盘102的损坏。同时,当加热片200放置在靠近空置区501的位置时,也会因为控制装置开关加热片200时产生的电弧对加热片200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击穿加热片200致使加热片200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将加热片200设置在远离空置区501的一端,即远离空置区501,减小因电弧产生对加热片200的影响。因为用于对各通孔固定的紧固件为金属件,所以与空置区501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05与两端子500的弧形延长线相间隔。防止电弧与紧固件接触损坏紧固件,延长紧固件使用寿命。
52.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为了增加耦合器600上接地装置308的稳定性,支架300上固定有接地装置308,穿过所述耦合器600上的接地孔602,伸入到耦合器600的内部。现有技术
中,接地装置308多固定在耦合器600的塑料件上,由于塑料件自身强度不高,固定在耦合器600上的接地装置308容易发生晃动,从而导致接地效果不好。因此将接地装置308固定在金属件上的支架300上,接地装置308穿过支架300进行固定,再通过耦合器600上开通的接地通孔与耦合器600连接,使接地装置308固定更加稳定。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