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3555发布日期:2023-01-06 21:4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式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滚筒式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用户对烹饪器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ih电饭煲为例:
3.1、ih电饭煲的加热火力是从内锅底部开始传导,热量从底层的米水慢慢传导到上层,直到锅内水沸腾后才有更剧烈的对流出现,使热量更容易的到达上层,尽管如此,米粒的受热也是不均匀的,对米饭的口感(底层饭比较烂,上层饭比较硬)和炊饭时间都有一定影响;
4.2、现有电饭煲具有可变压力技术,利用频繁的压力变化改变国内水的沸点,使水频繁沸腾,产生更多次的热对流;还有的电饭煲在锅底部设有多个加热线圈,工作时控制线圈不同时加热,在内锅底面造成有温差的区域,使水局部沸腾,带动米粒从不同的方向翻滚,使米粒受热更均匀;上述的技术都是从沸腾的频率和方向入手,还是没有改变热量从底部缓慢向上传递问题;
5.3、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5457242u于2020年公开了一种内胆倾斜式电饭煲,该结构是靠电机驱动的主动转盘带动锅体转动的,并且锅体与底部的加热器接触,锅体转动时会与主动转盘和底部加热器摩擦,产生划痕,影响美观;
6.4、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4905860u于2021年公开了一种电饭煲,该结构内胆是竖直放置,内胆旋转是通过内胆底部的扰流凸筋搅拌米汤,由于有扰流凸筋,内胆底部不平整,会影响电磁加热面积和效率;
7.5、中国专利文献号cn2440431y于2000年公开了一种电动电饭锅,该结构锅胆是竖直状态,通过锅胆的摆动(类似于摇晃的红酒杯)带动米水晃动,翻滚效果不明显,而且内部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外壳必须做成球形,对外观有局限性,锅胆摆动时会与外壳出现错位间隙,容易夹手和堵塞;
8.6、上述三篇现有技术都没有实现带压力煮饭的技术。
9.因此,有待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强,解决了传导式和对流式的饭煲热量从底层缓慢向上的问题,使米粒受热更直接、更均匀,可以改善米饭口感和提高炊饭速度的滚筒式的烹饪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11.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滚筒式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锅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锅体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线圈支架、转动筒和内锅,所述转动筒转动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内,所述内锅容置于所述转动筒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筒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转动并带动所述内锅沿轴向转动,以使所述内锅内的食物翻滚。
12.所述内锅容置于所述线圈支架内,所述线圈支架的内侧壁设有支撑滚珠,所述支撑滚珠与所述内锅的外侧壁滚动配合,所述内锅与所述驱动机构转动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以使所述内锅相对所述线圈支架转动。
13.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转动盖合在所述内锅的开口处,所述锅盖组件盖合在所述内锅的开口处时以形成一个密封空腔。
14.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15.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机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圆柱,所述支撑轮套设于所述圆柱上,所述转动筒的开口处设有翻边,所述转动筒的翻边与所述支撑轮接触配合。
16.所述转动筒的内侧面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一侧面粘贴在所述转动筒的内侧面,所述防滑垫另一侧面与所述内锅贴合。
17.所述线圈支架的底部设有通孔和螺丝柱,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螺丝柱上,所述转轴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和所述通孔后安装在所述转动筒上,所述转轴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或者,所述内锅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转轴一端穿过所述线圈支架后与所述卡槽卡接。
18.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呈螺旋形套设在所述线圈支架外侧,以对所述内锅环形加热;或者,所述线圈呈平面式绕线,所述线圈以轴向式贴合在所述线圈支架的外侧面。
19.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软磁和软磁支架,所述软磁固定安装在所述软磁支架上,所述软磁通过所述软磁支架固定在所述线圈的外侧。
20.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内锅温度的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至少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红外测温传感器。
21.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的烹饪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2.1、通过内锅转动带动内锅内的米和水翻滚,使上层的米饭不停的翻滚到底层被直接加热;
23.2、设置转动筒带动内锅转动,以使内锅不与其他零件摩擦,保证内锅美观;
24.3、线圈支架、转动筒和内锅设置为横向放置,内锅沿轴向转动,米水上下翻滚,效果明显,且内锅形状规则,不影响电磁加热效率;
25.4、锅盖组件盖合在内锅的开口处时以形成一个密封空腔,通过温度控制,可实现带压力煮饭,缩短煮饭时间和改善米饭口感;
26.5、解决了传导式和对流式的饭煲热量从底层缓慢向上的问题,使米粒受热更直接、更均匀,可以改善米饭口感和提高炊饭速度;
27.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强、加热均匀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左视)。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剖视图(俯视)。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剖视图(正视)。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中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左视)。
33.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4.1-机体,101-外壳,1011-圆柱,2-驱动机构,3-线圈支架,301-支撑滚珠,302-通孔,303-螺丝柱,4-转动筒,5-内锅,6-锅盖组件,7-密封圈,8-支撑轮,9-支撑轮,10-线圈,11-软磁,12-软磁支架,13-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4-红外测温传感器,15-铰链组件,16-电机支架,17-六角螺母,18-螺纹通孔,19-电源板,20-操作面板,2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6.第一实施例
37.参见图1-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滚筒式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在机体1内的锅体组件和驱动机构2,锅体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机体1内的线圈支架3、转动筒4和内锅5,转动筒4转动设置在线圈支架3内,内锅5容置于转动筒4内,驱动机构2与转动筒4转动连接,转动筒4通过驱动机构2的作用转动并带动内锅5沿轴向转动,以使内锅5内的食物翻滚。
38.具体地,通过内锅5转动带动内锅5内的米和水翻滚,使上层的米饭不停的翻滚到底层被直接加热;设置转动筒4带动内锅5转动,以使内锅5不与其他零件摩擦,保证内锅5美观;线圈支架3、转动筒4和内锅5设置为横向放置,内锅5沿轴向转动,米水上下翻滚,效果明显,且内锅5形状规则,不影响电磁加热效率;解决了传导式和对流式的饭煲热量从底层缓慢向上的问题,使米粒受热更直接、更均匀,可以改善米饭口感和提高炊饭速度。
39.进一步来说,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组件6,锅盖组件6可转动盖合在内锅5的开口处,锅盖组件6盖合在内锅5的开口处时以形成一个密封空腔。
40.具体地,锅盖组件6通过铰链组件15铰接在机体1上,用于密封或打开内锅5,锅盖组件6盖合在内锅5的开口处时以形成一个密封空腔,通过温度控制,可实现带压力煮饭,缩短煮饭时间和改善米饭口感。
41.为了防止内锅5在转动过程中米水漏出,内锅5和锅盖组件6之间设有密封圈7。
42.具体地,锅盖组件6包括锅盖601和外盖602,锅盖601与内锅5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7。
43.参见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支撑轮8,机体1包括外壳101,外壳101上设有圆柱1011,支撑轮8套设于圆柱1011上,转动筒4的开口处设有翻边401,转动筒4的翻边401与支撑轮8接触配合。
44.采取上述设置,支撑轮8用于支撑转动筒4和减少转动筒4旋转时的摩擦力,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轮8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轮8周向配置在转动筒4周围。
45.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及带动内锅5转动,转动筒4的内侧面设有防滑垫9,防滑垫9一侧面粘贴在转动筒4的内侧面,防滑垫9另一侧面与内锅5贴合。
46.参见图1和图2所示,线圈支架3的底部设有通孔302和螺丝柱303,驱动机构2包括电机201、转轴202、轴承203和轴承座204,轴承203安装在轴承座204内,轴承座20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螺丝柱303上,转轴202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座204、轴承203和通孔302后安装在转
动筒4上,转轴202另一端与电机20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47.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机201的电机支架16,转轴202呈阶梯圆柱形,转轴202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座204、轴承203和通孔302后抵住转动筒4内面,转轴202另一端设有螺纹,可旋入六角螺母17,将转动筒4和线圈支架3固定在一起,转轴202另一端的中心设有盲孔,用于穿入电机201的输出轴,盲孔的侧面设有螺纹通孔18,用于穿过螺丝紧固电机201的输出轴。
48.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圈10,线圈10呈螺旋形套设在线圈支架3外侧,以对内锅5环形加热。
49.具体地,线圈10呈螺旋形套设在线圈支架3外侧,以对内锅5三百六度环形加热。
50.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软磁11和软磁支架12,软磁11固定安装在软磁支架12上,软磁11通过软磁支架12固定在线圈10的外侧。
51.具体地,软磁11采用铁氧体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磁导率高,残磁率低的材料,软磁支架12设有安装软磁11的凹槽,安装在凹槽内的软磁支架12共同固定在线圈10的外侧,起到收束磁感线和放置磁力外泄的作用。
52.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内锅5温度的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至少为红外测温传感器14。
53.具体地,采取红外测温传感器14,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内锅3的温度,进而实现对内锅3温度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内锅3的温度不会超过设定的温度,进而,避免了内锅3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内锅3中食物的正常烹饪。
54.参见图1所示,机体1内设有电源板19,用于电器件提供电力,调整电压和频率,机体1顶部设有操作面板20,用户手动在操作面板20上手动按下相应的操作按钮开关即可实现烹饪功能。
55.参见图1所示,机体1底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上设有风扇21,外界的冷空气通过风扇21从进风口进入机体1内再从出风口排出,有效对电源板19和线圈10进行降温,保证了电源板19和线圈10的使用寿命
56.第二实施例
57.参见图5所示,本滚筒式的烹饪器具,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
58.内锅5容置于线圈支架3内,线圈支架3的内侧壁设有支撑滚珠301,支撑滚珠301与内锅5的外侧壁滚动配合,内锅5与驱动机构2转动连接,并在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转动,以使内锅5相对线圈支架3转动。
59.进一步来说,内锅5的底部设有卡槽501,转轴202一端穿过线圈支架3后与卡槽501卡接。
60.具体地,转轴202另一端与电机20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电机201直接带动内锅5沿轴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内锅5的外侧壁与线圈支架3的内侧壁的支撑滚珠301滚动配合,使内锅5内的米和水翻滚,使上层的米饭不停的翻滚到底层被直接加热,解决了传导式和对流式的饭煲热量从底层缓慢向上的问题,使米粒受热更直接、更均匀,可以改善米饭口感和提高炊饭速度。
61.线圈10呈平面式绕线,线圈10以轴向式贴合在线圈支架3的外侧面。
62.测温传感器至少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3
63.具体地,采取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3,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内锅3的温度,进而实现对内锅3温度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内锅3的温度不会超过设定的温度,进而,避免了内锅3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内锅3中食物的正常烹饪。
64.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65.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