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桶和具有其的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6321发布日期:2023-11-22 15: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桶和具有其的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桶和具有其的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器人、智能清洁产品也越来越普及。

2、然而现有的洗地机在清洁过程中的垃圾需要及时来进行倾倒处理,因污水中混合有较多的固体垃圾,一些容易变质的垃圾在污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后也会变质产生异味,必须要求用户每次用完以后都及时清理污水箱,同时导致用户在对污水进行维护处理的过程中极为不方便;以及污水在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下水道等问题。

3、部分产品出于不让固体颗粒把下水道堵塞的考虑,在回收箱的内部会设置固液分离器。但是,其实际上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依然在同一回收箱内,并不能解决长时间不清理回收箱带来的产生异味的问题,给用户带来许多困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桶,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分开回收存放,以解决长时间不清理回收桶带来的容易发霉发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桶,包括:并行设置且流体连通的第一回收腔与第二回收腔;第一流体输送通路,所述第一流体输送通路用于将回收桶外部的流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回收腔内;过滤器,能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回收腔内并将由所述第一流体输送通路流入第一回收腔内的流体进行固液分离;第二流体输送通路,所述第二流体输送通路用于将在第一回收腔内的固液分离后的流体输送至第二回收腔内;第二回收腔包括气液分离部和储污部,由第二流体输送通路输送到第二回收腔内的流体在所述气液分离部实现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存储在所述储污部,分离后的气体从第二回收腔上部排出。

3、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输送通路的入口在第一回收腔的底部,出口在第一回收腔的上部。

4、优选地,第一回收腔和/或第二回收腔的底壁和顶部开口分别构成回收桶的底壁和顶部开口的一部分。

5、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输送通路包括第一入口管道,所述第一入口管道的入口与第一回收腔底壁的第一进气口相连,出口由底壁自下而上延伸至第一回收腔的上部。

6、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网袋,该过滤网袋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入口管道上端的出口附近。

7、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包括底壁以及围绕底壁周边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固体垃圾的侧壁,底壁和/或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孔;底壁上还构造有供第一入口管道密封穿过的开孔。

8、优选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与过滤部连接的导向部,导向部下端与第一入口管道上端密封配合以实现流体导通。

9、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上端开口、转向部、连接部及下端开口;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第一入口管道流体连接,所述转向部用于改变流体运动方向。

10、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一过滤网袋,该过滤网袋可拆卸地设置在导向部的上端开口上。

11、优选地,第一入口管道的出口偏心设置在第一回收腔内,导向部的上端开口面向第一回收腔中心的方向开设。

12、优选地,第一回收腔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口,二者实现流体连通。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收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构造有供第一入口管道密封穿过的开孔,隔板将第一回收腔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腔处于倾斜工作姿态时靠近待清洁表面的一侧,且与隔板临近设置。

15、优选地,所述隔板设置为至少上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方向倾斜。

16、优选地,第二流体输送通路至少包括导流管和第二入口管道;导流管的一侧开口即第二流体输送通路的流体入口设置为与第一回收腔内侧壁的第一出气口相连,导流管的另一侧开口设置在第二回收腔内部并和第二入口管道流体连通,第二入口管道的第二出气口朝上并位于第二回收腔的上部。

17、优选地,第二回收腔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将第二回收腔的空间划分成位于导流装置一侧的气液分离部和位于导流装置另一侧的储污部。

18、优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至少包括一导流板,导流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其径向两侧的连通部和隔离部,所述连通部设置在所述表面清洁设备处于倾斜工作姿态时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连通部与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形成一间距以形成出水口,或连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

19、优选地,所述隔离部靠近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处设置有单向阀。

20、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使得连通部相对隔离部沿第二回收腔的高度方向处于更低的位置;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与第二回收腔的高度方向的夹角在30°与90°之间。

21、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中间位置开设有供第二入口管道密封穿过的开孔。

22、优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导流板的隔离部远离连通部的一侧且朝向气液分离部延伸。

23、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收腔的储污部至少由所述导流板、第二回收腔底壁、分隔件、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围成的空间形成。

24、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沿隔离部朝向气液分离部竖向延伸的第一侧板、中间连板与第二侧板,所述中间连板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侧边均与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密封配合,中间连板与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呈间距h设置。

25、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板和第二回收腔内侧壁均呈同心设置的圆弧状,以使得分隔件和第二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类似瓦片的环柱状空间,所述间距h与第二回收腔的直径比值大于等于1:6。

26、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收腔的下部空间与第二回收腔的储污部流体连通。

27、优选地,所述回收桶还包括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回收桶的顶部开口处;盖体的上端为具有斜开口的类似跑道型,盖体上端的轮廓与回收桶的外轮廓匹配,下端包括一环形安装部,回收桶的顶部开口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开口设置、且能与环形安装部配合的环形安装腔。

28、优选地,所述盖体的环形安装部的底部设置有一截面形状与环形安装腔形状匹配的压板,所述压板压紧密封设置在第一回收腔顶部开口、第二回收腔顶部开口的上方。

29、优选地,所述压板对应第二回收腔位置设置有朝向第二回收腔内部设置的上盖进气口以及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在第二入口管道的正上方并将第二入口管道的第二出气口罩设在其内部。

30、优选地,所述导流罩具有沿远离盖体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设置在导流罩靠近上盖进气口一侧,第二侧部设置在导流罩远离上盖进气口一侧,第一侧部末端较第二侧部末端离盖体距离更远。

31、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盖体内的过滤海帕,盖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表面清洁设备的动力装置连通的上盖出气口,上盖出气口向内凹设一过滤海帕安装槽。

32、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设置在第一回收腔顶部开口、第二回收腔顶部开口的上方。

33、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的截面积基本等于第一回收腔顶部开口、第二回收腔顶部开口的截面积之和。

34、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的截面积远大于上盖进气口的截面积。

35、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的截面积是上盖进气口的截面积至少两倍。

36、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的底部与所述上盖进气口间隙设置。

37、优选地,所述回收桶设置可移除地安装到机身的前侧,并在表面清洁设备工作时与动力装置流体连通。

38、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机身前侧且位于回收桶的上方。

39、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回收腔与第二回收腔的上方。

40、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的进气口与过滤海帕间隙设置,所述过滤海帕的截面积远大于所述动力装置的进气口的截面积。

41、优选地,所述过滤海帕的截面积是所述动力装置的进气口的截面积的至少两倍。

42、上述表面清洁设备由于独特的回收桶结构设置,能够真正实现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分开,实现在不降低水汽分离效果和储污空间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液分离存放,以解决长时间不清理回收桶带来的容易发霉发臭的问题,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去单独清理第一或第二回收腔内的固体垃圾或液体垃圾,使用非常方便。

43、由于上述特定结构的导流装置的设置,使得表面清洁设备在使用时不但能够能够将机身大幅倾斜,甚至放平使用,动力装置内的电机也不容易发生进水等问题,这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使得清理床底、沙发底等低矮空间的地面成为可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