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1126发布日期:2023-02-03 20:1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油罐车进行卸油等操作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油罐车进行检查,具体包括核对铅封、开罐口、硫化氢检测、取样等工作。一般油罐车高度在3.6m以上,顶部走道宽度约为1m,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且空间狭窄的油罐车顶部频繁的走动,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冬天,呼吸器面罩表面容易产生雾气进而影响视线,罐顶容易结冰造成摩擦力减小,工作人员失足滑倒后从高处坠落受伤的风险很高。
3.目前虽然建设有简易的操作平台,但是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4.授权公告号为cn211737020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油罐车防坠落爬梯系统。爬梯系统包含底部平台,底部平台下方包含一个以上的移动轮,底部平台上还包含一个以上的固定支撑;底部平台前端包含梯子支架,梯子支架上安装有可伸缩梯子套装,该可伸缩梯子套装的上方包含维修站立部分。可移动爬梯系统顶部有安全护栏,施工人员可以在护栏内进行施工。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应用到需要在油罐车不同部位进行卸油操作的情形,会存在底部不固定导致操作平台不够牢靠、在不同部位操作时需要经常移动等不便,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包括:平台,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柱,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方的台面;固定梯,包括从所述台面的一端延伸到地面的台阶部;一端与所述台面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伸缩梯,所述伸缩梯可以转动和伸缩,以搁置在油罐车的顶部;以及支架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并且通过安全绳相互连接的第一安全绳支架和第二安全绳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平台的两侧。
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拓展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7.所述第一安全绳支架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安全绳支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
8.所述第一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
9.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通过第一钢丝绳与所述第一安全绳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所述第二安全绳支架相连接。
10.所述第二定滑轮上设置有用于转动和锁定所述第二定滑轮的第一手柄,所述第四定滑轮上设置有用于转动和锁定所述第四定滑轮的第二手柄。
11.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安全绳支架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安全绳支架的第二支撑部。
12.所述台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4m,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2-15m。
13.所述固定梯包括扶手,所述台面包括护栏。
14.所述台面的形状设定为正方形。
15.所述固定梯的前方设置有静电释放器。
16.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该安全装置为包括固定梯、平台、伸缩梯以及支架系统的组合固定系统。具体作业时,油罐车开入该安全装置的工作位置,工作人员经由该安全装置可以平稳地上到油罐车的操作部位,支架系统中设置有沿油罐车纵向分布且长度至少覆盖大部分油罐车体的安全绳。工作人员在卸油操作前,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由于安全绳长度足够,工作人员可以在能获得良好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在油罐车顶部的不同操作部位之间自由走动进行操作,避免了在不同部位操作时需要挪动设备的缺点。并且由于该安全装置为固定于地面的安装方式,稳固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
19.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附图均是用来说明结构与原理的示意图,并且没有按照实际的尺寸与比例绘制。
20.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如下:
21.1、平台;11、支撑柱;12、台面;121、栏杆;2、固定梯;21、台阶部;22、扶手3、伸缩梯;4、支架系统;41、第一支架;411、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架;421、第二支撑部;43、安全绳;44、第一安全绳支架;441、第一销轴;45、第二安全绳支架;451、第二销轴;46、第一定滑轮;461、第一钢丝绳;47、第二定滑轮;471、第一手柄;48、第三定滑轮;481、第二钢丝绳;49、第四定滑轮;491、第二手柄;5、静电释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23.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100(以下简称“安全操作装置100”),包括平台1、固定梯2、伸缩梯3以及支架系统4。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平台1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柱11以及连接在支撑柱11上方的台面12。台面12的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地面的固定梯2,另一端连接有伸缩梯3,伸缩梯3可以转动和伸缩,用以搁置在油罐车的顶部,便于操作人员上到油罐车进行作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台面12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4m,这个数值范围的选择可以满足大部分油罐车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地,台面12的形状设置为正方形,便于加工和安装。进一步地,固定梯2包括扶手22,台面12包括栏杆121,扶手22与栏杆121的设置为工作人员上下安全操纵装置100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更进一步地,伸缩梯3的伸缩动作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工作人员收回、放下伸缩梯3时的工作强度。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架系统4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它们分别设置在平台1的两侧,同时也处于油罐车的两侧。在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安全绳支架44和第二安全绳支架45,第一安全绳支架44与第二安全绳支架45之间连接有安全绳43,安全绳43以能够承受150kg物体突然坠落时的重力而不发生损伤为合格标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之间不小于10m的长度选择,可以使支架系统4至少覆盖大部分油罐车体,为在不同工作部位间频繁走动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1与第二支架42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2-15m,该数据范围是根据大部分油罐车的长度来设定的,油罐车基本可以整车进入安全操作装置100的覆盖范围,既满足了安全防护需求,又节约了材料,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在具体作业时,将油罐车开到安全绳43的下方,工作人员身穿连接有安全带的防护服,由固定梯2上到平台1,操作液压开关,调整伸缩梯3的角度和长度,使伸缩梯3搁置到油罐车顶端的操作部位上,建立起有效的搭接,然后工作人员将安全带的一端与安全绳43牢固的连接,经过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上到油罐车顶部的操作部位进行一系列作业。
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全绳支架44与第一支架41之间为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件为第一销轴441。第一支架4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滑轮46和第二定滑轮47,且第一定滑轮46与第二定滑轮47通过第一钢丝绳461与第一安全绳支架44相连接,第二定滑轮4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471,用来转动或锁定第二定滑轮47。相应地,第二安全绳支架45与第二支架42之间也为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件为第二销轴451,第二支架4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定滑轮48和第四定滑轮49,且第三定滑轮48与第四定滑轮49通过第二钢丝绳481与第二安全绳支架45相连接,第四定滑轮49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491,用来转动或锁定第四定滑轮49。该种设计使得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手柄471和第二手柄491来调整第一安全绳支架44与第二安全绳支架45的高度,从而带动调整安全绳43的高度,可以很好的应对个别障碍物的通过以及大型车辆的通过,操作简单方便。且当障碍物通过后,可以将安全绳43的高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再将第一手柄471与第二手柄491锁死,来固定安全绳43的姿态,以进行安全带的连接工作。
27.进一步地,在第一安全绳支架4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在第一支架41上的用于支撑第一安全绳支架44的第一支撑部411,在第二安全绳支架45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在第二支架42上的用于支撑第二安全绳支架45的第二支撑部421。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21的设置,使得第一安全绳支架44与第二安全绳支架45的下方多了一道牢固的安全保障,使得连接在第一安全绳支架44与第二安全绳支架45上的安全绳43在遇到险情时可以更加的牢固,提高了安全操作装置100的安全系数。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固定梯2的前方设置有静电释放器5。这种设计是考虑到涉油操作中对防静电的特殊要求,作业人员在进行操作前,首先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5,可以消除自身所带的静电,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减少后续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罐车的安全操作装置100,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上到油罐车顶部工作部位的平台1、固定梯2和伸缩梯3,以及连接有安全绳43的支架系统4,为工作人员在油罐车上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由于安全操作装置100为固定连接于地面的
安装方式,所以基础稳固,从而提高了安全绳43的可靠性。同时,支架系统4中设置有沿油罐车纵向分布且长度至少覆盖大部分油罐车体的安全绳43,可以在不移动安全操作装置100的情况下满足作业人员在油罐车顶部不同作业部位之间频繁走动的安全保障需求。
30.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替换、组合、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