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卫浴防水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4771发布日期:2023-01-17 18:5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卫浴防水底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卫浴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卫浴防水底盘。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业化时代和碳中和、碳达峰大环境要求下,装配化内装是必然趋势。从毛坯房到装修居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建筑工业化的大发展趋势中,更精细、更依赖“手艺”的内装领域却明显滞后于结构体系、外立面装饰的工业化进程,装配化内装应运而生。其中,整体卫浴是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拼装完成的卫生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摒弃水泥、瓷砖等大量的湿作业,采用不饱和树脂smc作为原材料,底盘、墙板等主要部件均为大工厂作业成型,大量应用于快捷酒店、公寓等新建楼盘。
3.目前现有的smc整体卫浴结构厚度大多为115mm左右,加上配套地漏,地面的整体高度达到200m以上,使用安装后会比原毛坯地面高出200mm左右,影响卫生间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为了达到地面平整的效果,可能会对其他空间的地面拉平增高至200mm的架空高度,导致施工成本的上升,施工工效变慢。甚至还可能因为结构高度原因,无法用于旧房改造及部分新建房产楼盘,减少了整体卫浴产品的适配性。
4.现有整体卫浴产品结构存在产品结构厚度过厚,配套地漏后的整体地面过高的缺点,同时还存在适配性差、成本高、工效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市场使用需求,严重影响整体卫浴产品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合理的布置支撑架,使支撑结构优化,增强了承载能力,提升了防水底盘性能的整体卫浴防水底盘。
7.一种整体卫浴防水底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下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8.所述底盘包括站立淋浴活动区,所述站立淋浴活动区为第一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四个角的下方均设有第二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矩形相应的角重合,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站立淋浴活动区的下方;
9.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心与第一墙体的距离为450-550mm;
10.所述第一矩形的边长为350-450mm;
11.所述第一矩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
12.所述第一矩形的第一直角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墙体之间;
13.所述第一直角边与第一墙体的距离为265-325mm;
14.所述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支撑架的中心的距离为160-220mm;
15.所述第一墙体上用于安装平行于底盘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方安装花洒;
16.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心位于所述出水管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17.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底盘的第二矩形,所述站立淋浴活动区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内,所述第二矩形的四个角的下方均设有第三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矩形相应的角重合;
18.所述第二矩形的边长为710-810mm;
19.所述第二矩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直角边、第四直角边、第五直角边、第六直角边;
20.所述第三直角边与第一墙体的距离为105-165mm;
21.所述第四直角边与第二直角边的距离为160-220mm;
22.所述第三直角边平行于第五直角边;
23.所述第四直角边平行于第六直角边。
24.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两个第四支撑架,两个第四支撑架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五直角边上,两个第四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350-410mm;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架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直角边上;
25.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五支撑架、第六支撑架和第七支撑架;
26.所述第六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架和所述第七支撑架之间;
27.所述第五支撑架、第六支撑架和第七支撑架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平行于所述第五直角边,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五直角边之间的距离为250-310mm;
28.所述第五支撑架的中心位于第四直角边的延长线上;
29.所述第七支撑架的中心位于第六直角边的延长线上;
30.所述第六支撑架的中心位于所述出水管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31.所述支撑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上依次设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底盘支撑架构件;
32.所述底盘支撑架构件呈喇叭开口状,缩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杆,扩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的下面。
33.所述底盘的下部设有网格加强筋,相邻网格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60-80mm。
34.所述网格加强筋的底部到底盘上端的距离为50-60mm。
35.所述底盘的厚度为5-8mm;所述网格加强筋的厚度为4-5mm。
36.所述底盘的排水坡度为5-7


37.所述底盘的表面设有防滑纹理。
38.本技术是一款超薄的整体卫浴smc防水底盘,该防水底盘通过厚度的降低和结构的优化,降低了防水底盘本身的厚度和整体卫浴的地面厚度,在保证强度满足使用的情况下,满足市场各种使用需求,可适配老旧小区和新建住房的适配需求。同时,该超薄防水底盘可与其他空间地面齐平,无需增加使用材料或单独采用架空加高的方案,减少了施工成本,提升了施工工效。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和增加了安全性能。
3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卫浴防水底盘的支撑架布置示意图;
4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洗浴站立时的示意图;
4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浴进出区域示意图;
4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卫浴防水底盘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和网格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和网格加强筋的厚度示意图。
48.图中:
49.1底盘;
50.2支撑架,20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第三支撑架,23第四支撑架,24第五支撑架,25第六支撑架,26第七支撑架;
51.3第一矩形,30第一直角边,31第二直角边;
52.4第一墙体;
53.5出水管;
54.6第二矩形,60第三直角边,61第四直角边、62第五直角边、63第六直角边;
55.7螺杆;
56.8第一螺母;
57.9第二螺母;
58.10底盘支撑架构件;
59.11网格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60.参见图1,一种整体卫浴防水底盘,包括底盘1,底盘1下面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架20和第二支撑架21;
61.底盘1包括站立淋浴活动区,站立淋浴活动区为第一矩形3,第一矩形3的四个角的下方均设有第二支撑架21,每个第二支撑架21的中心与第一矩形3相应的角重合,第一支撑架20位于站立淋浴活动区的下方;即位于第一矩形3的下方;
62.第一支撑架20的中心与第一墙体4的距离为450-550mm,优选为500mm;
63.第一矩形3的边长为350-450mm;
64.第一矩形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直角边30和第二直角边31;
65.第一矩形3的第一直角边30位于第一支撑架20与第一墙体4之间;
66.第一直角边30与第一墙体4的距离为265-325mm,优选为;
67.第二直角边31与第一支撑架20的中心的距离为160-220mm,优选为190mm;
68.第一墙体4上用于安装平行于底盘1的出水管5,出水管5下方安装花洒;
69.第一支撑架20的中心位于出水管5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70.进一步地,支撑架2还包括设置在底盘1的第二矩形6,站立淋浴活动区设置在第二矩形6内,即第一矩形3位于第二矩形6内,第二矩形6的四个角的下方均设有第三支撑架22,
每个第三支撑架22的中心与第二矩形6相应的角重合;
71.第二矩形6的边长为710-810mm,优选为760mm;
72.第二矩形6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直角边60、第四直角边61、第五直角边62、第六直角边63;
73.第三直角边60与第一墙体4的距离为105-165mm,优选为135mm;
74.第四直角边61与第二直角边31的距离为160-220mm,优选为190mm;
75.第三直角边60平行于第五直角边62;
76.第四直角边61平行于第六直角边63。
77.进一步地,支撑架2还包括两个第四支撑架23,两个第四支撑架23的中心位于第五直角边62上,两个第四支撑架23之间的距离为350-410mm,优选为380mm;一个第四支撑架23的中心位于第二直角边31上;
78.支撑架2还包括第五支撑架24、第六支撑架25和第七支撑架26;
79.第六支撑架25位于第五支撑架24和第七支撑架26之间;
80.第五支撑架24、第六支撑架25和第七支撑架26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第一直线平行于第五直角边62,第一直线与第五直角边62之间的距离为250-310mm,优选距离e为280mm;
81.第五支撑架24的中心位于第四直角边61的延长线上;
82.第七支撑架26的中心位于第六直角边63的延长线上;
83.第六支撑架63的中心位于出水管5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84.图1中,a为160mm,b为240mm,c为135mm,d为200mm,e为280mm,f为95mm,g为105mm,h为190mm。
85.采用本技术优化的支撑架布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强了承载能力,提升了防水底盘性能。本技术结合人体工程学理论方式,并经过模拟测算推导,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方式,有针对性的布置了超薄防水底盘的地脚支撑位置:
86.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采集用户数据可得知: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公分,体重66.2公斤,女性为158公分,体重57.3公斤,再通过该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画像,采集用户在洗浴时站立的位置,得出站立中心点位与墙面距离i为500mm左右最为舒适。距离过小用户洗浴时会碰触到墙面,距离过大淋浴时会远离花洒落水点,降低了舒适度。另外,还采集了市面大多数花洒中心点距离墙面距离j在450mm左右,花洒半径200mm左右,验证了离墙500mm的设计值能满足用户的淋浴需求。
87.优选地,采用距离墙面500mm为主要承重中心点,考虑到用户站立时主要承重在后脚跟部位,所以预留后距离k为160mm,前距离b为240mm的活动半径,总计为400mm的淋浴站立活动区域,充分满足用户在洗浴时的站姿,蹲姿,旋转等洗浴需求。
88.对于洗浴进出区域范围设定:
89.模拟人员洗浴时的进出路线,确保人员行走活动的点位都有地脚支撑,通过地脚支撑分布的合理性,保证了超薄防水底盘整体的强度,提升了使用舒适感,如图3所示,箭头示意方向为优选的人员进出方向。同时,也根据上述的用户数据,测试了底盘抗冲击试验(即模拟用户摔倒撞击):使用7.0kg沙袋,1.0m高自由落地,反复五次撞击试验。经试验,超薄防水底盘表面无破损,且不存在沉降下凹,满足gb/t 13095-2008《整体浴室》中耐沙袋冲
击试验要求。
90.参见图4和图5,支撑架2包括螺杆7,螺杆7上依次设有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和底盘支撑架构件10;
91.底盘支撑架构件10呈喇叭开口状,缩口的一端连接螺杆7,扩口的一端连接在底盘1的下面。
92.本实用新型底盘的支撑架由双螺母、单螺杆和底盘支撑架构件组成,利用双螺母与螺杆之间的摩擦力相互咬合,进行自锁的方式,防止底盘支撑架模块在动载荷中发生松动,保证了超薄防水底盘的稳定性。另外,螺杆可以是多种规格,可以配合超薄防水底盘适配更多的市场需求,具体规格如下:m16x60mm、m16x90mm、m16x120mm、m16x150mm、m16x180mm、m16x210mm。如有其他高度需求,还可以通过市场上寻配。
93.参见图6,底盘1的下部设有网格加强筋11,相邻网格加强筋11之间的距离为60-80mm。其中,m优选为40mm,n优选为80mm,o优选为60mm,p优选为158mm,q为1200mm。
94.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防水底盘网格加强筋的密度,之间间距n优选为80mm,来提升其强度。在防水底盘安装地脚的地方,加强筋间距o为60mm,使之强度更高,如图6所示,网格加强筋密度的提升,增加了安全性能和使用的舒适度。同时,网格加强筋密度的提升,也降低了踩踏时产生的空洞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95.参见图5和图6,网格加强筋11的底部到底盘1上端的距离l为50-60mm。优选为55mm。
96.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防水底盘的整体厚度,降低之后的防水底盘结构变薄,能够降低整体卫浴地面高度,增加了适配性,使之可以适配市场的全部需求。
97.参见图7,底盘1的厚度r为5-8mm,优选6mm;网格加强筋11的厚度s为4-5mm,优选3mm。
98.本实用新型增加防水底盘材料的厚度,提升其强度。通过增加超薄防水底盘的材料厚度,最薄材料尺寸为4mm,最厚材料厚度为6mm,如图7所示。防水底盘的材料厚度增加,增强了产品的强度技术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和使用的舒适度。
99.参见图6,底盘1的排水坡度为5-7

。优选为6

,即α为0.6
°

100.本实用新型超薄防水底盘配套使用的地漏结构做了相应的降低,对超薄防水底盘的排水坡度进行了优化,由原来排水坡度为3

左右调整到6

。增加了流水的畅通性,使得超薄防水底盘的排水性能优于现有的防水底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101.优选地,底盘1的表面设有防滑纹理。通过在超薄防水底盘表面设置防滑纹理,增加了摩擦,保证了防滑性。
102.本实用新型的超薄防水底盘提升了防水底盘的强度,保证其安全使用;同时也降低了防水底盘的整体厚度,提升其适配性;无形中还提升了施工工效和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材料厚度的增加和网格加强筋间距的优化,增强了防水底盘的结构强度,提升了用户使用舒适感;通过支撑架的模块优化,采用自锁紧方式,增强了稳定性。
103.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