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1251发布日期:2022-11-03 05:2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和锅盖的连接方式包括:
3.1、锅盖的一端铰接在锅体的顶面一端,锅盖的另一端与锅体的顶面另一端卡接连接,这种锅体和锅盖的连接方式不适用于压力烹饪产品,如压力锅;
4.2、锅盖上设有旋扣,锅体上设有扣位,锅盖置于锅体上,然后旋转锅盖,使旋扣旋合在扣位上,这种锅体和锅盖的连接方式经常因锅盖掉落变形而造成旋扣无法旋合在扣位上;
5.3、锅盖包括外盖总成以及可转动地设于外盖总成内的内盖总成,锅体包括内锅和壳体,外盖总成的一端铰接在壳体上,内盖总成旋转扣合在内锅上,这种锅盖不利于用户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锅盖利于用户清洁,而且锅盖掉落后不会损伤旋扣,仍能保证旋扣正常旋合在扣位上。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具有壳体和内锅的锅体以及独立于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总成,与所述壳体相配合;和内盖总成,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盖总成内,并与所述内锅相旋合。
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盖总成设有定位部,所述壳体(210)设有定位配合部(211),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相配合,所述内盖总成设有旋扣,所述内锅设有扣位,所述旋扣与所述扣位相旋合。
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盖总成包括:外盖主体;和内环盖,设于所述外盖主体内,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外盖主体和所述内环盖中的至少之一。
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内盖总成包括:把手;转盘,其边缘限位于所述外盖主体和所述内环盖的远离所述锅体的一端之间,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外盖主体外、并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和盖体,位于所述内环盖内、并固定于所述转盘,所述旋扣设于所述盖体。
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还包括:旋开锁合结构,设于所述外盖总成和所述内盖总成之间;
12.基于所述内盖总成处于旋开位置、且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分离,所述旋开锁合结构相对于所述外盖总成锁定所述内盖总成;
13.基于所述锅盖置于所述锅体、且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相配合,所述旋开锁合结构相对于所述外盖总成释放所述内盖总成。
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盖总成设有第一穿设孔,所述旋开锁合结构包括:第一装配件,固定于所述内盖总成,并设有钩挂配合部;锁合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
一穿设孔内、并处于所述第一装配件的朝向旋开位置的一侧,所述锁合件的背向所述锅体的一端设有钩挂部;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复位所述锁合件;
15.基于所述内盖总成处于旋开位置、且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分离,所述锁合件复位而朝向所述锅体移动,实现所述钩挂部锁定所述钩挂配合部;
16.基于所述锅盖置于所述锅体、且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相配合,所述锅体压持所述锁合件而驱动所述锁合件背向所述锅体移动,实现所述钩挂部释放所述钩挂配合部。
1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盖总成设有径向外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口背向所述锅体,所述第一穿设孔位于所述滑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钩挂配合部可周向移动地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部为所述滑槽的外底部,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径向外凸的定位配合槽,所述滑槽的外底部置于所述定位配合槽内。
1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锅体还包括设有驱动杆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定位配合槽的背向所述锅盖的一侧,所述定位配合槽的底壁设有第四穿设孔,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第四穿设孔内,所述滑槽的底壁还设有用于供所述驱动杆穿过的第二穿设孔;
19.基于所述锅盖置于所述锅体、且所述内盖总成转动至旋开位置,所述驱动杆还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内,所述滑槽压持所述驱动杆而使所述控制开关被触发;
20.基于所述锅盖置于所述锅体、且所述内盖总成转动至旋合位置,所述滑槽释放所述驱动杆而使所述控制开关复位。
2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还包括:防误开盖结构,设于所述内盖总成和所述外盖总成之间;
22.基于所述锅盖旋合于所述锅体、且所述锅体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所述防误开盖结构相对于所述内锅锁定所述内盖总成;
23.基于所述锅盖旋合于所述锅体、且所述锅体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所述防误开盖结构相对于所述内锅释放所述内盖总成。
2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误开盖结构包括:具有通过段和止挡段的浮子,沿轴向穿设于所述内盖总成;第二装配件,可径向移动地设于所述内盖总成和所述外盖总成之间,并设有第三穿设孔和径向内凸的凸柱,所述第三穿设孔包括穿设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穿设段的径向内侧,所述凸柱位于所述穿设段的径向外侧、并插设于相邻所述旋扣之间形成的缺口内,所述浮子还穿设于所述穿设段,所述通过段的宽度<所述延伸段的宽度<所述止挡段的宽度;和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复位第二装配件;
25.基于所述锅盖旋合于所述锅体、且所述锅体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所述浮子升起,所述止挡段位于所述穿设段内、并与所述延伸段正对;
26.基于所述锅盖旋合于所述锅体、且所述锅体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所述浮子回落,所述通过段位于所述穿设段内、并与所述延伸段正对。
2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径向向外凸出所述外盖总成的外侧面,所述定位配合部径向向外凸出所述壳体的外侧面。
2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盖总成设有径向外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口背向所述锅体,所述定位部为所述滑槽的外底部,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径向外凸的定位配合槽,所
述滑槽的外底部置于所述定位配合槽内。
2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锅盖盖装在锅体上,内盖总成与锅体相旋合,适用于压力烹饪产品;再者,锅盖独立于锅体,单独拿取锅盖,由于内盖总成可转动地设于外盖总成内,锅盖掉落后外盖总成着地,内盖总成不着地,外盖总成对内盖总成进行保护,避免内盖总成上与锅体相配合的旋合结构损伤,能够确保内盖总成正常旋合在锅体上,而且用户能够取下锅盖进行清洁,更方便。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中外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2中内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中旋开锁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复位弹簧未示出;
36.图6为图4所示内盖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图4所示内盖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2所示盖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图2所示盖体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内盖总成处于旋开位置,微动开关被触发;
41.图11为图10中锅体与防误开盖结构一配合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3.100锅盖,110外盖总成,111定位部,112外环盖,113内环盖,114滑槽,115第一穿设孔,116第二穿设孔,120内盖总成,121旋扣,122转盘,123盖体,124把手,130旋开锁合结构,131第一装配件,1311钩挂配合部,132锁合件,1321钩挂部,133第一复位弹簧,134限位盖,140防误开盖结构,141浮子,1411通过段,1412止挡段,142第二装配件,1421第三穿设孔,1422穿设段,1423延伸段,1424凸柱,143第二复位弹簧,200锅体,210壳体,211定位配合部,2111第四穿设孔,212控制开关,213驱动杆,220内锅,221扣位。
4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外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内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旋开锁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复位弹簧未示出;图6为图4所示内盖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内盖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盖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盖体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内盖总成处于旋开位置,微动开关被触发;图11为图10中锅体与防误开盖结构一配合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1.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具有壳体210和内锅220的锅体200以及锅盖100,锅盖100设置成独立于烹饪器具的锅体200,即打开锅盖100后,锅盖100与锅体200相互分离开。锅盖包括:外盖总成110,外盖总成110设置成与烹饪器具的锅体200的壳体210相配合;和内盖总成120,内盖总成120可转动地设于外盖总成110内、并与外盖总成110传动连接,内盖总成120设置成与烹饪器具的锅体200的内锅220相旋合。
52.锅盖100盖装在锅体200上,内盖总成120与锅体200相旋合,适用于压力烹饪产品;再者,锅盖100独立于锅体200,单独拿取锅盖100,由于内盖总成120可转动地设于外盖总成110内,锅盖100掉落后外盖总成110着地,内盖总成120不着地,外盖总成110对内盖总成120进行保护,避免内盖总成120上与锅体200相配合的旋合结构损伤,能够确保内盖总成120正常旋合在锅体200上。
5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和图10所示,外盖总成110设有定位部111,壳体210设有定位配合部211,定位部111设置成与壳体210的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内盖总成120设有旋扣121,内锅220设有扣位,旋扣121设置成与内锅220的扣位221相旋合。
54.锅盖100盖装在锅体200上:首先,内盖总成120位于旋开位置,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使外盖总成110在壳体210上定位安装;然后,旋转内盖总成120,内盖总成120自旋开位置旋转至旋合位置,旋扣121则旋转扣合在扣位221上,实现内盖总成120旋合在锅体200上。
55.在一示例中,定位部111径向向外凸出外盖总成110的外侧面,定位配合部211径向向外凸出壳体210的外侧面,不仅利于布局定位部111和定位配合部211,而且也利于用户将定位部111快速对准在定位配合部211上。
56.在一实施例中,外盖总成110设有径向外凸的滑槽114,滑槽114的槽口背向锅体200,定位部111为滑槽114的外底部,定位配合部211为径向外凸的定位配合槽,滑槽114的外底部置于定位配合槽内,实现定位部111定位在定位配合部211上。
57.当然也可以是,定位部111设置为定位柱,定位配合部211设置为定位孔等的结构,也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8.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外盖总成110包括:外盖主体112;和内环盖113,设于外盖主体112内,定位部111设于外盖主体112和内环盖113中的至少之一。
59.可以是,定位部111仅设于外盖主体112上;或者可以是,定位部111仅设于内环盖113上;或者可以是,定位部111同时设于外盖主体112和内环盖113上;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60.在一示例中,如图4所示,外盖主体112呈环形状,内盖总成120包括:设有把手124的转盘122,其边缘限位于外盖主体112的上端和内环盖113的上端之间;和盖体123,位于内环盖113内、并固定在转盘122上,旋扣121位于盖体123上。转动把手124,转盘122可以相对于外盖主体112和内环盖113转动,盖体123随转盘122一起转动。
61.如图9所示,外盖主体112的上端设置朝向内环盖113的上方弯折的折边,折边和内环盖113的上端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内环盖113的内侧的环形插槽,转盘122的边缘弯折形成环形插板和环形止挡壁,环形插板位于环形止挡壁的外侧,环形插板插装于环形插槽内,环形止挡壁抵在环形插槽的外端面上,实现转盘122的边缘限位在外盖主体112的上端和内环盖113的上端之间。
62.当然也可以是,外盖主体112具有外盖顶壁和外盖周壁,外盖顶壁的边缘与外盖周壁的背向壳体210的一端相连接,外盖顶壁的中部设置有避让孔,转盘122位于外盖主体112内、并与外盖顶壁相对,把手124位于外盖主体112外,把手124的朝向外盖顶壁的一端穿过避让孔而与转盘122固定连接,转动把手124,把手124带动转盘122一起转动,也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63.在一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锅盖100还包括:旋开锁合结构130,旋开锁合结构130设于外盖总成110和内盖总成120之间,用于在锅盖100打开后使内盖总成12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定位在旋开位置。基于内盖总成120处于旋开位置、且锅盖100与锅体200分离,旋开锁合结构13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锁定内盖总成120;基于锅盖100放置于锅体200上、且使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旋开锁合结构13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释放内盖总成120。
64.内盖总成120处于旋开位置、且锅盖100与锅体200分离时,旋开锁合结构13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锁定内盖总成120,确保锅盖100盖装在锅体200上时,能够实现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且旋扣121与扣位221完全错开,即锅盖100取下后,内盖总成120保
持定位在旋开位置,这样在将锅盖100盖装在锅体200上时,可以有效降低用户合盖难度。
65.锅盖100放置于锅体200上、且使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时,旋开锁合结构13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释放内盖总成120,用户转动把手124,可使内盖总成120自旋开位置转动至旋合位置,此时旋扣121与扣位221相旋合,实现内盖总成120旋合在内锅220上。
66.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内环盖113设有径向外凸的滑槽114,滑槽114的槽口朝上而背向锅体200,定位部111为滑槽114的外底部,定位配合部211为径向外凸的定位配合槽,滑槽114的外底部置于定位配合槽内。其中,滑槽114设置为圆弧槽,定位配合槽设置为圆弧槽。
67.在一示例中,如图3、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滑槽114的底壁设有第一穿设孔115,第一穿设孔115处于滑槽114的对应于内盖总成120的旋位置的一端。旋开锁合结构130包括:第一装配件131,第一装配件131固定在盖体123的外表面,第一装配件131设有钩挂配合部1311,钩挂配合部1311置于滑槽114内、并可在滑槽114内沿周向移动;锁合件132,锁合件132可轴向移动(即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第一穿设孔115内、并处于第一装配件131的朝向旋开位置的一侧,锁合件132的背向锅体200的一端设有水平延伸的钩挂部1321,钩挂部1321的钩头朝向钩挂配合部1311;第一复位弹簧133,用于向下复位锁合件132。基于内盖总成120处于旋开位置、且锅盖100与锅体200分离,锁合件132复位而朝向锅体移动,实现钩挂部1321锁定钩挂配合部1311;基于锅盖100放置于锅体200上、且使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锅体200压持锁合件132而驱动锁合件132背向锅体移动,实现钩挂部1321释放钩挂配合部1311。
68.内盖总成120处于旋开位置、且锅盖100与锅体200分离时,第一复位弹簧133驱动锁合件132复位而向下移动,钩挂部1321钩挂在钩挂配合部1311上,实现内盖总成12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被锁定,此时内盖总成120无法相对于外盖总成110转动。这样锅盖100取下后,内盖总成120保持定位在旋开位置,在将锅盖100盖装在锅体200上时,不仅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而且旋扣121与扣位221完全错开,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用户合盖难度。
69.锅盖100放置于锅体200上、且使定位部111与定位配合部211相配合时,旋扣121与扣位221完全错开,锅体200压持锁合件132而驱动锁合件132向上移动,钩挂部1321移动至钩挂配合部1311的上方而释放钩挂配合部1311,实现内盖总成120相对于外盖总成110被释放,此时内盖总成120能够相对于外盖总成110转动,即能够将内盖总成120自旋开位置转动至旋合位置。
7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滑槽114内第一穿设孔115处安装有限位盖134,限位盖134位于滑槽114的上方,锁合件132的上端位于限位盖134内,钩挂部1321伸出限位盖134,第一复位弹簧133压持在锁合件132的上端和限位盖134的内顶壁之间。
71.在一示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锅体200还包括设有驱动杆213的控制开关212,控制开关212设于定位配合槽的背向锅盖100的一侧,定位配合槽的底壁设有第四穿设孔2111,驱动杆213穿设于第四穿设孔2111内,滑槽114的底壁还设有用于供控制开关212的驱动杆213穿过的第二穿设孔116。基于锅盖100置于锅体200,且内盖总成120转动至旋开位置,驱动杆213还向上穿设于第二穿设孔116内,滑槽压持驱动杆213而使控制开关212被触发;基于锅盖100置于锅体200、且内盖总成120转动至旋合位置,滑槽释放驱动杆213而使控
制开关212复位。控制开关212设置为微动开关。
72.锅盖100置于锅体200,且内盖总成120转动至旋开位置、滑槽114的底部置于定位配合槽内时,第四穿设孔2111与第二穿设孔116相对,驱动杆213还向上穿设于第二穿设孔116内,第一装配件131的第二部分(下端)压持驱动杆213向下移动而使微动开关被触发,微动开关输出产品不能正常操作的信号;
73.将内盖总成120自旋开位置转动至旋合位置,第一装配件131的下端转动至驱动杆213的周向一侧而避让开驱动杆213,此时第一装配件131的下端释放驱动杆213,驱动杆213上移而使微动开关复位,微动开关输出产品能正常操作的信号。
7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6、图7和图11所示,锅盖100还包括:防误开盖结构140,设于内盖总成120和外盖总成110之间,用于防止烹饪器具在进行压力烹饪过程中用户打开锅盖100,避免锅盖100在高压力作用下飞出以及伤害用户。基于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防误开盖结构140相对于内锅220锁定内盖总成120;基于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防误开盖结构140相对于内锅220释放内盖总成120。
75.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时,防误开盖结构140相对于内锅220锁定内盖总成120,此时用户无法相对于外盖总成110旋开内盖总成120。
76.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防误开盖结构140相对于内锅220释放内盖总成120,此时用户能够相对于外盖总成110旋开内盖总成120,由于锅体200内的压力较低,打开锅盖100不会出现锅盖100飞出以及伤害用户的问题。
77.在一示例中,如图4、图6、图7和图11所示,防误开盖结构140包括:具有通过段1411和止挡段1412的浮子141,浮子141沿轴向穿设于内盖总成120的顶壁上,通过段1411位于止挡段1412的上方;第二装配件142,可径向移动地设于内盖总成120和外盖总成110之间,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一部分位于转盘122和盖体123之间,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二部分位于内环盖113和外盖主体112之间,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一部分设有第三穿设孔1421,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二部分设有径向内凸的凸柱1424,第三穿设孔1421包括穿设段1422和延伸段1423,穿设段1422在径向上位于延伸段1423和凸柱1424之间,即延伸段1423位于穿设段1422的径向内侧,凸柱1424位于穿设段1422的径向外侧,凸柱1424径向向内伸至相邻旋扣121之间形成的缺口内,浮子141还向上依次穿过第一装配件131和穿设段1422,通过段1411的宽度<延伸段1423的宽度<止挡段1412的宽度<穿设段1422的宽度;和第二复位弹簧143,用于径向向内复位第二装配件142,第二复位弹簧143位于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二部分的径向外侧、并在径向上压持在第二装配件142的第二部分和第一装配件131下端的径向内侧面之间。其中,第一装配件131和第二装配件142在周向上的运动相同。基于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浮子141升起,止挡段1412位于穿设段1422内、并与延伸段1423正对;基于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浮子141回落,通过段1411位于穿设段1422内、并与延伸段1423正对。
78.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不小于设定压力时,浮子141在锅体200内的压力作用下升起,止挡段1412位于穿设段1422内、并与延伸段1423正对。此时凸柱1424位于相邻扣位221之间,向旋开位置转动把手124,扣位221在周向上推动凸柱1424径向向外移动,使得凸柱1424具有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延伸段1423朝向浮子141移动,由于
止挡段1412与延伸段1423正对,止挡段1412的宽度大于延伸段1423的宽度,延伸段1423无法径向向外移动而无法套于止挡段1412上,故凸柱1424无法沿径向向外移动,凸柱1424仍处于相邻的扣位221之间,扣位221与凸柱1424相互干涉,凸柱1424无法避让开扣位221,内盖总成120保持定位在旋合位置,无法转动至旋开位置。
79.锅盖100旋合于锅体200上、且锅体200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浮子141在重力作用下回落,通过段1411位于穿设段1422内、并与延伸段1423正对。此时凸柱1424位于相邻扣位221之间,向旋开位置转动把手124,扣位221在周向上推动凸柱1424径向向外移动,使得凸柱1424具有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延伸段1423朝向浮子141移动,由于通过段1411与延伸段1423正对,通过段1411的宽度小于延伸段1423的宽度,延伸段1423会径向向外移动而套于通过段1411上,故凸柱1424会沿径向向外移动而避让开扣位221,内盖总成120可以自旋合位置转动至旋开位置,实现相对于内锅220打开内盖总成120。
8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0和图11所示,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8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锅盖盖装在锅体上,内盖总成与锅体相旋合,适用于压力烹饪产品;再者,锅盖独立于锅体,单独拿取锅盖,由于内盖总成可转动地设于外盖总成内,锅盖掉落后外盖总成着地,内盖总成不着地,外盖总成对内盖总成进行保护,避免内盖总成上与锅体相配合的旋合结构损伤,能够确保内盖总成正常旋合在锅体上。
8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3.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8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